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六尺巷位于什么城市?六尺巷位于哪个城市

六尺巷位于什么城市?六尺巷位于哪个城市

最佳回答2022-11-17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文城西路68号,处于桐城市区西后街与五亩园之间的宰相府内,是中国安徽省桐城市的一处历史名胜。

六尺巷东起西后街巷,西抵百子堂,巷南为张英宰相府,巷北为吴氏宅,全长100米、宽2米,均由鹅卵石铺就。六尺巷主体建筑包括巷道、东边的礼让石牌坊和西边的懿德流芳石牌坊、休闲广场、诗画照壁、假山石等。

六尺巷位于什么城市

六尺巷巷子不长,为青砖黛瓦卵石路,墙外两旁植香樟,笔直而幽邃,有种史书般的厚重。伫立巷中,一幅画卷在眼前流淌,仿佛看见康熙年间,南墙边的张家,北墙边的吴家,两家为宅基地争论礼让。

六尺巷位于哪个城市?

01 安徽桐城 六尺巷位于今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在市区西环城路的宰相府内(省康复医院内)。东起西后街巷,西抵百子堂。

六尺巷位于“桐城派”的故乡—今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在市区西环城路的宰相府内(省康复医院内),巷南为宰相府,巷北为吴氏宅。1999年,桐城市政府拨款在“六尺巷”遗址上复原了一条象征性巷子,属于现代化的产物,现为巷南为宰相府,巷北为吴氏宅。 历史典故 据《桐城县志》记载,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地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吴家。而张英回馈给老家人的是一首打油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书,主动在争执线上退让了三尺,下垒建墙,而邻居吴氏也深受感动,退地三尺,建宅置院,于是两家的院墙之间有一条宽六尺的巷子。村民们可以由此自由通过,六尺巷由此而来。

典故深意 在故事中,人们都在称颂张英大学士的高尚品格,“懿德流芳”是给他的最高褒奖。后人们不管是出于纪念还是旅游的目的,将这个古老的故事镌刻在屏风上。包容忍让,平等待人,作为一种美德,从古流传。

心胸开阔,恭谦礼让的人为世人敬仰。在建立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这种谦和礼让的传统就更需要发扬光大。“六尺巷”典故,已远远超出其本意,成为彰显中华民族和睦谦让美德的见证。

保护意义 毛主席在建国后会见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时,曾经讲到这个故事,说起这“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四句诗,用来表达两国之间的事宜应该谦让、平等。 2008年2月21日,国务院副总理来桐城视察,在与讲解员谈到即将视察的六尺巷时,副总理风趣地说:“我知道六尺巷的故事,那时的吴家做得不太好。

”引得周围人笑声一片。 2006年11月21日,国务委员唐家璇在参观六尺巷后,欣然题辞:“桐城六尺巷,和谐名城扬”。他说,六尺巷里曾诞生过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它昭示中国人民追求和谐的传统美德,闪耀着超越时空的思想光辉。 2014年11月15日,中纪委书记王岐山造访安徽桐城“六尺巷”。

传播启示
一.是纷争在所难免。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和纠纷是难免的,关键是要有对待纠纷的理性态度。人是群居性的,又离不开“利益”二字,人与人之间发生纠纷和矛盾总是难免的,即使贵如宰相之家,也要与平民打官司争地基。正如外国名言所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

”正因为人不是天使,纠纷和矛盾总难免要时时发生,不以人的善良意志为转移,但关键的是要有对待纠纷的正确态度,走极端,走歪路,都不是理性之表达。故事中,张家人首先失策,发生纠纷不是想到由司法途径按照程序解决问题,而是想利用手中权力改变天平的砝码,但好在张宰相为人明白,并未发生大众想象中的以权压法,以势凌人。吴家是据理力争,依法诉讼,也没有发生一哭二闹三上吊以及赴京告状等极端之举,而是在理性地行使着自己的权利。


二.是权利需要斗争。维护权利就不能惧怕强横和权力,要勇于为权利而斗争。不论当时不怕宰相的吴氏有何背景(历史并未记载其有何显赫背景),但确确实实的是,吴氏面对自己的权益可能被侵犯,不管对手是怎样强大和可怕,也敢于依法抗争到底。

这种精神仍然值得我们重视。因为权利本身是脆弱的,由于权利界限的不明,行使权利时的冲突以及一方有意无意的侵犯等原因,侵权行为是经常发生的。侵权发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侵权行为的无原则容忍与退让。几百年前,西方法哲耶林大声疾呼“要为权利而斗争”,“法的目标是和平,而实现和平的手段是斗争”,“权利从放弃准备斗争的瞬间也放弃了他自身”,仍然是警醒我们的良言。


三.是维权必须有度。维护权利必须依法进行,按照程序,拒绝缺失理性的无限纠缠。在故事中,吴张二家面对纠纷,也不是走极端,瞎纠缠,而是走相应的司法程序。

在现代社会,更应树立法治观念,权利的维护必然与法治相联系,与程序相结合,即所谓走法治的途径解决纠纷。维护权利决不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决不能“无所不用其极”,而是需要理性态度,充分利用法律赋予的手段。如果法律本身不公正,则应先修改法律,也不是为一己之利而破坏法律。任何纠纷,都有发生之时,也应有结束之日,绝不是无限制的无限期的。

结束的标准就是法律的判断,而不应是当事人个人的判断,因为如果都以个人感受为判断,则不可能达成一致,纠纷也就不会有结束之时。一断于法,是维权之度的所在。
四.是合作才能和谐。

