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一问三不知是指哪三不知

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一问三不知是指哪三不知

最佳回答2022-11-19

一问三不知是指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都不知道。一问三不知,是汉语中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相关典故最早载于《左传·鲁哀公二十七年》。其结构为联合式,在句中可作分句,含贬义。

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

任何事情的发展都必然经历一个从产生、发展到结束的过程,任何事情也都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欲全面、系统地了解该事情,就应该对它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都要有所了解,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更不能一问三不知。

出自《左传》中的一问“三不知”指的是什么?

“三不知”指的是:对事情的发生、过程与结尾都不知。不管怎样问,总说不知道。

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白话译文】明人谋划一件事情,对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这三方面都要考虑到,然后才向上报告。我对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报告,怎能不碰壁呢?扩展资料
1.《左传》创作背景《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2.《左传》鉴赏《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而且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左传》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晋范宁评《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指多叙鬼神之事)。《左传》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它表现在:长于记述战争,故有人称之为“相砍书”;又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

《左传》在史学中的地位被评论为继《尚书》、《春秋》之后,开《史记》、《汉书》之先河的重要典籍。

一问三不知是指哪三不知

指对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不了解,完全不知道;匆促间,突然;无为县方言,不经常,偶尔,元曲中常见。《左传》中所说的“三不知”很明白,是始、中、终三阶段三方面都不知道。

中,就是事物在发展中间的全部过程情形,它包括了事物在不断上升或逐步下降的期间各种复杂变化过程在内。终,这就是事物发展变法的结果,是一个过程的终了,当然它同时也可以说是另一个新过程的开始。

一问三不知说的是哪三不知?

一问三不知中“三不知”指的是对事情的发生、过程与结尾都不知。一问三不知说造句:
一.一连问了几个问题,他都答不出,老师对他这种一问三不知的学习态度很恼火。


三.他上课时常胡思乱想,没听进老师讲的课,所以一问三不知。
四.此人一问三不知,很难得到什么线索。
五.那是白鬼子的天下嘛,我就给他个装疯卖傻、一问三不知。
六.求职最怕“一问三不知”,但也不能“口若大悬河”;求职最怕“衣冠不整洁”,但也不能“打扮很新潮”。


七.老师向一位学生提出很多问题,可是这位学生却一问三不知。
八.说是导游,我们参观的很多地方她也是第一次去,一问三不知,充其量算个日语拐棍吧。
九.世界太大了,百分之九十九的时候我都是一问三不知,我想这才是正常的。


十.台当局“蒙藏委员长”一问三不知遭炮轰哽咽落泪。

“一问三不知” 指的是什么 ?

“一问三不知”的典故出自《左传》。相传公元前468年,晋国的苟瑶率大军攻打郑国,齐国害怕晋国强大对自己造成威胁,便派名将陈成子带兵暗中援郑。

”陈成子听了大怒,骂道:“出发前国君有令,不要追赶零星的干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马。晋军就是出动1000辆战车,我也不能避而不战。你刚才的话壮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回国后我要报告国君。”其部将自知失言,于是感慨说:“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而后人焉。

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意思是说,聪明人谋划一件事情,对其的开始、发展、结果三方面都要考虑到,然后才向上报告。而我对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急忙报告,难怪拍马屁拍到蹄子上,不会有好结果。

看图猜成语(能猜多少猜多少)

1.2.杯弓蛇影3愚公移山4.指手画脚5.看不清6.指鹿为马7.掌上明珠8.以卵击石9.力不从心10.提心吊胆11.接二连三12.13.话中有话14.顺手牵羊15举一反三16.繁花似锦17.守口如瓶18.过河拆桥19.20.惊弓之鸟21.22.南辕北辙23.24.25.胸有成竹26.27.28七上八下.29.杀鸡取卵30.楚汉相争31.三心二意32.坐井观天33.34.水落石出35.针锋相对36.九牛二虎。

初中数学好难,怎样学好?


一.多看 主要是指认真阅读数学课本。许多同学没有养成这个习惯,把课本当成练习册;也有一部分同学不知怎么阅读,这是他们学不好数学的主要原因之一。

预习课文时,要准备一张纸、一支笔,将课本中的关键词语、产生的疑问和需要思考的问题随手记下,对定义、公理、公式、法则等,可以在纸上进行简单的复述。重点知识可在课本上批、划、圈、点。这样做,不但有助于理解课文,还能帮助我们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讲,有重点地听讲。2.课堂阅读。

预习时,我们只对所要学的教材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不一定都已深透理解和消化吸收,因此有必要对预习时所做的标记和批注,结合老师的讲授,进一步阅读课文,从而掌握重点、关键,解决预习中的疑难问题。3.课后复习阅读。课后复习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既可解决在预习和课堂中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又能使知识系统化,加深和巩固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一节课后,必须先阅读课本,然后再做作业;一个单元后,应全面阅读课本,对本单元的内容前后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概括,写出知识小结,进行查缺补漏。
二.多想主要是指养成思考的习惯,学会思考的方法。独立思考是学习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同学们在学习时,要边听(课)边想,边看(书)边想,边做(题)边想,通过自己积极思考,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归纳总结数学规律,灵活解决数学问题,这样才能把老师讲的、课本上写的变成自己的知识。


三.多做主要是指做习题,学数学一定要做习题,并且应该适当地多做些。做习题的目的首先是熟练和巩固学习的知识;其次是初步启发灵活应用知识和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第三是融会贯通,把不同内容的数学知识沟通起来。在做习题时,要认真审题,认真思考,应该用什么方法做?能否有简便解法?做到边做边思考边总结,通过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多问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提出疑问,这是衡量一个学生学习是否有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有经验的老师认为:能够发现和提出疑问的学生才更有希望获得学习的成功;反之,那种一问三不知,自己又提不出任何问题的学生,是无法学好数学的。那么,怎样才能发现和提出问题呢?第一,要深入观察,逐步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能力;第二,要肯动脑筋,不愿意动脑筋,不去思考,当然发现不了什么问题,也提不出疑问。发现问题后,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问题仍得不到解决时,应当虚心向别人请教,向老师、同学、家长,向一切在这个问题上比自己强的人请教。

不要有虚荣心,不要怕别人看不起。只有善于提出问题、虚心学习的人,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学习上的强者。

继续浏览:

上一篇:佛教起源地在哪里?佛教起源于哪里

下一篇:plmm什么意思?plmm什么意思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