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春暖指的是哪位医生?杏林春暖讲的是什么德
杏林春暖指的是医生董奉。董奉一边游历大江南北,一边看病救人。和别人看病收费或免费看病不同,董奉给人免费看完病,还让病人痊愈以后在某处山头栽种杏树。等来年杏树成熟,董奉又拿杏子换粮,用换来的粮食赈济百姓。董奉逝世后,人们便把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医生叫做杏林。

老虎保护杏林
关于董奉和杏林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传闻有一只老虎受伤后得到了董奉的救治,伤好之后,便带着全家在杏林定居。凡是有偷拿杏子的人出现,老虎便会把这些人都吓跑,后来这件事就成为了董奉医德高尚的证明。

董奉医术高超
有一次到交州,恰遇交州太守杜燮病危,垂死已3日。董奉把3粒药丸放入病人口中,用水灌下。稍后,病人手足能动,肤色逐渐转活,半日后即能坐起,4日后能说话,不久病愈。由于医术高明,人们把董奉同当时谯郡的华佗、南阳的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杏林春暖表现我国哪一传统医德
杏林春暖表现的是我国行医治病,济世救人的传统医德。杏林春暖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指杏林春意盎然,用来赞扬医术高明。
相传,在三国时候,吴国侯官(今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有一位叫董奉的人,是一位很高明的医生,传说有“仙术”。他“居山不种田,日为人治病亦不取钱。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得十万余株,蔚然成林。后来董奉“仙去”,为了感激董奉的德行,有人写了“杏林春暖”的条幅挂在他家门口。从此,许多中药店都挂上了“杏林春暖”的匾额,“杏林”也逐渐成了中医药行业的代名词。
杏林春暖讲的是什么德!
杏林春暖讲的是医德。杏林春暖,意思指杏林春意盎然,用来赞扬医术高明。
董奉少年时期,除了学习古籍经典之外,发奋钻研岐黄之术,立志要做一位济世的医生。董奉在周游天下的时候,途经钟离(今安徽凤阳)时,看到当地人民由于三国争战而贫病交加,十分同情,便在凤凰山之南六十里的一个贫困的小山坡上居住下来。董奉根据当地的地理、气候条件,把江南种植果木的农业技术知识传播给钟离农民,鼓励人们在荒山坡上种植杏树以救荒致富。可惜很多人对这位悬壶治病的“游医郎中”,提倡的种杏致富的意义持怀疑态度,并不实行。于是,董奉定下了一奇特的规章:看病不收费用,但重病者病痊愈后,要在其所居住的山坡上种植杏树五株;病轻者,种一株。由于董奉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远近患者纷纷前来求治。数年之间就种植了万余株杏树,成为杏林。
杏子成熟时,董奉写了一张告示,规定:来买杏的人,不必通报,只要留下一斗谷子,就自行摘一斗杏去。董奉把杏子交换来的谷,用以救济贫民。为了感激董奉的德行,有人写了“杏林春暖”的条幅挂在董奉家门口。
扩展资料:同类典故:橘井泉香西汉时湖南一位叫苏耽的道人,身怀绝技,对母亲极为孝顺,后得道成仙。在成仙之前,嘱咐母亲,明年将有疾疫流行,到时可用井中的泉水泡橘叶来救治。第二年果然发生大规模疫情,苏耽的母亲便遵照嘱咐,用井中泉水泡橘叶施救众乡邻,活人无数。
这则“橘井泉香”典出《列仙传》之《苏耽传》,清代闽人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将其收入《医术名流列传》之中,流传甚广。至今湖南郴州市东北郊苏仙岭上的苏仙观、飞升石、鹿洞,以及市内第一中学内的杼井,都是纪念苏仙的遗迹。
董奉&杏林春暖
董奉三国时期东吴名医董奉(220年—280年),又名董平,字君异,号拔墘,候官县董墘村(今福州市长乐区古槐镇龙田村)人,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生。少年学医,信奉道教。
董奉医术高明,治病不取钱物,只要重病愈者在山中栽杏5株,轻病愈者栽杏1株。数年之后,有杏万株,郁然成林。春天杏子熟时,董奉便在树下建一草仓储杏。需要杏子的人,可用谷子自行交换。再将所得之谷赈济贫民,供给行旅。后世称颂医家“杏林春暖”之语,盖源于此。董奉也出行在南方一带行医。
有一次到交州(今广东、广西、越南北部一带),恰遇交州太守士燮病危,垂死已3日。董奉把3粒药丸放入病人口中,用水灌下。稍后,病人手足能动,肤色逐渐转活,半日后即能坐起,4日后能说话,不久病愈。
显然这是民间传说,士燮死于公元226年,此时董奉才
6.7岁。由于医术高明,人们把董奉同当时谯郡的华佗、南阳的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董奉住士燮府中,后士燮阴谋反叛朝廷,担心董奉泄漏其密谋,欲害之。
董奉利用气功装死,骗过士燮后逃走。晚年到豫章(今江西)庐山下隐居,继续行医。吴天纪四年(280年),董奉逝世。 [1] 本名 董奉 别称 董平 字号 字君异 号拔墘 所处时代 东汉,三国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候官县董墘村(今福州市长乐区) 出生时间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 去世时间 吴天纪四年(公元280年) 主要成就 后世称颂“杏林春暖”,建安三神医之一 职业 医生,中医名家 信仰 道教 人物生平 董奉,东汉建安时期名医。