“人家敬我一尺,我要敬人家一丈”,这是桐城的古语,反映的就是相互礼让、相互合作的态度与胸怀。宰相张家先行退让,立即得到对手吴家的积极响应,双方的合作铸就美谈。合作是相互的,和谐也是相。

六尺巷位于哪个城市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长100米、宽2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巷道两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礼让”睁虚纤二字。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让墙诗”就出自六尺巷的一段历史典故。史料记载: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相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书于后寄归。

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2006年11月21日,时任国务委员唐家璇在参观六尺巷后,题词:“桐城六尺巷,和谐名城扬”。2007年4月,“桐城文庙-六尺巷”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历史典故:“六尺巷”的典故之所以成为一段历史佳话,源于张家与邻里之间的土地纠纷。清康熙年间,张英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老家桐城的官邸与吴家为邻,两家院落之间有条巷子,供双方出入使用。

后来吴家要建新房,想占这条路,张家人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将官司打到当地县衙。县官考虑到两家人都是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这时,张家人一气之下写封加急信送给张英,要求他出面解决。张英看了信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他在给家里的回信中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明白其中含义,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

六尺巷历史词典解释:在安徽省桐城市西后街。巷宽六尺,长约百米。清康熙时,有叶姓与当时宰相张英家争地界不休,张英于朝中得知,便给家中写诗一首,曰:“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便拆让三尺,叶家感其义,亦退后三尺,故成此巷。今巷口立有保护标志。词语分解:六尺的解释 .见“ 六尺之孤 ”。.指成年男子之身躯。

唐 李山甫 《下第献所知》诗之一:“虚教六尺受辛苦,枉把一身忧是非。” 明 姚士麟 《见只编》卷中:“我固知公等相索,故来就缚,且为共尽此酒,便以六尺付。巷的字典解释 巷 à 胡同,里弄:小巷。

巷陌(街道)。

巷战(在城市街巷里进行的战斗)。 巷 à  ㄏㄤˋ 〔巷道〕采矿或探矿时挖的坑道。 义同
(一)。

位置境域: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文城西路68号,处于桐城市区西后街与五亩园之间的宰相府内。地理中心位置约为东经116°56’、北纬31°03’。历史沿革:六尺巷,建成于清康熙年间。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冬,张廷玉奉旨回乡祭父,又酹酒姚氏殡所,撰诗有云:“昨向妆楼检遗墨,班昭犹有未残篇”、“重将不尽安仁泪,寄予鸡鸣戒旦人”。1956年,毛泽东会见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时,曾说过一句诗:“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诗的来源,就和安徽桐城的“六尺巷”有关。1985年,桐城市政府将“六尺巷”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安徽省政府有关部门拨专款进行部分修复。

1999年,桐城市政府又拨专款在其遗址上进行复建与扩建。2002年,桐城市在原址的基础上又恢复了'六尺巷'。修复恢复是根据原来的墙体的高度,墙面的做法,以及地面处的恢复面貌修旧如旧。

2007年4月,“桐城文庙-六尺巷”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06年11月21日,时任国务委员唐家璇在参观六尺巷后,。

六尺巷在哪里

六尺巷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巷子,一直保存到现代,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因此而出名。那么六尺巷在哪里呢?下面给大家具体的介绍一下。

详细内容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文城西路68号,处于桐城市区西后街与五亩园之间的宰相府内。地理中心位置约为东经116°56’、北纬31°03’。全长100米、宽2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巷道两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礼让”二字。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存,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让墙诗”就出自六尺巷的一段历史典故。史料记载: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

家人驰书于都,公批书于后寄归。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 2006年11月21日,时任国务委员唐家璇在参观六尺巷后,题辞:“桐城六尺巷,和谐名城扬”。

2007年4月,“桐城文庙-六尺巷”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六尺巷东起西后街巷,西抵百子堂。巷南为张英宰相府,巷北为吴氏宅,均由鹅卵石就。

“六尺巷”主体建筑包括巷道、东边的“礼让”石牌坊和西边的“懿德流芳”石牌坊、休闲广场、诗画照壁、假山石等。 六尺巷附近主要景点包括:"懿德流芳"牌坊、太湖石、六尺巷、“礼让”牌坊等。

因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六尺巷位于什么地方?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长100米、宽2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巷道两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礼让”二字。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这是来自于清朝宰相张廷玉的历史典故。

张廷玉回信说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于是张廷玉妻子就不再追究了,让出了三尺地方,邻居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也主动让出了三尺地方,于是,六尺巷就这样成名了。扩展资料1993年,安徽省政府有关部门拨专款进行部分修复。1999年,桐城市政府又拨专款在其遗址上进行复建与扩建。2002年,桐城市在原址的基础上又恢复了'六尺巷'。

修复恢复是根据原来的墙体的高度,墙面的做法,以及地面处的恢复面貌修旧如旧。2006年11月21日,时任国务委员唐家璇在参观六尺巷后,题辞:“桐城六尺巷,和谐名城扬”。

六尺巷位于哪个城市 六尺巷位于什么城市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该巷全长100米、宽2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

  关于六尺巷,还有一段有名的历史佳话。清代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的府第与吴家相邻。吴姓盖房想要占用两家之间的巷子,双方发生纠纷。张家人驰书京都,张英阅过家书后,却批诗让家人主动礼让,张家人随即拆让三尺。

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连让三尺。于是,便形成了一条宽六尺的巷道。这条巷道便是如今的六尺巷。

  六尺巷作为一个文化的新载体,其典故所包含的谦和礼让精神,实际上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

继续浏览:

上一篇:康师傅是什么国家的品牌?康师傅是哪个国家的

下一篇:云台山在哪个省哪个市?云台山在哪个省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