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征服北极点的是哪国人?第一人征服北极点的人是哪个国家的
第一个征服北极点的是美国人。1909年4月6日,美国探险家罗伯特·皮尔里到达北极点,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登上北极点的人。为了到达梦寐以求的北极点,罗伯特·皮尔里花费了数载的心血和努力:他冻伤并切掉了8个脚趾。

征服北极点所做准备:
罗伯特·皮尔里曾总结前人失败的经验,提出了两个新的观点:一是比起夏天,冬天才是探险北极的好季节,没有融化的浮冰,更便于以狗拉雪橇的方式前进;二是冬天北极的低温是可以克服的,爱斯基摩人的生活方式就是在北极生存的最好方式。
为此,他深入爱斯基摩人部落,与当地人做朋友并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在后面的远征中,皮尔里不仅在居住方法、行进方式和衣服帽袜等方面都采用爱斯基摩人的办法,而且还直接雇佣爱斯基摩人为他驾驶狗拉雪橇,并沿途建造冰房子。

三次往北:
1902年,罗伯特·皮尔里开始向北极进发,这是他征服北极点的第一次尝试,最终因不能穿过冰冻的北冰洋而返回。
三年后,50岁的皮尔里再踏征途,这次他做了周密的计划,从装备到物资安排都很详细,并且自己设计了能够穿过冰封海洋的船只,最终到达了北纬87°06’,离北极点只差273.58公里。虽然狗拉雪橇没能使他到达北极点,但这次远征刷新了人类向北前进的记录。
在1908年7月,皮尔里乘坐“罗斯福号”轮船,发起了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向北极点的远征。这次共有22个人,包括船长、医生、秘书和一直追随他的黑人助手汉森等。1909年4月6日,他们终于抵达过去300多年无数探险家苦苦追寻的地标——北极点。至此,皮尔里代表全人类踏上了地球之巅。
第一个征服北极点的人是哪个国家的
北极探险--第一个到达北极点的人--美国人罗伯特·埃迪温·皮尔里20世纪初,在东北与西北航道和北极海域大部分以被探明的情况下,摆在人们面前的新课是:谁先到达北极点。 当阿蒙森开辟西北航道时,美国人罗伯特·埃迪温·皮尔 里(Robert E.Peary)正在为征服北极点而努力。
1900年他横越格陵兰冰匝.#N 皮尔里地;1906年从埃尔斯米尔岛航到北纬87”06’,比过去任何探险家更加向北深入。他总结前人的实践经验,认为北极冬季是最好的探险季节,因为北极冬季冰面坚硬、光滑,冰窟隆和冰间流水少,易于雪橇行进;而埃尔 ,斯米尔岛是向北极冲击的有利地点,因之他把在格陵兰探险看成是实习和练兵。他以平等的态度对待爱斯基摩人,锻炼自己在 高寒地区生活的适应能力,学习他们使用狗拉雪橇及穿着保暖 服装的本领,并常同他们一起建造独特的圆顶冰屋(爱斯基摩人 称为伊格鲁IglOO),乘雪橇狩猎,……总之,一切为了一个目标: 到达北极点。这些都为皮尔里成功地到达北极点打下了基础。按照历史记载,皮尔里于1909年4月6日与黑人助手汉森 和4个爱斯基摩人一起,成功地到达北极点。但是,目前也有人 认为皮尔里这一次到达的地方距极点还有96公里——美国《纽 约时报》于1988年8月23日就作过这样的更正。后来经过专家 鉴定,确认皮尔里是世界上第一个到达北极点的探险家,他所到 达的地点是 89”55’24n 、159”E。
到达北极点后,皮尔里兴高彩烈地在日记中写到:“北极终于拿下来了。
第一人征服北极点的人是哪个国家的
