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伏是什么意思?初伏是什么意思
初伏的意思是指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开始了。初伏既三伏中头伏的第一天,也指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到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这段时间,由于庚日的变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也不相同。

传统历书规定:“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说,“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因为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所以初伏固定为10天。
初伏期间,地表温度会逐渐升高,形成气温高、气压低、昼夜温差小的气候,导致人体出汗增多、能量消耗变大,容易出现疲劳、免疫力降低、消化功能减退等情况。这段时间要特别注意清淡饮食,并做好防暑和防雨的双重准备。

初伏什么意思
初伏是“三伏”之第一伏。初伏,是“三伏”之第一伏,其日期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至夏至后第四个庚前一天这段时间。
三伏中的“伏”,有两层含义。第一,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第二,指天气太热,宜伏不宜动。其气候特点是”高温、高湿”。初伏是什么意思 关于初伏的介绍
1.初伏,汉语词语,读音是chū fú,意思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三伏中头伏的第一天。 通常也指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至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也叫“头伏”。
初伏中伏末伏是什么意思
初伏中伏末伏的含义如下:
1.初伏:初伏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到夏至后第四个庚日前一天这段时间。初伏时间是10天,进入初伏后天气一天比一天热了。
3.末伏:末伏是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至立秋后第二个庚日前一天这个时段,跟初伏一样是10天。末伏是三伏天中的最后一伏,早晚较凉快,但白天阳光依然剧烈。
初伏是什么意思?????
初伏是真正暑天的开始,初伏固定为10天, 初伏从夏至日后第三个庚日始(称入伏)。百姓常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
初伏养生三则:1.补钾:一到天热,出汗多,这个时候要补钾,可以多吃点香蕉。也需要及时正确地补水,平时最好手边常备一瓶水,随时补充,遵循少量、多次、慢饮的原则。
2.少怒: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燥热的夏天,特别爱发火。这种情绪的不稳定很危险,可能引起疾病突发。
所以夏日养生很关键的两个字就是少怒。
3.护心:中医认为,一年之中,夏天是心最累的季节。夏天养心,最关键的是要护好心脏。
首先避免过热和过凉,顶着烈日在街上行走,整夜开空调,冷热环境的交替,很容易在短时间里加速血液流量,增加心脏和血管的负担,也很容易引起心脏的不适。
初伏是什么意思啊 初伏的初是什么意思
导读:每年夏季的7月中旬至8月中旬,是我国独有的“三伏”节气,也是一年中最热的阶段,三伏一般是30天时间或者40天时间,首先第一个10天是初伏,那么初伏是什么意思啊?初伏的初是什么意思呢?和我一起去查询了解下吧。 初伏是什么意思啊 初伏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三伏中头伏的第一天,通常也指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至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
初伏,按中国的日历法来说,这是真正暑天的开始。百姓常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是一年内气温最高、湿度最大的季节,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其中初伏和末伏均固定为10天,中伏有的年份10天,有的年份20天。伏期开始称入伏或交伏,伏期结束称出伏。中伏天数的多少视交伏早晚而定,一般7月28日以前交伏,中伏为20天,7月29日交伏,中伏为10天。 初伏的初是什么意思 初释义:1.开始的。 2.开始的一段时间。
3.第一个。 4.第一次;刚开始。 5.最低的(等级)。
6.原来的。 7.原来的情况。
初伏的初是第一个伏天。 初有开始的意思,放在这里使用有第一的意味在里面,初伏就是夏天的第一个伏天,进入伏天之后,天气会慢慢变得炎热起来,大家要注意做好防暑和防晒工作,以免中暑和晒伤。 初伏的伏是什么意思 伏即为潜伏的意思。“初伏”的“伏”就是指“伏邪”。
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人们常说的“伏天”,也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初伏就是第一个伏天,接下来还有两个伏天,其中中伏最热。 初伏的风俗 民间有句俗语:“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据说与节气和那时菜农生产技艺有关:农业落后,也没有暖棚设施,没有更多夏令青菜供应百姓,夏至数伏时正是蔬菜青黄不接断档之时,也因伏天时特炎热,汗流浃背的人们都愿在此时弄些简单少油又清淡爽口的饭食,所以就衍生出伏天吃饺子、面条、烙饼的食俗。
饺子,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饺子最初称“馄饨”。据史载: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一书中就记述一种馄饨食品:“今云馄饨,形如偃月,天下之通食也。”近年在吐鲁番一个唐代古墓里出土的木碗中就发现了十多个饺子,其形状跟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到清代时吃饺子称为煮饽饽,《燕京岁时记》上云:“每届初一,无论贫富人家皆以白面做角食,谓云煮饽饽。
”以上可见吃饺子历史之悠久。 饺子也叫“伏(福)贴”或“贴伏(福)”饺子,“伏”与“福”谐音,有纳福吉祥富贵之意。 初伏吃饺子为什么
1.初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2.过去,初伏之时恰逢麦收不到一个月,家家有粮,就利用这个时候享享口福,又有“好吃不如饺子”之说,因此饺子自然成为首选。
3.饺子形似元宝,“伏”与“福”同音,因此“初伏”饺子又有“元宝藏福”的说法。在炎热的夏天,人们容易胃口不好,吃不下东西,而饺子正是传统习俗中开胃解馋的。
4.所以,人们在“初伏”吃饺子,希望能平安度夏。更重要的是,“初伏”吃饺子,再喝上热乎乎的原汤,发一身汗,有驱散盛夏“毒火”,弥补闷热天气体力消耗的作用。
上一篇:一甲子是多少年?一甲子多少年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