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湖湘文化的开启者是谁?最能够代表湖湘文化的历史人物是谁

湖湘文化的开启者是谁?最能够代表湖湘文化的历史人物是谁

最佳回答2022-11-21

湖湘文化的开启者是:屈原和贾谊。屈原在楚国衰落的时候守持着楚国上升振兴时期的开拓进取的精神,把诗性文明的开拓伸展到当时还处在原始洪荒的江南湖湘之地。贾谊承袭光大了发端于屈原的湖湘迁谪文学,将学术与谋略完美结合,积极投身于政治实践、社会变革,为湖湘知识分子的“经世致用”开创了榜样。

湖湘文化的开启者是谁

湖湘文化

湖南,顾名思义“洞庭湖之南”。湖南又简称“湘”,以湖南境内的一条发源于广西的水系一一湘江来命名。湘江自南而北蜿蜒汇入洞庭湖,这片区域因而又被称之为“湖湘”。自先秦至晚清,屈原在此沉吟投江,贾谊在此黯然伤神,杜甫在此漂泊无依,韩柳在此流连忘返,朱张在此讲经论道。

湖湘文化的开启者是谁

湖湘文化有一个历史传承的过程,在先秦两汉时期,湖湘文化更准确地来讲,应当是归纳于楚文化的体系之中。屈原的诗歌楚辞,两汉时期的独尊儒术,基本奠定了湖湘文化的起源基础。随着历史变迁的滚滚车轮,宋、元、明的几次大规模的移民,湖湘士民在风土人情,民间习俗,在思想观念上均发生了重要变化,先后产生了理学大家周子,主张经世致用而反对程朱理学的船山先生,以及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人物之一 ,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魏源等一系列思想家,从而组合、建构出一种新的区域文化形态,称之为“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西汉的贾谊是湖湘文化开启者之一。 答案说这句话是错的,错在哪儿

这句话应该是没错的,他应该算是开启者之一。湖湘文化的概念本来就有争议,就湖湘文化来说可以追溯到贾谊甚至屈原,但湖湘学派一般从胡安国、胡宏、张轼开始,目前关于湖湘文化的源头有三说:
1.长沙(贾谊故居、岳麓山)
2.湘潭隐山碧泉书院(胡安国、胡宏)
3.衡阳南岳衡山。

其实都是源头之一,应该准确的说是大南岳地区,即南岳72峰所在地区,长沙岳麓山还是南岳第72峰。胡氏父子及其弟子的足迹遍布其间。三地就像一条大河的三个支流,难分彼此。

最能够代表湖湘文化的历史人物是谁

湖湘之地,向称人文荟萃,自屈原、贾谊,以及宋代理学鼻祖周敦颐、明末大儒王船山,至近代而人才趋于极盛近代的有毛泽东,曾国藩等。湖湘文化的兴盛期源于清末,湖南学者皮锡瑞曾写道:“湖南人物,罕见史传。

唐朝开科三百年,长沙刘蜕始举进士,时谓之破天荒。”近、现代,湖南出现了“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人才蔚起局面。到晚清,湘军出现以后,湖南人才辈出,冠居全国之首,达到鼎盛时期。出现了三个人才群体:一是在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时期,以陶澍、贺长龄、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为代表;二是在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时期,以谭嗣同、唐才常、熊希龄、黄兴、蔡锷、宋教仁、陈天华、蒋翊武为代表;三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蔡和森、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罗荣桓为代表。

茶陵诗派的创始人是谁

B茶陵派以李东阳为主,注重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强调诗与文的不同,对声调节奏的把握,仍有台阁体的痕迹,但有些作品摆脱了台阁体的束缚,表达了真实的个人情感和精神状态,自然清新,逸趣横生,不刻琢,有生活的气息。台阁体,为当时馆阁文臣所提倡而形成的一种诗文创作风格,多为应酬而做,内容贫乏,颂圣德,歌太平,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

湖湘文化的文化源头

我国考古学界认定,距今一万至五千年前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早、中期,即传说中的神农时代;距今五六千年前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向青铜器过渡的时期,即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炎、黄二帝既是氏族首领,又是氏族和部落的称号,分别代表着两个时代,即炎帝时代和黄帝时代。

湖南气候温湿,其南部的江永一带是原始野生稻产地。毗邻江永的道县玉蟾洞遗址发现超乎一万年的陶器和三粒完整的稻谷,其中稍早的为野生稻,略晚的为栽培稻,还保留有野生稻、籼稻和粳稻的综合特征,是迄今世界上发现最早的栽培稻标本。这说明,道县先民在自然界不能满足人们食用需要的野生稻面前,通过栽培,改造野生稻,率先为人类燃起了开拓稻作文化的希望。旧石器晚期的长江中游,已经成为两岸文化同源的纽带。

