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四大水系分别是哪些?湖南省内有几大水系
湖南省四大水系分别是沅江、湘江、资江、澧水。因湖南地势东、南、西三面高,北面低。水流沿着山谷汇入四水,从南向北流注洞庭湖进入长江,这也是湖南的地理特征。

沅水在湖南境内流经芷江、怀化、会同、黔阳、溆浦、辰溪、泸溪等县,至沅陵折向东北,经桃源、常德注入洞庭湖。常德德山为沅水河口,德山以下及汉寿境内为流入洞庭湖的尾闾。沅水全长1033公里。

湘江流域大都为起伏不平的丘陵与河谷平原和盆地,长沙以下的冲积平原范围较大,与资、沅、澧的河口平原连成一片,成为全省最大的滨湖平原。湘江流域的海拔高度上下游相差不大,但起伏不平。

资江自西南蜿蜒流向东北。马迹塘以下河谷开阔,益阳以下为冲积平原。资江流域海拔上下游相差较大,上源茅坪坳海拔500米以上,至益阳23米,从河源到益阳相差492米。

澧水自源头至桑植县城称为上游,处高山峻岭之中。中游自桑植至石门,为丘陵地区。下游自石门至津市,流经临澧、澧县一带,地势开阔平坦。澧水流域降水分布特点是,上游多于下游,丘陵区多于平原。
湖南四大水系是哪四大?
沅江、湘江、资水、澧水湘水、资水、沅水、澧水(“四水”)是湖南省境内的主要河流。湘江源头:湖南省蓝山县紫良瑶族乡。
河流全长948公里,流域面积94721平方公里。资水源头: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燕子山林场。河流全长661公里,流域面积28211平方公里。沅江源头:贵州省贵定县昌明镇高坡村。河流全长1053公里,流域面积89833平方公里。澧水源头:湖南省龙山县大安乡翻身村。河流全长407公里,流域面积16959平方公里。
湖南省内有几大水系?
湖南省有四大水系。分别是:第一水系 : 沅江 第二水系 : 湘江 第三水系 : 资江 第四水系 : 澧水因湖南地势东、南、西三面高,北面低。
这是湖南的地理特征。湖南的河流属雨源河流,一遇暴雨,水位陡涨陡落。四水一般自4月开始涨水,7.8月以后,水位低落。但有些年份也出现冬汛。
一般以4至9月为汛期,10月至翌年3月为非汛期。湖南地表水资源极为丰富,全省平均径流深一般在500~1500毫米之间。但湖南各地水资源分布不均,且水土资源的组合不相适应,35%的水资源属于洪水径流,难以很好利用,容易导致水灾。
湖南河流所夹带的泥沙甚少,年平均含沙量在0.1~0.5公斤/立方米。冬季河水清澈见底,不结冰。
一.湘江湘江发源于广西省临桂县海洋圩的海洋坪,称海洋河,北流入湖南省,经零陵纳潇水,茭河口纳舂陵水,衡阳汇蒸水和耒水,衡山纳洣水,渌口汇入渌水,湘潭汇入涟水,长沙汇入浏阳河,新康纳沩水,至濠河口分左右两支汇入洞庭湖,全长856公里,是湖南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
湘江水系地处长江之南,南岭之北,东以罗霄山与赣江水系分界,西隔衡山山脉与资水毗邻。湘江主要支流潇水、舂陵水、耒水、氵米水、渌水和浏阳河由右岸汇入干流,支流祁水、蒸水、涓水、涟水、沩水从左岸汇入。湘江流域大都为起伏不平的丘陵与河谷平原和盆地,长沙以下的冲积平原范围较大,与资、沅、澧的河口平原连成一片,成为全省最大的滨湖平原。
湘江流域的海拔高度上下游相差不大,但起伏不平,加速了雨水的集流。各支流的上游多曲行于山地之中,表现着山溪河流的特征。湘江在零陵以上称为上游,水流湍急,河水有时穿切岩层而过,形成峡谷,流域内石灰岩分布很广,岩洞较多,地下水对河水的补给量较大。湘江在零陵至衡阳之间为中游,沿岸丘陵起伏,盆地错落其间,亦有峡谷。
湘江在衡阳以下进入下游,衡山以下,地势平坦,河水平稳,沿河沙洲断续可见。湘江河口散布着大小不等的湖泊,大都是昔日洞庭湖的遗迹。湘江水系有通航河流31条。湘江主干流通航660公里。
