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陵都有哪些陵园?十三陵都有哪些陵园
十三陵是明朝13位皇帝陵墓的总称,依次建有:长陵(明成祖墓)、献陵(明仁宗墓)、景陵(明宣宗墓)、裕陵(明英宗墓)、茂陵(明宪宗墓)、泰陵(明孝宗墓)、康陵(明武宗墓)、永陵(明世宗墓)、昭陵(明穆宗墓)、定陵(明神宗墓)、庆陵(明光宗墓)、德陵(明熹宗墓)、思陵(明毅宗墓)。

明十三陵建于1409~1645年,陵区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

十三陵是哪十三个陵
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十三陵是明代13位皇帝陵寝的总称,按陵墓建造的先后顺序,其陵墓名称依次为: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
十三陵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坐落于中国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天安门约五十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自明朝永乐七年(1409年)五月始作明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明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专家学者认定,十三陵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一.长陵以“长”命名,可寓“久远”“长久”之意,其陵名寓意吉祥长陵。
明长陵位于天寿山主峰南麓,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文皇帝朱棣(年号永乐)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寝。在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早,地面建筑也保存得最为完好。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所以,也称为“长陵”。
二.献陵献陵的“献”字,除了“享献”之意外,还可释作“圣”,《谥法》:“聪明睿哲曰献,知质有圣曰献。”可见,“献”含褒扬含义。献陵是明朝第四位皇帝仁宗昭皇帝朱高炽(洪熙)和皇后张氏的陵寝,就位于天寿山西峰之下,长陵的旁边,目前封闭没有开放。
其神道从长陵神道北五空桥北分出,长约1公里。途中建有单空石桥一座。路面为中铺城砖,两侧墁碎石为散水,十分俭朴。其朝向为南偏西200,占地仅4.2万平方米左右。
三.景陵景陵的“景”字,寓意“大”及“光明”之意,此外还有“仰”、“慕”等含义。明景陵,位于天寿山东峰(又名黑山)之下,是明朝第五代皇帝宣宗章皇帝朱瞻基(年号宣德)与皇后孙氏的合葬陵寝。其神道从长陵神道北五空桥南向东分出,长约1.5公里,途中建单空石桥一座。陵宫朝向为南偏西55o,占地约2.5万平方米。
宝城因地势修成前方后圆的修长形状。前面的二进方院和后面的宝城连成一体。中轴线上依次修建祾恩门、祾恩殿、三座门、棂星门、石供案、方城、明楼等建筑。
四.裕陵裕陵的“裕”字,可指衣物丰饶,又指行宽政而使百姓安宁。
明裕陵位于天寿山西峰石门山南麓,是明朝第六位皇帝英宗朱祁镇和皇后钱氏、周氏的合葬陵寝。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十七日,英宗去世,谥“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临终遗诏止殉,结束了宫人殉葬的残酷制度。
五月,陵寝玄宫建成,八月,英宗葬裕陵。
五.茂陵茂陵的“茂”字,有“丰盛”、“美好”之意。明茂陵,位于裕陵右侧的聚宝山下,是明朝第八代皇帝宪宗纯皇帝朱见深(年号成化)和王氏、纪氏、邵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位于裕陵右侧的聚宝山下,是明朝第八帝宪宗纯皇帝朱见深(年号成化)和王氏、纪氏、邵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六.泰陵泰陵的“泰”字,意为“平安”和“安定”。明泰陵,位于笔架山东南麓,这里又称“施家台”,或“史家山”,是明朝第九代皇帝孝宗敬皇帝朱祐樘(年号弘治)及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弘治十八年六月五日,陵园正式兴工,并定陵名为泰陵。
太监李兴、新宁伯谭佑、工部左侍郎李鐩提督工程,五军都督府及三大营官军上万人供役,历时四月,玄宫落成,于该年十月十九日午刻将孝宗葬入陵内。正德元年(1506年)三月二十二日,陵园的地面建筑也全部告成。
七.康陵康陵的“康”字,有“安”、“乐”“昌盛”之意。
《谥法》:“渊源流通曰康,温柔好乐曰康。”明康陵,位于金岭(又名莲花山或八宝莲花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代皇帝武宗毅皇帝朱厚照(年号正德)和皇后夏氏的合葬陵寝。建陵用时1年,总体布局沿袭前制,呈前方后圆形状。该陵建于正德十六年(1521年),占地2.7万平方米。
八.永陵永陵的“永”字,寓“遐”、“远”意。明永陵位于阳翠岭南麓,是明朝第十一代皇帝世宗肃皇帝朱厚熜(年号嘉靖)及陈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永陵大约经过7-11年的经营,永陵营建大体告成。
永陵的方院和宝城之外,还有一道前七陵都没有的外罗城,其制“壮大,甃石之缜密精工,长陵规画之心思不及也”。外罗城之内,左列神厨,右列神库各五间,还仿照深宫永巷之制,建有东西长街。
九.昭陵昭陵的“昭”字,意谓。
十三陵都有哪些陵园?
