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地方传统音乐是什么?张家界地方传统音乐是什么民歌
张家界地方传统音乐是桑植民歌。桑植民歌起源于原始农耕时期先民日常生产生活中的歌谣,是湖南省桑植县百姓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传唱、累积起来的民间音乐文化品种。

桑植民歌的演唱,以桑植方言为主,重卷舌音。其唱腔具有原始的粗野性,这是桑植人民在长期闭塞的生存环境中形成的独特个性。

其演唱多用收腔、甩腔、抖腔等润腔形式,使得桑植民歌在刻画音乐形象、揭示歌者内心世界、传递人物思想情感、烘托环境气氛等方面展现出一定的魅力,并使得桑植民歌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张家界地方传统音乐是什么民歌 张家界地方传统是什么民歌
张家界地方传统音乐是桑植民歌,于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是湖南省桑植县百姓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传唱、累积起来的民间音乐文化品种,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桑植民歌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起源于原始农耕时期先民日常生产生活中的歌谣。
文化特征 桑植民歌曲体有半句体、一句体、二句体、三句体、四句体、五句体、六句体、七句体以及穿歌等形式。在音阶调式方面,桑植民歌以五声徵调式和五声羽调式为主,也有少量其他宫调式、商调式、角调式以及加入偏音的特色音阶。 桑植民歌其唱腔具有原始的粗野性,这是桑植人民在长期闭塞的生存环境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张家界地方传统音乐是什么民歌?
张家界地方传统音乐桑植民歌题材丰富,有振奋人心的号知子,也有清新活泼的小调,还有革命红歌,儿歌等等,比较有名的有《打起花道灯好快活》、《四季花儿开》、《布谷》、《冷水泡茶慢慢浓》、《太阳出来照白岩》等等。音调歌词:在音阶调式方面,桑植民歌以“五声徵调式”和“五声羽调式”为主,也有少量其他宫调式、商调式、角调式以及加入偏音的特色音阶,如“四声羽调式”、“四声徵调式”以及带偏音“4”(清角)或“7”(变宫)的音阶等。
演唱方式:桑植民歌的演唱,以桑植方言为主,重卷舌音。其唱腔具有原始的粗野性,这是桑植人民在长期闭塞的生存环境中形成的独特个性。演唱多用收腔、甩腔、抖腔等润腔形式,使得桑植民歌在刻画音乐形象、揭示歌者内心世界、传递人物思想情感、烘托环境气氛等方面展现出一定的魅力,并使得桑植民歌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张家界的地方传统戏曲是什么
张家界阳戏。张家界阳戏起源于清中叶,至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属于北路阳戏,它是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地方传统戏剧,在2011年5月23日,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张家界阳戏发祥于永定十三都,即今张家界市永定区教子垭镇犀牛潭一带,当时还没形成一个剧种,只是民间的草台戏,也就是由民间音乐组合起来。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张家界阳戏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戏剧体系。张家界阳戏的唱词以张家界方言为主,它的特点是平仄音分明,儿化韵较多,阴平、阳平、上、去、入五声俱备。阳戏的唱腔属民歌体结构,主要有十八调,其中又分正调和小调。正调以正宫调为主,另有蛤蟆赶钓、金钱调、小丑调、阴调、慈悲调、北河调等。张家界阳戏的传统戏有100多出,代表剧目有《桃花装疯》、《白罗裙》、《劈山救母》、《生死牌》等。
上一篇:孔子的故乡是哪里?孔子的故乡是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