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是什么

最佳回答2022-11-20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是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新青年》在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原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民主与科学。

刊物历史:

该刊创始人陈独秀在二次革命失败后,对中国时局进行了思考,认为政治革命没有作用,而“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民国四年(1915年)夏天陈独秀从日本回上海后,便开始准备筹备《青年杂志》。

1916年,群益书社接到上海基督教青年会来信,信上说该杂志同青年会杂志《青年》、《上海青年》同名,要求《青年杂志》改名。于是自第二卷起《青年杂志》改为《新青年》。最初的撰稿人有陈独秀、高一涵、刘文典、刘半农、易白沙、吴虞,其中陈独秀为主编。

1917年8月9日,钱玄同对鲁迅进行拜访,并为《新青年》约稿,鲁迅应允。后来在《呐喊》自序中,鲁迅回忆说:"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从此以后,便一发不可收拾"。自此,鲁迅与陈独秀及《新青年》的关系日益密切。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

01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倡导民主和科学,揭开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编者是陈独秀,直到1917年,这个刊物完全由他自己主办。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这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青年》和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陈独秀出任北大文科学长后,《新青年》编辑部也由上海移到北京,地址在北京池子箭胡同九号(即陈独秀的家中)。从1918年1月开始,《新青年》由陈独秀个人主编改为同人刊物。

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人都参加到编辑部中来并成为主要撰稿人。这样以《新青年》为核心,大体形成了一个新的文化阵营。这个阵营的每个成员大都接受了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

这些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是什么?


1.1915年9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2.新文化运动是由陈独秀、李、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
4.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话题,还有最近高考刚结束,最近在网上热播了一部电视剧,叫做觉醒年代,我觉得这部电视剧就是围绕新文化运动,开始讲起的在这部电视剧中可以知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真的是为了当年我们的新文化作出了很大的伟大的一些贡献,而且在他们创办的一些心情,以及还有别的一些保滩上都是有着很大的影响,当时他们北大的校长蔡元培一起一起坐着,很多的一些有益的事情都是为了启发我们民中的一些思想,所以说我觉得这个是我们值得去学习的,还有就是,包括了他们的一些真心付出,才能够获得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美好的一个中国我们应,包括了他们的一些真心付出,才能够获得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美好的一个中国我们应该,向他们去致敬,他们才是真正伟大的人 。

这件事情也在当时的中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全国各界各个行业的工人以及商界政界都有很多的人出来抵制,所以说这个运动是非常以重大的一次活动,所以说这个是非常不平平凡的。真的要感谢当年为我们心中所做出的努力贡献的人们,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现在这么美好的生活。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内容是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从1918年1月开始,《新青年》由陈独秀个人主编改为同人刊物。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人都参加到编辑部中来并成为主要撰稿人。 这样以《新青年》为核心,大体形成了一个新的文化阵营。这个阵营的每个成员大都接受了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

这些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大大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神州大地掀起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新文化运动开始标志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以《新青年》杂志的创办为标志。《新青年》是在1915年9月创刊的。

编者是陈独秀,直到1917年,这个刊物完全由他自己主办。陈独秀出任北大文科学长后,《新青年》编辑部也由上海移到北京,地址在北京池子箭胡同九号(即陈独秀的家中)。从1918年1月开始,《新青年》由陈独秀个人主编改为同人刊物。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人都参加到编辑部中来并成为主要撰稿人。

据沈尹默回忆:"《新青年》搬到北京后,成立了新的编辑委员会,编委七人:陈独秀、周树人、周作人、钱玄同、胡适、刘半农、沈尹默。并规定由七人编委轮流编辑,每期一人,周而复始。"这样以《新青年》为核心,大体形成了一个新的文化阵营。

扩展资料: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四个提倡、四个反对的阐述,真正体现出了新文化运动的“新”之所在。即:
一.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二.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三.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四.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的后期进入了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

继续浏览:

上一篇:破釜沉舟出自哪次战争?破釜沉舟出自哪次战争

下一篇:人民解放战争是什么时间?解放战争是从哪一年到哪一年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