湘江流域降水量比较丰沛。降水集中于春夏两季,4至6月为多雨季节。雨季湘江水位上涨,最高水位出现于4至7月。湘江及其支流多漫滩,枯水时期,河滩高出水面,洪水期均被淹没。
洪水一来,河水暴涨成灾。湘江沿岸钢铁、冶金、化工、农药等工厂的废水排入湘江,水质受到污染。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1978年《我国地表水污染概况评价》一书称“在全国12条主要河流中,湘水污染程度为第一”。
二.资江资江自邵阳县双江口以上分为两支,左支为郝水,右支为夫夷水,夫夷水发源于广西资源县,流入湖南新宁县,往北流至邵阳县双江口。郝水发源于城步县北茅坪坳石井,流经武冈、洞口,先后纳蓼水与平溪,至隆回纳辰水,至邵阳县双江口汇纳南来的夫夷水,经邵阳市纳邵水,新化以下纳石马江、大洋江、渠江,安化以下纳敷溪、氵伊溪、沂溪等支流,于益阳以下甘溪港注入洞庭湖。资江全长653公里。
资江流域西以雪峰山与沅水分界,东隔衡山与湘江毗邻。流域内多山地和丘陵,西南部为高山峻岭,整个流域地势西南高而东北低。资江自西南蜿蜒流向东北。马迹塘以下河谷开阔,益阳以下为冲积平原。
资江流域海拔上下游相差较大,上源茅坪坳海拔500米以上,至益阳23米,从河源到益阳、相差492米,资江流域大部分流经丘陵与山谷,河谷两岸山脉逼近,雨水集流快,河流水位陡涨陡落,具有山溪性河流的特征。资江武冈以上为河源段,坡降陡急,水流浅窄。武冈至小庙头为上游,水道长226公里。
在小庙头汇合夫夷水和邵水,流量大增。小庙头至马迹塘为中游,长271公里,其中小庙头至柘溪间多为峡谷,过柘溪后地形开阔,至马迹塘又为峡谷,马迹塘以下进入下游,河谷开阔,河中多洲滩,桃江以下属洞庭湖回水影响范围,两岸平缓。益阳以下为冲积平原。资江流域降水比较丰沛、多暴雨,河水暴涨暴落,一般从4月开始涨水,最高水位发生在4至6月,8月以后水位下降。
最低水位一般出现9至12月或1至4月。资江河水的补给,主要靠雨水、地下不补给。由于资江流域多半是一些小支流,集中面积不大,而区间径流很大。
在夏季,雨量集中,径流量也集中。一般秋冬季降水较少,河水主要靠。
湘资沅澧四水的特点
主要水质比较好。根据监测结果,10月份全省94.8%的监测断面水质达到所在功能区标准。
长江湖南段所设3个监测断面均达到Ⅲ类水质标准。洞庭湖所设10个监测断面中,虞公庙断面属Ⅳ类水质,未达功能区标准,不达标项目为溶解氧;其他断面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洞庭湖为中营养。湖南四大水系“四水”是指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四条河流,湘水、资水、沅水、澧水为湖南四大水系。湘水、资水、沅水、澧水(“四水”)是湖南省境内的主要河流。人们的日常交流中都爱用“三湘四水”来代指湖南。据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和水利部认定的湖南省第一次水利普查成果,湘、资、沅、澧四水源头及基本情况如下:湘江源头:湖南省蓝山县紫良瑶族乡。
具体发源地在该乡国家森林公园的野狗岭,也就是潇水发源地。河流全长948公里,流域面积94721平方公里。资水源头: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燕子山林场。
河流全长661公里,流域面积28211平方公里。沅江源头:贵州省贵定县昌明镇高坡村。河流全长1053公里,流域面积89833平方公里。
澧水源头:湖南省龙山县大安乡翻身村。河流全长407公里,流域面积16959平方公里。
湖南省内有几大水系
第一水系 : 沅江 第二水系 : 湘江 第三水系 : 资江 第四水系 : 澧水因湖南地势东、南、西三面高,北面低。水流沿着山谷汇入四水,从南向北流注洞庭湖进入长江。