明十三陵包含了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寝。依次为长陵(明成祖)、献陵(明仁宗)、景陵(明宣宗)、裕陵(明英宗)、茂陵(明宪宗)、泰陵(明孝宗)、康陵(明武宗)、永陵(明世宗)、昭陵(明穆宗)、定陵(明神宗)、庆陵(明光宗)、德陵(明熹宗)、思陵(明毅宗)。
第二帝朱允炆(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难”为名发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所以没有陵墓。第七帝朱祁钰,因其兄英宗皇帝朱祁镇被瓦剌所俘,宫中无主,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后英宗被放回,在党羽的策划下,英宗复辟,又坐了皇帝。朱祁钰被害死,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将其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而以“王”的身份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最终,明朝十六帝有两位葬在别处,一位下落不明,其余十三位都葬在天寿山。
十三陵都有哪些陵园
十三陵有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
1.长陵:明长陵为明十三陵之首,是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主峰南麓。
2.献陵:献陵的营建是在仁宗死后开始的。从洪熙元年七月兴工,到八月玄营落成,埋葬仁宗,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地面建筑也陆续营建。
八月,行在工部奉命营建门楼、享殿、左右庑配殿和神厨。正统七年(1442年)十二月建造明楼,次年三月,陵寝建筑全部完工。
3.景陵:景陵的营建始自宣宗去世之后。
英宗朱祁镇即位后随即派人赴天寿山陵区卜地。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十一日,陵寝营建正式动工。太监沐敬、丰城侯李贤、工部尚书吴中、侍郎蔡信等奉命督工。
宝城因地势修成前方后圆的修长形状。前面的二进方院和后面的宝城连成一体。中轴线上依次修建祾恩门、祾恩殿、三座门、棂星门、石供案、方城、明楼等建筑。
4.裕陵:裕陵始建于英宗去世后的天顺八年(1464年)二月二十九日,太监黄福、吴昱,抚宁伯朱永,工部尚书白圭,侍郎蒯祥、陆祥奉命督工。参加营建的军民工匠共达8万余人。蒯祥和陆祥是明代初年两位技艺高超的匠师。
5.茂陵:明茂陵,位于明十三陵明裕陵右侧的聚宝山下,是明朝第八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和王氏、纪氏、邵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八月二十二日去世年41岁。谥“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同年十二月十七日葬茂陵。
十三陵是哪十三个陵?
