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玉命名由来?蓝田的由来
“蓝田玉”之名是因其产于陕西省西安市的蓝田山而得名。历代古籍中均有蓝田产美玉的记载,《汉书·地理志》载:“蓝田,山出美玉,有虎候山祠,秦孝公置也”后,《后汉书·外戚传》、《西京赋》、《广雅》、《水经注》和《元和郡县图志》等典籍文献,都有蓝田产玉的记载。现代开采的蓝田玉矿床位于蓝田县玉川镇红门寺村一带,含矿岩层为太古代黑云母片岩、角闪片麻岩等。玉石为细粒大理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

蓝田种玉
传说,蓝田在得名之前,是终南山古驿道上的一个小山庄。庄上有一个穷书生叫杨伯雍,他年轻好学,心地善良,搭了一个蓬草凉亭供过往旅客喝水用茶。一天,一个老汉身背碎石,因劳累过度,栽倒在凉亭前。杨伯雍急忙把老人搀扶起来,喂水喂饭,救了老人。老人离开的时候把他背的一斗碎石给他,说:“别看这些碎石头,你种在地里就会生出玉石,还能娶一个好媳妇。”不等杨伯雍答谢,老人便消失了。原来,杨伯雍救的老人不是凡人,而是太白金星。杨伯雍依照老人的叮咛去做,果然地里生出一斗玉石,后来他用玉石做了5双白璧做聘礼,娶了一位善良贤慧的徐姑娘。但是家乡山多地少,遇到天旱粮食减产,百姓忍饥挨饿,苦不堪言。杨伯雍和妻子商量,把自家的玉石分发给百姓下山换粮,以度灾年。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一时官匪勾结,把地里的玉石一劫而空,杨伯雍一家和村民的生活也成了问题。太白金星得知玉石被官匪掠走后,便托梦给杨伯雍说:“晴天日出入南山,轻烟飘处藏玉颜。”从此,只有知情人才在深山觅得宝石,官匪只能采得未长成玉的蓝色石头。

蓝田玉牡丹
“蓝田玉”牡丹是清乾隆年间,山东人赵玉田培育出牡丹珍品。蓝田玉牡丹是中花品种,株型较矮,开花量大,花开时与叶面齐平或稍高于叶。人们看到其花呈粉蓝色,恰似蓝田美玉透出的光华,便以蓝田玉为其命名,可谓名花美玉,相得益彰。
蓝田玉的历史
“蓝田玉”之名是因其产于陕西西安的蓝田山而得名。文人墨客对蓝田玉多吟颂赞誉,唐代及以前的许多古籍中都有蓝田产美玉的记载,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一句诗:“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更是成就了蓝田玉的千古美名。
”从此,蓝田的深山就能觅得了宝玉。 蓝田玉开采历史悠久,但因为产量不多,无法满足社会需求,随着古矿点玉矿的枯竭和丝绸之路的开通,各地均采用其他玉种为玉材,蓝田玉开采和应用渐渐失传,玉山遭遇地震后古矿床所在的具体位置无人知晓,以至于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称,蓝田为葱岭(昆仑山)别名,蓝田为储运加工玉石之地等推论。 蓝田玉是中国开发利用最早的玉种之一,迄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开始佩戴打制的蓝田玉,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境内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玉器就有先民磨制的玉璧玉戈等。2011年3月,在发掘位于蓝田县华胥镇卞家寨村西南的蓝田新街遗址时,考古学家首次系统性地发现了5000多年前中国人使用蓝田玉的珍贵资料。考古人员发现了很多大小不一的玉料,譬如玉条、玉石块等,制玉工具石钻、石钻帽、石钻头和石钻心等,以及一些作为装饰品的玉笄、玉环等。考古专家认为,这些玉制品及治玉工具的出土,为仰韶文化时期开发利用蓝田玉提供了实物佐证,也为史前时期治玉工艺研究增添了重要标本。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邵晶介绍,蓝田自古出美玉,战国时期著名的“和氏璧”据研究就是蓝田玉。中国人5000多年前已开始出现较成熟的玉艺术品,但考古发现仰韶文化时期的玉器一直十分稀少,蓝田新街遗址发现的玉器相关的文物如毛坯、成品、废品与废料等系统性地出土,在早期玉器史上尚属首次。 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125件龙山文化时期的神木石峁遗址玉器中,有一件用蓝田玉制作的菜玉铲。