世界上第一个到达北极点的人是美国探险家罗伯特•E •皮尔里。1909年4月6日,皮尔里的三次北极探险活动中,登上了北极点。
第一人征服北极点的人是哪个国家
第一个以北极点为目标奋斗终生最后取胜的人,他就是美国的罗伯特·埃得温· 皮里。他冲击北极点是北极探险史上不朽的篇章。
他母亲刚30岁出头就过上了维克多尼亚式的寡妇生活。她把全部精力都花在唯一的心肝小皮里身上。她把他当作女孩来抚养,教他做针线活。在阳光下玩耍时,非叫他戴上女孩帽子不可,以使皮肤白皙。小皮里有口齿不清的毛病,这使他常常在同学面前发窘。因此,不少同学叫他“软骨头”,而他对别人的侮辱总是报以沉默。 然而,皮里却成长为一名沉着冷静的青年。
大学期间,他勤奋好学,成绩优秀。他还擅长各种体育活动,身体健壮,膀大腰圆,终于由软骨头变成为地地道道的硬汉子。也许是母亲特殊宠爱产生了相反的效果,皮里不向往那种舒适安逸的生活,却偏偏选择了让人提心吊胆的探险事业。
皮里大学毕业后,以工程师的身份加入美国海军,开始了他的探险生涯。他在海军里担任过许多职务,直到获得少将军衔退休。 1885年,皮里到尼加拉瓜探索考察了3个月,那里气候虽然没有北极冷,但对皮里却是个难得的锻炼机会,他率领的探险队经常在没膝的水中,甚至没过头顶的湖泊里艰难地向前挺进。
他们不知走过了多少荒芜人迹的密林和沼泽,终于勘察出一条穿过中美地峡的路线(当时还没有巴拿马运河)。 冲击北极点 1886年,皮里请假6个月,用母亲借给他的500美元为路费,首次去格陵兰探险。他和路上遇到的一个丹麦人一起,穿过100多英里的冰盖,登上高达7000英尺的冰峰。此举之前,谁也没有向北推进如此之远。
这使皮里更加坚定了从事探险的信念。事实上,皮里冲击北极点的远大抱负,在他还没有见过冰山前就开始形成了。虽然他是个第一流的工程师,但对科研事业却不感兴趣,他一心一意地关注着北极点,没有比这更能吸引他了。 1891年,皮里完成了第2次格陵兰探险。
探险队共6人,其中包括他的爱妻约瑟芬、和蔼可亲的库克医生和黑人奴仆亨森。这次探险计划从“内部”考察格陵兰,旅途中经历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灾难。船在靠岸前发生了意外,一块巨大的漂冰冲撞了船头,把正在掌舵的皮里掀翻在地,疾速旋转的舵柄狠狠地打在他的右腿上。探险队的医生闻讯赶来,赶忙用木板把他的右腿夹好,乘小艇把他送到岸上,然后护送他到内地治疗。
一直卧床6个多星期的皮里,逐渐恢复了健康。谁也没有料到,皮里和他的救命恩人库克,后来竟成为探险家最高荣誉——到达北极点的竞争对手。 在这次探险中,约瑟芬在北极因纽特人的村庄里生下了他们的第1个孩子。
皮里邀请因纽特人到家里作客,向他们请教在世界最荒僻地区如何生存的方法和驾狗技术,以便决定他去北极所采取的方式。 在穿过冰盖的一次危险旅行中,他发现了格陵兰北岸,完全证实了格陵兰并不与北极相连,是一个面积很大的岛屿。这个发现,使他获得了极高的荣誉。
归国途中,他受到了人们热烈的欢迎,对格陵兰探险有贡献的南森先生也发来了热情洋溢的贺电。 1893年至1895年的第3次格陵兰探险失败后,皮里认识到由格陵兰去北极之路行不通,他决定改变战略,到埃尔斯米尔岛上建立基地,然后向北极进军,一年不成,下年继续,直至胜利。 1898年,他乘不列颠出版社诺恩克利夫男爵提供的蒸汽机游艇“迎风号”北上,驶入凯恩海盆被海冰咬住,无法脱身,只好设下临时营地。此时已是隆冬季节,终日不见太阳,借助月光旅行。
