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古代过年喝的屠苏酒是谁先喝?古人饮屠苏酒的顺序是什么

古代过年喝的屠苏酒是谁先喝?古人饮屠苏酒的顺序是什么

最佳回答2022-11-18

古代过年喝的屠苏酒是从年纪最小的先喝。依次轮下来,年纪越大的越后喝。原因是小孩过年增加了一岁,所以大家要祝贺他;而老年人过年则是生命又少了一岁,拖一点时间后喝,含有祝他们长寿的意思。这种先少后长喝屠苏酒的风俗一直传到后代。

古代过年喝的屠苏酒是谁先喝

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说的就是这种风俗。有人不明白这种习惯的意义,董勋解释说:“少者得岁,故贺之;老者失岁,故罚之。”今天人们虽已不再大规模盛行此俗,但在节日或平时饮用这些药酒的习俗仍然存在。

古代过年会喝屠苏酒谁先喝

古代过年喝屠苏酒从年少的开始喝,年纪较长的在后,逐人饮少许。古时汉族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

据说屠苏酒是名医华佗创制而成,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 屠苏酒是古时汉族于农历正月初一饮用的酒,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写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说的就是这种风俗。苏辙晚年虽然穷困潦倒,但精神却很乐观,他认为只要身体健康,虽然年老也不在意,最后罚饮屠苏酒自然不必推辞。

这种别开生面的饮酒次序,在古代每每令人产生种种感慨,所以给人留有深刻的印象。 屠苏酒的来源 屠苏酒从晋朝产生,以前有人住在草庵,每年除夕,将药囊丢到井中。到元日取水出来放在酒樽中,全家的人一起喝就不怕生病了。

屠,就是割;苏,就是药草,砍了药草来泡酒,泡成的酒就是“屠苏酒”了。晋海西令问董勋:“正月在一起喝酒的时候,为什么就晚辈们喝,董勋这是什么道理?”董勋说:“小的长大一岁所以值得庆贺,老人老了一岁,就再说了。” 所谓屠苏酒,其实是一种椒酒。

董勋还谈到饮屠苏酒的习惯,是一家人中年纪最小的先喝,以次挨下来,年纪越大的越后喝。原因是小孩过年增加了一岁,所以大家要祝贺他;而老年人过年则是生命又少了一岁,拖一点时间后喝,含有祝他们长寿的意思。这种先少后长喝屠苏酒的风俗一直传到后代。

今天人们虽已不再大规模盛行此俗,但在节日或平时饮用这些药酒的习俗仍然存在。

古人饮屠苏酒的顺序是什么

古人平常饮酒是年长者先饮,而饮屠苏酒时则是从年少的小儿饮起,年长者在后。据《荆楚岁时记》载:"必饮酒次第,从小起。

老者失岁,故后与酒。

我国民间饮屠苏酒,为什么年幼的先饮,年长的后饮

正月喝酒先从年纪小的开始,因为年轻人过年意味着长大了一岁,先喝酒有祝贺他的意思,老年人过年意味着又失去了一岁所以在后给他斟酒。习惯上认为年龄小的人长了一岁,所以让他先饮作为祝贺;年龄老的人过一年少一年,所以饮酒在后。

扩展资料屠苏酒从晋朝产生,以前有人住在草庵,每年除夕,将药囊丢到井中。到元日取水出来放在酒樽中,全家的人一起喝就不怕生病了。屠,就是割;苏,就是药草,砍了药草来泡酒,泡成的酒就是“屠苏酒”了。晋海西令问董勋:“正月在一起喝酒的时候,为什么就晚辈们喝,董勋这是什么道理?”董勋说:“小的长大一岁所以值得庆贺,老人老了一岁,就再说了。

屠苏酒一般是长辈先喝还是晚辈先喝

屠苏酒作为节日的象征,一般都搭配什么食物,有什么寓意?这件事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审美观不同,所以这样的问题就会有千百种答案,这里我来谈谈我的观点”。对于屠苏酒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都会有个疑问,屠苏酒是什么怎么没听过呢?其实屠苏酒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早在南朝就有家人先幼后长,饮屠苏酒之说。

