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喧哗与骚动是意识流小说吗?从《喧哗与骚动》看意识流小说的特点

喧哗与骚动是意识流小说吗?从《喧哗与骚动》看意识流小说的特点

最佳回答2022-11-21

《喧哗与骚动》是意识流小说。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意识流作家,他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与《追忆似水年华》、《尤利西斯》并称为“意识流小说三大杰作”。

喧哗与骚动是意识流小说吗

《喧哗与骚动》

《喧哗与骚动》是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经典作品。小说讲述的是南方没落地主康普生一家的家族悲剧。老康普生游手好闲、嗜酒贪杯。其妻自私冷酷、怨天尤人。长子昆丁绝望地抱住南方所谓的旧传统不放,因妹妹凯蒂风流成性、有辱南方淑女身份而爱恨交加,竟至溺水自杀。次子杰生冷酷贪婪,三子班吉则是个白痴,三十三岁时只有三岁小儿的智能。全通过这三个儿子的内心独白,围绕凯蒂的堕落展开,最后则由黑人女佣迪尔西对前三部分的“有限视角”做一补充。

喧哗与骚动是意识流小说吗

意识流小说

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小说样式。其突出特点是打破了传统小说的表达方式,采取直接叙述意识流动过程的方法来结构篇章和塑造人物形象。它可以打破时空界限,进行立体交叉式的描写,具有较大的浓缩性和凝聚力。概括起来可以说,唯主观、反理性是它总的特点。最初出现的意识流小说大多是单纯型的,后来发展到交错型,复合型的出现则进一步加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立体感。

小说《喧哗与骚动》主要故事内容及特点是什么?

福克纳的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1929)是意识流文学的一部重要作品,它通过主人公康普生一家人的意识活动,表现了贵族庄园主的没落。康普生的长子昆丁内心空虚苦闷,对其妹妹怀有奇特的感情,最后绝望自杀。

小儿子班吉是个白痴,整日沉溺在梦幻和呓语之中。女儿凯蒂被人诱奸怀孕后,婚姻失意,生活沉沦。在小说中,作家没有从正面去描写康普生一家的没落过程,而是着重表现昆丁的变态心理和班吉神经错乱的潜意识活动,这体现了意识流文学的特点。

从《喧哗与骚动》看意识流小说的特点?

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本人最钟爱的作品,[4]也是首次全面体现作家的思想倾向和纯熟技巧的作品。作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的扛鼎之作,是备受推崇的南方文学杰作;作为一部复线结构的纯意识流小说,是广受好评的现代文学经典。

熄灭了吧,熄灭了吧,短促的烛光!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一个在舞台上指手划脚的拙劣的伶人,登场片刻,就在无声无臭中悄然退下;它是一个愚人所讲的故事,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找不到一点意义。”[5]的确,小说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了这种痴人说梦式的喧嚣和混乱,体现了美国南方没落世家中人生的无意义和深刻的精神危机。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年、约克纳帕塔法县杰斐逊镇一个姓康普生的南方世家。这个家族曾经显赫一时,祖上出过州长和将军,广有田地,黑奴成群。

但是南北战争之后,家族渐趋没落,只余下一幢破败的家宅以及一户黑人佣人,连长子上大学、女儿办婚宴也要卖了最后的田地才能应付。一家之长康普生先生只知道缅怀过去,发表空论,成天借酒浇愁,致使开办的律师事务所一败涂地,最后酒精中毒而死。康普生太太念念不忘自己的南方闺秀身份,她精神抑郁、无病呻吟、自私乖僻,极度地以自我为中心。

长子昆丁生性懦弱、多愁善感,怀着对妹妹的病态之爱,19岁时在哈佛大学投河自尽。女儿凯蒂富于生命力,性格开放,由于未婚先孕,便与一位银行家结婚以掩人耳目,被丈夫发觉后撵回娘家,却又不为思想保守的家庭所容,只好将私生女小昆丁寄养在父母家里,漂泊异乡以出卖色相为生。次子杰生没有享受到分毫遗产,中学毕业后便做了办事员,进银行工作的美梦也因姐姐的离婚丑闻而归于破灭,他自私自利,冷酷无情,爱钱如命,用种种手段敲诈凯蒂,虐待小昆丁,侵吞凯蒂寄给小昆丁的生活费。

小儿子班吉纯洁善良,可惜是个白痴,33岁却只有一个3岁孩子的智力水平,因为试图强奸邻居女孩,被做了阉割手术。小昆丁在冷漠无望的环境中长大,17岁时偷了舅舅杰生的不义之财,跟一个劣迹斑斑的流浪艺人私奔。[6]家庭中唯一的亮色来自黑人女佣迪尔西,她是康普生太太出嫁时带过来的家奴,多年来一直忠心耿耿,不仅担负起家务重任,还一直保护着班吉、凯蒂、小昆丁等人免受杰生的伤害。

整部小说由四部分组成,各部分叙述者不同,所以又被称为:“班吉部分”、“昆丁部分”、“杰生部分”和“迪尔西部分”。第一部分是“班吉部分”,正式标题为“1928年4月7日”。这一天是班吉的33岁生日,迪尔西的小外孙带他到外面去玩。这一天的见闻与回忆,构成此部分的主要内容。

由于班吉没有时间观念,过去与现在了无界限,所以他的意识流狂杂混乱,成为一个典型的“愚人所讲的故事”。在他回忆的15个场景和几十个断片中,能够依稀拼凑出童年的圣诞节、凯蒂的婚礼、祖母的去世、父亲的去世、昆丁的自杀等家族重要事件。在班吉的世界里,姐姐凯蒂处于不可替代的中心位置,因为凯蒂真正地关心他、呵护他,所以他依赖凯蒂、崇拜凯蒂,为凯蒂的失身而痛哭,为凯蒂的出走而难过。第二部分是“昆丁部分”,标题为“1910年6月2日”。