又名董平,字君异(一说字君平,《大越史记全书》说字“昌”),号拔墘,侯官县董墘(一说董厝)村(今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古槐镇龙田村)人。少年学医,信奉道教。年青时,曾任侯官县小吏,不久归隐,在其家村后山中,一面练功,一面行医。董奉医术高明,治病不取钱物,只要重病愈者在山中栽杏5株,轻病愈者栽杏1株。
数年之后,有杏万株,郁然成林。春天杏子熟时,董奉便在树下建一草仓储杏。需要杏子的人,可用谷子自行交换。再将所得之谷赈济贫民,供给行旅。
后世称颂医家“杏林春暖”之语,盖源于此。 人物事迹 董奉也出行在南方一带行医。他所到地方除了治病赈济以外,还遍访名山大川,采集野生植物制成丹药给人治病。
有一次到交州(今广东、广西、越南北部一带),恰遇交州太守士燮病危,垂死已3日。董奉把3粒药丸放入病人口中,用水灌下。稍后,病人手足能动,肤色逐渐转活,半日后即能坐起,4日后能说话,不久病愈。
董奉住燮府中,后燮阴谋反叛朝廷,担心董奉泄漏其密谋,欲害之。董奉利用气功装死,骗过燮后逃走。 董奉晚年到豫章(今江西)庐山下隐居,继续行医。[2]《浔阳志·董奉太乙观》记载:“董奉居庐山大中祥符观”。
《真仙通鉴》记载:“奉在人间百年,其颜色常如三十许人。”张景诗云:“桃花漫说武陵源,误杀刘郎不得仙。争似莲花峰下客,栽成红杏上青天。
”说的是董奉在庐山成仙的传说故事。 也有人说,董奉年青时就离开福建前往江西庐山学道,并为民除害。当时由于江西江河溪涧里多出现巨蟒,常危害人畜,董奉设法杀之。据《庐山志》卷七记载:“浔阳城东门通大桥,常有蛟,为百姓害,董奉治之,少日见一蛟死浮出。
” 《庐山志》还记载董奉在江西行医期间,有一县官女儿得了怪病,医疗无效,请董奉医治即愈,于是县令便把女儿嫁给董奉为妻。因董奉长年累月要外出为人治病,怕妻子孤单,便收养一女为她侍候。 后世纪念 董奉医术的高明和不求名利、乐善好施的高尚医德被人们传为佳话,千秋流传。
人们把他同当时谯郡的华佗、南阳的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后世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称誉医术高尚的医家,唤中医。
杏林春满的主人公是什么现在人们用杏林赞颂什么杏林春满来赞了什么
主人公是董奉;用杏林称颂医生;杏林春满赞扬具有高尚医风的苍生大医,也常用这类话语称颂医生医术的高明和高尚的医德。杏林春满:杏林春满指人们称颂医术高明的医生,也经常用“杏林春满”或“誉满杏林”。
事例:他送给医生“杏林春满”的锦旗。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医生。扩展资料:1.杏林文化:杏林已成为中华传统医学的代名词,自古医家以位列杏林中人为荣,医著以杏林医案为藏,医技以杏林圣手为赞,医德以杏林春暖为誉,医道以杏林养生为崇。代表着祖国传统医学的杏林文化,不能不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文化现象。
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杏林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不是来自官方导向、典籍传世、系统教育或师徒相授,而是来自民众,它的社会根源是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对真、善、美理想永不停止的追求。
2.杏林精神:杏林体现的是一种价值标准,包含着“亲、善、诚、信、中、和丰富的内涵,其灵魂道与德。凡习医药者必推崇杏林精神,欲成为杏林中人。
这正是杏林文化延续至今的生命力所在,同时也是传统中医药文化精神的开宗。
人们常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等词来赞颂
“杏林春暖”、誉满杏林”常被用来赞誉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医生。"杏林"一词是中医界常用的词汇,医家每每以"杏林中人"自居。
董奉,字君异,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有很高的医技,与当时的华伦、张仲景齐名,号称"建安三神 医"。据《三国志·士燮传》注引,交州刺史士燮得恶疾昏死已三日之久,仙人董奉用自制药丸一粒塞入 刺吏口中并灌入少许水,捧其头摇消之,食顷,昏死的刺吏便神奇般地张开眼睛,手脚也能动弹,"颜 色渐复,半日能起坐,四日复能语,遂复常"。类似的记载详见于《神仙传》中,由此可见董奉医术的高明。 在诸多有关董奉传奇般的事迹中,最有影响的乃是他在庐山行医济世的故事。据《神仙传》卷十记载 :"君异居山间,为人治病,不取钱物,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十年,计得十万余 株,郁然成林……"董奉曾长期隐居在江西庐山南麓,热忱为山民诊病疗疾。他在行医时从不索取酬金, 每当治好一个重病患者时,就让病家在山坡上栽五颗杏树;看好一个轻病,只须栽一颗杏树。所以四乡 闻讯前来求治的病人云集,而董奉均以栽杏作为医酬。
几年之后,庐山一带的杏林多达十万株之多。杏 子成熟后,董奉又将杏子变卖成粮食用来贩济庐山贫苦百姓和南来北往的饥民,一年之中救助的百姓多 达二万余人。正是由于董奉行医济世的高尚品德,赢得了百姓的普遍敬仰。
庐山一带的百姓在董奉羽化 后,便在杏林中设坛祭祀这位仁慈的道医。后来人们又在董奉隐居处修建了杏坛、真人坛、报仙坛,以 纪念董奉。如此一来,杏林一词便渐渐成为医家的专用名词,人们喜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这类的 话语来赞美象童奉一样具有高尚医风的苍生大医。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