但还有一些说法,每一个都有一定的道理。屠苏酒作为节日的象征,一般都搭配什么食物,有什么寓意?屠苏酒的寓意希望新的一年能够健康,吉祥如意的寓意,总而言之是对新的一年美好的向往,也希望新的一年能够越来越好。一般配什么食物呢?屠苏酒经常在春节的时候喝,所以一般就是配年夜饭的。和鱼饺子什么一起吃都有着美好的寓意。

屠苏酒还有它特有的功效,适当饮用屠苏酒还是对身体有好处的。它有调节肠胃的功效在过年期间大家都是胡吃海塞的,肠胃负担就变得很重了适当的喝屠苏酒促进肠胃蠕动使食物的更好吸收也能使身体更健康。大家会想为什么屠苏酒会有这么多功效呢?平时喝酒都说对身体有害,而这个还能促进肠胃蠕动呢?原因就是屠苏酒是用屠苏草泡制最后做成的酒。

以上就是本人对屠苏酒作为节日的象征,一般都搭配什么食物,有什么寓意?这个问题的不成熟的看法不妥之处希望批评指正。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希望每一次历练让自己更成长。

春风送暖入屠苏的屠苏是什么

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

这“屠苏”是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风俗。 据唐朝人韩鄂所著《岁华纪丽》的记载,屠苏是一间草庵(茅舍)的名称。据说古时有个人住在这草庵里,每年大年夜便分送给附近的每家一包草药,嘱咐他们放在布袋里缝好,投在井里,到元旦那天汲取井水,和着酒杯里的酒,每人各饮一杯,这样一年中就不会得瘟疫。人们得了这个药方,却不知道这位神医的姓名,就只好用屠苏这个草庵的名称来命名这种药酒。

其实,屠苏也并不是某间草屋的专名,据汉朝人服虔的《通俗文》说,凡是茅屋都称专利苏。至于屠苏酒中放的什么药,按梁朝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说,北魏的议郎董勋说过,古代民间风俗元旦那天所喝的药酒,里面放的的是花椒焙成的药末。所谓屠苏酒,其实是一种椒酒。

董勋还谈到饮屠苏酒的习惯,是一家人中年纪最小的先喝,以次挨下来,年纪越大的越后喝。原因是小孩过年增加了一岁,所以大家要祝贺他;而老年人过年则是生命又少了一岁,拖一点时间后喝,含有祝他们长寿的意思。这种先少后长喝屠苏酒的风俗一直传到后代。

唐代诗人顾祝《岁日作》诗说:“不觉老将春共至,更悲携手几人全。还将寂寞羞明镜,手把屠苏让少年。”宋代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也说:“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

”说的都是这种风俗。 过年饮酒又和迎新送旧有关,民间的习惯都是守岁守到半夜,即从除夕那天的亥时至元旦那天的子时之间开始入席,称之为“分岁酒”。一家人欢欢喜喜地喝完分岁酒之后,长辈还要给小孩子们分“压岁钱”。旧时的风俗,压岁钱规定一百枚,用红绳串好,取百年长寿的意思。

当然,后来改为给银元、给钞票,数目也就不再讲究了。 关于过年饮酒有不少有趣的故事,最有趣最神奇的要数栾巴的故事。据晋朝人葛洪的《神仙传》说,东汉蜀郡(今四川》人栾巴有道术,官居尚书。元旦朝廷大会堂,赏给群臣饮新年酒,栾巴举杯将酒含在嘴里,不吞下肚,却朝西南方向喷吐。

殿上的纠察官便向皇帝禀报,弹劾他大不敬。皇帝下诏询问,栾巴叩头谢罪道:“我的故乡成都失火,所以用酒化雨去救灭火灾,哪里敢帮作失礼之事!”皇帝便下诏差人到成都调查。成都方面回报:“大年初一成都市上大火,延烧到午餐时,才有雨从东北来,熄灭了火,怪的是雨里还有一股酒气。”这个故事在《后汉书方术传》中亦有记载,不过说是郭宪的故事,叙述也很简略;到了葛洪手里,经过一番改造,变成了栾巴的故事,就显得十分神奇了。

