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后谁继位?乾隆死后是谁继位皇帝
乾隆帝后嘉庆皇帝继位。嘉庆帝(即:爱新觉罗·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乾隆帝第十五子,出生于北京圆明园天地一家春,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汉族),1796年-1820年在位。

乾隆六十年,已经85岁高龄的乾隆皇帝为了履行自己在位年限不超过圣祖康熙爷的誓言,决定传位于早在乾隆三十八年便被秘密立为皇储的皇十五子永琰,是为嘉庆皇帝。为避皇帝名讳,乾隆皇帝为其更名为颙琰。

1789年,嘉庆被封和硕嘉亲王。1796年登基,并开始肃清吏治,惩治了贪官和珅等人,但于朝政收效不大,加之这一时期面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清朝由盛转衰。1820年驾崩,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昌陵。
乾隆之后是谁继承皇位
乾隆有17个儿子,乾隆之后乾隆的儿子爱新觉罗·顒琰继承了皇位。仁宗爱新觉罗·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
爱新觉罗·顒琰: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一月十三日出生,母魏佳氏(汉族)。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为和硕嘉亲王。扩展资料对于乾隆皇帝而言,传位给嘉庆是一个非常无奈的选择。乾隆最开始是打算把皇位传给皇次子永琏(富察皇后之子,乾隆的嫡长子),可是永琏在9岁的时候就病逝了。后来,富察皇后又生下了皇七子永琮,按照皇位继承顺序,永琮应当成为皇储,可是他只活了20个月也病死了。两个儿子先后离世让富察皇后倍受打击,一病不起,没过多久就撒手人寰。按照皇位“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规则,本来庶出的皇长子永璜有机会成为储君。
可是在为富察皇后举办丧事期间,永璜与皇三子永璋表现的不够伤感,乾隆怒斥两人不懂孝道,不合体统,没资格成为储君。永璜从此郁郁寡欢,三年后病逝。永璜英年早逝对乾隆心里产生了不小地冲击,此后很长时间内,他都绝口不提立储之事。
到了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皇帝已经63岁了,储君问题开始变得迫在眉睫。乾隆虽然生了不少儿子,但此时尚在人世的却只剩下六个。其中,皇四子永珹和皇六子永瑢都过继出去了,自然没有立储的资格。
剩下的只有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这几个皇子资质都比较平庸,相对来说,永琰的缺点最少,而且年龄较轻,可塑性强。因此,在没有更合适人选的情况下,乾隆皇帝终于下定决心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亲书密旨,立永琰为储君。
乾隆死后是谁继位皇帝
乾隆之后是嘉庆继位皇帝。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
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乾隆卒于嘉庆四年(1799年),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之裕陵。扩展资料嘉庆是清朝第七位皇帝(入关后第五位)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的年号,时间为公元1796年至1820年(其中嘉庆二十五年清宣宗即位沿用 )。在位二十五年。卒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
终年61岁。庙号清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河北易县清西陵之清昌陵。
子五人:第一子未名夭。第二子清宣宗。第三子惇恪亲王绵恺。
第四子瑞怀亲王绵忻。第五子惠端亲王绵愉。道光帝即位,于“孝恭”前加上“光裕”二字。大事记乾隆六十四年 / 嘉庆四年(1799年;己未)- 太上皇乾隆帝驾崩,嘉庆帝亲政。
大学士和珅被赐死。
乾隆之后的一位皇帝是谁
乾隆之后的下一位皇帝是(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嘉庆。清朝第七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颙琰出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月初六日。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冬至,被乾隆帝秘立为皇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为和硕嘉亲王。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清高宗禅位于颙琰,但在位前四年并无实权,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驾崩于承德避暑山庄,终年61岁。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昌陵。扩展资料嘉庆地轶事典故:改名揭秘嘉庆的名字本来叫永琰,后改“永”作“颙”。
清朝规定,只是在《实录》、《玉牒》等特定文献出现的御名上贴黄(就是将名字用黄签盖上)。清帝名字避讳,从康熙帝开始。大致的情况是:康熙名字玄烨的“玄”字,避讳时缺末笔;雍正名字胤禛的“胤”字,避讳时缺末笔,同时,命他的兄弟将“胤”字改作“允”字;乾隆名字弘历(当时写作“弘歴”)的“弘”字,避讳时缺末笔。
到嘉庆永琰时,乾隆考虑君主名讳,“永”字为常用字,避讳不便,命将永琰的“永”字,改为不常见的“颙”字。永琰继位之后,就改称为“颙琰”。清朝皇帝的名字,将排辈分的字,改为特别的字,是从嘉庆开始的。
乾隆皇帝后面的一位是谁?
