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壳枪射程是多少?以前的驳壳枪是什么枪种
驳壳枪有效射程50-150米。盒子炮,中国又称驳壳枪,正式名称是毛瑟军用手枪(Mauser Military Pistol)。毛瑟厂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专利,隔年正式生产。由于其枪套是一个木盒,在中国也称为匣子枪;如配备20发弹夹则被称为大肚匣子。其枪身宽大,因此又被称为大镜面。有全自动功能的,又称快慢机。枪长288毫米,口径7.63毫米,重1.24千克,20发弹匣供弹,子弹初速每秒425米,射击方式为单发和连发,射击速度每分钟900发,有效射程50-150米。

毛瑟名字的起源
盒子炮在传说中, 是毛瑟厂中的菲德勒三兄弟(Fidel, Friedrich, and Josef Feederle), 利用工作闲暇聊设计出来的。 为什么会有争议呢? 但是该枪最后申请专利者是毛瑟兵工厂的老板——毛瑟, 因此有人以此为毛瑟积极参与的明证。 但是德国的专利法, 允许公司作为代表申请人及专利拥有者, 不像美国, 必须由发明人具名, 再将专利权转移。 不过, 盒子炮在美国申请专利者也是毛瑟本人。所以驳壳枪也叫毛瑟手枪。

盒子炮的描写
以民初为背景的小说,常有描写盒子炮的段落, ‘掏出盒子炮来甩手就是一梭火’,这形容了盒子炮的威力。当时无论是个人、军阀、山大王,只要提到手枪,就是盒子炮。电视剧‘长白山上’到‘一剪梅’,剧中好汉莫不是人手一把。由配值星带的军官列队, 以盒子炮行肩枪礼的女兵。 后排在军便帽上又戴了草笠。由民初军阀混战,国民革命军北伐,抗日战争,国共内战,一直到朝鲜战争,盒子炮几乎无役不与,和中国现代史紧密的缠绕在一起。翻开旧照片,由上海街头,到深圳边境,到东北老山密林,都有它的踪迹。 它伴随我们渡过了艰难的岁月。 盒子炮之情,绵绵无尽。
驳壳枪的射程是多远?
驳壳枪有效射程50-150米。驳壳枪是德国毛瑟兵工厂制造的一种手枪。
由德国费德勒兄弟研制,并以毛瑟命名。枪长288毫米,口径7.63毫米,重1.24千克,20发弹匣供弹,子弹初速每秒425米,射击方式为单发和连发,射击速度每分钟900发,有效射程50──150米。该手枪具有威力大、动作可靠、使用方便等优点,广泛流传于世界许多国家。中国很早就有仿造,在抗日战争中使用较广。20响的“驳壳枪”和“盒子炮”就是指这种手枪。扩展资料:驳壳枪由于其枪套是一个木盒, 因此在中国也有称为匣枪的,也有盒子炮, 也称驳壳枪。 有全自动功能的,又称快慢机,毛瑟厂则称之为速射型(Schnellfeuer),在1931年5月量产。
使用驳壳枪最广泛的也只是中国,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国内的冲锋枪还非常少,驳壳枪的自动射击功能恰好能弥补本应冲锋枪承担的火力空白,所以才会广泛的被当作冲锋枪使用。驳壳枪虽然但容量大,杀伤力强,但是作为自卫手枪仍是太大太重,不便携带,所以在欧美这样配备均衡的军队中并没有市场,因为他们有足够的冲锋枪和机枪,用到手枪的几率很低,因此对手枪的需求主要是杀伤力、可靠性和小巧的外形。
以前的驳壳枪是什么枪种,它是不是与左轮手枪差不多
驳壳枪是德国研发并生产的著名枪支之一。该枪原名毛瑟C96,于1896年生产,是全世界最早的自动手枪。
毛瑟手枪枪身呈扁平状,枪面宽大平整,故而称镜面匣子。也有人见此枪是装在木盒里佩戴而称匣子枪。在中国军队的口中它是快慢机,驳壳枪拥有半自动能力,可以选择射击模式,即可以单发射击又能连发扫射。枪长288毫米,口径7.63毫米,重1.24千克,20发弹匣供弹,子弹初速每秒425米,射击方式为单发和连发,射击速度每分钟900发,有效射程50-150米。该手枪具有威力大、动作可靠、使用方便等优点因此在国内很早就有仿制,在抗日战争中使用广泛。希望我的解答能帮到您,如有不懂请追问。
驳壳枪的简介与历史?
