桃花仙人指的是谁?桃花仙人指的是哪个诗人
桃花仙人指的是唐伯虎。桃花仙人出自明代画家、文学家、诗人唐寅创作的《桃花庵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此诗中诗人以桃花仙人自喻,以“老死花酒间”与“鞠躬车马前”分别代指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又以富贵与贫贱的各有所失,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

主要成就
唐寅山水画的艺术成就,一方面在于打破门户之见,对南北画派、南宋院体及元代文人山水画兼收并蓄,主要学习了南宋李唐、刘松年的院体画派,兼学宋人笔法严谨雄浑、风骨奇峭的风格。同时参合马远、夏圭的构图和笔墨技巧,并广泛地涉猎北宋李成、范宽、郭熙和元代的黄公望、王蒙诸大家,融会贯通,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画面布局严谨整饬,造型真实生动,山势雄峻,石质坚峭,皴法斧劈,笔法劲健,墨色淋漓。

《秋风纨扇图》
《秋风纨扇图》为唐寅水墨人物画代表作,也是书画鉴定界公认的不多唐寅人物画真迹,描绘了一名手持纨扇伫立在秋风里的美人。画中立有湖石庭院,一仕女手执纨扇,侧身凝望,眉宇间微露幽怨怅惘神色。她的衣裙在萧瑟秋风中飘动,身旁衬双勾丛竹。左上角有作者自题诗:“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 ”。据介绍,此图突出“秋风见弃”、触目伤情的主题。
桃花仙人指的是哪位诗人及其作品
桃花仙人指的是唐伯虎。桃花仙人出自明代画家、文学家、诗人唐寅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桃花庵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庵歌》里面的桃花仙人所指的就是唐伯虎自己,也是桃花仙人的来源。 《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译文 桃花坞里有座桃花庵,桃花庵里有个桃花仙。桃花仙人种着很多桃树,他摘下桃花去换酒钱。
酒醒的时候静坐在花间,酒醉的时候在花下睡觉。半醒半醉之间一天又一天,花开花落之间一年又一年。我只想老死在桃花和美酒之间,不愿意在达官显贵们的车马前鞠躬行礼、阿谀奉承。车水马龙是贵族们的志趣,酒杯花枝才是像我这样的穷人的缘分和爱好啊。
如果将别人的富贵和我的贫贱来比较,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如果将我的贫贱和达官显贵的车马相比较,他们为权贵奔走效力,我却得到了闲情乐趣。别人笑话我太疯癫,我却笑别人看不穿世事。君不见那些豪门贵族虽然也曾一时辉煌,如今他们却看不见他们的墓冢,只有被当作耕种的田地。
桃花仙人简介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据传他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吴门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桃花仙人指的是哪个诗人?
桃花仙人指的是唐伯虎。桃花仙人出自明代画家、文学家、诗人唐寅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桃花庵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翻译:桃花坞里有桃花庵,桃花庵下有桃花仙。桃花仙人种了桃树,又折下桃花枝去抵酒钱。)《桃花庵歌》里面的桃花仙人所指的就是唐伯虎自己,也是桃花仙人的来源。扩展资料唐寅作画很少注明年份,且画风变化不很有规律,很难推测作画时间,也难以按照时间来划分他的画风变化进程,单就题材来看,唐寅的画作主要有山水画、人物画、花鸟写意画等。唐寅山水画的艺术成就,一方面在于打破门户之见,对南北画派、南宋院体及元代文人山水画兼收并蓄,主要学习了南宋李唐、刘松年的院体画派,兼学宋人笔法严谨雄浑、风骨奇峭的风格。同时参合马远、夏圭的构图和笔墨技巧。并广泛地涉猎北宋李成、范宽、郭熙和元代的黄公望、王蒙诸大家,融会贯通,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画面布局严谨整饬,造型真实生动,山势雄峻,石质坚峭,皴法斧劈,笔法劲健,墨色淋漓。另一方面,对自然山川有着亲身的体察和真实感受。代表作品有《落霞孤鹜图》、《春山伴侣图》、《虚阁晚凉图》、《杏花茅屋图》等。
桃花仙人指的是什么?
桃花仙人指的是唐寅。桃花仙人出自明代画家、文学家、诗人唐寅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桃花庵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庵歌》里面的桃花仙人所指的就是唐寅(唐伯虎)自己,也是桃花仙人的来源。扩展资料:《桃花庵歌》是明代文学家唐寅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中诗人以桃花仙人所指的就是唐寅(唐伯虎)自己,以“老死花酒间”与“鞠躬车马前”分别代指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又以富贵与贫贱的各有所失,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表现了自己平凡真实中带有庸俗消极一面的真实内心,带有愤世嫉俗之意气。全诗层次清晰,语言浅近,却蕴涵无限的艺术张力,给人以绵延的审美享受和强烈的认同感。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