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是谁?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是
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是:王安石。王安石1058年向仁宗皇帝提出变法主张:效法古圣人之道,改革制度,兴利除弊。1070年,王安石开始实行变法,推出青苗法、保甲法等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措施,这使国家财力显著提升,军事实力显著增强。

王安石变法主张:
在改革之前,王安石就对财政问题拿出了自己的意见。王安石认为裁汰官员最多能够节省3000两,对于财政缺口来说是杯水车薪。所以,王安石主张“开源”,他的措施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措施来增加财政收入,主要有均输法、市易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等。
总结起来,王安石的理财具有“均”的色彩,也就是让官僚地主出更多的钱,减少农民的负担,同时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这样的政策,有利于社会公平,缓解社会矛盾,但是却触及到了各官僚地主的利益,因而他们千方百计地攻击王安石,其中以司马光为代表。当然,王安石变法中出现了一些用人不当的问题,但是并不能改变宏观的性质。

王安石变法失败:
王安石的变法虽好,但是却得罪了既得利益集团。在司马光等保守派的坚决支持下,王安石先后两次罢相,变法曲曲折折。王安石罢相后,宋神宗独自一人坚持改革,但是没有王安石的帮助,使得改革难以持续。1085年,宋神宗去世,随后司马光担任宰相,他全面废除了王安石和宋神宗的变法措施,最终使宋朝又倒回到了仁宗时期的局面。此次改革的失败也证明了改革就是新旧势力的对抗,如果不能清除旧势力,那么改革必然会失败。
被列宁成为“中国十一世纪最为大的革命家”是??
王安石吧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针对北宋当时“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而掀起的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王安石以“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原则,从理财入手,颁布了“农田水利法”、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又称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并推行保甲法和将兵法以强兵。
国外20世纪俄国共产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列宁称赞王安石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是
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是王安石。列宁在1906年所作《修改工人政党的土地纲领》提到:“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的是( )
长期以来,在我国史学界对王安石及其熙宁变法的研究和评价中,几乎无人不引列宁对王安石的一个评价,即“王安石是中国11世纪时的改革家”。所谓列宁说“王安石是中国11世纪时的改革家”,出自列宁在1906年所作《修改工人政党的土地纲领》一文的一个注释。
在“王安石是中国11世纪时的改革家”之后,紧跟着有“实行土地国有未成”。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政治抱负呢?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
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