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穆公是怎么称霸的?秦穆公的称霸之路真的是靠5张羊皮而成功的吗
秦穆公称霸的经过:
1、秦穆公元年,任用百里奚、蹇叔为谋臣,励精图治。
2、秦穆公十二年,击败晋国,俘获晋惠公,获得了晋国在黄河以西的土地。
3、秦穆公二十三年、二十四年,帮助晋怀公姬圉和晋文公重耳回国即位,实现秦晋之好。
4、秦穆公二十五年,借兵助重耳平定叛乱,使周襄王重新入主周王室,秦国的地位由此得到了提高。
5、秦穆公三十七年,任用由余为谋士,逐渐灭掉戎人国家,开辟国土千里,被周襄王任命为“西方诸侯之伯”,称霸西戎。

秦穆公简介:
秦穆公是秦国第九位国君,春秋时期政治家,“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是秦德公的第三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秦成公去世后,秦穆公继位。同年,秦穆公亲自率兵征伐茅津一带的戎人,取得了胜利。

轶事典故:
秦穆公是位治军有方的人。秦人自古就有养马的传统,可以说是个马背上的民族。秦穆公当政后,发挥这一优势,建立骑兵部队并为每一位士兵配备一把匕首。这比赵武灵王赵雍胡服骑射的改制要早得多, 成语“短兵相接”亦因之而来。
春秋五霸之秦穆公是怎样称霸西戎,开疆千里的?
称霸西戎的秦穆公秦宗族曾为周王室养马官 因护卫王室东迁有功被封诸侯周初的“封邦建国”,主要诸侯国有齐、鲁、宋、卫、晋、燕等,目的在于“以藩屏周”。这种分封制,对于加强周王室的统治,促进边远地区的开发,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后来,秦的祖先护卫周王室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建国。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进攻镐京,袭杀周幽王于骊山之下,秦祖先以兵救周。周平王东迁,秦襄公出兵护送。东迁后,周平王把王室无力控制的岐山以西的土地赐予秦国,自此秦国开始成为西周的诸侯国,为日后秦国强大打下基础。秦穆公广纳贤士秦穆公广纳贤士 “爱才如命” 生也爱才 死也爱才秦穆公大胆任用非本国的人才,开秦国任用客卿制度之先河。如"五羖大夫"百里奚、相马专家伯乐及九方皋纷纷投其门下。"五羖大夫"的来历还有一段佳话:楚国国君不重视人才,当时百里奚为楚君放马,秦穆公用五张黑色的公羊皮从楚王手里换来百里奚拜为上大夫,后来百里奚又推荐自己的好友蹇叔当了上卿,共同辅佐秦穆公。
五张黑色的公羊皮换来百里奚后来,秦穆公继位后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谋臣,击败晋国,俘晋惠公,灭梁国、芮国、滑国等。秦穆公还坚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秦晋交战时,孟明视曾遭遇了两次重大失败,但秦穆公都以他的宽厚仁慈,包容了孟明视,甚至帮着在大臣中力排众议,要大家树立对孟明视的信心。最终孟明视一场漂亮的大胜回报秦王的宽厚仁爱,不但大挫了晋国的威势,也为秦国称霸奠定了关键基础。
物极必反,什么事情都不能做的过头,秦穆公就把爱才如命做过头了,他要做到生前爱才如命,死后也“爱才如命”。秦穆公过世之后,由于他喜爱人才,殉葬而死的有一百七十七人,其中包括奄息、仲行、针虎三杰,这让一些贤才不寒而栗,影响了人才储备和秦国的发展。令人诟病的秦国殉葬制度秦穆公建立了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骑兵部队秦人自古就有养马的传统,可以说是个马背上的民族。
