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的作者是谁?《女神》的作者是谁呢
《女神》的作者是郭沫若。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本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除郭沫若外,还有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中国现代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

《女神》
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1930年,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1949年,郭沫若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1978年6月12日,因病长期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主人公以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叛逆者形象出现,要求打破一切封建枷锁,歌唱一切破坏者,表达对祖国深情的热爱和对美好明天的憧憬。女神要去创造新鲜的太阳,但仍是一个渺茫的创造,只是理想的憧憬,光明的追求。

在五四时期,它曾给了广大青年以力量的鼓舞。诗中歌唱太阳、光明、希望,处处洋溢着积极进取的欲望。它以炽热的爱国热忱、强烈的反叛精神,冲击封建藩篱,传达了改造旧世界、追求美好的新时代的五四时代的最强音。
《女神》的作者是谁?
《女神》的作者是郭沫若。《女神》除序诗外,共收诗56首。
除一小部分为1921年归国后所作外,其余皆写于诗人留学日本期间,多在1919年和1920年。1921年8月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初次出版,此后版本繁多。较重要的有初版本、1928年时代书局的《沫若诗集》修改本和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沫若文集》第一卷中的作者最后修订本。《女神》的历史意义如果说胡适的《尝试集》引发了现代诗的革命的话,那么郭氏的《女神》则以崭新的内容与形式,开创了一代诗风,从而成为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该诗集开创了绝对自由的形式,汪洋恣肆,奔放流畅,彻底摆脱了旧诗的格律规定。想象奇特而丰富,夸张大胆,意境宏大,形成以雄奇为审美特征的艺术风格,并使中国新诗第一次出现了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使诗的抒情本质及诗的个性化得到重视和发展。
《女神》的作者是谁呢?
《女神》的作者是郭沫若。郭沫若(1892-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
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1930年,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1949年,郭沫若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1978年6月12日,因病长期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女神》的主要特色1.浪漫主义精神《女神》是“自我表现”的诗作,诗中的凤凰等,都是诗人的“自我表现”。
诗中的“自我”主观精神,是强烈的反抗、叛逆精神,是追求光明的理想主义精神。
2. 喷发式宣泄的表达方式浪漫主义以直抒胸臆为主要表达方式,诗中的直抒胸臆表现为喷发式的宣泄,《凤凰涅盘》等诗最典型地体现这一表达特点。
3. 奇特的想象和夸张如从民间天狗吞月,想象为天狗把全宇宙都吞了,“如大海一样地狂叫”等。
这种极度夸张的奇特想象最能表现强烈的个性解放要求和对旧世界的反抗、叛逆精神。
《女神》的作者是谁啊?
《女神》的作者是郭沫若。郭沫若本名郭开贞,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
1915年,进入冈山第六高等学校。1918年,升入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1919年创作诗歌《抱和儿浴博多湾中》《凤凰涅槃》等。1921年8月,诗集《女神》出版。1923年,完成历史剧《卓文君》、诗歌戏曲散文集《星空》。1978年6月12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女神》在形式上的创造《女神》实践了郭沫若自己关于“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的创作主张,使诗的形式得到了完全的解放。
《女神》不追求任何一种固定的现有的格式,任凭感情驰骋,自然流露,依据内在的感情节奏,自然地形成诗的韵律。它的五十余首诗,每首诗都是一种新的格式。《天狗》诗句短促;《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有一种割不断的绵绵情意,正好适合表现眷念之情;《凤凰涅槃》的诗句参差不齐,长短并用,富于变化,或长吁,或短唱,节奏感十分强烈,表现出一种悲壮气氛。
女神的作者介绍 女神的作者是谁
1.《女神》的作者是郭沫若。
2.郭沫若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卓越超群的文化伟人,在文学、历史学、古文字学等广阔的学术领域里留下丰厚遗产,影响深远。
3.郭沫若在书法艺术上的探索与实践历时70余年。青年郭沫若的书法得到社会承认,始于辛亥年间。10年以后,他的著名诗集《女神》等作品集问世,使其书体在更广泛的读者面前显露风采。20年代末,郭沫若旅居日本,由金文甲骨入手,以字辩史,借史鉴今,谙熟了祖国文字、书体的演进轨迹,创立了古文字研究的科学模式。
1937年归国抗战,在民族危难之中,其诗词创作常与书法相结合,翰墨间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新中国成立以后,郭沫若在繁重的国事之余从事了更为丰富的书法创作。他慷慨为人,博识广闻,为全国各地名胜古迹、工矿学校、以及社会各界、海内外友人留下难计其数的辞章墨宝。
其书法作品数量之多,影响之广,少有出其右者。
4.郭沫若以“回锋转向,逆入平出”为学书执笔八字要诀。其书体既重师承,又多创新,展现了大胆的创造精神和鲜活的时代特色,被世人誉为“郭体”。
郭沫若以行草见长,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韵味无穷;其楷书作品虽然留存不多,却尤见功力,气贯笔端,形神兼备。
女神是谁写的?
《女神》是郭沫若的一部诗集,也是现代文学的第一部新诗集。诗集完整体现"5.4"狂飙突进时代精神,贯通着作者当时内心情绪与整个宇宙、人类融为一体的情感寄托和歌唱。
《女神》是谁写的
《女神》是郭沫若写的。郭沫若(1892~1978),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和著名的革命活动家。
清光绪十八年九月二十七(1892年11月16日)生于四川省乐山县观娥乡沙湾镇。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1919年9月开始发表新诗。1921年,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同年8月,第一部诗集《女神》出版。
“皖南事变”后,他写了《屈原》《虎符》等六部历史剧。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多种国家行政、科学文化方面的领导工作,同时坚持文学创作,出版了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等多部诗集等作品。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篇小说。1918年初夏写的《死的诱惑》是他最早的新诗。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盘》、《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
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1923年,他在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继续编辑《创造周报》和《创造日》。1923年后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倡无产阶级文学。
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1924年到1927年间,他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莹》、《卓文君》。1944年,郭沫若歌颂明末女军事家秦良玉《咏秦良玉》。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