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石达开被称为什么王?历史上真实的石达开是怎么样的

石达开被称为什么王?历史上真实的石达开是怎么样的

最佳回答2022-11-21

石达开被称为翼王。石达开功劳卓著,高于秦日纲,洪秀全等人,于是被封为“天官丞相右翼王”,简称“右翼王”。因为只有一个右翼王,人们开始简称,称石达开为“右丞相翼王”,后来进一步简称为“翼王”,这也是为了尊其爵位。

石达开被称为什么王

石达开简介:

在太平天国的诸王之中,石达开是最具有人格魅力的一位。他是广西贵港人,于1847年加入拜上帝教,在永安建制时被封为翼王。此后,石达开成为了太平军的先锋,从湖南到南京,战无不胜,号称“石敢当”。定都天京后,石达开领兵西征,两次击败了曾国藩的湘军,打下了安徽、江西两大基地。然而,正当太平天国达到巅峰时,就发生了“天京变乱”。此后,天国由盛转衰,而石达开也带着一部分将士出走,开辟了新的战场。

1857年“翼王”石达开出走太平天国,带走大量精兵强将,却全丧命

1863年的6月27日 ,成都公堂中央坐着一个衣衫褴褛的人。他污浊的头发披散着,脸上满是伤口,血迹都已经干涸,整个人憔悴不堪。

这位连赴死都如此从容的壮士,就是太平天国最初的领导集团中仅剩的 “翼王”石达开 。 1831年 ,石达开出生于广西贵县的一个农民家庭里。他的父亲在他年幼时早逝,只留下了他们母子,因此原本富裕的家境也大不如前。 石达开少年的时候,除了种田之外,就还会动点小心思做生意。

与附近乡邻买卖鸡鸭,做牛贩,有时候还帮忙运送煤炭到平天山矿区出售。再后来靠着父辈买下的农田,加上自己买牛放牧,家境才又渐渐地富裕起来。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年仅十四岁的石达开已经能像个大人一样张罗家里的衣食住行,维持生计。

除此之外,他还广交多方好友,与矿区的工人们和广大农民们都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其中也包括日后的太平天国名将罗大纲。 1847年 ,正值官场腐败横行,民不聊生之际。以传播基督教为名义,实则积极筹备反清起义的 洪秀全、冯云山 正在广西境内活动,他们从平天山矿区工人那里听闻石达开处事圆滑、颇有壮志,便慕名而来。

即便彼时的石达开只有十六岁,他们还是诚恳地邀请石达开加入他们,共谋大计。石达开听闻两位哥哥详细讲述了他们的雄心壮志,深切感受到了他们的诚意,于是慷慨允诺。 三年之后,金田起义爆发,仅石达开一人就带来了 4000余人 的部众,太平天国的大幕就此缓缓拉开。

石达开被封为左军主将,封号 “翼王” ,即“ 羽翼天朝 ”之意。 倘若一切真的按照此时“乘羽翼扶摇直上”的美好祝愿而发展,石达开大概也不会落得个那样 凄惨的结局 。 石达开真正参加拜上帝会的时候,依然是个不足20岁的毛头小子。但却已经是贵县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

从他一人就能带来占起义部队三分之一左右人数的大部队来看,就足以见他在群众中的威望,过人的凝聚力和组织能力,还有机敏、胆识、谋略。 太平天国作为反清反封建斗争中诞生的新政权,前期并没有遇到什么非常大的阻碍。因此很快就享用到了胜利的果实。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金陵,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并且改国号为“天京”。

定都之后,看着前途一片“大好”的诸王,享乐主义渐渐有了苗头。他们广选美女,大肆修建王府,甚至不惜为此捣毁民宅。一时间都城内大兴土木,烟尘纷飞。 他们还擅自将国库据为己有,日日沉迷于花天酒地、夜夜笙歌的糜烂生活中,早就把起义和维持政权稳固的事情抛在脑后。

只有石达开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虽不好出言干预,但他洁身自好,从不参加。 不仅如此,他还考虑到太平天国没有基层政府,导致地方行政方面一纸空白的问题。 石达开抵达安徽后,不仅组织各地的人民进行人口登记,主持选举基层的官吏,还重启科举,广招人才,后来又建立起了省、郡、县的三级地方行政体系。