渡过湖北江陵一带,便是湖南洞庭区土质松软的澧阳冲积平原,具有发展规模稻作文化的自然条件,从旧石器晚期始,先民们陆续进入这个平原。八九千年前的澧县彭头山就有文字发明前的表意符号、表意绘画和图腾。八千年左右的澧县八十当遗址,发现稻谷和大米两万多粒,是全世界史前稻作谷物发现最多的地方;还有木耒、木铲和骨铲等农具以及木杵等加工工具,与《周易·系辞》“神农氏作,?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的传说记载完全暗合,和战国中期《尸子》说“神农氏七十世有天下”以及《续三皇本纪》载炎帝称帝“五百三十年”的时间之和也大体相当。

由此可见,神农氏族从陕甘迁入澧阳,创造的优势不断增强,形成了定居农业的基本经济形态,将稻作文化发展到了规模农业阶段。制陶工艺亦相当娴熟,以多种形式的釜和白陶,彩陶最具特色,其辐射光芒波及沅、湘和鄂西等周邻。湖湘文化从此更不断创新。

6500年前,澧县城头山古城和稻田的被发掘,证实了神农氏“日中为市”的传说记载。澧县八十?遗址发现一些台基式建筑,其中一座房基的中间主体部分高出地面约40厘米,四角向外伸出呈犄角状,平面呈海星状。这种礼仪中心遗址提示人们:澧县八十?原是神农时代的中心所在。

第一代神农当是从这里出发南巡为民治病,因误尝断肠草而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神农氏族因缔造农耕文明而被拥戴为中心氏族,其子孙也就受延揽而衍于四方。最后一代炎帝榆罔部落因败于阪泉之战,叶落归根于其先祖的寝陵附近。这样,整个神农时代的湖湘文化因在神农中心氏族的心脏地区发展起来,也就浸透了神农氏族文化的精神。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帝氏族从黄河流域兴起,与炎帝氏族逐渐融合发展,形成炎黄联盟,成为古代中国最强盛的部落群。炎帝神农氏是这个联盟的奠基者,尔后黄帝取而代之,统一中原,拓展四方,炎黄集团从此进入国家产生前夜的酋邦时代。黄帝成为首任酋长,继续高举炎黄联盟大旗,将炎帝开创的原始文明推向新的历史阶段,从而奠定了一个世界上民族和人口最多,垂数千年稳定统一的文明古国的巩固基础。湖湘文化也就随之融合发展成了炎黄文化。

南下的中原文化,在文化重心南移的大背景下,湖南成为以儒学文化为正统的省区,被学者称为潇湘洙泗、荆蛮邹鲁;唐宋以前的本土文化,包括荆楚文化。这两个渊源分别影响着湖湘文化的两个层面。在思想学术层面,中原的儒学是湖湘文化的来源,岳麓书院讲堂所悬的“道南正脉”匾额,显示着湖湘文化所代表的儒学正统。从社会心理层面,如湖湘的民风民俗,心理特征等,则主要源于本土文化传统。

这两种特色鲜明的文化得以重新组合,导致一种独特的区域文化形成。所以,探讨研究湘学者,能发现湖湘文化中的儒学正统特色,无论是周敦颐、张南轩,还是王船山、曾国藩,他们的学术思想、学术追求,都是以正统的孔孟之道为目标;而考察湘人者,则更会感觉到荆楚山民刚烈、倔劲的个性。当然这两种文化组合是相互渗透的:湘学的学术思想总是透露出湘人那种刚劲、务实、敢为人先的实学风格和拼搏精神,而湘人的性格特质,又受到儒家道德精神的修炼,故而能表现出一种人格的魅力和精神的升华。

如曾国藩在自我人格修炼时追求的“血诚”、“明强”,常使我们体味到这种二重文化组合的妙处,诚、明的理念均来自于儒家典籍和儒生对人格完善的追求;而血、强的观念又分明涌动着荆楚蛮民的一腔血性!包括曾国藩组建的湘军,其成员主要是湖湘之地的山民,曾国藩既看中了他们的质直、刚劲的湘人性格,又要求他们学习儒家道德和文化修养,体现了他对这种二重文化组合的自觉运用。三重演进与湖湘文化的因缘。湖湘文化形成于两宋以后。

