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奖令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嘉奖
嘉奖令是中央机关对个人、集体取得重大功绩进行公开表彰的文书。嘉奖令写作属应用写作中的公文写作范畴,比较庄重,发文单位级别较高,属于下行文,一经发出,下级机关必须坚决服从和执行。

嘉奖令内容
1、标题
嘉奖令的标题有两种写法。一种只用“嘉奖令”三个字,写在第一至第三行中间,字要大点。另一种用制文机关加文种的形式,如《xx军校追授xxx同志为“模范共产党员”称号》,把全文内容概括到标题内。
2、称呼
另起一行,顶格写被嘉奖者个人或集体所属单位的机关名称。
3、正文
嘉奖令多数采用三段结构。第一段写嘉奖缘由,主要写明被嘉奖者的功勋业绩,其中时间、地点、事情、原因、结果要交代清楚,此段的最后要给此功勋业绩定性。第二段写嘉奖目的及嘉奖内容,其嘉奖内容,有授予荣誉称号的,也有既授予荣誉称号又记功、晋升级别、给予奖金的。第三段写嘉奖希望,写明对受奖者的勉励与要求,或向有关方面人员提出希望。
4、署名和日期
写在正文右下方第三行处,分两行,要注意盖公章。
嘉奖是什么级别的奖励?
嘉奖也分为两种:初级、中级士官,嘉奖由连、营来评定嘉奖,高级士官,嘉奖由营、团来评定嘉奖。嘉奖是一种荣誉,会以通报的形式进行奖励,同时也会记载入档案,有利于评选优秀士兵。
通令嘉奖属于精神奖励的一种形式。军队纪律条令规定的一种奖励。分别采取队前、会议、书面的方式宣布,并登记存档。嘉奖的意思:嘉奖令就是一个奖励文件,是军队纪律条令规定的一种奖励。分别采取队前、会议、书面的方式宣布,并登记存档。通令嘉奖是指较高级别的行政奖励主体在较大范围内公开对受奖人进行肯定和赞扬,并明确对受奖人以通令嘉奖的形式予以奖励。通令嘉奖属于精神奖励的一种形式。
军队纪律条令规定的一种奖励。分别采取队前、会议、书面的方式宣布,并登记存档。
什么叫嘉奖?
嘉奖 解释:嘉奖令就是一个奖励文件,是军队纪律条令规定的一种奖励。分别采取队前、会议、书面的方式宣布,并登记存档。
君得嘉是什么意思?????
你得到嘉奖。嘉奖令,是中央机关对个人、集体取得重大功绩进行公开表彰的文书,它是法定公文中命令的一小类。
嘉奖令比较庄重,发文单位级别较高,属于下行文,一经发出,下级机关必须坚决服从和执行。嘉奖令由标题、正文和结尾三部分组成。标题须写发令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题下写明发令日期。正文由先进事迹、嘉奖内容、号召三部分组成。第一先进事迹:应放在正文的最前面,扼要清晰地说明受嘉奖人最主要的功绩,以证明此人确实值得嘉奖。第二嘉奖内容:说明给予受嘉奖人怎样的奖励,如称号、晋级、物质奖励等;第三号召:表达发布命令者对有关人员的期望,一般应具体指出要向受嘉奖人学习什么,不可泛泛叫几句口号。
结尾写明嘉奖目的,要与正文呼应切合,富于号召力。
事业单位嘉奖和记功都属于表彰吗,二者有什么区别?