至此,在石达开日日奔走的组织和安排,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后,太平天国才初具国家的规模。 然而太平天国运动的进程,还远没有到以管理国家为最优先的程度。战争,依旧是它的主旋律。

1854年4月 ,由于清将林绍璋统兵不利,导致了湘潭之战的惨败,2万精兵还没来得及发挥出全部实力就白白战死沙场,长江上游的局势急剧恶化。 10月,湘军凭借水师的优势,突破田家镇的防线,焚毁了太平军超过4000艘战船,一路向上,直接杀到九江、湖口地区。这下,太平军西征第一阶段的成果几乎烟消云散。 于是同年,在 九江、湖口地区 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

一方是率领着精兵强将、势如破竹的石达开,另一方将领,则是如今人人耳熟能详的 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曾国藩 。 这是曾国藩与石达开的第一次交手,也代表着晚清朝廷与太平天国新生政权的一次强烈碰撞。 太平天国在江北战场牵制了湘军陆军的大批主力,给石达开在九江、湖口地区的部署提供了从容喘息的机会。

他积极从各地抽调了诸多精兵,以此来充实这片地区的兵力。 到了 1854年12月 ,由曾国藩率领的3万大军终于浩浩荡荡地抵达了九江城下,并且主动发起了进攻。至此,九江、湖口战役正式拉开了序幕。 九江首战,湘军采用了四面同时进攻的战术,试图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

然而未曾想,石达开早就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借助城内坚固的防御工事,太平军不仅没有被压制住,而且还有还击的余力,从城外堡垒中不断向外发射炮弹。 一时间,将士们的高呼,兵器发出的金属碰撞声,以及巨大的炮响混作一团。空气中弥漫着巨大的血腥味,前面不断有人倒下,后面的人顾及不过来,只得踩着尚有余温的尸体顶上。

湘军也的确称得上相当勇猛。在塔齐布的带领下,将士们冒。

历史上真实的石达开是怎么样的?

石达开既是军事家,又是政治家,文韬武略都很出众,因此对其经历不够了解的人常误以为他曾经中过科举,实际上,石达开在被洪秀全“访请出山”时只有16岁,金田起义时19岁,在湖口、九江大捷中令曾国藩兵败投水时是23岁,在成都英勇就义时年仅32岁,是不折不扣的少年英雄。
一.卓越的军事将领石达开短暂的一生,见识和才能可以说在太平天国队伍中都是佼佼者。

广泛的社会接触开阔了他的视野,培养了这位年青军事家和政治家见义勇为的作风与“文武足备”的素质。他举家参加了太平天国运动,率众四千多人参加了金田起义,从此,倾心于太平天国运动,为这次伟大的农民战争的准备和金田起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此后南征北战, 成为太平天国的先锋主将和栋梁之才。他被清军称之为“石敢当”, 被天王封为 “翼王”,为太平天国建都金陵达到鼎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石达开确实是不世出的天才,加入了太平天国的起义队伍后,表现惊艳,带兵有方,在1851年12月,被封翼王,此时的石达开才20岁。852年,西王萧朝贵战死长沙,太平军被大清反包围,年轻的石达开在生死存亡之际,带领一支队伍西渡湘江,建立了根据地。面对清军多次攻击,石达开全都打了回去。

不久,石达开跳出清军的反包围圈,发起反攻,从湖南到湖北,再从湖北武汉到南京,一路杀过去,所向披靡,攻城无数,胜利无数。这为太平天国打开了局面,也正因为如此,洪秀全才可以建都南京。而石达开的军事指挥能力也受到了从上至下的全面认可。


二.不计个人得失恩怨在“天京事变”过程中,他从大局着想,不计个人恩怨, 对“天京事变”的圆满解决,做出了让步和贡献, 表现了农民起义将领少有的气度。后因被忌负气出京,但并不是叛变天国,而是要分成两个革命集团, 在不同地区为天王尽“精忠”而不是“愚忠” 。他在出走后仍想天国统一,努力于天国的胜利。

