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桥在哪里?贵为我国中国古代的四大名桥洛阳桥
洛阳桥在福建省泉州市台商投资区和洛江区交界。洛阳桥北起蔡襄路,上跨洛阳江水道,西至桥南路,桥梁全长834米,宽7米,是古代四大名桥之一。

洛阳桥曾用名万安桥,位于洛阳江水道之上,是中国福建省泉州市境内连接台商投资区和洛江区的一座桥梁,也是著名的跨海梁式大石桥,素有“海内第一桥”之誉。

洛阳桥有桥墩46座,墩孔净跨8米,桥面石板长11米,宽1米、厚0.8米,上置6或7条石板,桥的南北两端为2尊圆雕将军石像,桥旁有石塔5座,桥中央两侧有亭子2座。
洛阳桥在哪里
洛阳桥位于福建省泉州台商投资区和洛江区交界,该桥北起蔡襄路,上跨洛阳江水道,西至桥南路,桥梁全长834米,宽7米,隶属福建省泉州市。 洛阳桥是中国福建省泉州市境内连接台商投资区和洛江区的一座桥梁,位于洛阳江水道之上,也是著名的跨海梁式大石桥,素有&海内第一桥&之誉,是古代&四大名桥&之一。
洛阳桥是福建桥梁的状元;福建自洛阳桥兴建成功,泉漳两地相继修成&十大名桥&,为桥梁技术开辟了新纪元,享有闽中桥梁甲天下之誉。贵为我国中国古代的四大名桥洛阳桥,是在洛阳吗?
我们今天所说的洛阳桥就是古代所建造的,而且至今保存完整并没有发生什么安全问题,但是对于这座桥的建造地可以说是非常的神奇的,这座桥名为洛阳桥,但是它却并不在洛阳。它的建造地在福建泉州。
其实这个原因就是建造的时候,这座桥的旁边有一座洛阳古镇。而且它下面的那条河被人们称为洛阳和,由于当时建造的时候人们很难取名字,所以也就根据他周围的这些环境而取名为洛阳桥。其实不管它建在哪里,它都是我们国家的一种文化瑰宝,它代表了我国高超的造桥技术。所以我们不必追究他的建造地,应该爱护他,不应该对他造成一些破坏。而且这座桥在古代也是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作为丝绸之路的必经地可以说是非常的有历史意义的。人们也都非常想要去看一看这座意义重大的桥究竟是怎么样的,而他又是为什么能够保持到现在而且完好如初。
我国现有的四大古桥在哪里
我国的四大古桥是河北的赵州桥、北京的芦沟桥、福建的洛阳桥和广东的湘子桥。1.赵州桥:赵州桥又名“安济桥”,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石拱桥,位于河北省赵县城南的校河上,为隋代开皇大业年间(公元590一608年)李春创建。
02米,拱圈矢高7.23米,由28条并列的石条组成,弧形平缓,上设四个小拱。新中国建立后按最初桥样进行了全面的修缮。2.芦沟桥:芦沟桥一称“卢沟桥”,位于北京至周口店的公路与永定河的交汇处,始建于金代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该桥全长265米,宽约8米,由11孔石拱组成。
桥旁建有石栏,其上共有精刻石狮485个。“芦沟晓月”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芦沟桥又以中国抗日战争的爆发地而载于史册。
3.洛阳桥:洛阳桥一称“万安桥”,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东约10公里的洛阳万安渡口,为著名的梁式古石桥,始建于北宋皇桔五年(公元1053年),历时六年零八个月,由北宋名臣蔡襄主持修建。桥原字长约1200米,宽约5米(现长834米、宽7米),有桥墩46座、扶栏500个,栏上精楼石狮28米,有石亭7座:石塔9座(现存石亭1座、石塔3座),其规模宏大。4.湘子桥:湘子桥又名广济桥,坐落在潮州城东,横跨韩江,全长500多米,因传有韩愈的侄孙韩湘子手书“洪水止此”的石碣竖于桥畔,故名。
湘子桥始建于南宋,历时57年建成,东西两段共18墩,桥墩用花岗岩块铆榫砌成。东西桥墩之间江水湍急,未能合拢,只能用小舟摆渡。到明代中期增筑一墩,缩短了未合拢部分的距离,改用18艘梭船联成浮桥,贯通东西,便成了“十八梭船扩四洲”。
浮桥能开能合,随潮升降,为我国最早的一座开关式石桥。明代此桥大修过五次,并在桥墩上建起了各具特色的望楼,遂出现了“广济桥上甘四楼”的景致。清雍正时又在浮桥两端桥墩上置铁牛两只,牛背上镌“镇桥御水”四字。道光时洪水毁东岸桥墩,墩上铁牛坠入江中。
1958年大桥改建,加固日桥墩,新建十九孔钢筋混凝土“T”字形梁,中间原浮桥部分增建三孔钢桁架及两个高桩承台式桥梁,广济桥自此成为通衢大桥。1976年又进行过扩建,原7米宽的桥面全部作车行道,另在桥两侧会拓宽2米作人行道。1980年重铸铁牛一只置于桥上。“湘桥春涨”为潮州八景之一。
洛阳桥的简要介绍有哪些?