历史上,湖南“北阻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群苗所萃”,是一块不为中原人文所沾被的荆蛮之地。那么,在这块四塞之地上如何会形成以中原文化为主要源泉的湖湘文化呢?主要内容湖湘哲学思想:湖湘哲学思想,以宋代胡安国为开创者,历胡宏、张拭、王船山、曾国藩、谭嗣同、杨昌济,以至毛泽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以理学的道德精神与经世致用的实事实功相结合,这种学术文化的特色一直延续到近代……近代史上湖南人才辈出,虽然他们的政治立场可能很不相同,但其讲理想、重经世的学术文化风格却是—致的。”湖湘文学艺术:禀承着屈原忧国忧民的文学传统和胡安国“经世致用”的哲学传统,湖湘文学艺术具有“文道合一”的明显特点。以曾国藩为首的“湘乡文派”,就是此一特色的代表。

这一特点,在毛泽东身上也鲜明地反映出来。湖湘史学:经世致用的哲学思想,也在湖湘史学中反映出来。湖湘史学具有以下明显特点:
一.经史并重。

以经义作为批判历史的最高依据,述史是为了阐发经书义蕴,阐发经书内蕴是为了维护历史传统。
二.说古是为了道今,批判以往是为了针砭时弊。研究历史并不是为学术而学术,而是检讨兴亡教训,寻求国家中兴和救亡图存的历史借鉴。“这种为经世致用而重视史学的精神,为当前政治服务而重视史学的传统,影响了湖湘史学的发展方向。

”湖湘教育:湖湘教育大兴于宋代,历时千年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重视学思并重与知行统一,重视独立思考与理性批判。岳麓书院就是此一传统的见证与代表。湖湘宗教:湖湘文化对宗教采取了“兼容并蓄”的态度,南岳大庙中的佛道儒共处就是典型事例。

对于后者,湖湘文化采取坚决的批判态度。湖湘学者从宋代的湖湘学派开始,都主张。

湖湘文化代表人物?

湖湘文化代表人物有,屈原、贾谊、欧阳询、毛泽东、蔡和森。
1.屈原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辞赋之祖”“中华诗祖”。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2.贾谊 (汉代名士)贾谊(前200—前168),汉族,洛阳(今河南洛阳东 )人,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

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33岁。司马迁对屈原、贾谊都寄予同情,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因而往往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

贾谊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深受庄子与列子的影响。散文的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评论时政,风格朴实峻拔,议论酣畅,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其辞赋皆为骚体,形式趋于散体化,是汉赋发展的先声,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为著名。
3.欧阳询 (唐朝著名书法家)欧阳询(557年—641年),字信本,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朝著名书法家、官员,楷书四大家之一。

南梁征南大将军欧阳頠之孙,南陈左卫将军欧阳纥之子,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欧阳询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于初学者,号为“欧体”。

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论著《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 》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4.毛泽东 (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5.蔡和森蔡和森(1895年3月30日-1931年8月4日),字润寰,号泽膺,湖南省双峰县永丰镇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蔡和森同志是中共第
二.
三.
四.
五.六届中央委员,第
三.四届中央局委员,第
五.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担任过中共中央代理秘书长、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共两广省委书记。

1895年3月,蔡和森出生于上海,后随母亲回到家乡湖南双峰。1913年进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期间,同毛泽东等人一起组织进步团体新民学会,创办《湘江评论》,参加五四运动。1921年10月,蔡和森从法国归来,在中共三大、四大上当选为中央局委员,参与中央领导工作。并在中共五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随后又兼任中共中央秘书长。

1931年,蔡和森在组织广州地下工人运动时遭叛徒出卖被捕,牺牲在广州军政监狱,终年36岁。2009年9月14日,蔡和森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湖湘文化的精神是什么

湖湘文化,是指一种具有鲜明特征、相对稳定并有传承关系的历史文化形态。先秦、两汉时期湖南的文化应该纳入到另外一个历史文化形态——楚文化中。

而南北朝及唐宋以来,由于历史的变迁发展,特别是经历了宋、元、明的几次大规模的移民,使湖湘士民在人口、习俗、风尚、思想观念上均发生了重要变化,先后产生了理学鼻祖周子,主张经世致用而反对程朱理学的王夫之,以及“睁眼看世界”的魏源等一系列思想家,从而组合、建构出一种新的区域文化形态,称之为“湖湘文化”。 先秦、两汉的楚文化对两宋以后建构的湖湘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湖湘文化的源头之一。湖湘文化在历经先秦湘楚文化的孕育,宋明中原文化等的洗练之后,在近代造就了“湖南人才半国中”、“中兴将相,什九湖湘”、“半部中国近代史由湘人写就”、“无湘不成军”等盛誉。

继续浏览:

上一篇:天河一号是什么?中国最快的计算机是什么名称

下一篇:廉洁警句格言有哪些?廉洁文化格言警句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