赢氏子孙历来都有习武的传统。秦穆公当政后,除了在庙堂之上与大臣运筹帷幄之外,还亲上校场,操练大军。秦穆公建立了一支庞大的骑兵队伍,每天训练骑马射箭,这比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制要早得多。为了弥补秦国骑兵的不足,秦穆公命令士兵每人都配备一把匕首,成语"短兵相接"亦因之而来。
秦穆公也曾在送晋公子重耳返国时,送以骑兵二千。秦穆公亲自导演秦晋之好 女儿怀嬴先嫁侄子怀公后嫁叔叔文公秦穆公四年,为求将来做霸主,拉拢力量强大的晋国,他亲自向晋献公提亲,晋献公就把大女儿嫁给了他。后来,晋献公年迈昏庸,“妖姬”骊姬乱政,借晋献公之手除去太子申生。另外两个公子夷吾和重耳,逃往他国避难。
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公子夷吾当了晋国国君。但是不久,夷吾恩将仇报导致晋国与秦国失和。夷吾忘掉秦国恩情,反倒发兵攻打秦国,终遭惨败;后面不得已割地求饶,还叫儿子公子圉到秦国做人质,这才将两国的关系修好。为了掌控公子圉,秦穆公把女儿怀嬴嫁给了他。
公子圉听说自己的父亲病了,就扔下妻子,一个人偷偷跑回晋国,夷吾一死,公子圉就做了晋国君主,跟秦国不相往来。公子圉又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夷吾,秦穆公当然很生气,立即决定要帮助重耳当上晋国国君,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攻下晋都,并派人杀死晋怀公。秦穆公把女儿怀赢改嫁给了重耳。
秦穆公女儿怀嬴先嫁晋怀公,后嫁晋怀公二叔晋文公,为秦晋两国相交做出了贡献。为了秦晋之好,怀嬴先嫁侄子晋怀公,后嫁叔叔晋文公与晋相争 秦东进的路被晋牢牢地扼住秦穆公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君位,以实现秦晋之好。晋文公死后,联盟瓦解,秦晋对抗。
秦穆公一心想着东进,到中原完成霸业,分别在前627年崤之战和前625年彭衙之战(今陕西白水东北)中两次被晋军击败,三将被俘,秦军全军覆没,秦东进计划就此泡汤。具体故事是这样的:公元前628年,晋文公死。这时,杞子从郑国派人送信给秦国说:"郑国人将北门的钥匙交给了我,如果悄悄地派军队来,郑国就能得到。"秦穆公问计于蹇叔和百里奚,两人均劝他不要采取这次军事行动,秦穆公不听,而是派遣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蹇叔的儿子西乞术和白乞丙三将带兵出发。
秦国远征郑国无功而返,于是在往回撤兵的半路上灭了滑国。滑国是晋国的同姓之国。当时,晋文公还没有下葬。
晋襄公愤怒地说:"秦国欺侮我丧父,乘机攻灭我的同姓之国。"于是,将丧服染成黑色,出兵在崤山阻击,大败秦军,将三位秦将全部俘获。晋文公的夫人文嬴(即秦穆公女儿怀嬴,嫁给晋文公改名文嬴)说服晋襄公放了秦国的三位将领,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乞丙回到秦国后,秦穆公并没有处罚他们,反而恢复了三人的官职,对他们更加信任了。前626年,秦穆公又派孟明视等带兵东向,与晋军战於彭衙(今陕西白水东北),秦军再次失败。
两次较量,秦东进的路被晋牢牢地扼住,只得转而向西发展。秦穆公称霸西戎 开辟国土上千里秦穆公企图向东争霸中原,但由于向东的通路为晋所阻,秦穆公终于改变了东进战略,转而向西,兼并西戎二十国,开疆拓土,为四百年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秦国在函谷关以西一带称霸,史称"称霸西戎"。"兼国十二,开地千里" 。
公元前624年,秦军夺得王官(今山西闻喜西)和郊。公元前623年,秦军出征西戎,以迅雷不及掩耳�。
秦穆公的称霸之路真的是靠5张羊皮而成功的吗?
