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消费是指什么?国家“三公”消费是什么意思
三公消费是指: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是当前公共行政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我国每年“三公”消费达数千亿,数目惊人。主要是奢侈浪费严重,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款送礼、公款旅游、公款报销个人费用等消费腐败现象突出。

三公消费屡禁不止的原因
1、部分政府官员没有转变官本位思想, 树立起公共服务意识。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封建社会形成的等级观念和 “ 官本位 ” 思想已经严重左右着公职人员,造成一些公职人员的公仆意识淡薄,缺乏服务人民的理念,毫不考虑公款消费的资金来源于人民群众。
2、我国的法制建设虽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尚未形成一部专门惩治非合理性三公消费行为的法律法规,更不用说与之配套的实施细则和方法,从而导致三公消费问题一直处在“无法可依”的境地。

3、三公消费核算口径不统一、不明确,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财务制度设计造成的,另一方面,是人为造成的。一些公开的三公经费数据经过了技术处理,层层审核才公布出来。这些问题容易误导公众,影响预决算公开效果和政府公信力。
三公消费是什么意思
三公消费是指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是当前公共行政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其中,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支出。
决算报告还公布了汇总2010年中央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维持机关运行开支的行政经费,合计887.1亿元。国家“三公”消费是什么意思?
指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由于这三项费用的滥用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党政机关的公费旅游、公车消费、公款吃喝等不良行为,故为社会普遍关注。
在全国“两会”召开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2011年6月报告的2010年中央财政决算中公开“三公”支出。2011年3月2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2011年继续压缩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并在2011年6月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中央财政决算时,在报告内容中纳入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而且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2011年5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中央各部门公开2010年度‘三公’经费决算数和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比照中央财政做法,并做好部门预算、‘三公’经费等公开工作。扩展资料:严控支出要把坚持民生优先、努力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要求体现在2013年的预算编制中,同时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特别是“三公经费”支出。要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重点向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文化、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领域倾斜。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特别是“三公经费”支出,努力降低行政成本。
要着力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继续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规模,确保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强度。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落实好支持小微型企业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
发挥财政在调节收入分配中的职能作用,努力提高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进一步优化税制,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
三公经费是哪些
三公经费一般指三公消费。三公消费,指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是当前公共行政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车辆购置支出(含车辆购置税),以及燃料费、维修费、保险费等支出。因公出国(境)费反映单位公务出国(境)的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食宿费等支出。严格把控:要把坚持民生优先、努力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要求体现在2013年的预算编制中,同时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特别是“三公经费”支出。要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重点向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文化、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领域倾斜。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特别是“三公经费”支出,努力降低行政成本。要着力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继续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规模,确保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强度。
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落实好支持小微型企业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发挥财政在调节收入分配中的职能作用,努力提高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
什么是三公消费禁令
三公消费即指公务员差旅费、公车运行费、公务招待费所产生的三种消费 今年3月国务院召开的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禁止用公款购买香烟、高档酒和礼品,就是“三公消费禁令” 扩展资料: 三公消费,指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是当前公共行政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其中,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支出。
因公出国(境)费反映单位公务出国(境)的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食宿费等支出。 全国人大常委会2011年6月30日表决通过关于批准2010年中央决算的决议,经财政部汇总,2010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三公“支出合计94.7亿元。决算报告还公布了汇总2010年中央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维持机关运行开支的行政经费,合计887.1亿元。2012年6月财政部公布,2011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的“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3.64亿元人民币。2018年6月20日,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部长刘昆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2017年中央决算的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合计43.6亿元,比预算数减少17.87亿元。 2010年 文化部2010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数36808.69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17401.95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13060.41万元,公务接待费6864.33万元。
2010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决算数,合计3392.61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14667.61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12892.18万元,公务接待费63343.82万元。并说明称,此次公布的“三公经费”包括文化部本级和国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29家直属事业单位因公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三项。 民政部2010年“三公经费” 财政拨款决算数合计30391.23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为4115.04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为2544.75万元,公务接待费为1512.4万元。
2011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数合计11214.52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为4336.17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为5238.99万元,公务接待费为1429.36万元。 财政部2010年“三公经费” 支出为4172.01万元,其中因公出国费2026.81万元,公车购置费1776.73万元,公务接待支出368.47万元。此外,财政部2011年“三公”预算为4752.54万元,比2010年增加580.53万元,因公出国费增加600多万元,公车费减少28万多元。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