事业单位嘉奖和记功都属于表彰,二者区别主要有三点:
1.表彰程度不同事业单位奖励可分为嘉奖、记功、记大功、授予称号,记功比嘉奖的奖励程度更高。
2.获得条件不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规定》第六条 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集体可以嘉奖、记功、记大功、授予称号。
3.授予权限不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规定》第八条 给予省(自治区、直辖市)级以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集体奖励,按照下列权限进行:
(一)嘉奖。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市(地、州、盟)级事业单位由本单位或者主管机关(部门)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作出,县(市、区、旗)级以下事业单位报县(市、区、旗)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批准并作出。
(二)记功。省(自治区、直辖市)级事业单位由本单位或者主管机关(部门)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作出,市(地、州、盟)级以下事业单位报市(地、州、盟)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批准并作出。
(三)记大功。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批准并作出。上述由事业单位或者主管机关(部门)作出的奖励决定,应当在1个月内向同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备案。
嘉奖是什么意思家长
嘉奖_词语解释【拼音】:jiā jiǎng【解释】:∶军队纪律条令规定的一种奖励。分别采取队前、会议、书面的方式宣布,并登记存档∶称赞并奖励通令嘉奖∶称赞的话∶奖励的物品嘉奖令就是一个奖励文件。
古诗文的解答
二.“孝肃”是包拯的谥号,“文正”是范仲淹的谥号,“武穆”是岳飞的谥号,“靖节”是陶渊明的谥号,“忠毅”是左光斗的谥号。包拯家训自己看:包拯家训①包孝肃公家训②云:"后世子孙仕宦③,有犯赃滥④者,不得放归本家⑤;亡殁⑥之后,不得葬于大茔⑦之中。
"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⑧又云:"仰⑨珙⑩刊(11)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12)后世。"又十四字。珙者,孝肃之子也。【字词注释】①选自《能改斋漫录》。包拯,宋仁宗时任监察御史,执法不阿,谥号孝肃。③仕宦(hu4n):做官。
④赃滥:贪污财物。⑤本家:老家。
⑥亡殁(m$):死亡。⑦大茔(y0ng):祖坟。⑧押字:在文书上签字。
⑨仰:敬词,旧时公文用语。⑩珙(g%ng):包珙,包拯的儿子。(11)刊:刻。(12)诏(zh4o):告,晓喻。
【诗文翻译】包拯在家训中有这样一段话:"后代子孙做官的人中,如有犯了贪污财物罪而撤职的人,都不允许放回老家;死了以后,也不允许葬在祖坟上。如不继承我的志向,就不是我的子孙后代。"原文共有三十七个字。在家训后面签字时又写道:"希望包珙把上面一段文字刻在石块上,把刻石竖立在堂屋东面的墙壁旁,用来晓喻后代子孙。
"原文又有十四个字。包珙,就是包拯的儿子。肃立包拯家训碑前 (张雨生)并非包拯后裔,无须受其家训约束。但是,到合肥拜谒包拯墓,站在他的家训碑前,不禁肃然起敬,默默垂手而立。
读着那几行情义千钧的文字,心灵为之震颤,灵魂得以净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训岂止教诲子孙,而不惠及世人呢?包拯的这则家训,不是临终遣嘱。生前,他就刻石告诫。
那时候,他官居高位。现今的墓园时,有包拯的主墓,还有其亲的人附墓,即夫人董氏、长子包纟意、长媳崔氏、次子包绶、次媳文氏、长孙包永年。细辨,刻有这则家训的石碑,不是东壁的宋碑,而是后人重刻的。
它立在包氏家族的墓群中,同样让非包氏的后人惊心动魄。若编排古代清官系列,翻开史书,包拯能不能稳居第一,我说不准。要是调查民间意向,则敢肯定内陆准能坐上头把交椅。“包青天”早成了清官的代名词。
老百姓晓得他,尊称包公,多不是读史,而是看戏,看传,看画,听故事,听说书。民间传说至少有两种趋向:一是将众多的清官形象,集中至包拯身上,使之成为清官的代表;二是把想象的清官样子,通过包拯表现出来,使之成为理想的化身。一位高官,历朝历代,能得到这般推崇,除了包拯,还能数出几位呢?表彰先贤,世上立有许许多多的碑,石碑、铜碑、金碑,还包括书之于典籍,即所谓树碑立传。
但是,又有哪一种碑,能比老百姓的心碑更高大,更伟岸?清官,无论是理性的概念,还是实指的人物,都曾被某些理论经家弄得混乱。好在老百姓的口碑不曾被糊弄。“阶级论”也好,“本质论”也罢,他们似乎都不理会。真的是清官,古代的,现代的,都会刻心碑上。
他们不在乎念的漂亮,而在乎实际的行为。包拯庄重肃穆的家训,对其子孙的影响又如何呢?包氏家门人丁很不兴旺。董氏只生独子包纟意、,早亡无后。
如夫人孙氏生了个男孩,由于长媳崔氏抚养成人,名包绶。崔氏后来还收养了螟蛉子,名包永年。崔氏因使包拯后继。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