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语中的托克拉克是什么意思?什么树一千年不死
维吾尔语中的托克拉克意思是:最美丽的树。不论是狂风和沙暴的肆虐,还是干旱和盐碱的侵蚀,或者是严寒和酷暑的蹂躏,胡杨树依然能顽强地生存,因此被当地维吾尔人称为“托克拉克”,即最美丽的树。

最美丽的树:
每到十月份,新疆和田地区漫天的金黄色如约而至,戈壁滩上的胡杨用尽一年中最后一点力气向世人肆意展现着自己最美的一面。很多人为了见证那不屈的胡杨精神,奔向千里之外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深入沙漠腹地,用相机记录下了那一幕幕戈壁滩上风沙之下不屈不挠的最美丽的树。

胡杨:
胡杨是亚非荒漠地区典型的替水旱中生至中生植物,长期适应极端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对温度大幅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很强,喜光,喜土壤湿润,耐大气干旱,耐高温,也较耐寒;适生于10℃以上积温2000~4500℃之间的暖温带荒漠气候,在积温4000℃以上的暖温带荒漠河流沿岸、河漫滩细沙——沙质土上生长最为良好。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放眼望去,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似一道绿色的长城。 胡杨,维吾尔语称做“托
1.吞噬:吞食,并吞。锐减:急剧减少。
3.拟人。生动地说明了胡杨林对南疆各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作用。 4.用数字进行比较,准确地说明了胡杨林的今昔变化。 5.生动表现了沙漠的凶残可怕,突出了沙化的惊人速度和谐成的严重后果。什么树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烂?
胡杨是杨柳科胡杨亚属植物,是新疆古老的珍奇树种之一。在库车千佛洞和敦煌铁匠沟的第三纪古新世地层中部发现了胡杨的化石,算起来至少也有6500万年的历史了。
维吾尔语称胡杨为托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树”。由于它具有惊人的抗干旱、御风沙、耐盐碱的能力,能顽强地生存繁衍于沙漠之中,因而被人们赞誉为“沙漠英雄树”。人们夸赞胡杨巨大的生命力是“三个一千年”,即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烂。胡杨全身是宝:它的木质坚硬,耐水抗腐,历千年而不朽,是上等建筑和家具用材,楼兰、尼雅等沙漠故城的胡杨建材至今保存完好;树叶富含蛋白质和盐类,乃是牲畜越冬的上好饲料;胡杨木的纤维长,又是造纸的好原料,枯枝则是上等的好燃料。胡杨树的资料
在我国西北的荒漠中,生长着一种高大的杨树——胡杨,又称胡桐,为杨柳科落叶乔木。胡杨能忍受荒漠中干旱,对盐碱有极强的忍耐力。
胡杨是最古老的杨树,在6000多万年前就在地球上生存了。它树高15~30米,能从根部萌生幼苗。胡杨在我国西北生长较快,它可以阻挡流沙、绿化环境、保护农田,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造林树种,主要分布在新疆南部、柴达木盆地西部,河西走廊等地。 胡杨属落叶乔木,是第三世纪残余的古老树种,是一种因沙化后而特化的植物,其珍贵与银杏齐名,有活化石之称。胡杨生长在最恶劣、最残酷的气候环境之中,它是一种极为神奇的群体,它们耐寒、耐热、耐碱、耐涝、耐干旱,用不屈不挠的身躯阻挡了沙暴对绿洲的侵袭,组成一条雄伟壮阔的绿色长廊,创造了“丝绸之路”的文明。 据统计,世界上的胡杨绝大部分生长在中国,而中国90%以上的胡杨又生长在新疆的塔里木河流域。目前被誉为世界最古老、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原始的胡杨林保护区则在轮台县境内,每年都吸引了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游客来此观瞻和考察。
007-24 大漠英魂 ——浅谈胡杨的人文精神
前言 穿越了宇宙洪荒 凝炼了天地玄黄 胡杨林作为最早的植物群落 在这个幸运的星球上 神奇地创造了生命的绿色和希望 饱经了岁月沧桑 习惯了世态炎凉 胡杨林成为最后的留守物 种在这个严酷的环境里 精辟地诠释了生存的价值和力量,这是一曲胡杨的赞歌,也是我们铭记于心的渴望。 胡杨简介 胡杨是落叶中型天然乔木,直径可达1.5米,木质纤细柔软,树叶阔大清香。
胡杨树龄可达200年,树干通直,高10-15米,稀灌木状。树叶奇特,因生长在极旱荒漠区,为适应干旱环境,生长在幼树嫩枝上的叶片狭长如柳,大树老枝条上的叶却圆润如杨。分布在国内的内蒙古西部、新疆、甘肃、青海。胡杨是干旱大陆性气侯条件下的树种。喜光、抗热、抗大气干旱、抗盐碱、抗风沙。不喜欢其他植物适宜生长湿热的气侯条件和粘重土壤,而单单对沙质土壤情有独钟。因为长期适应极端干旱的大陆性气候,所以对温度大幅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很强,耐高温,也较耐寒。