铲呈草绿色,刃端并夹有浅褐色,长梯形,体扁薄,平直背残一角,刃微斜,圆穿偏于一边,长16.8厘米,宽7.5厘米,极薄锐,厚仅0.2厘米。 秦始皇统一六国,初定天下后,命丞相李斯采蓝田玉制玉玺,上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此后玉玺一直作为皇权的象征,在中国君主专制社会流传千余载。
《太平御览》引《玉玺谱》载:“秦传国玺,以蓝田水苍玉为之,刻鱼、虫、鹤、蟮、蛟龙,皆水族物。大略取此义,以扶水德。秦得蓝田玉,制为玺,八面正方,螭纽。命李斯篆文,以鱼鸟刻之,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寿昌。
’或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宋史·卷四百四十四·列传第二百三·文苑六·李公磷传》 、《明史·舆服志·皇帝宝玺》 、《韵石斋笔谈·中州玉玺》 等文献典籍也记载秦始皇传国玺为蓝田玉制成。坊间盛传“传国玺”就材于“和氏璧”,不是蓝田玉,大概是感觉国之重器用价值连城的和氏璧雕琢才般配,但此说查无实据,没有史料佐证,而且于理不合。《韩非子·和氏》是公认关于和氏璧最早、最详尽和最可靠的史料,其文字非常严密,文中记载楚人卞和向周王献楚山玉璞是“奉”而献之 。
“奉”字的用义为“提升高度到极限”,古人以眉毛的高度为极限,西周金文中有“眉寿”一词,意为极度的高寿。《韩非子·和氏》载“奉献”一词,指的是“把贡品用双手抬举到眉毛齐平处献给君王”,体现对君王的无比敬畏和尊重。可见楚山玉璞不可能很重,否则卞和无法将其举眉献给周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奉璧”、“持璧”的文字也证明和氏璧不可能太重 ,特别是“怀其璧”三个字更是明确地告知 ,和氏璧的大小是可以揣在怀里而不易被发现的。
学界对传国玺尺寸的考证,认为其“方四寸,高三寸六”,几乎没有异议。秦代每尺相当于现代的23.1厘米。故传国玺的大小相当于9.24厘米见方,高8.3厘米左右。
如要用中间有孔的圆形扁状玉璧来改制,可开出四方相同大小的传国玺用料。那么此璧的圆径至少要30厘米,厚度为8.5厘米。和氏璧大如磨盘,重几十公斤。
不仅与出土考证的战汉玉璧(30厘米的大玉璧,厚度多在2厘米左右)不符,而且更与史料中的文字细节不符。 典籍中,蓝田玉的名称初见于《汉书·地理志》:“蓝田,山出美玉,有虎候山祠,秦孝公置也。 ”其后,《后汉书·外戚传》、张衡《西京赋》、《广雅》、《水经注》和《元和郡县图志》等史书典籍,皆有蓝田产玉的记载,历历可参。汉代,蓝田玉被大量使用,汉高祖用蓝田玉加工成鸠杖,赐于德高望重的耄耋老臣,并用蓝田玉加工成其墓道的大玉铺首。
陕西省蓝田县洩湖镇薛家河村出土的长公主墓,就是用蓝田玉磨制而成的铜镂玉衣,原李后乡新庄村出土的玉琀等,都是蓝田玉早期加工的印证。 蓝田玉开发历史悠久,但很少能看到完好的古蓝田玉。在西安收藏研究院,保存有一件两千多年历史,10厘米高,保存基本完好的汉代蓝田玉质龟顶灯。
从底部的纹理看,龟顶灯虽经过几千年的风化腐蚀,蓝田玉的材质特征还是非常明显。 据宝石协会副会长弈秉璈研究,陕西咸阳茂陵附近出土的大型“兽面纹玉辅首”即采用兰田玉制作,可知汉唐人盛赞的蓝田美玉的产地即在帝都长安附近。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汉朝玉佩经鉴定是蛇纹石化大理岩,也就是蓝田玉。 汉乐府《羽林郎》有“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句,说明在汉代蓝田玉被大量制作首饰。
