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发射时间是什么时候?天舟二号成功发射后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发射时间是什么时候?天舟二号成功发射后

最佳回答2022-11-18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发射时间是2021年5月29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是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及建造阶段首飞货运飞船。

按照任务规划,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将携带3名航天员消耗品、舱外航天服、平台物资与在轨运行的天和核心舱进行交会对接,为后续飞行任务和空间站进一步开展在轨建造奠定坚实基础。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发射时间是什么时候

天舟二号是中国第二个货运飞船。天舟二号采用两舱构型,由货物舱和推进舱组合而成,总长10.6米,最大直径3.35米,最大起飞重量13.5吨,物资上行能力达6.9吨,载货比0.51,在轨寿命不小于1年,供电能力不小于2700瓦。具备全相位自主交会对接能力,可多次完成推进剂在轨补加。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什么时候发射的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哪个时候发射的


1.5月29日20时55分左右,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船太阳能帆板两翼顺利展开且工作正常,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2.此次发射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是中国空间站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阶段的首艘飞船。天舟二号采用两舱构型,由货物舱和推进舱组合而成,总长10.6米,最大直径3.35米,最大起飞重量13.5吨,物资上行能力达6.9吨,载货比0.51,在轨寿命不小于1年,供电能力不小于2700瓦。


3.五院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总指挥冯永介绍,此次天舟二号携带3名航天员3个月的消耗品、舱外航天服及平台物资,与核心舱进行对接;其在停靠空间站期间,将按计划开展多项在轨试验。

天舟二号成功发射后,后面将会创造不一样的“奇迹”

北京时间5月29日20时55分,我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七号遥三火箭成功发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在5月30日凌晨3点25分,在自动交会对接系统的控制下,精准与此前成功发射的天和号核心舱尾部货运对接舱口成功对接,至此 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正式迎来第一位“访客”。 现阶段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已经成功对接在天和号核心舱尾部的货运对接舱口上,为即将发射的神舟十二载人飞船和天和号核心舱提供物资补给和在轨燃料补加。


一.此前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对接后,虽然实现了我国货运飞船的首次成功,但是天舟一号当时主要是为驻守在二号飞行器内的航天员提供为期两个月的物资补给,并验证在轨自动快速交会对接。而此次天舟二号发射升空后会直接对接在天和号核心舱尾部,只等待神舟十二飞船上的三名航天员取走补给物资。但是对接在货运舱口并不会直接进行燃料补加技术,而是主要验证自动交会对接技术。当然在天舟二号上采用的自动快速对接技术已经是第二代快速交会对接技术了,其相比此前天舟一号上采用的初代自动交会对接技术而言,有着交会对接速度快、对接控制精准、对接寿命更长、对接安全系数更高的优势。


二.在六月上旬神舟十二载人飞船发射后,神舟十二载人飞船将会对接在天和号核心舱的正轴向对接舱口上,三名航天员正式进驻天和号核心舱,开始为期三个月的在轨驻留,并一直到今年8月中旬三名航天员搭乘神舟十二载人飞船返回地球后,对接在天和号核心舱尾部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将会绕飞到天和号核心舱正前方,与节点舱正前方舱口对接,这个过程不仅是验证天舟货运飞船的轨道控制能力。同时在对接成功后,将会从正前方进行在轨燃料补加技术,以验证节点舱的推进燃料在轨补加技术。 可能很多人不太明白为什么天舟二号货运飞船要舍近求远、不直接在更靠近天和号推进舱位置的尾部对接口进行在轨燃料补给任务,反而转移到更远的节点舱位置进行,其实这背后的原因恰恰是为后续天宫空间站的大规模发展创造奇迹。

因为天和号核心舱作为未来整个天宫空间站的核心舱段,不光提供整个空间站的飞行指挥、控制作用,更是提供整个空间站的在轨轨道提升、轨道控制等任务,虽然天和号核心舱装备了我国自主研制的霍尔电推进器,可以长时间开启以满足轨道精准控制任务,但是在需要紧急变轨等需求上仍然需要传统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来实现,所以为了满足未来至少二十年以上的在轨飞行需求,天和号核心舱不仅在更靠近推进舱的尾部设置有对接舱口,来满足物资补给和燃料补加需求,同时作为备份还在最前面的节点舱位置也加装了燃料补加对接口,所以此次天舟二号故意绕飞到正前方完成在轨燃料补加就是为了验证备份燃料补加技术的可行性。
三.天舟二号在完成正前方燃料补加技术后,还将被装设在天和号核心舱外部的我国自主研制的七轴机械臂辅助下,从正前方对接舱口转移到两侧对接舱口上,这个过程表面上没有任何意义,但是在这背后可真的是有”奇迹创造“。因为天和号核心舱节点舱两侧的两个对接舱口上,今明两年我国将先后发射问天、梦天号两个实验舱与之对接,未来这两个实验舱将长期停泊在两侧舱位上,和天和号核心舱共同组成一个功能更丰富、空间更大的”T型“结构。