屠苏是什么意思

一种酒的名字。饮屠苏酒也是过年的一种风俗。

据说于元日早上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称“屠苏酒”。

  据唐朝人韩鄂所著《岁华纪丽》的记载,屠苏是一间草庵(茅舍)的名称。据说古时住在此草庵的一个名医,每到大年夜便分送给附近的每家一包

  草药,嘱咐他们放在布袋里缝好,投在井里,到元旦那天汲取井水,和着酒杯里的酒,每人各饮一杯,这样一年中就不会得瘟疫。人们得了这个药

  方,却不知道这位神医的姓名,就只好用屠苏这个草庵的名称来命名这种药酒。

其实,屠苏也并不是某间草屋的专名,据汉朝人服虔的《通俗文》说,凡是茅屋都称专利苏。至于屠苏酒中放的什么药,按梁朝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说,北魏的议郎董勋说过,古代民间风俗元旦那天所喝的药酒,里面放的是花椒焙成的药末。所谓屠苏酒,其实是一种椒酒。

董勋还谈到饮屠苏酒的习惯,是一家人中年纪最小的先喝,以次挨下来,年纪越大的越后喝。原因是小孩过年增加了一岁,所以大家要祝贺他;而老年人过年则是生命又少了一岁,拖一点时间后喝,含有祝他们长寿的意思。这种先少后长喝屠苏酒的风俗一直传到后代。

唐代诗人顾祝《岁日作》诗说:“不觉老将春共至,更悲携手几人全。还将寂寞羞明镜,手把屠苏让少年。”宋代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什么

如下:屠苏亦作“屠酥”。屠苏是一种草名,也有人说,屠苏是古代的一种房尾因为在这种房子里酿的酒,所以称为屠苏酒。

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其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这种药具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疬之邪的功效。后由唐代名医孙思邈流传开来的。

孙思邈每年腊月,总是要分送给众邻乡亲一包药,告诉大家以药泡酒,除夕进饮,可以预防瘟疫。孙思邈还将自己的屋子起名为“屠苏屋”。以后,经过历代相传,饮屠苏酒便成为过年的风俗。

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也就是说合家欢聚喝饮屠苏酒时,先从年少的小儿开始,年纪较长的在后,逐人饮少许。

春风送暖入屠苏的“屠苏”指的是什么?

屠苏酒

"春风送暖入屠苏"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七言绝句《元日》。“屠苏”是指屠苏酒,饮屠苏酒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风俗。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了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过年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逢年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千门万户曈曈日”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

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挂桃符,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

诗是人们的心声。不少论诗者注意到,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王安石这首诗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是因为他当时正担任宰相,推行新法。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改革家,他在任期间,正如眼前人们把新的桃符替换成旧的一样,革除旧政,施行新政。

王安石对新政充满信心,所以反映到诗中就分外开朗。

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曈曈日”照着“千门万户”,这不是平常的太阳,而是新生活的开始,变法带给百姓的是一片光明。结尾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表现了诗人对变法胜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悦之情。其中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

这首诗虽然用的是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更新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表现得含而不露。

在我国传统文化当中"宜春酒"是以下什么时节饮用的酒品?

中国人一年中的几个重大节日,都有相应的饮酒活动,如端午节饮“菖蒲酒”,重阳节饮“菊花酒”,除夕夜的“年酒”。在一些地方,如江西民间,春季插完禾苗后,要欢聚饮酒,庆贺丰收时更要饮酒,酒席散尽之时,往往是“家家扶得醉人归”。

而且节日很多,几乎月月都有。代代相传的举国共饮的节日——春节又要到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节日里的饮酒学问。

  春节 俗称过年。汉武帝时规定正月初一为元旦;辛亥革命后,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

春节期间要饮用屠苏酒、椒花酒(椒柏酒);寓意吉祥、康宁、长寿。

  “屠苏”原是草庵之名。相传古时有一人住在屠苏庵中,每年除夕夜里,他给邻里一包药,让人们将药放在水中浸泡,到元旦时,再用这井水对酒,合家欢饮,使全家人一年中都不会染上瘟疫。