在他出走的主要原因上, 天王和洪氏集团要负主要责任。在大渡河之战中,翼王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以己死换取部众的生命为目的, 轻骑前往清营,终于被擒,完全表现出农民起义将领的大无畏气概,不失为古典式的农民英雄三,局限不能同洪氏集团配合负气出走, 危害了农民革命的整体利益,是农民阶级属性和个人的修养性所造成的 。在大渡河之战中轻信敌方杨应刚等人的诱惑, 中计被擒。使清朝反动统治者既取得了“生擒石逆”的胜利, 又得到了全歼这支太平军的成功,这确实是石达开过于轻敌守诺的悲剧。

石达开在出走后,不顾天王洪秀全的“百计挽留”,一意孤行,自成一军,坚持决裂,在这个问题上是不顾大局的。他过分相信自己的才能,率军远离革命整体,就必然如鱼失水,如鸟离群,最后落得个覆军身丧的悲剧性结局,既害了革命,也害了自己总之: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最为传奇的人物,此人文武双全,军事指挥能力突出,善于管理所管辖范围,为人大气,爱兵如子。可惜,一生只活了32岁。

“义王”石达开32岁英勇就义,留下3个儿子,现状如何?

石达开生于1831年,卒于1863年,据记载,他有三个儿子,分别叫石定忠,石定基,胡永活,其中长子石定忠生于1858年,其余两个儿子虽然出生日期未知,但肯定是在1863年之前,也就是说,假如他们活到现在也都有一百五十多岁了,所以若问石达开三个儿子的“现状”,那自不必说,一定是早已作古。有的朋友可能对石达开“义王”的名号持否定疑问态度,其实这一点确实是冤枉题主了,石达开当初的官方封号是“翼王”,但天京事变后,石达开不满韦昌辉滥杀无辜,在安徽举兵靖难,要求洪秀全惩处元凶韦昌辉以平民愤,当时天京军民也都纷纷支持石达开,无奈之下洪秀全只能下诏处死韦昌辉,并邀请石达开进京执掌政务。

义王进京后,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军心,并陆续启用一批年轻将领如陈玉成,李秀成等,天京事变对太平天国产生的不利影响正在逐渐消退,然而也正因为此,洪秀全不满石达开深得人心,于是便开始处处掣肘石达开,企图再次上演天京事件。为了避免内讧,石达开于1857年率领部下出走天京。从此以后,石达开辗转江西,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广西,四川等地作战并牵制了大批清军,虽然在此期间洪秀全曾拿出“义王”金牌想要诏石达开再次入京,但已看透洪秀全为人的石达开不为所动。1862年,石达开计划入川,1863年5月,大军抵达大渡河,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没能及时渡过大渡河,这导致清军有充足的时间在河对岸布防,在几次突围不成的情况下,石达开只能向清军投降,当时他与清军谈好的投降条件就是保全部下性命。

然而石达开缴械后,清军便随即杀害了石部一千余人,而石达开本人也被押往成都,凌迟处死。可惜了这么一位曾将曾国藩都打得差点自杀的当世名将,最终竟不能战死沙场以保全身为军人的最后一丝尊严。前面说了,石达开有三个儿子,长子石定忠,次子胡永活,幼子石定基。

石达开投降后,长子石定忠和幼子石定基也落入清军手里,石定忠最终被清军以石灰堵住口鼻窒息而死,据晚清费行简在《石达开在川陷敌及其被害的事实》中记载:定忠自不见其父,日夜啼哭,于是杨重雅建议,以布包石灰堵口鼻压毙之在临刑前,石定忠还问行刑人员:“死后可以看见父亲吗”,对方答:“可以在天上看见”,石定忠听后异常高兴。而幼子石定基,本是石达开一小妾所生,据传本石达开刚到大渡河时本应立即渡河,但当天这名小妾生下了石定基,于是石达开停止渡河,而第二天河水便开始暴涨,大军就这样被耽误在了大渡河边。石达开投降后,石定基也落入清军手中,没多久便被处死了。

所以石达开唯一存活于世的儿子就是次子胡永活了,石达开的儿子为什么会姓“胡”呢?其实这是石达开姑父的姓,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在1861年,石达开回师广西时,因为想念自己的姑母,于是便抽时间回乡看望她,当时跟随石达开一起回乡的便有这两个孩子,姑母夫家姓“胡”,这里且称她为“胡石氏”吧!胡石氏见到石达开父子后也非常高兴,但一想到石达开常年出征在外,难保日后不会出现危险,于是她向石达开提出要帮助他抚养一个孩子的愿望,这也是害怕将来石达开若出现什么意外,她还能替自己的侄儿留下一点血脉。石达开沉吟良久,也同意了姑母的想法,思考之下便将小儿子留了下来,后来石达开被清军杀害,为了保护石达开唯一的血脉,胡石氏便将他的次子改姓“胡”,胡石氏膝下也有二子,其中长子虽早已成婚但一直没有孩子,胡石氏当机立断让自己的长子认石达开的儿子为自己的儿子,并正式改名为“胡永活”。

