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红不是无情物比喻什么?己亥杂诗其五
落红不是无情物比喻: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人。这句诗原本是诗人自己比喻自己,虽然处境艰难,但忠贞报国之心始终不变,现在则多用来比喻清洁工或者是教师这样具备奉献精神的群体。

落红不是无情物出处:
落红不是无情物自出清代诗人龚自珍写的组诗《己亥杂诗》中的第五首,原诗为: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意思是: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是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落红不是无情物赏析:
龚自珍这首诗的后两句是从陆游的《ト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演化来的;但龚诗立意比陆诗要高出一筹。陆诗借咏梅表达自己守香如故、洁身自好的品格,而龚诗表现了一种高尚的自我牺牲精神,诗的主调是积极向上的。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后人常用这两句比喻什么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后人常用这两句比喻:拥有这种“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精神的人。或者多用来形容清洁工或者是教师这样具备奉献精神的群体。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
己亥杂诗其五 "落红不是无情物"中的作者以什么比喻什么 .
《己亥杂诗》其五 "落红不是无情物"中的作者以落花比喻自己的报国之志。《己亥杂诗》龚自珍·清代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译文:离愁满怀,正对着白日西下,扬鞭向东从此辞官策马奔赴天涯。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化作春泥愿培育出更多新花。浩荡:广大无边,这里形容愁思无穷无尽。离愁:离别的愁思。白日:太阳。吟鞭:诗人的马鞭。东指:向东举起马鞭。
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居多。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这二句用来比喻自己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扩展资料:解析1839年,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眷属,在南北往返途中,写下了短诗315首,题为。本诗是第五首,写他被迫辞官,离开北京时所抒发的感想。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什么意思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意思是: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等到它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原文:己亥杂诗·其五[ 清 ] 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注释1.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2.浩荡:无限。
3.吟鞭:人的马鞭。
4.东指:东方故里。
5.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6.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7.花:比喻国家。
8.即:到。赏析: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
主旨:抒发了自己辞官司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全诗移情于物,形象贴切,构思巧妙,寓意深刻。扩展资料: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庵。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
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50首。
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落花并非无情地离弃这个世界,而是为了溶入泥土,催生另一轮的绽放。《己亥杂诗》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意思是:心裏因即将到来的离别澎湃不已,但是太阳却还是逐渐往西山落下。只好挥动手中长鞭策马往东而去,从此以后我们将各分东西难再聚。落花并非无情地离弃这个世界,而是为了溶入泥土,催生另一轮的绽放。扩展资料:《己亥杂诗》共三百一十五首,或议时政,或述见闻,或思往事,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复杂,大多借题发挥,抨击社会。龚自珍生活在鸦片战争前夕。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主张改革内政,抵抗外国侵略。
《己亥杂诗》中的批判、呼唤、期望,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作者对清朝政府不重视筹划的痛心疾首,言语之间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盐铁生计堪危,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己亥杂诗》多用象征隐喻,想象丰富、奇特,运用多种手法写景抒情。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心裏因即将到来的离别澎湃不已. 但是太阳却还是逐渐往西山落下. 只好挥动手中长鞭策马往东而去. 从此以后我们将各分东西难再聚.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①从语言上谈,这两句诗语言精美,用新奇的比喻表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这两句移情于物,表达了对新生命的赞美。 ②从含义上谈,这两句诗是说飘落的红花并不是无情物,即使化作春泥,也要去滋养呵护着花儿。③从情感上谈,这两句诗表现了积极的人生态度,意境高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首句:“浩荡离愁”是说诗人的愁绪无边无际,“白日斜”是写景。此句可译为,在一个夕阳西下的傍晚,我带着无边无际的愁绪离开京都. 第二句:“吟鞭”即马鞭,“东指”即向东。“天涯”即指自己的家乡,诗人当时住在广东,相对于京城来说,距离遥远,即有天涯之意。
此句可译为,我挥舞着马鞭远离京城,向东奔向远在天涯的家乡。 最后两句:这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落红”喻指诗人自己,“花”喻指国家、人民。诗人虽辞官回家,但仍心系国家人民,即使是辞官离京,也要像落红一样,化作春泥,护花(报效国家,报效人民)。
龚自珍生活在清政府的衰落时期,辞官时间在道光时期,大约是鸦片战争前两年,诗人一生爱国爱民,心忧国家人民。 “浩荡离愁白日斜”。 “浩荡”,广大无边。“白日斜”,夕阳西斜。
龚自珍报国无门,终于辞官回归杭州故里,心情是十分苦闷。诗中用“浩荡”来形容离愁,说明愁绪之深。这个“愁”不是个人私怨,而是对国事的忧虑,爱国之心显而易见。“浩荡离愁”又用夕阳西斜来烘托,更为愁绪抹上一重浓浓的色彩。
“吟鞭东指即天涯。” 这句是说甩响马鞭,奔向遥远的地方。才离京城何来“天涯”呢?这是作者的心态所致。因为这次离京意味着告别朝廷,远离仕途,不再回来了,所以作者产生了有如天涯漂泊的心绪。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红”,落花,“红”, 比喻理想与信念。“落红”,是作者自比脱离官场。
这两句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面上写“落花”,花虽落但仍然依恋故枝,心系故枝,并且要化成泥土滋养故枝,实际上是借以表露诗人的情怀。诗人虽然像一朵落花辞别故枝一样地离别了京师,但他并不是无情的,他的心依然留在京城,留在朝廷,依然要把自己的一切献给自己的理想和信念。龚自珍对当时社会现实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明知前途困难重重,他仍执著地“化作春泥更护花”,这种对理想的坚定追求,高度的爱国热忱,崇高的献身精神令人感佩不已。
诗意 “浩荡离愁白日斜”写出了诗人离开京城时的感情。诗人究竟愁什么呢?诗人离京时,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他目睹了清王朝的腐朽,不愿意与封建势力同流合污,辞官回乡;但是他仍然为国家的命运忧愁,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命运忧愁。“浩荡”本指水势浩大,在这里喻“愁”,李煜曾有词写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诗人以李煜亡国被囚之愁自诩,可见忧愁之深。
诗人为了衬托离愁,特别把离京时间选在了傍晚,马致远散曲“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用晚景衬托离愁。诗人通过喻、衬把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吟鞭东指即天涯”本句虽无愁字,但也能表现诗人离京之愁。天涯是指诗人家乡——杭州,马鞭一挥,离京远去,直至天涯 ,很难再回京城,用夸张的手法,表现离别之愁,伤怀之意,含而不露。 名句欣赏: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花有情,死而不已,化做春泥也护花。
诗人以落花有情自比,表达自己虽前途不畅也不忘报国的情怀。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
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 夕阳�。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通常用来比喻什么的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处:龚自珍《已亥杂诗》.龚自珍(1792—1841),一名巩祚,字璱人,字定盫,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政治家、文学家.诗气势纵横,有《龚自珍全集》. 从字面看,花不是无情之物,落在泥土里成了绿肥,还可以哺育花.作者以花自喻,意谓自己虽然处境艰难,但忠贞报国之心始终不变;自信其高尚志节更能感召年青一代. 这种“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伟大情操,令人肃然起敬.这正好比悲心回向、永远利他的大乘精神;而无论盛开的花、落下的花、还是地上的泥土,其实原本就是一体,只不过是随缘所处的位置不同罢了. 这两句的通俗解释: 落花并没有忘记树根的哺育,带着无限的眷恋深情地告别树根,宁化作春泥而护树根,以回报树的养育之恩.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