所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多次一举地从正前方舱口转移到侧面舱口位置,其背后验证的技术一个是通过真实的空间对接验证两侧舱口的功能完善性是否满足后续对接需求;其次在机械臂的辅助下,从正前方舱口转移到两侧舱口的过程中,也将验证机械臂实现”空间飞行器悬停捕获“能力的成功与否,毕竟今明两年发射的问天和梦天号两个实验舱都不具备自主飞行、特别是轨道精准控制和自动交会对接能力,所以在两个实验舱发射升空后,最终都需要依靠机械臂的辅助来实现舱口精准对接,所以在两个实验舱还未发射前,就需要对机械臂和对接舱口进行实际验证。 总结来说的话,天舟二号看似只是为即将发射的神舟十二载人飞船提供”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任务,但是实际上在天舟二号身上存在的诸多黑 科技 所创造的奇迹,不仅是我国航天技术新的进展,更是未来整个天宫空间站全面建成的"奇迹之作”。

302天!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在轨时长世界第二,为何会停留这么久?

我国第二艘货运飞船“天舟二号”在轨停留超过302天之后,终于准备进入大气层,变身一颗璀璨的流星了。从2021年5月29日成功发射,到2022年3月27日撤离“天和”核心舱组合体,它创造了在轨时长世界第二的纪录,仅比俄罗斯“进步”MS-14货运飞船短65天。

首先是2021年5月30日,也就是发射后的第二天,“天舟二号”与“天和”核心舱进行了首次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对接位置在“天和”核心舱的大柱段后向端口,一直持续到2021年9月18日,共111天5小时又24分。 其次,是在2021年9月18日,“天舟二号”绕飞到“天和”核心舱节点舱的前向,进行第二次对接,至2022年1月6日分开,持续时间109天15小时又47分。而在此之前,2013年6月25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也曾对“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过类似的绕飞动作,只不过那时候是航天员手工操控的,而且是从上方绕飞,“天舟二号”则是全自动绕飞的。 第三次则是2022年1月6日至1月8日,持续1天22小时又56分,“天舟二号”在机械臂的辅助下,进行了转位对接,从节点舱的前向端口,转到节点舱侧向端口,为今年“问天”、“梦天”两个实验舱的转位对接做好了关键技术的验证。

第四次则是从2022年1月8日至3月27日,从节点舱侧向端口又恢复到前向端口,持续78天8小时又4分。这次对接是在“天和”核心舱航天员的遥控操作之下进行的,整个对接过程持续2个小时,主要目的是防止航天器自动对接失败,从而转为航天员手控遥操作对接,太空飞行总是会有很多备份方案。 从“天舟二号”以上四次对接,可以看出空间站建设是一项非常小心谨慎的工作,每一步都要经过充分的验证和技术积累,而这也是它留轨334天的原因。

而“天舟二号”本身也有许多技术亮点,比如它是世界上载货比最大的货运飞船,加压货舱可以运送4.8吨货物,外加2吨燃料。 而运送这么多燃料上去,除了自用之外,就是给空间站核心舱太空加油了。“天舟二号”和俄罗斯“进步”号飞船一样,可以给空间站补充燃料,但它比“进步”号的技术更高,可以从多个端口给空间站加油,而且加油速度也要超过俄罗斯货运飞船。

和几乎所有的货运飞船一样,“天舟二号”最终的宿命是进入大气层烧毁。但是自SpaceX公司的货运“龙”和二代“龙”之后,货运飞船也有返回舱,不在大气层中烧毁,可以安全重返地面了,我们目前正在研制的第二代货运飞船就具有这样的功能,可以带着空间站的研究成果回到地面,并能多次重复利用。 目前,和“天和”核心舱对接在一起的,还有“天舟三号”货运飞船,不知道它的留轨时间又有多长,会不会超越“天舟二号”?而在今年三四月份,以及10月份,我国还会发射“天舟四号”和“天舟五号”两艘货运飞船,为空间站一期工程的建设带去大量的物资。

