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端午节的来历有几种说法
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端午节本是上古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后来因为爱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投江自尽,后人就把端午节定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人物传说:
在屈原投江后,楚国人十分悲伤,便划船去拯救屈原,在江中却不见屈原的踪迹。他们担心湖中的鱼吃掉屈原的身体,便借划龙舟来驱散湖中的鱼、还向江中投入粽子。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坚持在每年的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一直流传至今。

端午习俗:
端午节是我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习俗内容丰富多彩,这些节俗围绕着祭龙、祈福、攘灾等形式展开,主要有扒龙舟、祭龙、食粽、采草药、挂艾草与菖蒲等,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
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
端午节的由来主要有以下说法:
1.纪念屈原;
2.纪念吴国大将伍子胥;
3.纪念孝女曹娥。
1.纪念屈原:屈原是战国诗人及政治家,因主张政治改革,触犯到贵族大臣们的利益,遭到排挤和流放,最后楚国被秦国打败,屈原悲愤难耐,跳入汨罗江,以身殉国,老百姓为了纪念屈原,就把他跳江的日子定为端午节。
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便在这一天包粽子、赛龙舟。
3.纪念孝女曹娥:相传东汉上虞人,曹娥的父亲溺于江中,曹娥寻找多日后,仍未找到其父,于是在五月五日的那一天,14岁的曹娥投江寻父,几天后,曹娥抱着父亲的尸体走出江。后人为了纪念曹娥的孝道,于是便将每年的五月五日作为节日纪念曹娥。
端午节的来历有几种说法
端午节的来历有很多的说法,现在总结了以下几种主要的说法:
1.端午起源于纪念屈原;
2.端午起源于龙的节日;
3.端午起源于夏至之说;
4.端午起源于恶日之说;
5.端午起源于人们祈求“男女构精,化生万物”的“成人节”。接下来对以上的几种说法一一道来。
|”另一种说法是: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百姓们听到消息后立刻纷拥划船去救屈原,船一直划到洞庭湖,也没有见到屈原的尸体。那个时候,正遇到下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由此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都是与纪念屈原相关的活动。
二.端午起源于龙的节日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
他主要理由有以下几点:(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
(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当然,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墨客或者史学家都对端午节的来历进行了各种考古论证,有各种各样的说法,闻一多先生的说法算是其中的一种。
三.端午起源于夏至之说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南北朝梁宗懔编著的《荆楚岁时记》,原文记载有:“夏至节曰,食粽”,而在前面五月五日习俗中并未提到吃粽子。因此在南北朝的时候,端午节并非指的是五月初五,而是“午日”的夏至节。
至于竞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划龙舟归入夏至日的娱乐活动。
四.端午起源于毒月恶日之说在先秦朝代的时候,老百姓普遍都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而《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
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所以,在这一天人们要驱毒辟邪,这一天要木兰浴、悬艾草、带五彩丝、禁欲。因此,从上述典故和文献来看,五月五日是毒月恶日也是有一定的出处,且不论是否迷信或者子虚乌有,这种说法毕竟是那个时代的一种产物。
而保留至今的悬艾草、带五彩丝的活动依然广泛流传于民间,我相信,这是对传统文化保留和发扬的最好的一种方式了吧。
五.端午起源于人们祈求“男女构精,化生万物”的“成人节”这种说法认为,端午避邪只是其中一个手段,且吃粽子、花生等都是为了传宗接代,其根本意义在于祈求宗子。这种说法也印证了古代对子嗣和传宗接代看的非常重要,也算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说法了。
我所了解的端午节:
1.端午节又名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2.我老家在内蒙东北部,我们那里端午节的习俗是,①在五月初四快晚上的时候去野外折柳树枝、挖艾蒿、山花椒。把这几种东西准备好之后,分别放置在大门、房檐、窗户上,有辟邪之说。等到过几天,艾蒿干了之后,在晚上还可以点燃,有驱虫之说。
②在端午节前几天,大家会赶集买芦苇叶、马莲(就是包粽子的“绳子”,也是一种植物)、糯米,买来之后,会把芦苇叶和马莲在水中浸泡几天,待到端午节当天,各家开始包粽子、煮粽子,在煮粽子的锅里还会放几个鹅蛋,传说吃了粽子水煮的鹅蛋,一年不会生病,也算是表达了人们对追求身体健康的一种期望吧。③在端午来临之前大人们会去赶集买“葫芦挂件”(如下图所示),表达驱邪平安之意。④小孩会在这一天在手腕和脚腕上带五彩绳,也是表达驱邪之意。
端午节的来历是什么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其由来有诸多说法:
一.人物纪念说,主要有:
1.纪念屈原说,最广为流传的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传说在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百姓们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吃掉他的身体,也为了他的灵魂不在江里饿着,人们用粽叶包裹食物扔进江中,之后形成了端午食粽的风俗,端午的风俗还有划龙舟、戴香囊、系五彩绳、挂艾草、涂饮雄黄酒等。
2.纪念伍子胥说:伍子胥心怀家国,却被奸臣陷害,为自证清白自刎而死,在五月五日那天尸体被投入江中,因此有传言说端午是为了纪念伍子胥。
4.纪念介子推说,介子推是寒食节与清明节由来传说的主角,可也有认为端午节的由来与介子推有关。据东汉时期蔡邕的琴曲著作《琴操》中说,端午节系为纪念先贤介子推。
二.起源于五月五日的恶月恶日的俗忌,汉代北方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且有“不举五月子”之俗,即五月五日所生的婴儿无论是男或是女都不能抚养成人,一旦抚养则男害父、女害母,因而出现了相关的文化活动,形成了颇有特色的“避五毒”、“躲端午”等习俗。
三.夏至说,首倡夏至说者为黄石先生,1963年他在《端午礼俗史》一书中提出,端午节如涓涓之水发源于远古时代,三代汇为川流,秦汉扩为河,唐宋纳百川而成湖海。
四.蓄兰沐浴说,据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的《礼记》中说,周代已有“蓄兰沐浴”的习俗;古人五月采摘兰草,盛行以兰草汤沐浴、除毒之俗。
五.勾践操练水军说,宋代高承《事物纪源》刊文,端午是源于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于是日操练水军。
端午节的历史由来是什么?
端午节的历史由来是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的意义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
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即初五。
上一篇:蚂蚁怕什么?蚂蚁最怕什么味道
下一篇:乐器种类有哪些?乐器有几种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