洛阳桥墩端部呈船又形,两侧有扶栏,均有石雕,用于保护行人;桥的两侧建置石塔,用以镇风, 桥旁扶栏外.尚存幢幡等形式的石塔,塔身浮雕佛像、图案;桥上筑石亭,供率骑休息,桥身及其附属建筑物,有许多艺术石碉,造型美观,有昂首挺拔的石狮,有口含石球的球狮子。洛阳桥,历史上指洛阳的天津桥,洛阳桥连接洛河北的定鼎路和洛河南的龙门大道,是洛河上第一座现代桥。
洛阳桥名字的来源:早在唐宋之前,泉州一带居住着越族人,到了唐朝初年,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时有战争爆发,所以造成大量的中原人南迁,迁到泉州及闽南一带的多数为河南、河水和洛水一带的人士,泉州乃至整个闽南地区所用的语系称为河洛语,也就是闽南语。这些中原人士,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发达的农业技术和经验,引导当地人们开垦、发展,他们来到了泉州,看到这里的山川地势很像古都洛阳,就把这个地方也取名为洛阳,此桥也因此而命名。说说“洛阳桥”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位于泉州东郊的洛阳江上。它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长731.29米、宽4.5米、高7.3米,有44座船形桥墩、645个扶栏、104只石狮、1座石亭、7座石塔。洛阳桥石基传奇洛阳桥又名万安桥,座落于福建惠安、洛江两地分界的洛阳江入海交会口。 在万安桥建造之前,往来的百姓都是靠着舟楫渡江。宋真宗时,福建福清县来的一个怀孕妇人,乘舟渡江,不料舟抵中流,忽遇龟、蛇二妖兴风作浪,船正遭吞噬之际,空中忽然传来神明喝叱:「蔡进士在船中,妖魔不得无礼。」话声一落,顿时风浪全消。 舟中乘客相互打听,并未见姓蔡之人。
只有那个怀孕妇人的夫家姓蔡,于是,大家纷纷向她道喜。「倘使腹中是个男儿,他日得中进士,当令其建造洛阳桥。」妇人受了众人的称贺,不觉发出了这样的誓愿。
桥基难造 龙王应请相助 洛阳江中脱险后数月,蔡姓孕妇产下了一个男婴,取名襄。在宋朝天圣年间,蔡襄果中进士。他母亲便告知在洛阳江遇险脱难的故事,叫他速即设法造桥,完成她的誓愿。
蔡襄是个孝子,自到泉州上任知府后,日夜不忘的,乃是达成母亲造桥嘉惠行旅的宿愿。可是洛阳江中的波浪日夜汹涌,怒涛拍岸。任他无论如何设法,桥梁的石基,总无法安填。当他苦思不出良策时,便乞求于神灵。
蔡襄写了一纸文书给龙王后,便升堂向众衙役问道:「你们谁下得海?」凑巧在差役当中,有个醉汉姓「夏」名「德海」,在瞌睡中,忽听闻本官呼叫他的名字,急忙双脚跪地说:「小人是夏德海,不知大人有何差遣?」蔡襄听了不觉头点了点头,说:「你既是下得海,限三日内,将这文书送交东海龙王,违令者赏三百板。」说罢文掷下书,便宣布退堂。 可怜夏德海惊得魂飞魄散,呼天不应,叫地无门,垂头丧气返家,痛哭命运的不济,并诅咒蔡襄荒谬的想法。然而于事无补,夏德海便倾尽囊中的钱,沽了美酒,独自痛饮,跑到洛阳江边,想投水自尽,一了百了。
不想被海风一吹,酒性上涌,夏德海竟醉倒在沙滩,直至翌晨艳红的太阳已从东方露脸,才被四周此起彼落的鸡啼声吵醒。睁开惺忪的睡眼,他发觉自己躺在沙滩上。再把怀中文书取出一看,却发现和昨天蔡襄交给的那张已经完全不同。他知道神迹显现了,便欢欢喜喜的跑回衙门,禀报昨夜的情形。
蔡襄急忙打开文书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个「醋」字。他思索了一回,便悟到龙王是叫他在二十一日酉时填基,于是急忙预备一切应用的石料。 菩萨 八仙 和尚各显神通 填基那一天,一道来的有八个奇怪的工人,他们说,义务工作,不接受报酬。
蔡襄只当他们是热心公益的良民,并不以为意。哪知这遗留万古的巨大工程,过半是出自于这八个人的手! 时近二十一日,江中的潮水果然渐渐的退却。工人都忙碌着预备一切,而那八个人,不但不见工作,却俩俩成双的在地上下棋。