五张羊皮的典故,很多人都知道,那是关于百里奚的故事。这个人,可以说是秦穆公手下的第一能臣了,于是很自然的,就有人认为,秦穆公之所以能够称霸,就是因为有了百里奚,甚至进一步得出这样的结论:秦穆公入选五霸,靠的是五张羊皮?这种说法,其实是不正确的,因为百里奚固然很有能耐,却并非秦穆公手下的唯一能臣,事实上,他的好友蹇叔也不差,当时秦国也有很多其他的人才,光是秦穆公死的时候,殉葬的贤人就有好几个呢。
事实上,就连秦穆公的这个霸主身份,也是有待商榷的。许多史料在记载这件事的时候,就只是简单地说他“遂霸西戎”。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秦国在西戎称霸。事实上,这才是秦穆公的真正功绩,尽管他是五霸之一,但终其一生,也没有像齐桓晋文那样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原霸主,只是在西边一带颇有影响。秦穆公之所以能够在西边建立起很强的影响力,一方面是因为他本人很贤明;二是他有很多得力的手下,百里奚便是其一;三是把握住了好时机。这三点之中,尤以第三点最为重要。因为当时的西戎一带,自从周王室东迁之后,正处于一种真空的状态。
而秦穆公就是及时地抓住了这一时机,趁着霸主无暇西顾的时候,在这里建立了影响力。他后来被列为五霸之一,靠的也是“称霸西戎”这一功绩。
秦穆公之所以能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靠的是什么?
秦穆公在位期间(前659年一前621年),奋发图强,锐意进取、重用人才、经济繁荣、国家军事力量强大都是能称霸的主要原因。他重用百里奚、蹇叔等良臣,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依靠他们修明政治.发展军事,奖励生为,使国家实力大大增强。
在外交上,秦穆公也很有谋略。为了打开通道,争霸中原,他利用联姻与晋国结成同盟,以与中原诸强抗衡。他娶了晋献公的女儿穆姬做夫人,又把自己的女儿怀嬴嫁给晋文公,并帮助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战胜了楚国。但在肴之战中败于晋,便暂缓了东进步伐,改为全力进攻西戎。西戎泛指泰国西边散布于广大地区的戎族国家。东从陕酉、山西交界的黄河起,一直到遥远的西方,都为秦国所控制,秦穆公终於成了西方的霸主。
秦穆公做了什么使秦国成为了天下霸主呢?
秦国曾在秦穆公的带领下一度崛起,穆公时期,秦穆公重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一举平定了整个西戎,他扩地千里,最终促使秦国成为了西部第一大国。可惜的是,穆公给秦国带来的霸主地位却是短暂的,秦穆公死后,秦国就逐渐丧失了霸主地位,因为长期的内乱,秦国最终沦为历任二流小国,直到战国时期秦孝公重用商鞅变法秦国才重新崛起。
当东方各国改革图强的时候,唯有秦国按部就班。秦穆公时期,秦国继续实行人殉的制度,因为这个原因,秦国也丧失了大量的人才。虽然百里奚、蹇叔等人也曾试图改变秦国人殉这种陋习,但秦穆公最终还是没有听从他们的建策。秦穆公死后,秦国最具影响力的三大才子奄息、仲行、针虎被勒令为秦穆公殉葬,这一陋习严重影响了秦国的国力,也造成了秦国大量人才外流。秦穆公死后两百多年间,秦国再也没有出现一位有着雄图远略的君主,秦康公时期,秦国坐视东方的晋楚争霸,竟然无所作为,后来,秦穆公的孙子秦共公继位,秦国又接连败于与晋国的战斗之中。由于强晋的压制,秦国最终放弃了东出称霸的心思,转而固步自封。秦桓公之后,秦国与晋国不断交战,因为秦国自身实力不足,秦国遂接连遭到大败,后来,晋国一度开扩至河西,秦国的泾河防线也完全被晋国所占领。