就这样石达开的儿子成了胡石氏的孙子,再加上当地百姓皆敬佩石达开的为人,所以大家都很默契的保密着这件事,在所有人的保护下,胡永活躲过了清军的几次搜查,最终成功地活了下来,如今,石达开的后代依旧以“胡”姓传承着,目前已经传至第六代,100多人。

石达开叫什么王?怎么死的??

翼王石达开 1863年(太平天国癸开十三年 清同治二年)5月,石达开率主力渡过金沙江,进入四川宁远(今西昌),取小道进至大渡河畔的紫打地(今石棉安顺场西),准备渡河北上。然清军已在北岸布防,并买通了大渡河南岸的土司,截断了东西通道。

石达开进退无路,粮弹告罄,完全陷入绝境。最后,他从保全部属生命的愿望出发,幻想“舍命以全三军”,企图以个人之死,换取清方对其部属的赦免。他与清军约定后,便带领几个重要将领投入清营,当即被清军执缚,2000部众也被清军杀害。石达开被解送成都,于6月26日遇害(见石达开远征)。

石达开为太平军著名战将,前期曾打过不少胜仗,战功卓著。但其脱离天京率军远征,虽牵制了部分清军,却严重分散了太平天国军力,流动作战近7年,最后于大渡河陷入绝境,兵败身死。

石达开是哪个朝代的人?

 清朝末年,太平天国时期的。石达开(1831年3月—1863年6月27日),小名亚达,绰号石敢当,广西贵县(今贵港市港北区奇石乡),祖籍地广东省和平县。

曾封为“圣神电通军主将翼王”,被尊为“义王”。石达开是太平天国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生前用兵神出鬼没,死后仍令敌人提心吊胆,甚至他身后数十年中都不断有人打着他的旗号从事反清活动和革命运动,辛亥革命党人曾通过诗歌,小说,绘画等各种媒介宣传他的事迹以“激励民气,号召志士,鼓吹革命”。石达开既是军事家,又是政治家,文韬武略都很出众,因此对其经历不够了解的人常误以为他曾经中过科举,实际上,石达开在被洪秀全“访请出山”时只有16岁,金田起义时19岁,在湖口、九江大捷中令曾国藩兵败投水时是23岁,在成都英勇就义时年仅32岁,是不折不扣的少年英雄。

石达开这一生从青年参加拜上帝会一直到被擒而死,都表现出了农民将领的完整形象。他青少年时期,广泛的社会接触开阔了他的视野,培养了这位年青军事家和政治家见义勇为的作风与“文武足备”的素质。他举家参加了太平天国运动,率众四千多人参加了金田起义,从此,倾心于太平天国运动,为这次伟大的农民战争的准备和金田起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此后南征北战, 成为太平天国的先锋主将和栋梁之才。他被清军称之为“石敢当”, 被天王封为 “翼王”,为太平天国建都金陵达到鼎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可见,他为太平天国革命贡献了青春。

太平军中,二十岁封王,被美国人称为民族英雄的将军是谁?

石达开,公元1830年生人,广西贵县那邦村人,石达开还有另外一个名字“亚达”。根据他自己的描述:“祖辈由广东和平县移来居住,为‘客家’人,父亲石荣昌,母亲周氏,六屈村,壮人。

在太平天国忠王的自述中,对石达开也有描述:“翼王家富读书,文武备足。”但是,石达开自己描述却说,他从小虽然读书了,可是没有成功,主要还是靠耕种为主。不过,种种资料都可以表明,石达开家并不贫穷,可以说是一个中产之家。“家本富饶,献贼十余万金”这句话,足以说明石达开家的富裕程度。

有资料显示,最初,石达开家并不富裕,父亲靠着买牛放牧,家庭渐渐富裕了起来。虽然后来石达开也放过一段时间的牛,但是他既读书,又耕读,所以身上勤奋的习性从小就培养了起来。此外,石达开除了务农耕读之外,他还干过一段时间的买卖。