十三陵分别是:
1.明思陵:明思陵简称思陵,位于北京昌平区天寿山,明思宗朱由检与周皇后及田贵妃之合葬墓,是明十三陵之一。陵约建于1642年,本是思宗宠妃田贵妃之妃园寝。
2.明裕陵:明裕陵,位于明十三陵天寿山西峰石门山南麓,是明朝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和皇后钱氏、周氏的合葬陵寝。裕陵经多年风雨已残破不全,于2001年进行了彻底的修缮。
3.明德陵:明德陵是明朝第十五位皇帝熹宗朱由校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墓,位于天寿山陵域潭峪岭西麓。始建于天启七年九月,崇祯元年三月玄宫建成,崇祯五年二月地面建筑完工,用时五年。
占地约3.1万平方米。德陵是明代营建的最后一座帝陵。
4.明泰陵:明泰陵,是明朝第九帝孝宗敬皇帝朱祐樘(年号弘治)及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
位于笔架山东南麓,这里又称“施家台”,或“史家山”。
5.明景陵:明景陵是指明朝第五位皇帝宣宗朱瞻基与皇后孙氏的合葬、孝翼太后附葬陵寝,位于天寿山东峰之下,建造动用10万余人,在1463年3月19日完工。
6.明康陵:明康陵,位于昌平天寿山陵区莲花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位皇帝武宗朱厚照和皇后夏氏的合葬陵墓。
建陵用时1年,总体布局沿袭前制,呈前方后圆形状。康陵是发现的十三陵中砖碑铭文最多的一个陵。
7.明茂陵:明茂陵,位于明十三陵明裕陵右侧的聚宝山下,是明朝第八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和王氏、纪氏、邵氏三位皇后,和一位妃嫔柏氏的合葬陵寝。
8.庆陵:庆陵,位于十三陵中的长陵西北1.5公里,献陵西北约0.5公里,北京昌平天寿山陵内黄山寺二岭南麓,是明朝第十四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和皇后郭氏、王氏、刘氏的合葬陵寝。
9.明献陵:明献陵是明朝第四位皇帝明仁宗和皇后张氏的陵墓,陪葬恭肃贵妃郭氏墓,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是明十三陵之一。
10.明永陵:明永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阳翠岭南麓,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世宗朱厚熜(年号嘉靖)及陈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1
1.明昭陵:明昭陵,属于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大峪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穆宗朱载坖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历史上明昭陵屡遭破坏,1987年4月开始修复,1992年修复完毕,是明十三陵中第一座大规模复原修葺的陵园,也是陵区正式开放的旅游景点之一。1
2.明定陵: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的陵墓,还葬有他的两个皇。定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于长陵西南方,建于1584~1590年。1
3.明长陵:明长陵为明十三陵之首,是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主峰南麓,建于永乐七年,陵宫建筑占地约12万平方米。
十三陵的墓名有哪些
十三陵的墓名有哪些 十三陵的墓名有哪些?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陵园也是皇帝专用的坟墓,其中明朝十三位皇帝安葬在北京北部的十三陵墓地群中,那么十三陵的墓名有哪些呢? 十三陵的墓名有哪些1 长陵:是明朝第3位皇帝成祖文皇帝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寝,是十三陵中建造时间最早,建筑规模最大,地面建筑保存最好的陵墓。 献陵:是明朝第4位皇帝仁宗昭皇帝朱高炽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
裕陵:是明朝第6位皇帝英宗朱祁镇和皇后钱氏、周氏的合葬陵寝。 茂陵:是明朝第8位皇帝宪宗纯皇帝朱见深和王氏、纪氏、邵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泰陵:是明朝第9位皇帝孝宗敬皇帝朱祐樘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 康陵:是明朝第10位皇帝武宗毅皇帝朱厚照和皇后夏氏的合葬陵寝。永陵:是明朝第11位皇帝世宗肃皇帝朱厚熜和陈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昭陵:是明朝第12位皇帝穆宗庄皇帝朱载坖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定陵:是明代第13位皇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个皇后的合葬陵墓。
庆陵:是明朝第14位皇帝光宗贞皇帝朱常洛和皇后郭氏、王氏、刘氏的合葬陵寝。 德陵:是明朝第15位皇帝熹宗悊皇帝朱由校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 思陵:本是明朝第16位也是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检的宠妃田贵妃之妃园寝。
