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商代文物司母戊鼎是什么材料制作的?河南出土的商代文物“司母戊鼎”是什么材料制作的

商代文物司母戊鼎是什么材料制作的?河南出土的商代文物“司母戊鼎”是什么材料制作的

最佳回答2022-11-21

商代文物司母戊鼎是青铜制作的。司母戊鼎是我国商朝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之作,整体造型典雅厚重,纹饰精美端庄,是难得的精美器物,一直被考古学家们看作是青铜铸造时代的巅峰之作,因为它代表着3000多年前商朝时期发达的青铜铸造技术。

商代文物司母戊鼎是什么材料制作的

司母戊鼎外观:

司母戊鼎高度133厘米,鼎口长110厘米,鼎口宽79厘米,总重量为832.84千克。鼎身呈长方形,鼎身的四面铸有精美的饕餮纹和蟠龙纹;鼎的上部有一圈折沿;鼎沿两侧有一对立耳,(其中一只立耳在出土时遗失,是后来按照留存的另一只立耳仿制的);鼎身的下部是四个柱状的支撑足,足上铸有精美的蝉纹;在鼎腹的内部铸有“司母戊”字样的铭文。

商代文物司母戊鼎是什么材料制作的

司母戊鼎的构造:

司母戊鼎的构造相当复杂,铸造时要先用土塑造泥模,然后用泥模翻制陶范,再把陶范合在一起灌注铜液。鼎身由八块范铸成,鼎底由四块范铸成,每个鼎足由三块范铸成,如此巨大的青铜鼎,要七八十个坩埚同时并熔,二三百人同时协作。

商代能够完成这样复杂的工艺,表明当时青铜冶铸工厂的规模已经相当大,并且具备了高度的组织和管理水平,经测定,司母戊鼎的原料比例构成,也很符合科学标准,这同样体现了商代青铜铸造业高超的技术水平。

河南出土的商代文物司母戊鼎是什么材料

青铜青铜,它是目前发现最大的青铜器。铜锡合金,含锡18%,此时合金强度最高;足见老祖宗们的冶炼水平之高,铅是杂质,含量很少,多了对合金强度有害。

商代中期到西周早期是我国古代青铜冶铸的极盛时期,制造了大量青铜礼器、兵器、日用器皿、生产工具等。其中,商代晚期的司母戊鼎,典型地代表了我国奴隶制时代青铜冶铸的高度技术水平。 司母戊鼎也称"司母戊大方鼎",呈长方形,深腹,下部微收,平底,四柱足,腹面四周边框饰有兽面纹,鼎上有一对立耳。自鼎足至立耳通高1.33米,器口长1.1米,宽0.78米,重达875公斤。

形体雄浑凝重,纹饰精美,线条流畅。鼎是上古时代祭祀用的一种金属器物,司母戊鼎是商王文丁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作的。 据考古工作者研究,鼎是由组芯的造型方法铸造出来的。

这种造型方法是先用土塑造泥模,用泥模翻制陶范,再把陶范合在一起灌注铜液。司母戊鼎结构复杂,耳、身、足分别铸成后,再合铸成一个整体。从鼎的铸痕来看,鼎身由8块范铸成,鼎底由4块范铸成,每条鼎足由3块范铸成。

另外,按每个坩锅熔铜12.7公斤计算,875公斤重的司母戊鼎,需七八十个坩锅同时并熔。每个坩锅燃炭、观火色、运料、运铜液等项工作需三四人,七八十个坩锅则要二三百人同时协作。这说明了商代晚期青铜冶铸工场的规模已经相当大,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组织生产和管理生产的高度水平。

1939年司母戊鼎出土后,当地人民恐被日本侵略者掠走,又将它重新埋入地下。可惜抗战胜利后,1946年6月再次掘出时,已经失掉一个立耳。现在陈列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司母戊鼎,有一个立耳是修复时照着另一个立耳铸成后安装上去的。

河南出土的商代文物“司母戊鼎”是什么材料制作的?

河南出土的商代文物“司母戊鼎”是“青铜”铸造而成。经测定,司母戊戊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其他0.8%。

这种古老冶金方式冶炼出的有较多杂质的青铜,含有许多其他矿物质,因此是不纯的铜是青铜、铜和锡的合金,有特殊重要性和历史意义。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已制造出青铜,但用作一般应用的人工制品要晚得多。铜和锡的比例变化范围很大(从残存人工制品中测得,铜含量为67~95%);但在中世纪已经知道不同的比例可以产生不同的效用。青铜较铜坚硬,熔点较低,容易熔化和铸造;青铜也较纯铁坚硬熔点是那是可铸青铜器的重要原因。

河南出土的商代文物"司母戊鼎"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后母戊鼎是用陶范法铸造而成的,材料为青铜。

继续浏览:

上一篇:s925银是什么意思?s925银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印度的国鸟是什么?各个国家的国鸟都是什么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