盒子炮,中国又称驳壳枪,正式名称是毛瑟军用手枪(Mauser Military Pistol)。毛瑟厂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专利,隔年正式生产。
其枪身宽大,因此又被称为大镜面。有全自动功能的,又称快慢机,毛瑟手枪是德国毛瑟兵工厂制造的一种手枪。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自动手枪之一。由德国费德勒兄弟研制,并以毛瑟命名。枪长288毫米,口径7.63毫米,重1.24千克,20发弹匣供弹,子弹初速每秒425米,射击方式为单发和连发,射击速度每分钟900发,有效射程50-150米。该手枪具有威力大、动作可靠、使用方便等优点,广泛流传于世界许多国家。中国很早就有仿造,在抗日战争中使用较广。
20响的“驳壳枪”和“盒子炮”就是指这种手枪。称之为速射型(Schnellfeuer),在1931年5月量产。另一个较少人知道的名称是自来得手枪,许多人以为只有速射型称为自来得,这是不正确的;事实上,自来得一直是这一类手枪在中国比较正式的通称。
在北洋政府陆军部档案中, 有一份文件是1912年9月, 陆军部与德商礼和洋行(Carlowitz & Co.)签约, 购买: “七密里六三自来得毛瑟手枪二百杆, 连有木匣手把, 每杆连子弹五百粒, 价计京公砝足银五十八两。 共计京公砝足银一万一千六百两。 在天津码头交货。
关税在外。” 这是自来得手枪一词, 在民国元年即已使用的明证, 可能是最早见诸于公牍之一例, 而速射型要在将近廿年之后才会出现。 在美国, 因为握把的形状, 一般称之为扫把柄(Broomhandle), 也有由中文翻译而称之为盒子炮(Box Cannon)的。 许多人称速射型为712型, 并说这是毛瑟厂的型号, 事实上这是德国GECO(Gustave Genschow)公司的目录号码, 与毛瑟无关。
许多人也称盒子炮为C96(Construktion 96 – 96型), 这是在欧洲常用的一个名称, 原先专指的是短管的盒子炮, 与Bolo一样, 也即是有人所谓的警用型。 所谓的Bolo, 来自俄国的布尔什维克(Bolsheviks,苏联共产党及其党员的别称), 因为3.9寸的盒子炮当时为其大量使用之故。盒子炮的发明盒子炮在传说中, 是毛瑟厂中的菲德勒三兄弟(Fidel, Friedrich, and Josef Feederle), 利用工作闲暇聊设计出来的。 为什么会有争议呢? 但是该枪最后申请专利者是毛瑟兵工厂的老板---毛瑟, 因此有人以此为毛瑟积极参与的明证。
但是德国的专利法, 允许公司作为代表申请人及专利拥有者, 不像美国, 必须由发明人具名, 再将专利权转移。 不过, 盒子炮在美国申请专利者也是毛瑟本人。所以驳壳枪也叫毛瑟手枪。 第二个原因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驻扎毛瑟厂的美军指挥官, 不知吃错了什么药, 下令一把火把毛瑟厂的记录给烧了。
从此, 全世界的毛瑟步枪、 毛瑟手枪, 都没了出生证明, 大家只有用猜的。 烧毁的记录中也包括了研发日志等文件, 因此盒子炮到底是谁发明的, 至今仍有争议。 盒子炮在毛瑟厂又称菲德勒手枪, 是该三兄弟与其有极大关系的另一明证。
德国驳壳枪在其大量生产的四十年历史中,内部几乎没有什么改变, 因此可以说原始设计几尽完美,没什么可改进了。分解一支驳壳枪基本不需要工具,只要有一颗驳壳枪的子弹就可以将枪分解,盒子炮是丑得可爱的标准典型,几乎是罗曼蒂克的。中国的盒子炮来源有四种: 一. 中国各兵工厂以机械辅助生产的: 这一类的盒子炮材质及加工品质较好, 虽然仍脱不了手工装配, 零件不能互换等毛病, 但整体而言, 几乎可以与舶来品相较。
已知的生产厂至少有: 汉阳兵工厂、 巩县兵工厂、 大沽造船所、 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 重庆武器修理所、 衡阳军械局等。 汉造毛瑟7.63驳壳枪诸元资料(1947年9月兵工署出版) 全长: 288mm 全重: 1.16kg 枪管长(连弹膛): 132mm 口径: 7.63mm 表尺射程: 1000m 来复线: 6条,右旋 来复线缠度: 200mm 瞄准基线长: 230mm 装弹具式样: 弹夹 二. 修械所、 厂、 队生产: 这一类盒子炮为随军修械队, 在修枪之馀, 也制造一些军械。 如宋哲元的西北修械所、 湘西荼陵修械所、 八路军梁沟四所等。 这一类的材质及品质差距极大, 有的修械所设备好, 材料供应好, 则产品较佳。
