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环食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日环食
日环食形成的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因为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太阳射出的光线被月球挡住,所以人们无法看到太阳;又因为月球距离地球较远,不能完全遮住太阳,会露出太阳周围的一部分,从而形成日环食。

日环食的过程:
日环食是日食的一种,日环食过程分为初亏、偏食、环食始、食甚、环食终、偏食、复圆。发生日环食时,体物的投影有时会交错重叠。

日环食的出现:
从天文观测角度看,日环食可观测的现象比日全食要少很多,因为太阳光还没有被完全遮蔽,色球、日冕、贝利珠等很多现象都很难观测到,但在环食阶段,尤其是在食甚的时候,太阳的中心部分黑暗,边缘仍然明亮,变成了一个金光闪烁的圆环。
日环食的形成原理是什么?
日环食的本质实际上是因为月球离地球较远,月球的本影不能到达地面而它的延长线经过了地面,而位于月影的本影延长线区域(伪影区)的人们就能看到日环食。如果月球离地球较近,月影本影能到达地面,则本影下的人们看到的是日全食。
因为地球和月亮都是不透光的球体,所以太阳照射到光,有时会被月球挡住。农历初一初二就有可能发生日环食。在以上日子中,如果地球、月球、太阳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日环食就发生了。太阳射出的光线被月球挡住,而在月球的阴影区内,人就不能接受到阳光,所以就无法看到太阳。又因为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与月球到太阳的距离不同,且月球离太阳比月球距离地球大很多所以月球就把太阳遮住,只露出周围的一部分,所以形成日环食。日环食过程日环食过程分为初亏、偏食、环食始、食甚、环食终、偏食、复圆。从天文观测角度看,日环食可观测的现象比日全食要少很多,因为太阳光还没有被完全遮蔽,色球、日冕、贝利珠等很多现象都很难观测到。
但在环食阶段,尤其是在食甚的时候,太阳的中心部分黑暗,边缘仍然明亮,变成了一个金光闪烁的圆环,这一景象同样令人深感视觉震撼。
为什么会出现日环食
为什么会出现日环食 为什么会出现日环食?日环食是一种特殊的日食现象,是比较少见的一种日食。日环食发生的时候太阳中心位置是黑的,但是有一个很光亮的边缘。
为什么会出现日环食1 日环食(annular solar eclipse)是日食的一种。发生时太阳的中心部分黑暗,边缘仍然明亮,形成光环。这是因为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但是距离地球较远,不能完全遮住太阳而形成的。发生日环食时,体物的投影有时会交错重叠。日环食的本质实际上是因为月球离地球较远,月球的本影不能到达地面而它的延长线经过了地面,而位于月影的本影延长线区域(伪影区)的人们就能看到日环食。 如果月球离地球较近,月影本影能到达地面,则本影下的人们看到的是日全食。日环食还与地球和月亮本身有关。
因为地球和月亮都是不透光的球体,所以太阳照射到光,有时会被月球挡住。农历初一初二就有可能发生日环食。 在以上日子中,如果地球、月球、太阳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日环食就发生了。
太阳射出的光线被月球挡住,而在月球的阴影区内,人就不能接受到阳光,所以就无法看到太阳。又因为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与月球到太阳的`距离不同,且月球离太阳比月球距离地球大很多所以月球就把太阳遮住,只露出周围的一部分,所以形成日环食。 历史上的日环食 日食与月食是自古就有的自然天象,世界上的文明古国多有这方面的记载。
在巴比伦和尼涅维亚的废墟中所得的陶土器皿和断裂的石碑上,有六次古代日食的记载。其中最早的一次于公元前911年发生。曾有人认为,这是世界上最古的一次日食记载。 我国儒家经典《尚书》的《胤征》篇记载了一次日食事件:在仲康时代(约公元前21世纪左右)有两个掌天地四时之官名毅与和,他俩疏于职守,不仅没有预测到日食的日期,而且在那次日食发生时,正喝得烂醉,按当时政典,两人都被处死。
这篇资料,已被中外天文学家公认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载。 有关《尚书》记载的这次日食发生的日期,中外学者认识不一致:最早的认为应该在公元前2156年10月22日;而最迟的是公元前2007年10月25日。即使是发生在公元前2007年,也比国外最古的日食记载公元前991年早1016年。 为什么会出现日环食2 日环食几年一回 223个朔望月等于6585.3天(223 ×29.530588),即18年零11.3天,如果在这段时间内有5个闰年,那就是18年零10.3天。
