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哪个朝代?承德避暑山庄是何时建造的
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清代。承德避暑山庄是从清朝康熙四十二年也就是1703年开始建造的,所以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清朝的康熙皇帝。当然承德避暑山庄也不是说一次就建好的,前后一共经历了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规模非常宏大。

避暑山庄名字由来:
承德避暑山庄修建的起因,肇始于“木兰秋狝”,每年秋季,皇帝都将到木兰围场狩猎。为解决皇帝及随从沿途的吃、住事宜,清政府便在北京至木兰围场之间,修建了21座行宫。
1711年初夏,康熙如往常一样来到热河。此时,他的热河行宫已建得初具规模,三十六景也都已选定,于是,胸有成竹的皇帝铺开纸墨,大笔一挥,写下“避暑山庄”四个大字,命人悬挂于正宫区澹泊敬诚殿前阅射门的门楣上。自此,热河行宫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旅游胜地:
清代山庄内共有亭子90座,堤桥29座,碑刻摩崖25处,假山叠石70余组,殿宇、楼堂、寺庙、亭台、塔阁等各种建筑120余组,总建筑面积达10万多平方米。康熙皇帝以4个字命名的36景和乾隆皇帝以3个字命名的36景最为著名,合称“避暑山庄72景”。康熙皇帝称赞这里是“自有山川开北极,天然风景胜西湖。”
山庄宫墙长约10公里,因为它形似长城,承德人亲切地称它为“小长城”。宫墙外是仿全国各族著名庙宇而修建的皇家寺庙群,这些寺庙呈半圆形环绕山庄,形成众星拱月之势,象征着当时全国各民族紧紧围绕在清王朝统治中心的周围。
随着岁月的流逝,朝代的变更,避暑山庄也历尽了沧桑。新中国成立后,山庄才得到了新生,现在是全国保存得最好、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外驰名的旅游胜地。
承德避暑山庄原名叫什么,始建于哪一年
“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承德避暑山庄: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89年建成。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避暑山庄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整个山庄东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国自然地貌的缩影,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是中国古典园林之最高范例。1961年3月4日,避暑山庄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颐和园、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扩展资料:承德避暑山庄作为全国最大的皇家园林,在过去,地图上的山庄面积一直明显大于承德市区。这还没算上周边的外八庙。1933年,日军占领承德。
日本100多人的部队进占热河省会的当天,避暑山庄东宫的“卷阿胜境”殿就被烧毁,只留下现在的一片遗址。全盛时期的山庄有文物数十万件之多,堪称清代北京之外最大的皇家宝库。清朝末年同光宣三朝,因为财政问题,清廷屡次裁撤热河陈设,很多文物珍宝运到了北京。
一直到民国建立,山庄文物虽只剩下一半,不过数目还很多,只是保护情况不容乐观。日本投降后,国民党石觉部驻扎承德两三年,军部设在山庄内,把分散在山庄平原区之外的多数古建筑拆毁修筑工事,对山庄破坏巨大。解放后,热河省及承德市的部分机关曾入驻避暑山庄,直至80年代迁出。
1976年,国务院《避暑山庄及外八庙十年修整规划》开始实施。山庄之内的工厂、机关、医院、部队都要迁出。当时驻扎在万树园的承德军分区以“地方不给地盘”为由,迟迟没有动身。1983年,一纸河北省政府红头文件突然发到承德文物局:“根据省委领导同志的意见,省政府研究决定,同意承德军分区不迁出离宫,可将六和塔划出,由承德军分区修筑围墙。
向东开辟一门,交给承德市文物部门管理,以供游览。”这个文件令文物局一干人马十分震惊。
承德避暑山庄是何时建造的?
承德避暑山庄又名皇家避暑行宫承德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703年清康熙修建避暑山庄,成为清王朝的第二个政治中心;1723年设热河厅;1733年雍正取“承受先祖德泽”之义;赐字“皇承天德”释义先皇秉承天地化育万物的恩德;并设承德直隶州,始称“承德”;民国和解放初期为原热河省省会;1955年,热河省建制撤销,承德划归河北省,为省辖市。承德的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旅游胜地四十佳、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国家首批世界文化遗产。
山庄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历时89年于1792年建成,占地564万平方米,是世界现存最大皇家园林。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避暑山庄按中国地理形貌选址设计,以西北山区、东南湖区、北部平原区之地形地貌构成中国版图的缩影。避暑山庄是什么时候建的!
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89年建成。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
扩展资料:历史沿革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至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开拓湖区、筑洲岛、修堤岸,随之营建宫殿、亭树和宫墙,使避暑山庄初具规模。康熙皇帝选园中佳景以四字为名题写了“三十六景”。从乾隆六年(1741年)至乾隆十九年(1754年),乾隆皇帝对避暑山庄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增建宫殿和多处精巧的大型园林建筑。乾隆仿其祖父康熙,以三字为名又题了“三十六景”,合称为避暑山庄七十二景。从1976年到2006年,国务院先后批准实施了三个《避暑山庄外八庙十年整修规划》,明确了以“抢救和整修”为主的保护原则,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投入几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古建维修和园林整治,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文物保护区周围环境的综合整治。2010年8月以来,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全面展开。该工程计划用3至5年实施,由中央财政投入专项资金6亿元,用于文物保护修缮和山庄水系治理,并确定了古建筑保护、文物科技保护等多个方面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和3项山庄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承德避暑山庄是什么时候修建的?
山庄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到乾隆五十五年(1790)才完工,历时87年,整个山庄的设计依照前宫后苑的传统格局,宫廷区在前,园林区在后,园林区又因为地貌和景观的不同分为湖泊区、平原区和山岳区等景区。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