天水市出土一件玉佩,乃蓝田玉材质碾琢的舞女形象,长片形,高9.5厘米,玉人大头、细腰、长袖、裙摆拖地,作扬臂甩袖翩跹起舞状。汉武帝茂陵出土过一件四神纹玉铺首,是汉代蓝田玉雕中最精美的一件,横宽36.5厘米,灰绿色,下有凸钮,四角略弧圆,分别碾琢其时流行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形象。器面下方以环钮为鼻梁,上连粗眉和暴起之双眼,形成大兽面,下缘则以8条竖纹勾勒出宽大的排牙。
图案化的形象庄严凝重,工艺梢湛,线条运用刚柔相济。收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馆的圆雕大型玉辟邪插座残高18.。
蓝田的由来
秦献公6年(公元前379年)设蓝田县,因县东南有蓝天山而得名,因产美玉,上等玉为球,次等玉为蓝,“玉种蓝田”之说。蓝田县属于陕西省西安市管辖下郊区县,目前经济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
辖区超过80%为山区。扩展资料:农业为主,相对贫困。有西蓝高速公路、312国道、西合铁路和西武高速公路经过。固定电话属于西安市话网。王顺山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3645公顷,其中景观林面积3110公顷,森林覆盖率89.5%,海拔600-2239m,分为6大景区,有150多个景点。王顺山原名玉山,因大孝子王顺担土葬母于此而得名,着名的蓝田玉即产于此山中。王顺山兼有华山之险,黄山之秀的特点,有陕西"小黄山"的美誉。
2000年12月被晋升为国家森林公园。井宇精品酒店:有采取会员制的葡萄酒庄。
陕西产什么玉
陕西出产蓝田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蓝田玉”之名是因其产于陕西省西安市的蓝田山而得名,现代开采的蓝田玉矿床位于蓝田县玉川镇红门寺村一带,含,玉石为细粒大理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
形状为块状、条带状、斑花状,质地致密细腻坚韧。蓝田玉石矿产于中元古界宽坪岩岩群之大理岩带中,其成因为区域变质—接触交代变质共同作用而形成。蓝田玉是中国开发利用最早的玉种之一,迄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唐代,中国封建社会达到了鼎盛时期,蓝田玉的加工利用亦达到鼎盛。王公权贵用蓝田玉装饰冠冕、朝服、钗环首饰和刀剑鞘柄。扩展资料:蓝田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其他三种分别是:
一.和田玉传统狭义范畴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石,以和田“子料”为代表闻名于世;广义的和田玉指软玉(真玉)。和田玉虽然因新疆和田而命名,但其本身不是地域概念,并非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而是一类产品的名称。
中国把透闪石成份占98%以上的石头都命名为和田玉,都在国标范围内。
二.岫岩玉。岫岩玉广义上可以两类,一类是老玉,老玉中的籽料称作河磨玉,属于透闪石玉,其质地朴实、凝重、色泽淡黄偏白,是一种珍贵的璞玉;另一类是岫岩碧玉,其质地坚实而温润,细腻而圆融,多呈绿色至湖水绿,其中以深绿、通透少瑕为珍品。
三.独山玉中国四大名玉之一,有南阳翡翠之称,是一种重要的玉雕材料,产于河南南阳的独山,也称“南阳玉”或“河南玉”或“独玉”。独山是距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南阳最近的省级森林公园,国家矿山公园和旅游风景区,出产独玉。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