神舟飞船发射记忆

燃情回顾,厉害了,我的国! 1999年11月20日06点30分03秒,神舟一号,7755KG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在一艘初样电性船基础上进行适当简化、改装)发射 1999年11月21日03点41分返回,在太空飞行21小时,环绕地球14圈 验证了飞船关键技术和系统设计的正确性,以及发射、测控通信、着陆回收等地面设施在内的整个工程大系统工作的协调性。 2001年01月10日01点00分03秒,神舟二号,7800KG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发射 2001年01月16日返回,在太空飞行近7天,环绕地球108圈,因降落伞故障成功返回单着陆失败 系统结构有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新的提高。

2002年12月30日00点40分03秒,神舟四号,7794KG正样无人飞船发射 2003年01月05日返回,在天空飞行6天零18小时,环绕地球108圈 和载人飞船技术状态基本一致,模拟载人,其载人航天应用系统、航天员系统、飞船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全面参加试验,并且取得圆满成功,表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技术日臻成熟,飞天梦想指日可待。 2003年10月15日09点00分03秒,神舟五号,7800KG首次载人航天发射,杨利伟首飞 2003年10月16日06点28分返回,在天空飞行21小时23分,环绕地球14圈,在内蒙古中部草原成功着陆,成为世界上第3个独立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 历史 性突破。 2005年10月12日09点00分03秒,神舟六号,7800KG第二次载人航天发射,费俊龙、聂海胜。 2005年10月17日04点32分返回,在太空飞行5天5夜,即115小时32分,环绕地球77圈,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成功着陆。

首次实现了我国多人多天飞行,完成了我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试验,为中国载人航天一期工程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2008年09月25日21点10分04秒,神舟七号,7790KG第三次载人航天发射,翟志刚(出舱)、刘伯明、景海鹏。 2008年9月28日17点31分返回,在太空飞行2天20小时27分,环绕地球45圈 27日16点43分,翟志刚打开神舟七号的舱门,进行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完成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

这是一次开创中国航天新纪元的漫步,突破和掌握了载人飞船气闸舱、舱外航天服和航天员地面训练等关键技术,同时开展卫星伴飞、飞行数据计划等空间科学技术试验。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2011年9月29日21点16分03秒,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8506KG设计寿命2年 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主要任务是为实施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提供目标飞行器,初步建立长期无人在轨运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载人空间试验平台,进行对地遥感、空间环境和空间物理探测、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医学实验及空间技术试验。

2011年11月01日05点58分10秒,神舟八号,8082KG无人飞船发射,首次交会对接,对接天宫一号 2011年11月17日19点32分返回,在太空飞行17天 分别在11月03日01点36分和11月14日20点00分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两次交会对接,突破并验证了交会对接技术、组合体运行与分离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中国航天突破了载人航天三大基础性技术的最后一项——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2012年06月16日18点37分24秒,神舟九号首次载人交会对接,景海鹏(中国第一位二次飞天的航天员)、刘旺、刘洋(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在太空飞行13天,自动及手控对接天宫一号 创下四个第一次:第一次实施手控交会对接,航天员第一次访问在轨飞行器,我国女航天员第一次太空飞行,第一次进行10多天载人在轨飞行; 主要目的是实施我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试验,全面突破自动和手控交会对接技术,实现女航天员空间飞行,实现空间人员和物品转移,全面验证组合体工作模式,进一步考核改进后的神舟飞船和长二F火箭的功能和性能,开展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和医学实验。本次任务,他们代表中国人第一次入住“天宫”。

2013年6月11日17点38分,神舟十号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搭载三名航天员飞向太空,将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聂海胜担任指令长。 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升空后再和在轨运行的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对接,并对其进行短暂的有人照管试验。

2013年6月11日17点48分,总指挥张又侠宣布发射成功。 以此为标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进入载人空间站共和从建设阶段。 2016年6月至2017年4月,长征七号、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实施 2016年6月至2017年4月,载人航天应用发展新阶段 2016年10月17日07点30分,神舟十一号,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神舟载人飞船,目的是为了更好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神舟十一号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 男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该飞船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研制,入轨后经过2天独立飞行完成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自动对接形成组合体。

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中从第二步到第三步的一个过渡,为中国建造载人空间站做准备,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是中国第6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总飞行时间长达33天。

继续浏览:

上一篇:天然指南针有哪些?天然指南针有哪些

下一篇:核桃是酸性还是碱性?核桃是酸性还是碱性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