后人便将这草庵之名作为酒名。饮屠苏酒始于东汉。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这样的记载:“屠苏酒,陈延之《小品方》云,‘此华佗方也’。

  “元旦饮之,辟疫疠一切不正之气。”饮用方法也颇讲究,由“幼及长”。“椒花酒”是用椒花浸泡制成的酒,它的饮用方法与屠苏酒一样。

梁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有这样的记载,“俗有岁首用椒酒,椒花芬香,故采花以贡樽。正月饮酒,先小者,以小者得岁,先酒贺之。老者失岁,故后与酒。”宋代王安石在《元旦》一诗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北周庾信在诗中写道:“正朝辟恶酒,新年长命杯。柏吐随铭主,椒花逐颂来。”

  灯节 又称元宵节、上元节。

这个节日始于唐代,因为时间在农历正月十五,是三官大帝的生日,所以过去人们都向天官祈福,必用五牲、果品、酒供祭。祭礼后,撤供,家人团聚畅饮一番,以祝贺新春佳节结束。晚上观灯、看烟火、食元宵(汤元)。

  中和节 又称春社日,时在农历二月一日,祭祀土神,祈求丰收,有饮中和酒、宜春酒的习俗,说是可以医治耳疾,因而人们又称之为“治聋酒”。

宋代李在诗中写道:“社翁今日没心情,为乏治聋酒一瓶。恼乱玉堂将欲通,依稀巡到等三厅。”据《广记》记载:“村舍作中和酒,祭勾芒种,以祈年谷。

”据清代陈梦雷纂的《古今图书集成•酒部》记载:“中和节,民间里闾酿酒,谓宜春酒。”

  除夕 俗称大年三十夜。时在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

人们有别岁、守岁的习俗。即除夕夜通宵不寝,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始于南北朝时期。梁代徐君倩在《共内人夜坐守岁》一诗中写道:“欢多情未及,赏至莫停杯。

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除夕守岁都是要饮酒的,唐代白居易在《客中守岁》一诗中写道:“守岁樽无酒,思乡泪满巾。

”孟浩然写有这样的诗句:“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宴。”宋代苏轼在《岁晚三首序》中写道:“岁晚相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夕夜达旦不眠为‘守岁’。”

  除夕饮用的酒品有“屠苏酒”、“椒柏酒”。这原是正月初一的饮用酒品,后来改为在除夕饮用。

宋代苏轼在《除日》一诗中写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来年七十岁。”明代袁凯在《客中除夕》一诗中写道:“一杯柏叶酒,未饮泪千行。”唐代杜甫在《杜位宅守岁》一诗中写道:“守岁阿成家,椒盘已颂花。

”除夕午夜,全家聚餐又名为团圆酒,向长辈敬辞岁酒,这一习俗延续到今。

王安石的《元日》中“屠苏”“瞳瞳”“桃符”是什么意思?

元日

年代:【宋】 作者:【王安石】 体裁:【七绝】

类别:【记时】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屠苏:美酒名。(3)曈曈[音“童童”]:形容太阳刚出的样子。(4)桃:桃符。古时习俗,元旦用桃木写神茶、郁垒二神名,悬挂门旁,以为能压邪。

[译文]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和暖的春风铺面而来,好不惬意!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春风送暖入屠苏”里的“屠苏”指的是什么意思?

在爆竹声中送走了一年,在送暖的春风中,阖家欢饮屠苏美酒“屠苏”是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风俗。

屠苏:药酒名。

屠苏是古代人用中草药泡的酒,在古代认为可以辟邪。

南北朝时期《荆楚岁时记》已经有记载,说在元日,也就是现在的春节,要饮用椒柏酒和屠苏酒。古人平时饮酒都要从长者开始饮用,唯独元日屠苏酒要从年少者开始饮用,因为古人认为,年小者在过年时增加了年岁,是有其应该庆贺的事情,而年长者过一年便减一年,所以要后饮。

继续浏览:

上一篇:护发素有什么作用?护发素起什么作用

下一篇:幼儿园毕业寄语有哪些?幼儿园毕业寄语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