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目录一词最早出现在哪部现存文献中?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志目录书

目录一词最早出现在哪部现存文献中?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志目录书

最佳回答2022-11-21

目录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中。“目”是指篇目,“录”是指叙录、提要。《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它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目录一词最早出现在哪部现存文献中

目录

目录是指书籍正文前所载的目次,是揭示和报道图书的工具。目录是记录图书的书名、著者、出版与收藏等情况,按照一定的次序编排而成,同时,它也是反映馆藏、指导阅读、检索图书的工具。

目录一词最早出现在哪部现存文献中

《汉书》

《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是一部断代史。《汉书》常常移用《史记》,但由于作者思想境界的差异和材料取舍标准不尽相同,移用时也有增删改易。

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文献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这部最早的系统性书目,是班固撰写的,简称《汉志》。

《汉书》十志之一,该书是作者根据刘歆《七略》增删改撰而成的,仍存六艺、诸子、方技六略三十八种的分类体系,另析“辑略”形成总序置于志首,叙述了先秦学术思想源流。其中删兵书十家,增《七略》完成后,刘向、扬雄、杜林三家于西汉所撰写的著作。总共著录图书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家,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志目录书,也是现存最早的一部目录书……这本书是啥

《汉书艺文志》史志目录是流行于我国封建社会的一种书目形式,它和官修书目、私人藏书目录一起构成我国古代书目的三大类型。史志目录的产生与发展同封建社会正史的发展是密切相联的。

史志目录就是正史中编纂的“志”的一种,它专门记载图书典籍,通常以“艺文志”、“经籍志”相称。各朝代正统史书里的“艺文志”或“经籍志”都力图全面反映出这个时代的图书流传情形和学术源流。所以,正确地分析我国史志目录的编制体例,察考各部史志目录的收书范围,追溯它产生和发展的源流,对于我们今天利用史志目录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史和学术史以及目录学史是颇有益处的。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第一部史志目录,也是现存古代的第一部完整的书目。

它于一千八百多年前,由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班固所编幕,是他撰写的我国第一部断代正史《汉书》“十志”中的一志。班固在我国历史上首次编写断代史的“艺文志”是具有其社会原因和思想动机的。班固之父班彪也是汉代著名的史学家,家有丰富的藏书。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综合性的图书,分类目录是哪部作品?

东汉的时候,班固根据刘歆的《七略》修改撰写了《汉书·艺文志》,里面记录了很多学术思想。这部书里分为了六略三十八种,有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是一部史志目录书籍。


一.《汉书·艺文志》有完整的分类体系《汉书·艺文志》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略,十分详尽地记录了西汉之前的藏书。“辑略”作为总序排在了书的最前面,总共收录有五百九十六家之多,分为三十八种类别,详细清晰,结构合理,查找起来很方便。总体上是在《七略》的基础上修改而成,增加或删减了一些分类不当的地方,沿袭了《七略》的基本框架和结构。为后代很多史志目录书籍带来了参考,都纷纷效仿,科学的分类体系给了后代书籍一个很好的参考价值。


二.《汉书·艺文志》的内容涵盖方方面面《汉书·艺文志》里面记录的书籍内容涵盖各方各面,十分全面。无论是医学,天文,各家学派,诗礼乐等应有尽有,十分的详细,很有现实意义。作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型书籍,意义重大,给后世书籍一个非常好的参考。

里面所记录的书籍年代久远,也侧面反映了西汉藏书之丰,非常的具有参考价值,是一部综合类的图书书籍。《汉书·艺文志》作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文献,开创了史志目录书籍的先河,成为史志目录书籍中一个标志性的里程碑,意义重大,影响也十分的深远。直至今天依然有很多的书籍采用《汉书·艺文志》里面科学的分类方式。

我国最早的藏书目录是哪一部?

<七略>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文献目录。它是今人研究先秦秦汉文化学术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刘向受命校书,在校书过程中著有《别录》,刘歆继承父业,并在《别录》基础上著成《七略》。《七略》分辑略、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等七个部分;班氏自言,“今取其要,以备篇籍”。本志名曰“艺文”,所谓“艺”,以《诗》、《书》、《礼》、《乐》、《易》、《春秋》六者为六艺;所谓“文”,指文学百家之说而言。其内容,在简短的序言之后,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等六部分,共收书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家,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

每种之后有小序,每部分之后有总序,对先秦、秦汉学术思想的源流和演变,都作了简明的叙述。可以想见,班氏对《七略》做了些删繁取要的工作,加上吸收刘氏观点及掺以自己学术见解而成之。其辨章学术、考竟源流之功,不可磨灭。

目录一般包括

目录,是指书籍正文前所载的目次,是揭示和报道图书的工具。目录是记录图书的书名、著者、出版与收藏等情况,按照一定的次序编排而成,为反映馆藏、指导阅读、检索图书的工具。

概念目录学是研究目录工作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研究书目情报运动规律的科学,是目录工作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和总结。目录学的内容,主要包括文献的揭示与记录,书目索引编制法,书目情报服务以及目录学史等。目录学的分支学科,包括普通目录学:研究目录学的一般原理,编制书目索引的基该方法;专科目录学:研究各学科文献的积累、整理和利用;比较目录学:研究中外目录学发展的特性。此外,还有侧重于对图书版本状况进行考证研究的分支学科,称版本目录学。

历史目录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世界上最早的目录要推古希腊目录学家、诗人卡利马科斯(约公元前305~约前240)编撰的《皮纳克斯》(又名《各科著名学者及其著作目录》,现存残片)。该书目不仅记录了卡里马科斯领导的亚历山大图书馆的藏书,还包括当时所有的希腊文献。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也促进了书目编制的发展。

目录在中国古代文献学中的作用是什么?