当他在景山上吊自缢后,李自成命人将其和皇后周氏合葬于田贵妃之墓,并改名思陵。 十三陵除了这十三座皇帝的陵墓外,还有7座妃子墓、1座太监墓,一共埋葬了13位皇帝、23位皇后、2位太子、30余名妃嫔和2位太监。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5A级旅游景区。
“十三陵”一般是指“明十三陵”,也就是明朝十三个皇帝陵墓的总称。这十三个陵分别是: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和思陵。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总面积120余平方公里。从1409年5月始建造第一座长陵,到1645年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葬入思陵为止,历经230多年。
十三陵的墓名有哪些2 十三陵都有哪些陵园
1.十三陵包括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十三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寝的总称,目前只有长陵、定陵、昭陵对外开放。
2.十三陵地区最有名的陵园要数景仰园,位列33家合法经营性陵园之一,是33家经营性陵园之中唯一在十三陵地区的陵园,可以说风水上最好的陵园。其次还有德陵公墓、盘龙台公墓两家公墓都处于德陵,价格较为便宜。最后还有个树葬陵园,山京沟纪念林,是北京最早的树葬陵园。
十三陵是谁的墓地 明十三陵是明朝(1368-1644)十三位皇帝的陵寝建筑群,是十三位皇帝的墓地,7座妃子(太子)墓外,还有一座太监墓。 清十三陵和明朝十三陵一样,也是埋葬了十三位清朝的皇帝,但是不同的地方在于,清十三陵并不是指一座陵墓,而是十三位皇帝的陵墓的统称。清朝原本只有十二个皇帝,但是慈禧太后掌权四十余年,且她的陵墓规格是以皇陵的规格打造,因此慈禧太后的定陵也被列入清十三陵之中。 十三陵为什么没有被清破坏 挖陵墓的'动机,首先是财政原因,其次是政治原因。
在清相关主体前期前几个开明的皇帝,例如康熙乾隆等,都是比较尊重明朝的明君的,康熙还亲自去朝拜过朱元璋的陵墓呢,所以是统治者会对十三陵实行保护政策。 而后期了,在鸦片战争前,清相关主体还是不算贫穷到挖十三陵来支援财政,而且清朝还是比较保守的,所以坚持前代明君的政策,而且那么大胆的去挖十三陵肯定会受到谴责的。 十三陵的墓名有哪些3 十三陵分别是:
1.明思陵: 明思陵简称思陵,位于北京昌平区天寿山,明思宗朱由检与周皇后及田贵妃之合葬墓,是明十三陵之一。
陵约建于1642年,本是思宗宠妃田贵妃之妃园寝。 明朝灭亡后,李自成命人将明思宗及皇后周氏合葬于田贵妃之墓,为拢络人心并改名思陵,使思陵成为明十三陵中唯一一座帝后与妃嫔合葬之陵。
2.明裕陵: 明裕陵,位于明十三陵天寿山西峰石门山南麓,是明朝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和皇后钱氏、周氏的合葬陵寝。
裕陵经多年风雨已残破不全,于2001年进行了彻底的修缮。
3.明德陵: 明德陵是明朝第十五位皇帝熹宗朱由校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墓,位于天寿山陵域潭峪岭西麓。始建于天启七年九月,崇祯元年三月玄宫建成,崇祯五年二月地面建筑完工,用时五年。占地约3.1万平方米。
德陵是明代营建的最后一座帝陵。
4.明泰陵: 明泰陵,是明朝第九帝孝宗敬皇帝朱佑樘(年号弘治)及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位于笔架山东南麓,这里又称“施家台”,或“史家山”。
5.明景陵: 明景陵是指明朝第五位皇帝宣宗朱瞻基与皇后孙氏的合葬、孝翼太后附葬陵寝,位于天寿山东峰之下,建造动用10万余人,在1463年3月19日完工。
6.明康陵: 明康陵,位于昌平天寿山陵区莲花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位皇帝武宗朱厚照和皇后夏氏的合葬陵墓。建陵用时1年,总体布局沿袭前制,呈前方后圆形状。康陵是发现的十三陵中砖碑铭文最多的一个陵。
7.明茂陵: 明茂陵,位于明十三陵明裕陵右侧的聚宝山下,是明朝第八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和王氏、纪氏、邵氏三位皇后,和一位妃嫔柏氏的合葬陵寝。
8.庆陵: 庆陵,位于十三陵中的长陵西北1.5公里,献陵西北约0.5公里,北京昌平天寿山陵内黄山寺二岭南麓,是明朝第十四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和皇后郭氏、王氏、刘氏的合葬陵寝。
9.明献陵: 明献陵是明朝第四位皇帝明仁宗和皇后张氏的陵墓,陪葬恭肃贵妃郭氏墓,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是明十三陵之一。
10.明永陵: 明永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阳翠岭南麓,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世宗朱厚熜(年号嘉靖)及陈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1
1.明昭陵: 明昭陵,属于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大峪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穆宗朱载坖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历史上明昭陵屡遭。
上一篇:贴贴是什么意思?贴贴什么意思
下一篇:生日快乐祝福语?生日快乐祝福语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