在这段时间内,太阳、月亮和黄白交点的相对位置在经常改变着,而经过一个沙罗周期之后,太阳、月亮和黄白交点差不多又回到原来相对的位置,因此便会出现同上一次情况相类似的日、月食,但见食的地点会有所变化,这里就不再细述了。 在我国汉代也发现日、月食具有一个135个朔望月的周期。135个朔望月等于3986.6天,约等于11年少31天,也就是说日、月食每过11年少31天重复发生一次。这个循环周期记载在汉代的“三统历”中,因此也称为“三统历周期”。
此外,人们还发现日、月食还有其他的循环周期。比如以358个朔望月为周期的纽康周期(合29年少20日),以235个朔望月为周期的米顿周期(合19年)等等,但这些周期都是非常粗略的,只能粗略地推算出日、月食发生的日期,并不能确定日、月食发生的准确时刻,食分的大小和见食的地区。准确的日、月食发生的时间以及交食情况,需要经过专门的严格推算,这已经是属于相当专门的历书天文学中“食论”的研究范围了。
我国紫金山天文台就担负着日、月食预报的工作。 一年中日、月食最少有两次,而且这两次都是日食;一年中可能一次月食都不会发生(如1980年);一年中日、月食最多可以有七次:五次日食和两次月食(例如1935年),或者是四次日食和三次月食(例如1917年和1982年)。 一般说来,最常见的情况是一年中有四次日、月食:两次日食和两次月食。
上面这些情况只是对全地球来说的。至于对地球的某个地点而言,一年内能看到日、月食的机会就要少得多。 另外,从上面的数字来看,一年中日食发生的次数比月食发生的次数多,但实际上人们却往往看到月食的次数比看到日食的次数多。这是由于月食发生时,背着太阳的那半个地球上的人都可以看到;而在日食发生时,月亮的影锥只扫过地球上一个狭窄的地带,只有在这部分地区的人才能看到日食,尤其是日全食发生时,全食带的范围更小,宽度只不过二三百千米,因此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才能看到。
平均起来,一个地方要二三百年才能看见一次日全食。因此有不少的人一生也没有看到日全食是不足为奇的。例如1961年3月2日夜里发生的月食,在我国、整个亚洲以及欧洲地区都可以看到。
而1968年9月22日发生的日全食,在我国只有新疆的部分地区可以看到全食,在北京只能看到日偏食,而在上海,什么也看不到。
日食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日食发生的原因,是因为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当月亮恰好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且太阳—月亮—地球几乎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遮蔽阳光,月球影子落在地球上,因而发生日食。因此,日食发生时间必定在农历初一(朔) ;但因白道(月球绕地球的公转面)与黄道(地球绕太阳的公转面)之间,平均有5°9'的夹角,故并非每逢朔都会发生日食,必须要朔时、且月亮离黄道与白道交点在15.4~18.5度以内时,才会发生日食,这个范围称为「日食限」。
扩展资料日食种类日全食 :月球离地球较近,完全遮掩太阳,月球本影内可见日全食;日环食 :月球离地球较远,无法完全遮掩太阳,本影内可见日环食;日偏食 :无论月亮远近,在月球半影中者均可见月亮遮掩部分日面;复合日食 或全环食 :月亮位置恰介在全食与环食间,使地球上部分地区见全食,部分地区见环食。这种日食发生比例极低。日环食形成的原因
日环食是日食的一种,发生在月亮接近它离地球最远的点之时,该点被称作“远地点”,由于此时月亮距离地球太远,看起来较小无法完全遮住太阳,使我们可以看到太阳的最外缘,因此形成了一个环状,称之为日环食。日食现象的产生: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排成或接近一条直线,月球挡住了射到地球上去的太阳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
由于月球比地球小,只有在月影中的人们才能看到日食。月球把太阳全部挡住时发生日全食,遮住一部分时发生日偏食,遮住太阳中央部分发生日环食。发生日全食的延续时间不超过7分58秒。我国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日食记录,公元前一千多年已有确切的日食记录。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