秦公自身的无所作为,导致了秦国好战民风尽失,穆公所开扩的千里沃土,后来也成为了秦人最后的坚强堡垒。秦国二百多年间,国君更迭频繁,这也是秦国无法取胜的重要原因。因为国君频繁更替,这也就导致了秦国长期无法聚焦于外部,秦国各公子之间,为了秦公之位往往大打出手,内部不稳固,谈何外部争霸图强。
秦国缺乏有效的政治和法制制度,秦国内部,私斗成风,这就严重的影响了秦国自身的实力。战国初期,当中原的魏国已经在进行变法之时,秦国却还处在分封制的影响之下。秦国内部,秦国世族一度和秦公相比肩,他们依靠世袭的爵位,长期控制着秦国的国政,就算到了秦孝公时期,这股力量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秦国不变法、不图强,一味的遵循旧的体制,其国,遭列国蔑视,其民,私斗成风,秦国最终便走向了衰弱。秦国在处理邦交关系上也颇为它国所指责,秦国邦交无信,处处受到它国掣肘。本来,晋国是秦国的盟国,可惜自穆公时候,秦晋两国却不断爆发战争。秦国邦交无信,在列国中没有盟国,而晋国呢,则独霸一方,拥有许多的附庸国。
这样一个缺乏信义的国家,自然在列国争霸中会走向衰弱。我们知道,齐桓公正是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才起兵的,而秦国却抛弃了这一做法,因为缺乏信义,秦国也就处处挨打。穆公之后,秦国一度退据到泾水以西,直到秦孝公重用商鞅变法,秦国才重新崛起于世。秦国内部腐朽的政治经济体制阻碍了其崛起的步伐,秦国私斗成风、邦交无信,且继续沿用不得人心的人殉制度,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秦国的进步。
因为这些动摇国家根基的表现,所以秦国自穆公死后,便长期无法东出于中原。
秦穆公作为春秋五霸之一,为什么他能称霸西戎?
秦穆公作为春秋五霸之一,他能称霸西戎的原因有以下几个:首先,从地理位置上说,秦国地处关中平原地带,南北均有高山阻隔,国家要想发展,只能东西向扩张,而东边的是晋国,西边的就是西戎。其次,秦国国力和军事实力发展不错。
秦缪公夫人为晋献公的女儿,夷吾及晋文公的姐姐,秦缪公的侄女又是晋文公的夫人,长期的秦晋交好,为秦国争取了和平的发展时间。另一方面,秦穆公任用贤能,如百里奚、蹇叔、丕豹、孟明视、白乙丙、西乞术等人,秦国的国力和军事实力均得到大夫提升。再次,秦穆公能称霸西戎是因为秦国战略方向的调整。在秦穆公中后期,尤其是在晋文公逝世后,秦国的主要目标是向东称霸中原,但经过崤山之战、彭衙之战及王官之战等三次战争后,秦缪公意识到,晋国很强大,东向的战略很难实现,于是把国家发展战略调整为西向。最后,人才的吸收及任用,让秦穆公得以称霸西戎。在上任后的秦穆公,励精图治,十分重视和任用人才,其麾下有一批杰出的人才如百里奚、蹇叔、由余等。比如由余本是晋国人,后来投奔西戎,深受戎王器重。
在代表西戎出使秦国的时候,被秦穆公发现是个人才,于是使用离间计获得由余。而在获得由余后,秦穆公非常厚待由余,这个人很有才,也很了解西戎的情况,后来秦穆公采用他的计谋攻打戎王,获得12个属国,开辟千里疆土,称霸西戎。正是由于以上的这些原因,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秦国有了称霸西戎的实力,而秦穆公也不负众望,一举拿下了西戎之地。
上一篇:投影仪原理是什么?投影仪成像原理
下一篇:平邮是什么?平邮是什么意思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