他们花了9天时间,顽强穿过浮冰,但他们只走了一半的路程。两天之后,月亮消隐,四处漆黑一片,行走十分不便,他们忍受着刺骨的寒风,蹒跚地又跋涉了8天。一路上,他们穿过波浪冲击的海冰,涉过犹如泥潭的松冰区,两条狗死于途中,剩下的狗也都筋疲力竭。
1899年1月6日,就在他们走投无路的时候,偶然遇到一座小屋,走进去一看,只见满地是杂乱的罐头盒、破衣服、显然小屋的主人是不久前仓促离开的。屋子虽不像样,尚可躲避风寒,当时能有这样藏身之地,真是雪中送炭。 小屋给他们带来了温暖。当皮里全身解冻时,只觉得两腿异常麻木,不听使唤,这无疑是冻伤的征兆!戴德里克医生(库克医生从第3次格陵兰探险时就拒绝了皮里的邀请)看到他的伤势严重,脚趾难保,当即动了手术,切掉了7个脚趾。
手术后,皮里忍受着巨大的疼痛,连续躺了6个星期。他无时无刻不在沉思,“难道我永远不能走路了吗?如果成了残废怎么办?”最后,他在小屋的墙壁上挥笔用拉丁文写道:“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由于皮里冻伤严重,探险队无法继续前进,只好返回找船。皮里不能站立行走,队员们就把他绑在雪橇上拉着赶路,当穿过令人望而生畏的冰丘时,雪橇颠簸得很厉害,但他顽强地忍受着,即使在雪橇失去控制冲入沟底时,他也从不抱怨一声。
第11天,他们回到了船上,医生对皮里的伤势作了检查,又动了一次手术,这样每只脚只下一个拇指。一个月后,在伤口尚未痊愈的情况下,他就拄着拐杖开始练习走路。在那年北极的整个夏季,他完成。
第一个征服北极的人是谁呢?
第一个征服北极的人是美国探险家彼利。彼利于1877年毕业于缅因州的鲍登学院。
为了到达北极点,他曾前往格陵兰进行多次乘雪橇旅行,以锻炼体力和适应力。20世纪初,彼利3次试图向北极冲刺,其中在第三次向北极行进中,打破了挪威人南森和意大利人卡尼伊所保持的记录,行至北纬87°6'处。1909年2月,他把探险所用的器具和粮食运到距离北极约766千米的哥伦比亚角。同年3月1日,彼利带领一支雪橇队从这里启程,径直向北极行进,于1909年4月6日到达北极点。为了证实到达北极点,彼利在北极点附近的海区纵横穿越了30多个小时。他探察了北极附近海洋的深度,查明了这里的水深约2750米。然后,他急速返回,于4月23日平安地回到了出发点“一鸣惊人”这则成语源于楚庄王励精图治、振兴楚国的故事。
《韩非子·喻老》记载这件事说:“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有所暗指的话称‘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土山),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韩非子的记载是这则成语最早的典源。 《史记·滑稽列传》也载有楚庄王之后同类事:“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通“飞”)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说,南方的土山上有一种鸟,三年不鸣不飞,但一飞便可冲天,一鸣便能惊人。后世遂用“一鸣惊人、一鸣、一飞鸣、冲天翼、三年翼”等比喻有才华的人,平时默默无闻,一旦施展才华,就能做出惊人的业绩。” 成语“一鸣惊人”故事中的楚庄王,为春秋时代楚国著名的贤君,前613年———前590年在位。他少年即位,面临朝政混乱,为了稳住事态,他表面上三年不理朝政,实则暗地里在等待时机,人问之,曰:“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