中共在敌后的修械所, 因为钢材来源断绝, 多半是用铁道钢加工而成。 三. 私人游动修枪、 造枪商贩: 这是一个特殊的行业, 有如走方郎中。 史料中说到河北、 河南、 四川都很多。
由一人到数人不等, 为地方豪强大户、 小股军队土匪修造枪枝, 按客户的意思, 在一个地方住上十天半月, 以手工打造。 其品质依人而异, 一般都烙印有原厂的一切印记, 惟妙惟肖。 当然, 也有的印得不知所云, 可能是没有原枪作样子, 只是师傅教下来, 以讹传讹。 这类枪很多中看不中用, 打几发是可以, 打多了就会出问题。
有许多的表面处理非常粗糙, 一看就晓得是手工打造。 许多此类枪贩在抗战时为中共吸收, 成为中共兵工人员。 四. 舶来品: 主要来源是德国和西班牙, 经由上海、 天津等地的洋行进口。
有一份文件是1924年9月10日, 陆军部与天津德商世昌洋行签约, 购买: “德国新式口径七六三密理米突、 枪筒九六密理米突、 表尺一千米突之毛瑟手枪─千七百杆, 连同空木柄及每杆子弹五百颗、 甲(注:假)子弹一个、 弹簧一个、 弓簧一个、 罗丝板一个, 每杆净收价洋七十整, 共计价洋一十一万九千元整。” 本件中的盒子炮, 枪管核算起来只有3.77寸, 相当特殊。 1934年3月12日, 中信局副经理李耀煌向蒋介石报告: (九)手枪: “奉委员长电, 渝, 订买廿响驳壳手枪五千枝, 经遵查得德制老牌毛瑟一种, 西班牙仿装两种(注:Astra、 Super Azul, 另外还有Royal), 价格以西班牙之恩斯达牌(注: Astra)低过德枪一元七�。
为什么驳壳枪在中国非常受欢迎
1.驳壳枪在中国的数量,范围都是很大的,共军和国军都喜欢这个枪,小日本貌似也很喜欢,20发的连射在那个时代确实很牛的。但是因为国内,尤其对共军来说,没有武器来源,只能靠缴获,所以你能不能用上驳壳枪,还得看运气和能力。
6)命中率高。驳壳枪命中率极高,神枪手随便甩手命中200米以外的电线。当然如果没有禁运,当时军人的最爱是伯格曼“花机关”。
3.驳壳枪的历史:驳壳枪真实名称为毛瑟手枪,又名盒子枪、盒子炮。是德国毛瑟公司研㓡的一种可以连发的手枪,有效射程120米,有单发和连发装置,配有装弹量为10发和20发两种弹匣,枪套为木㓡,可以变为枪托使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鉴于教训,限制了对发展中国家武器的限制,连发步枪类不允许进入发展中国家,但当时毛瑟手枪不在此限,所以可以大量进口,北洋政府,张宗昌等均曾大量购入过此类武器;希特勒上台后,大力发展军事力量,为此需要大量的钼、锑等稀有金属,而中国又富有此类物质,当时的国民政府就与德国签了协议,类似于现在的石油换食品吧。
不仅如此,比如蒋有大量的德国军事顾问,甚至有全部德式装备的部队,部分军官曾到德国受训等政策。而毛瑟手枪更是大量拥入;毛瑟手枪枪身短小,20多厘米,便于携带和隐蔽。所以当时的八路、便衣队、土匪均喜欢此类手枪,更由于其强大的火力,亮剑就有过李云龙和楚云飞等四人以此枪组成交叉火力,将平安县城的大小官员一网打尽的镜头,其火力 威猛由此可见一斑。
与同期长官们配备的只能用于自杀和杀自己人的勃浪宁手枪相比,确实为名符其实的:盒子炮;毛瑟手枪更是便于从带机状态转变为击发状态,亮剑里有和尚在拔枪的同时从大腿上蹭开机头的场面,铁道游击队中有彭亮在肘部蹭开双枪机头的镜头,我觉的这个动作对于双枪将来说是最为重要的。试想,如果你用双枪,怎样能快速的推弹上膛呢?装弹量大更是毛瑟手枪的天生优点,弹容量20发,当时㓡式步枪的装弹量为5发,且还得打一枪拉一栓。如果用双枪,相当于可以连开40枪,这在战斗中一般是没有这样的机会的,火力强大,生存的比率自然也大。毛瑟手枪由于火力强大,枪口较短,在射击时枪口跳动比较明显,一般连开二枪,第三枪的子弹基本上就打不着人了。
但在实践中,中国老百姓自然而然的将此问题改善:采用横手持枪。这样的话无论枪口怎样跳动,都是在水平方向,命中率自然提高。所以电影中好动镜头都有这样的情景。相对而言,土匪们是最有创意的,比如凤凰三点头,七点梅花枪之类的(有兴趣的可以阅读,有详细介绍)。
也许毛瑟公司在开发此枪的时候,也不会想到会有人将其功能发挥的淋丽尽至吧。直到建国初期,随着冲锋枪的大量装备,毛瑟手枪逐渐退出了舞台。作为一种历史的见证,毛瑟手枪参与了军阀混战,搞日战争,国内战争,连南昌起义时也是主力。应将此枪作为一种纪念,永存。
德国制造的驳壳枪为什么被淘汰了?