目录:指著录一批相关文献,并按照一定次序编排而成的揭示与报道文献的工具。它是联系文献与用户的桥梁和纽带。

“目”指篇名或书名, “录”是对“目”的说明和编次。前人把“目”与“录。编在一起,谓之“目录”。《昭明文选·任彦开为范始兴求立太宰碑表》李善《注》引刘欲《七略》称:“《尚书》有青丝编目录”,可知刘向校书,即已使用“口录”一词。

班因《汉书·叙传》中,亦有“爱着目录,略序洪烈,述艺文志第十”之句,表明早在汉代, “目录”二字已作为一个名词而被加以使用。在现代汉语中, “目录”一词的涵义:一为“图书日录”的简称。这类目录,是记录图书的书名、著者、出版与收藏等情况,按照一定的次序编排而成,为反映馆范、指导阅读、检索图书的工具。

二是指书籍正文前所我的目次。此外,根据一定的主题,为专科研究而编制的参考书目或向群众介绍优良读物的推荐书目,一般称为书目,有时也称为目录。我国古代学者对目录学的研究,一宜定在世界的前列。

汉代刘敌所作的《七略》,比被誉为西方目录学之父的瑞土人吉土纳所编的欧洲第·部图书分类法 —《万象图书分类治》,要早1500多年。前人治学,都很注重书目和拿捏有关目录的学问。清代著名考据学家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中写场 “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

目录朗,方可读书;不明,总是乱该。”又说: “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目录对于整理古耪文献亦至关重要。著名日录学家余哀锡在《目录学发微》中,总结了目录学在考辨古籍上的六种作用:一日以目录著录之有无,断书之真的;二日用目录书考古书篇名之分免三曰以目录书著录之部次,定古书之性质,四曰因目录访求阴性五曰以目录考亡佚书,六曰以日录书所裁姓名卷数,考古书之真伪。

余先生的上述论断,是校人深刻的。目录对于研究者来说,又是得力的助手和工作的指商。出于日求是图书的分类著录,因而利用目录有助于查阅有。关图书资料, “即类求书,因书究学”;同队日录在分门别类之中,亦可展观文化学木的源流、派别,从而使人们可从中“炊事学术,考镜源流”,这对于研究工作,无疑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我们在研究、整理和运用历史文献的过程中,对于目录特别是史部目录必须认真加以学习和研究。我国目录起源于何时?目录的产生,是以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献资料为前提的。根据近几十年来对安阳小屯衬甲骨的发掘与研究,我们知道,商代已有一定数量的文献典耪。那些由占Fj面积累的甲骨F辞,是当时文献记录的一部份。

从殷墟的发领中我们还可看到,每一个窖穴中的甲骨F辞,都有一定的年代,通常是以一个商王在位的时间为断限。一个容穴里的甲骨入藏,都有一定的顺序、方法和手续,有与此相应纳记号或数码排列,而这些,应该说与目录的产生是有着密切联系的。但是,在奴隶社会里,由于文化典籍掌握在官府手里,流通的范围有限,加以书写工具落后,均不利于目录学的发展。

到了春秋战同时期.随苦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生产力得到发展,学术研究空前活跃,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昔日“学在官府”的局旧逐渐被打破,以金石、简核、绣帛为载体的图书资料大量增加。社会fL阶级和各阶层的人,从不同的目的出发,要求对文献进行整理和编目,孔子正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开始他的文献整理工作的。据记载,他曾纂《易》、修《春秋》、则《诗》、《书》、订门N、《乐》。

在进行这项整理工作的同时,孔子实际J:也在从事日录工作:一是精选文献,如从3000篇诗中选取300余篇,一是采用各种方法进行分类,如《风》按地区分,《雅》按时间分,《颐》按作用分;三是写提要,如为《诗》、615b瑶序;四足为“六经”的各篇匣定次序。这里,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我冈文献典籍,从7L子删定“六经”所作的大序、小序,列战国素汉睹子百家著述的白序,再到刘向校书的书录,反映丁我四目录的形成过程。那些大序、小序和自氏在当时已起营“内容提要”的作用,实为目录的一项重要内容。继孔子之屑。

出现了篇名提示内容之作,如《墨子》的《兼爱》篇,其篇名揭示出文章的内容,同时,按作者分类之法也巴出现,如《庄子》一书,其自著部分为内篇,后学历作者列为外篇、杂篇。至于《吕氏春秋》的“序意”,《推南子》的“要略”,较过去的“大序”、 “小序”意思更为完整,已近乎一书的日录丁。由此可见,我国目录,萌芽于先秦时期,起源于《诗》、《书》之序。

继续浏览:

上一篇:梅雨季节是在每年的几月份?梅雨季节是几月份

下一篇:莎草纸书是古代什么人发明的?埃及人早我们几千年就发明莎草纸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