有人开口催促他们工作,哪知得到这样的响应:「不过是小事一桩,用不着大呼小叫的,况且酉时尚未到哩!」 不久,酉时到了,江水果然全退,而在八个工人下棋的地方,忽然刮起数阵狂风,飞沙走石、日月无光,吹得工人个个睁不开眼。等到风止沙停以后,石基已经填得安安稳稳。而那八个下棋的工人,竟踪迹全无。此时大家才明白,原来是八仙装扮工人前来相助。
石基填好了,但是石墩、石板、栏杆等项,尚未着手,还得再添加工人加紧施工,以期早日完成。当时热心帮助蔡襄建造桥的约有十五人,其中有个义波和尚更是尽心尽力的计划、指导。所以,现在万安桥就成了素有「亘海长虹」美誉的佛化建筑物了。
义波和尚还有一种令人称奇的法力,就是在造桥期间,因工人众多,炊饭的柴薪经常短缺,每当这时,和尚便将双脚伸入灶里代替柴禾,但见火光熊熊,不数分钟米饭即熟,工人就能立即填饱肚子,继续工作。 蔡襄为了尽快完成这项艰巨的造桥任务,捐献了全部家产,并向热心人士募款。同时,观音菩萨化身美丽的船艄婆,摇桨于江边,允人以银子投击,若被击中,则愿下嫁为妻,而掉落船上的银两,则充作造桥的经费。一个卖果子的少年击中后,正心花怒放之际,却见江中的小舟和船艄婆消失无踪,空欢喜一场!观音菩萨则将坠入江中的碎银,变成不可计数的小鱼,做为工人的菜肴。
立祠建庵 造桥传奇飨后人 万安桥建筑完工后,百姓莫不歌颂蔡襄的功德。今洛阳桥北,有蔡公祠,内奉蔡襄之神像,手中捧着「醋」字的文书,并有其自书之筑桥碑文。义波和尚则于完工时桥头坐化升天,人们将他留下的肉身塑成遗像,至今桥北有座供奉义波和尚的「真身庵」。
现今洛阳江中所产的一种洁白瘦长小鱼,该地的乡民称其为「银鱼」,则呼应了观音菩萨将银两化为小鱼的传说。洛阳桥上“三绝”洛阳桥建成后,人们给它总结了三个绝妙的特点.称为“三绝”,一是工程艰苦浩大;二是《。
洛阳桥的传说
传说真武大帝得道成仙时,拔剑剖腹,将肠肚抛落在洛阳江中。后来,这些肠肚变成了龟精蛇怪,不时兴风作浪,危害过往船只。
这时,天上传来了喊声:“蔡学士在船上,不得无礼!”龟蛇两怪听了,吓得钻入江底。只一会儿,江面又风平浪静。船上的客人很惊奇,相问谁是“蔡大人”,全船没有一个姓蔡的,只有一怀孕妇女,丈夫姓蔡。那孕妇心里清楚,就对天暗暗许愿:“我这胎若能生下男孩子,长大后一定要叫他在洛阳江上修造一座大桥,便利过往客人。那孕妇果然生个男孩,取名蔡襄,字君谟,号端。蔡襄从小聪明伶俐,二十岁那年中了进土,后来授封端明殿大学士,很受皇帝的器重。他在京城时,将母亲许愿造桥的事情对皇帝讲了一遍。
皇帝很感动,就派他到泉州府做太守。后来,蔡襄就在洛阳江上修造一座大桥,这就是中外闻名的洛阳桥。扩展资料:洛阳桥原名万安桥,位于福建省泉州东郊的洛阳江上,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
宋代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桥工程,从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53年)至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历七年之久,耗银一千四百万两,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桥全系花岗岩石砌筑,初建时桥长360丈,宽1.5丈,武士造像分立两旁。造桥工程规模巨大,工艺技术高超,名震四海。
建桥九百余年以来,先后修复十七次。现桥长731.29米、宽4.5米、高7.3米,有44座船形桥墩、645个扶栏、104只石狮、1座石亭、7座石塔。
上一篇:三峡大坝在哪里?三峡大坝在哪里
下一篇:普罗旺斯在哪里?普罗旺斯在哪里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