这是昆丁自杀的那一天。清早,在哈佛的寝室里,他被手表的滴答声弄醒。在砸碎手表、打好行李、写好遗书之后,他乘电车横穿波士顿。这一天他遭遇很多事——购买自沉用的熨斗、被误认为诱拐犯而遭逮捕、被朋友保释、与朋友打架,不过主宰他思想的,是对妹妹凯蒂的耿耿于怀。

他回忆起与凯蒂丈夫和情人的两次不愉快的会面,心绪复杂。昆丁对凯蒂充满一种不正常的爱怜,既为凯蒂的有辱门风而愤怒,又因自己的无能为力而沮丧。到晚上,昆丁投水自尽。

因为昆丁处于高度亢奋状态,所以他的内心独白时而紧张,时而涣散。作为大学生所具有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哲理性体悟,与精神恍惚状态的梦呓和种种潜意识活动一道,构成一股复杂的意识流。第三部分是“杰生部分”,标题为“1928年4月6日”。

这是杰生暴跳如雷的一天,种种不如意接踵而至,包括小昆丁逃学并且与流浪艺人交往;凯蒂来信问及寄给小昆丁的钱;收到情妇来信;还有错过了在股票上赚钱的机会。杰生痛楚地回忆着家人是如何对不起自己,他对凯蒂母女充满着怨毒心理。在饭桌上,他冷酷地暗示母亲,应该把班吉送进疯人院、把小昆丁送进妓院。杰生虽然工于心计、富于逻辑,但同时他又是偏执狂和虐待狂,经常发作头痛病,这使他的叙述也有混乱的一面,特别是其自我表白和辩解,反而使他的扭曲心态暴露无遗。

第四部分是“迪尔西部分”,标题为“1928年4月8日”,改用第三人称叙述。这天是复活节,早晨,杰生发现小昆丁偷了他的7000元存款逃跑了,于是气急败坏地报警。但因为这些钱的大部分是他克扣的凯蒂寄给小昆丁的生活费,无法向警察解释钱款来源,因此只能自己四处找寻,怎奈毫无结果。

女佣迪尔西忙完家务,带着家人和班吉去黑人礼拜堂做了复活节礼拜。这一部分采用传统的叙事角度,补充了前三部分没有交代清楚的情节。迪尔西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目睹了康普生家族的兴衰。同时,她的忠诚、仁爱与忍耐,与前三个叙述者的病态性格形成鲜明对照。

《喧哗与骚动》通过康普生一家的没落,为南方传统和贵族精神谱写了一曲挽歌。“南方骑士”昆丁对老南方传统恋恋不舍,不过,他虽然保留了贵族式的骄傲,却缺乏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最终以自杀的方式逃避现实。杰生顺应潮流,完全抛弃了贵族价值体系,却同时丧失了人性,那种资产者的实利主义和市侩精神,残忍、自私得令人发指。

班吉的思想纯真得像一面镜子,但是没有思考的能力,只不过是一个无法自理的善良的白痴。凯蒂曾经天真活泼,充满活力,然而后来失足堕落,彻底摧毁了南方淑女形象。一家人的手。

“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作有哪些?


1.《寻找失去的时间》作者:马塞尔·普鲁斯特:    这部小说长达三千余页,约二百万字,共分七部分。在小说中,主人公以第一人称方式追叙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涉及自己家亲友、法国贵族阶级和新兴资产者、艺术家等一大批人以及许多人的恋爱史。

普鲁斯特是意识流文学的先驱。
2.《尤利西斯》 、《芬尼根的苏醒》 作者:詹姆斯·乔伊斯 《尤利西斯》最大的成就是在意识流小说技巧的全面推进和高度发展。一切意识流文学的艺术技巧在这部小说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乔伊斯的另外一部作品《芬尼根的苏醒》则将意识流小说的风格推向极致。

全书用65种语言组合写成,极其晦涩难懂。 乔伊斯是意识流作家中成就最高者,代表了这一文学流派的颠峰。
3.《达洛维夫人》、《海浪》、《到灯塔去》作者:弗吉尼亚·伍尔芙    伍尔芙与其他男性意识流作家不同之处在于,她的小说往往富有诗意,在语言上更像诗体散文,富有唯美主义的情调。

但其小说内容的晦涩难懂却和其他意识流作家的作品别无二致。例如,在其代表作《海浪》中,作者没有设计贯串全文的主要情节,而是时刻强调“瞬间”感觉的重要性,认为生命的本质在于感觉。小说具有显著的存在主义色彩。


4.《喧哗与骚动》  作者:威廉·福克纳   福克纳:威廉·福克纳(1897-1962)是美国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他出身于美国南方一个没落的庄园主家庭。在所有意识流作家中,福克纳以描写错乱意识著称。

他的著名代表作是一系列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小说,包括15个长篇和几十个短篇。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最优秀的意识流作品。书名取自莎士比亚名剧《麦克白》的著名台词。小说描写南方庄园主康普生一家的没落,由四个主要人物的心理活动组成。

其中对白痴班吉的意识流的描写最为出色。此外,福克纳的著名意识流小说还包括《我弥留之际》。

继续浏览:

上一篇:滹沱河怎么读?滹沱河怎么读

下一篇:人间天堂是哪个城市?中国什么地方被称为`人间天堂`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