”他在位22年,为了楚国的振兴,物色到了一大批忠臣良将,为朝廷所用。他知人善任,广揽人才,重用了苏从、伍参、孙叔敖、沈尹蒸,让他们整顿朝纲,兴修水利,重农务商。在楚庄王的领导下,国家日渐强盛,先后灭庸、伐宋、攻陈、围郑,陈兵于周郊,问鼎周王朝。前597年,于今河南荥阳北大败晋军。
公元前594年,迫使宋订下城下之盟,并陆续迫使鲁、陈、宋、郑等国归依,使楚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布匿战争是古罗马与迦太基两个古代奴隶制国家之间为争夺地中海西部统治权而进行的一场著名战争。这场战争前后进行了3次。 罗马发祥于意大利半岛,是一个不大的城邦。
公元前3世纪早期,罗马统一了意大利半岛,成为地中海一大强国。其后,罗马便把扩张矛头转向了西地中海的迦太基。迦太基位于今天北非的突尼斯,由腓尼基人移民建成。
公元前3世纪已发展为一个富庶的强大国家, 占有北非明部沿海、西班牙南部沿海、西西里的大部、科西嘉、撒丁、巴利阿里群岛等地,成为罗马向海外扩张的劲敌。双方争夺的焦点是盛产谷物的西西里。罗马军队分为4个军团,每个军团约4200—6000人,基本属于常备军,具有较强的战斗力。
迦太基的军事力量也很强大,特别是海军,在地中海地区属一流。公元前264年,地处意大利、西西里海峡要地的麦散那城邦由于雇佣兵起义,麦散那向迦太基和罗马两方求救。迦太基和罗马先后派兵前来干预,双方为各自利益互不相让,终于导致了第一次布匿战争(罗马人称腓尼基人为布匿,故这场战争称布匿战争)的爆发。 经一系列交战,罗马军队取得陆上作战的一些胜利,但迦太基在海上一直处于优势。
但善于模仿的罗马,以一艘搁浅的迦太基战舰为样板,在希腊人帮助下,建立了一支庞大的舰队。船只结构同迦太基人的一样,也是桨式战船,但罗马人制造了一种搭有尖钩的活动吊桥,将它钩到对方战舰的甲板上,这样不习水战的罗马人就可沿长板冲向敌船,在甲板上打一场陆地战,发挥罗马军团人数多的优势。公元前241年3月,罗马的200艘战舰在伊干特群岛大败迦太基海军,迦太基不得不求和,赔款3200塔兰特,罗马取得了西西里及其它一些岛屿;嗣后又乘迦太基雇佣兵起义之机,出兵占领了科西嘉和撒丁尼亚两个岛屿。
罗马取得第一次布匿战争的胜利,并掌握了地中海西部的制海权。公元前221年,迦太基为了夺回失地,任命25岁的汉尼拔为主帅,又开始了第二次布匿战争。汉尼拔出身于一个军事贵族家庭,自幼随父从军,受过良好的军事训练和外交才能的培养,懂得几种语言,能发动不同国籍的人为他作战,并无条件地服从他。平时,他生活简朴,极能吃苦,常常披着斗篷睡在放哨战士中间,和士兵同甘共苦,深受士兵的爱戴。
公元前218年4月,汉尼拔率领9万名步兵,1.2万名骑兵和37只战象,越过了比利牛斯山脉,又巧妙渡过罗尼河,开始了对意大利的远征。汉尼拔率军用了33天时间,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越过了欧洲有名的阿尔卑斯山麓,到达意大利北部的波河平原。汉尼拔的突然出现,使罗马人大为惊慌,不得不放弃侵略非洲和西班牙的计划,集中兵力保卫意大利本土。
汉尼拔率领部队花了4天3夜时间,涉过齐胸的污水和沼泽地,绕过罗马军的设防阵地,踏上了通往罗马的大道。罗马执政官弗拉米纽斯率军尾追,不想落入了汉尼拔选好的战场,当弗拉米纽斯率大队人马进入山谷时,汉�。
下一篇:银行过年放假吗?银行过年放假吗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