史料记载,石达开卖过鸡,贩过牛,而且走私过盐,还做过木材生意,因为和社会广泛接触,石达开开拓了自己的眼界。有一次,地主霸占了水渠,不让农民灌溉田地,石达开鼓动佃农去打地主,因为石达开的原因,这家地主最后倾家荡产。所以,在后世的评价中,石达开还是一个见义勇为、文武兼备的正义之人。

石达开人生的转折点是认识洪秀全之后。洪秀全入贵传教时,石达开知道了洪秀全,之后洪秀全和冯云山一起拜访石达开,石达开不惜家产,从此参加革命,所谓“同扶真主”。从此之后,石达开和洪秀全等人“草莽结盟,寝食必具,情同骨肉”。

这也正式开始了石达开的传奇一生。石达开参加拜上帝会之后,成为金田起义的领导核心,他同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肖朝贵、冯云山等人聚众起事,积极活动于龙山一带,经常组织教众拜旗高呼:“一打南京,二打北京,牛骨乱尽,豆豉发温。”此外,石达开还聘请武艺高强之人,训练教众,据记载,石达开率领的部队非常厉害,这源于他对士兵们的严苛。因为训练有素,在金田团营的时候,石达开率领一支四千多人的队伍参加金田起义,成为太平军不可忽视的一支军队,而他本人也被封为了左军主将。

1851年秋天,天王于永安封王,石达开被封为翼王,这一年石达开才二十岁,二十岁封王,可见他军事才能多么突出。之后,石达开打桂林、攻长沙、围武昌、战采石,而且直捣金陵,与清军展开数百场战役,每次都让清军挫败,为此,清军称他为“石敢当”,世人称石达开为“铁丈夫”。1854年,清朝礼部侍郎曾国藩奉命建立湘军,合计“兵勇、役夫一万七千余人”,这支军队成为清朝战斗力最为强悍的部队,这支部队也让湖南的太平军受到了沉重打击。在曾国藩的进攻下,1854年5月,湖南的太平军被湘军全部击败,10月武昌失守,太平军不得不退守九江城外。

曾国藩当时高兴地说:“长江之险,我以扼其上游,金陵所需米、石油、煤等物,来路半截断,东南大局似有转机。”在这种情况下,洪秀全派出石达开驰援湖南,之后,石达开发挥了独有的贡献。石达开知道,当时湘军兵锋正劲,于是他找准湘军骄兵必败的特点,日夜袭扰湘军,这给了曾国藩一个假象,他认为石达开不会和自己对决。让曾国藩没有想到的是,石达开撇开湖口之兵,诱敌深入,让曾国藩的“百余条轻捷之船,二千精健之卒,陷入了鄱阳内河。

”因为湘军外江的船只比较笨重,运转不灵,不能援助,所以曾国藩不得不退兵九江。之后,石达开又趁夜出击曾国藩的湘军,直奔曾国藩的战船,曾国藩战船的驾驶员被杀死,曾国藩本人也差点被活抓。趁着大胜,石达开继续西征,1855年3月,太平军第三次克复武昌,之后又回军江西。

史书记载:“一时江西八府,五十多个州县,都望风归附,曾国藩困守南昌。”石达开的这些战况,把当时的左宗棠吓得惊呼:“石逆之来犯江西也,檄缴远近,江西士民望风而靡,千里皆沦于贼,贼兵粮附从日重,江西全局危急。”曾国藩被石达开打得也是惊慌失措:“道途梦梗,呼救无从,每中念此,魂梦屡惊。

”在将湘军击败之后,石达开又攻破清军江南大营,之后攻破江北大营,天京的困难得到解除。而打这些大胜利的石达开,当时才刚刚24岁。石达开的军事才能除了体现在带兵打仗上外,在外交上,他也为太平天国立下了汗马功劳。1854年6月,英国侵略者派舰队到下关江边,英国以试探性的“访问”为掩饰,提出了很多不着边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英国侵略者就是想试探太平天国的态度。

继续浏览:

上一篇:柏林墙建立于哪一年?柏林墙建立和倒塌的原因

下一篇:凤雏指的是谁?凤雏是谁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