然而,身为生活在沙漠中的惟一的乔木树种,它自始至终见证了中国西北干旱区走向荒漠化的过程。虽然已退缩至沙漠河岸地带,但仍然是被称为“死亡之海”的沙漠的生命之魂。在沙漠中只要看到成列的或鲜或干的胡杨,就能判断那里曾经有水流过。
正因为如此,有人将胡杨称为“不负责任的母亲”,它随处留下子孙,却不顾它们的死活。其实,这是一种对环境制约的无奈。 生态价值 胡杨林是荒漠区特有的珍贵森林资源,它的首要作用在于防风固沙,创造适宜的绿洲气候和形成肥沃的土壤,千百年来,胡杨毅然守护在边关大漠,守望着风沙。
胡杨也被人们誉为“沙漠守护神”。胡杨对于稳定荒漠河流地带的生态平衡,防风固沙,调节绿洲气候和形成肥沃的森林土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荒漠地区农牧业发展的天然屏障。 除此之外,它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树脂能够清热解毒,制酸止痛。可以用于治疗咽喉肿痛,牙痛,胃痛,胃酸过多等,而外用也能用于治疗中耳炎,痔疮。根部可以驱虫,花序也能止血。 除了药用价值,它还有许多的经济价值。
除了园艺观赏用途,常绿,树型优美,是优良的行道树、庭园树树种之外,木材还能供建筑、桥梁、农具、家具等使用,叶子是一种良好的牛羊饲料。 植物历史 胡杨曾经广泛分布于中国西部的温带暖温带地区,新疆库车千佛洞、甘肃敦煌铁匠沟、山西平隆等地,都曾发现胡杨化石,证明它是第三纪残遗植物,距今已有6500万年以上的历史。《后汉书·西域传》和《水经注》都记载着塔里木盆地有胡桐(梧桐),也就是胡杨。维吾尔语称胡杨为托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树”。
植物现状 上个世纪中期,塔里木河源流和干流输水量呈明显递减趋势。到了20世纪60年代,塔里木河流域建成了百万立方米以上水库30座,整条黑河水基本吸干,使下游断流;加之降水量少,最少的年份只有十几毫米,而蒸发量竟高达4000mm,85万亩胡杨、红柳、沙棘等天然植被衰败死亡,而每年仍在以5~7万株的速度递减,5000万亩草场沙化。 幸运的是,2006年4月5日,新疆塔里木胡杨生长区域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由于不适当的采伐和毁林垦荒或放牧已造成胡杨林资源的破坏和土地风蚀或积沙引起荒漠化加剧的恶果。人们已从挫折中吸取了教训,开始挽救塔里木河、挽救胡杨林的行动。面积近39万公顷的塔里木胡杨林保护区已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胡杨的人文精神 “莫问重重苦难后悲泪几行 且看屡屡奋争中豪情万丈 志气如磐石般坚毅 胸怀如大海般宽广 回望祖祖辈辈走过的路途 无数坎坎坷坷镌刻在心头 有道是自然规律不可违抗 逆之者亡 顺之者昌 有道是乾旋坤转变数无量 曾经兴旺 终究消亡 最难得 盛也豪放 衰也豪放 最难得 生也坚强 死也坚强” ,这是《胡杨礼赞》里面的一小段,生在西域,长在西域,看过时间繁华与沧桑,历经百年千年的变迁更迭,这样的一颗心才是坚强不可抗的心。可是这样的一颗心也让人心疼,却令人震撼。在西域,那曾经三十六国的繁华,那曾经狂嘶的烈马,腾燃的狼烟,飞旋的胡舞,缓行的商队以及那连绵万里直达长安的座座烽台……都已被那浩茫茫的大漠洗礼得苍凉斑驳。仅仅千年,只剩下残破的驿道,荒凉的古城,七八匹孤零零的骆驼,三五杯血红的酒,两三曲英雄逐霸的故事,一支飘忽在天边如泣如诉的羌笛。
当然,还剩下胡杨,还剩下胡杨簇簇金黄的叶,倚在白沙与蓝天间,一幅醉人心魄的画,令人震撼无声。 古时,西域的人们将胡杨看做他们的生命之树,那是属于他们民族的图腾,而如今的人们,又是否身在中原而不曾知道,在西边的大漠里,还有这样的一种气节。 林则徐曾写过一篇文章:“树窝随处产胡桐,天与严寒作火烘.务恰克中烧不尽,燎原野火入霄红,惟甲申之年,余随旅塞外初游.时仲秋之雨日兮,风尘跌宕而迤行.朝出暖酒而被身,午受薄纱之赤臂.远眸天光,荡荡沙矶.独见死寂空旷兮,寄怆然凄厉而壮悲······”虎门销烟的英雄,将胡杨的不屈与坚韧,正直与不阿与民族的生死存亡相关联,虽死而神明,且胡杨之风,吾辈知否?在文人眼中,胡杨不再是胡杨,它成了一种精神与文化,也成了一种民族的不朽气节。
除此,我还想到了张抗抗女士的一篇文章,叫做《地下森林断想》,狂风卷携着乌云,裹挟着砂砾,岩浆四射天崩地裂,可是那一颗颗沉睡于土里的种子竟然成长了起来,在一片黑黝黝阴森森的地底,听着过往流淌的水生,可能几十年也或许几百年,才终于见到了阳光,终于与地面的小草一样高。或许每一种植物的生命力都有着不同凡响的另一面,至柔则刚。胡杨柳叶型的叶片柔弱,却无人知道他的根、他的枝丫蕴藏着多大的力量。 如廉颇,南征百战不服老,一饭能饱百日荒.似黄忠,纵马挥戈缘天笑,视死如归卧沙场.若李逵,舞尽旋风撼天地,刀劈斧削溅血光.奇峰突起,白雪难覆,漠漠白云,伏尸百万,母子相依,千古铭记的还魂树,大漠里的英魂,又该怎样去祭拜。
现在的世界,虽没有了并戈铁马战鼓擂,但是无论是国家的兴衰荣辱还是个人的成长苦辣,都不应该失去胡杨的那份坚韧与刚强,不论做人还是做事,只希望有一颗不那么轻易言败的信念,总能圆满。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