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我国采用公历是哪年?我国是什么时候开始采用公历的

我国采用公历是哪年?我国是什么时候开始采用公历的

最佳回答2022-11-20

我国采用公历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法、纪年采用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西元纪年,但仍然并用我国传统农历,这是1949年9月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协商决定的。

公历的标准名称为格里高利历,它是现在国际通用历法,一种阳历。格里高利历是西方的历法,并非中国所创,故又名“西历”。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大家一致认为,应采用现代世界大多数国家公用的纪年制度,即用西元为新中国的纪年。

我国是什么时候采用公历的

1949年。公历的标准名称为格里高利历,它是现在国际通用历法,一种阳历。

阳历是太阳历的简称,这种历法与地球环绕太阳的周年运动有关,与月相无关。中国从辛亥革命后即自民国元年采用格里高利历,故又名“国历”。与中国旧历相对称,又名“新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法、纪年采用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西元纪年,但仍然并用我国传统农历,这是1949年9月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协商决定的。

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应采用现代世界大多数国家公用的纪年制度,即用西元为新中国的纪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四项决议的第二项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西元”。

我国是什么时候开始采用公历的

我国是1949年正式规定采用公历。公历:公历的标准名称为格里高利历,是现在国际通用的历法,是一种阳历。

阳历是太阳历的简称,这种历法与地球环绕太阳的周年运动有关,与月相无关。中国从辛亥革命后即自民国元年采用格里高利历,故又名曰"国历"。为与中国旧有之历相对称,故又名曰"新历"。公历天数:地球绕太阳一周实际为365.2422天,按一年365天计算,每年少0.2422天,因此,400年中需置97个闰年。

闰年在2月末加上一天全年366天。这样经过3333年才有一天的误差。判定公历闰年遵循的一般规律为: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

我国是什么时候采用公历的?

公历又称“西历”或“阳历,”。1912年民国建立后采用公历和民国并用的纪年,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上决定公历作为新中国的纪年。

当时,西方国家普遍采用公历纪元。中华民国成立后,许多接受过西方思想的革命家, 包括孙中山等人在内,为了能够尽快与西方世界接轨,便于开展对外交流,他们迫切地希望新生的共和政府采用公元纪元。另外,中国传统习惯于年号纪年,比如帝制时代常常采用皇帝在位年号作为纪年,比如嘉靖多少年、天启多少年、康熙多少年等等,这种记录方式有助于史学家研究古代帝王在位时间的长短。 所以,又出现了将1912年定为民国元年,以民国作为纪年。

经过人们激烈的讨论,最终,采用了折中的办法,即使用公历纪元,又采用民国纪元。因此,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出现了有时候采用公历纪年,有时候又用民国纪年。         新中国成立之际,1949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当时就新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用公历纪元展开过讨论,经过,讨论,大家认为:“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采用公历纪年法,因此,新中国应当采用公历纪年。

”最终,第一届政协会议通过决议明确中国采用公历纪年。  另外,古代中国长期使用夏历,又称为农历。对于像春节、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中国习惯使用农历。

所以,又对农历进行了保留。因此,中国人采取了公历和农历并用,这一习惯延续至今。

我国是什么时候开始采用公历的?

194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法、纪年采用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西元纪年,但仍然并用我国传统农历,这是1949年9月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协商决定的。

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四项决议的第二项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西元”。扩展资料汉朝初期开始中国历法出现了大转折,全国统一历法,历法也成为了一门较为独立的科学技术。汉武帝责成司马迁等人编写了《太初历》,之后刘歆作《三统历》,这两历的重要特点是年岁合一,一年的整数天数是365天,不再之前历法的366天。以"加差法"替代之前的"减差法"以调整时差,年岁周期起始相当固定,用数学计算就能确定闰月,用不着"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至此,阴阳五行基本上退出了历法。

之后中国历朝颁布的历法,均与太初历大同小异;中华民国成立后,纪年采用西历或民国纪年并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废除民国纪年,全面采用公元纪年,并依旧颁布中国传统夏历,延续干支纪年。

我国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公历的

从1912年开始使用公历的。辛亥革命爆发后次年(1912年),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采用公历作为国历,纪年方面,公元纪年法与民国纪年法并行。

扩展资料公历起源:《儒略历》以回归年为基本单位,是一部纯粹的阳历。它将全年分设为12个月,单数月是大月,长31日,双数月是小月,长为30日,只有2月平年是29日,闰年30日。每年设365日,每四年一闰,闰年366日,每年平均长度是365.25日。《儒略历》编制好后,儒略·恺撒的继承人奥古斯都又从2月减去一日加到8月上(8月的拉丁名即他的名字奥古斯都)使8月变成大月,又把9月、11月改为小月,10月、12月改为大月。

《儒略历》比回归年365.2422日长0.0078日,400年要多出3.12日。从公元325年定春分为3月21日提早到了3月11日。1500年后由于误差较大,被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于1582年进行改善与修订,变为格里历(Gregorian calendar),即沿用至今的世界通用的公历。

哪一年我国废除农历,采用阳历?

我国废除农历是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宣布成立中华民国后,开始停止使用农历,使用公历,但当时虽然废除了农历,纪年还是使用的民国纪年,即从1911年开始为民国元年,真正采用公历,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才正式使用公元纪年,即纪年与公历相同。阳历通常是我们所说的公历,它的制历依据是地球绕日的公转运动,也可以说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回归运动。

平均时长期365日5时48分46秒,故公历年为平年365天,闰年366天。公历的最大优势是合于日月运行规律和四季变化的节律,缺点是公历的月没有实际的天文意义比如月相变化。我们通常所说农历其实是一种阴历。阴历是以月球绕地球运动为依据制历的,合于月相。

在我国古人称月亮为太阴,所以这种历法叫阴历。一个朔望月的平均周期大约为29.53天,故阴历一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12个月平均354天多一点。所以阴历的好处是月与月相相合,初一日为朔日(新月)完全不见月亮(位于太阳背后,日月同步升落) 十五前后为望日 也叫满月,日落月升。

但阴历最大的缺是“年”不固定,缺乏天文依据,每年比公历年短11天左右,累积下来,阴历年与四季变化就乱套了。因为月亮是夜晚主要照明的自然光源,月相变化对古代人们生活影响比太阳还大(天然照明、潮汐、渔业),所以阴历其实比阳历出现或流行的要早。随着农业的发展,气候的季节变化物候现象更易受到关注,所以纯阴历需要改造,于是,我国的农历就出现了,它对“阴历年”进行调整,采用“置闰”的方法,即农历的闰年有13个月,长383天或384天,大约19年增加7个闰月。

这样,农历一年就与公历一年基本持平了。可见,农历已经不是纯粹的“阴历”,它有公历的影子,所以应属于“阴阳合历”的范畴。但尽管如此,农历的月、日与天文四季差别还是较大,不像公历与24节气非常契合,所以,真正的农历应该是公历。

现代人们普遍使用公历,而阴历只是作为传统文化被保留下来。

继续浏览:

上一篇:和平鸽的创作者是谁?《和平鸽》的创作者是谁啊

下一篇:月球上有风吗?月球上有风么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