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的黄鹤楼哪一年建成?黄鹤楼哪年建成
现存的黄鹤楼1985年建成。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东吴黄武二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重建于1985年,因唐代诗人崔颢登楼所题《黄鹤楼》一诗而名扬四海。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地处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为武汉市地标建筑,与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黄鹤楼主楼为四边套八边形体、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楼外有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建筑环绕,整楼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檐下四面悬挂匾额,正面悬书法家舒同题“黄鹤楼”三字金匾。
黄鹤楼哪一年建成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即公元223年,当时吴主孙权出于军事目的,在形势险要的夏口城即今天的武昌城西南面朝长江处,修筑了历史上最早的黄鹤楼。而后兵火频繁,黄鹤楼毁于公元1884年。
三国时期黄鹤楼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军事楼”,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在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随着江夏城地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唐永泰元年(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仅在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最后一座建于同治七年(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1884年)。遗址上只剩下清代黄鹤楼毁灭后唯一遗留下来的一个黄鹤楼铜铸楼顶。现存的黄鹤楼是1985年建成的。1957年建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1981年重建黄鹤楼时,选址在距旧址约1000米的蛇山峰岭上。
1981年10月,重建工程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
黄鹤楼哪年建成
黄鹤楼始建于公元223年,三国时期该楼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军事楼”,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在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随着江夏城地发展,逐步演变成为了观赏楼。后来1981年10月对此进行重建,1985年6月建成。
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黄鹤楼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主楼周围还建有白云阁、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散发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它与蛇山脚下的武汉长江大桥交相辉映;登楼远眺,武汉三镇的风光尽收眼底。登黄鹤楼,不仅仅获得愉快,更能使心灵与宇宙意象互渗互融,从而使心灵净化。
这大约就是黄鹤楼美的魅力经风雨而不衰,与日月共长存原因之所在。
现存的黄鹤楼是那年建的
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矾头,相传它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1700多年来屡建屡毁,最后一次毁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大火,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1957年建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旧址,如今重建的黄鹤楼在距旧址约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岭上。
现存的黄鹤楼是那一年建造的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之称,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了望。
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矾头,1700多年来屡建屡毁,最后一次毁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大火。名楼多传说,因此使它更有神奇色彩。
至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使不少江夏名士“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最后一座“清楼”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
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运用现代建筑技术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飞檐5层,攒尖楼顶,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文物等。
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登楼远眺,“极目楚天舒”,不尽长江滚滚来,三镇风光尽收眼底。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