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商鞅变法的内容是什么?商鞅变法的内容是什么

商鞅变法的内容是什么?商鞅变法的内容是什么

最佳回答2022-11-18

商鞅变法的内容有:

1、废除贵族的井田制,“开阡陌封疆”,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2、普遍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集小都乡邑聚为县”,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凡三十一县”,县设县令以主县政,设县丞以辅佐县令,设县尉以掌管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

3、迁都咸阳,修建宫殿。

商鞅变法的内容是什么

4、统一度量衡制,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

5、编订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规定居民要登记各人户籍,开始按户按人口征收军赋。

6、革除残留的戎狄风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推行小家庭政策。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  这是对第一次变法中“异子之科”法令的补充,也是对社会风俗的规范。

商鞅变法的内容

商鞅变法的内容:
1.废除贵族的井田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百姓自由买卖。
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4.普遍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商鞅变法的内容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卫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于是,秦孝公便任命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商鞅变法的意义: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较为彻底的封建化变法改革运动,顺应了封建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型,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通过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同时,壮大了国力,实现了富国强兵。

商鞅变法的内容是什么。

商鞅变法的内容:
1.废除贵族的井田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百姓自由买卖。
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4.普遍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在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在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国家机制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在军事上,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极大的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秦的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扩展资料:舌战群儒公元前359年,秦孝公打算在秦国国内进行变法,又害怕国人议论纷纷,所以犹豫不决。于是,秦孝公召开朝会,命臣工商议此事。

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起来反对变法。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

”从而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语出《商君书·更法篇》、《史记·商君列传》)。这是以历史进化的思想,驳斥了旧贵族所谓“法古”、“循礼”的复古主张,为实行变法作了舆论准备 。

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哪些?

公元前359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实施第一次变法。其内容如下:1.废除世卿世禄制商鞅针对“有罪可以得免,无功可以得尊显”的旧风俗,规定国君的亲属(宗室)没有军功的不能列入宗室的属笈。

没有军功的,虽然富有也不能尊荣。2.奖励军功,禁止私斗为国立功的,依功劳大小分别授予爵位、田宅。规定在战争中杀敌一人赐爵一级,或授予50石俸禄的官。杀敌军官一人,赏爵一级,田一顷,宅地9亩。

私斗的按情节轻重,受不同的刑罚。3.实行编户制和“连坐”法凡境内居民无论男女老少都登记在户笈簿上,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互相监督。一家犯法,如别家不告发,则十家连坐,处以腰斩;告发的人,如同杀敌一人受奖,赐爵一级。

藏匿坏人的,如同投降敌人受罚。旅店不能收留没有官府凭证的人住宿,否则,店主连坐。4.奖励耕织努力从事农业生产,使粮食和布帛超过一般产量的,可以免除本人的劳役和赋税,不安心务农而去从事工商业,或游手好闲而贫穷的,全家罚做官奴。

商鞅还招徕韩、赵、魏的无地农民到秦垦荒,给他们土地和住宅,免除三世的劳役,不让他们当兵,只为秦国提供粮草。5.鼓励个体小农经济规定一户有两个儿子以上的,到成人年龄必须分家,各自独立门户,不能过依赖生活。否则要出双倍的赋税。

商鞅的新法实行10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秦国开始日益富强。公元前352年,秦孝公以商鞅为“大良造”(秦爵第十六级,相当于相兼将军)。公元前350年,秦迁都咸阳,同时商鞅实施第二次变法。

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包括井田制的废除,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度量衡的统一以及军功奖赏制度的完善等。公元前362年,秦国国君变更为秦孝公。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秦孝公对外发布了求贤令。当时身处魏国的商鞅在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开始启程前往秦国。抵达秦国之后,商鞅并没能第一时间得到秦孝公的赏识。后来直至第三次面见秦孝公时,秦孝公才被商鞅所提出的富国强兵之策所打动。

变法的展开等到了公元前359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授意之下开始在秦国施行变法,史称“商鞅变法”。这场变法随着《垦草令》的颁布而拉开序幕。所谓《垦草令》,其实就是变法预案。

话说,“商鞅变法”共进行过两次,其中第一次是在公元前356年,第二次则是在公元前350年。其中第一次变法展开的时间与《垦草令》的颁布相隔了三年,可以说此次变法得以顺利展开便就是依仗《垦草令》的成功实施。变法的内容就第一次变法来说,其主要内容包括以《法经》为模板制定秦律,秦国也因此完成改法为律的转变。

此外,商鞅还提出了什伍连坐法。在军功奖赏方面,商鞅在此次变法中对世卿世禄制度给予了废除,取而代之的则是“二十等爵制”。在经济方面,商鞅则提出注重发展农桑,对于商业发展则施行抑制手段。

简而言之,就是“重农抑商”。在第二次变法中,商鞅对存在已久的井田制给予了废除。与此同时,他又以土地私有制取代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度,允许百姓对私有土地自由进行买卖。此外,商鞅还废除了分封制,转而开始推行县制。

在户籍制度方面,商鞅也同样进行了革新。他规定每五家为一户,每十家则为一什,每家每户都必须按实际人口进行户籍登记。在这一基础之上,商鞅又进一步规定以户口人数作为征收军赋的标准。除此之外,商鞅还对第一次变法中所提出的“个体小家庭制度”进行了进一步完善。

另外,为了规范统计方式与标准,商鞅在此次变法中还对度量衡进行了统一,同时还推出了度量衡标准器。

继续浏览:

上一篇:哪种动物喜欢把海藻缠绕在身上?什么动物喜欢把海藻缠在身上

下一篇:涮火锅的黄喉是什么?火锅中的黄喉到底是什么东西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