德国制造的驳壳枪,是世界手枪发展史上的一种特殊枪支。驳壳枪也叫毛瑟军用手枪,这把枪从研发出来一直到最后被淘汰,从来没有成为过任何一个国家的制式装备。
这个设计想法是比较好的,但是却忽略了手枪的实际定位。驳壳枪在研发出来之后,就一直不受德国军方的待见,一直到一战之前,德国军方为了照顾毛瑟军工厂的面子才勉强订购了一小部分驳壳枪。德国军方订购的这一部分驳壳枪,在实战中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虽然驳壳枪的射程威力要高于普通手枪,但是在实战中,驳壳枪能够发挥空间却十分有限。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打阵地战,普通步枪的射程在400米以上,穿透性和精准度十分高,而驳壳枪的射程只有150米,精准度比步枪差得远。假如士兵看到100米的距离内的敌人,用步枪去射击敌人,要比用驳壳枪去射击敌人效率更高。在进行刺刀战的过程中,小巧轻便的手枪,又要比驳壳枪更加的灵活。
在欧洲战场上,拼刺刀的情况非常少见。大部分装备手枪的军官,都是把手枪当做了一个装饰品,而不是防身武器。挂着笨重的驳壳枪,不仅不够美观,还影响到身体的协调。
因此大部分军官都不喜欢驳壳枪,在一战结束后,德国受到了军事条约的限制,不可能继续订购驳壳枪。驳壳枪失去了国内市场,只能去寻找海外市场。驳壳枪的价格高,性价比低,在战场表现不佳,西方国家都不愿意购买驳壳枪,毛瑟公司的驳壳枪一度陷入停产危机。
就在这个时候,中国市场的需求,拯救了在停产边缘的驳壳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当时的国内兵工厂生产水平有限,无法大量的生产枪支。军阀们的资产非常的丰厚,为了改善装备,军阀们都大量的从国外进口武器。由于当时西方国家对华武器限售的影响,军阀们无法进口到射程较远的单发步枪,只能选择威力和射程略次于步枪的驳壳枪来充当步枪使用,由于国内兵工厂制造的单发步枪故障率高、精准度差,在战场上表现反而不如驳壳枪,因此驳壳枪在进入我国后,迅速成为军队里面的热门武器。
当时国内的一些军阀甚至组建了手枪团、手枪营等专门装备驳壳枪的建制单位,德国毛瑟公司也专门针对国内军阀的需要,制造出了具备连发功能,能够装填20发子弹的“大驳壳枪”。后来我国的一些地方兵工厂也开始仿制驳壳枪,国内装备的驳壳枪数量大约有四五十万支,其中一半以上都是仿制品。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我国的兵工厂拥有了生产仿制毛瑟步枪的能力,驳壳枪逐渐的退居二线。在我国停止驳壳枪的进口后,毛瑟兵工厂也停产了驳壳枪。
在解放战争时期,驳壳枪就已经成为一种落后的装备,后来随着各种新式枪支的不断装备,驳壳枪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驳壳手枪的问题
驳壳枪和弹壳没关系。毛瑟C96大威力手枪标配一个木盒,洋人和中国人想到一块了,就叫BOXGUN,也可以称为盒子炮(GUN既是枪,也是炮,看具体应用)任何枪的枪尾巴是不会掉子弹的,除非故障了。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