乾隆皇帝后面的一位皇帝是嘉庆皇帝。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读作:yóng yǎn)(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一月十三日出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汉族)。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为和硕嘉亲王。嘉庆帝乃乾隆帝第十五子,原名永琰,乾隆六十年立为皇太子,为避免他人避讳麻烦而改名颙琰。1796年2月9日接受父亲乾隆帝禅位而成为皇帝,但乾隆帝仍以太上皇身份“训政”。1799年2月7日乾隆帝逝世后,嘉庆帝才得以掌握实权。终嘉庆一朝,除了赐死和珅、处斩郑源鹴、处绞富纲、平定白莲教川楚教乱、平反并停止一些文字狱、主持为被毒杀清官李毓昌伸冤,如此之外,明显的政绩实在不多,只是一位勤政图治的守成君主,个性循规蹈矩。扩展资料: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辛亥,乾隆帝在勤政殿,召皇子、皇孙、王公大臣等入见,宣示十五子永琰为皇太子。
第二年传位于他,是为嘉庆元年,并改皇太子名为颙琰。而太子颙琰及王公大臣等到相继上奏请求等到“寿跻期颐”(乾隆帝一百岁时),再举行归政典礼。虽最终乾隆帝禅位颙琰,但最初四年,乾隆帝仍以太上皇名义掌朝;至嘉庆四年(1799年)乾隆驾崩,颙琰开始亲政,是为嘉庆帝,时已40岁。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帝去世,嘉庆帝亲政仅五天即逮捕乾隆朝大权臣和珅,迅即下诏宣布其二十大罪,将和珅赐死,抄没其家产。亲政第十五天,就将和珅一党全部打倒。政府岁入七千万两白银,而和珅以二十年之阁臣,其所蓄当一国十五年岁入半额而强,时人谓“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嘉庆帝对贪污深恶痛绝,但他却拿不出治贪的办法,他的治贪方式仅针对和珅一人,不肯扩大扫荡层级,以致于收效有限,更无以改变朝廷全面性的腐化。嘉庆元年(1796年)十月,四川达州爆发徐天德、王登廷领导的起义,东乡(今宣汉)爆发冷天禄、王三槐领导的起义,以及太平孙赐俸、龙绍周等人领导的起义,史称川楚陕农民大起义。嘉庆四年(1799年),白莲教首领王三槐在北京受审时的供词提到“官逼民反”,嘉庆知道后受到很大震动。嘉庆八年(1803年),爆发陈德在紫禁城门口行刺嘉庆案。
嘉庆十八年(1813年)九月十五日,发生了天理教民攻入皇宫事件。林清率二百名天理教徒在宦官内应下进攻紫禁城,进至隆宗门方被包围击败。当时,嘉庆在热河避暑山庄回京的途中,不在宫内。不成军的平民,武装进攻皇城,为唐宋明以来从未见之事。
1802年底,安南新国王阮福映请求改国号为“南越”。惟古代南越国包括两广和越南北部,引起嘉庆帝警惕,改赐名“越南”,延用至今。终嘉庆一朝,贪污问题没有解决,剪除和珅后却未能斩草除根,反倒更加严重。这时期还爆发了白莲教、天理教等民变,社会冲突激化,鸦片流入中国、八旗的生计问题、钱粮的亏空、河道漕运的难题,清朝国势日非。
清廷只能倾全力平定叛乱。嘉庆在天理教起义平定后,颁布“罪己诏”,史称这时期为“嘉道中衰”。道光元年三月二十三日(1821年4月23日),嘉庆葬于昌陵(清西陵)。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