湖南的河流属雨源河流,一遇暴雨,水位陡涨陡落。四水一般自4月开始涨水,7.8月以后,水位低落。但有些年份也出现冬汛。一般以4至9月为汛期,10月至翌年3月为非汛期。
湖南地表水资源极为丰富,全省平均径流深一般在500~1500毫米之间。但湖南各地水资源分布不均,且水土资源的组合不相适应,35%的水资源属于洪水径流,难以很好利用,容易导致水灾。湖南河流所夹带的泥沙甚少,年平均含沙量在0.1~0.5公斤/立方米。
冬季河水清澈见底,不结冰。
一.湘江湘江发源于广西省临桂县海洋圩的海洋坪,称海洋河,北流入湖南省,经零陵纳潇水,茭河口纳舂陵水,衡阳汇蒸水和耒水,衡山纳洣水,渌口汇入渌水,湘潭汇入涟水,长沙汇入浏阳河,新康纳沩水,至濠河口分左右两支汇入洞庭湖,全长856公里,是湖南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湘江水系地处长江之南,南岭之北,东以罗霄山与赣江水系分界,西隔衡山山脉与资水毗邻。
湘江主要支流潇水、舂陵水、耒水、氵米水、渌水和浏阳河由右岸汇入干流,支流祁水、蒸水、涓水、涟水、沩水从左岸汇入。湘江流域大都为起伏不平的丘陵与河谷平原和盆地,长沙以下的冲积平原范围较大,与资、沅、澧的河口平原连成一片,成为全省最大的滨湖平原。湘江流域的海拔高度上下游相差不大,但起伏不平,加速了雨水的集流。
各支流的上游多曲行于山地之中,表现着山溪河流的特征。湘江在零陵以上称为上游,水流湍急,河水有时穿切岩层而过,形成峡谷,流域内石灰岩分布很广,岩洞较多,地下水对河水的补给量较大。湘江在零陵至衡阳之间为中游,沿岸丘陵起伏,盆地错落其间,亦有峡谷。湘江在衡阳以下进入下游,衡山以下,地势平坦,河水平稳,沿河沙洲断续可见。
湘江河口散布着大小不等的湖泊,大都是昔日洞庭湖的遗迹。湘江水系有通航河流31条。湘江主干流通航660公里。湘江流域降水量比较丰沛。
降水集中于春夏两季,4至6月为多雨季节。雨季湘江水位上涨,最高水位出现于4至7月。湘江及其支流多漫滩,枯水时期,河滩高出水面,洪水期均被淹没。洪水一来,河水暴涨成灾。
湘江沿岸钢铁、冶金、化工、农药等工厂的废水排入湘江,水质受到污染。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1978年《我国地表水污染概况评价》一书称“在全国12条主要河流中,湘水污染程度为第一”。
二.资江资江自邵阳县双江口以上分为两支,左支为郝水,右支为夫夷水,夫夷水发源于广西资源县,流入湖南新宁县,往北流至邵阳县双江口。
郝水发源于城步县北茅坪坳石井,流经武冈、洞口,先后纳蓼水与平溪,至隆回纳辰水,至邵阳县双江口汇纳南来的夫夷水,经邵阳市纳邵水,新化以下纳石马江、大洋江、渠江,安化以下纳敷溪、氵伊溪、沂溪等支流,于益阳以下甘溪港注入洞庭湖。资江全长653公里。资江流域西以雪峰山与沅水分界,东隔衡山与湘江毗邻。
流域内多山地和丘陵,西南部为高山峻岭,整个流域地势西南高而东北低。资江自西南蜿蜒流向东北。马迹塘以下河谷开阔,益阳以下为冲积平原。资江流域海拔上下游相差较大,上源茅坪坳海拔500米以上,至益阳23米,从河源到益阳、相差492米,资江流域大部分流经丘陵与山谷,河谷两岸山脉逼近,雨水集流快,河流水位陡涨陡落,具有山溪性河流的特征。
资江武冈以上为河源段,坡降陡急,水流浅窄。武冈至小庙头为上游,水道长226公里。在小庙头汇合夫夷水和邵水,流量大增。
小庙头至马迹塘为中游,长271公里,其中小庙头至柘溪间多为峡谷,过柘溪后地形开阔,至马迹塘又为峡谷,马迹塘以下进入下游,河谷开阔,河中多洲滩,桃江以下属洞庭湖回水影响范围,两岸平缓。益阳以下为冲积平原。资江流域降水比较丰沛、多暴雨,河水暴涨暴落,一般从4月开始涨水,最高水位发生在4至6月,8月以后水位下降。最低水位一般出现9至12月或1至4月。
资江河水的补给,主要靠雨水、地下不补给。由于资江流域多半是一些小支流,集中面积不大,而区间径流很大。在夏季,雨量集中,径流量也集中。
一般秋冬季降水较少,河水主要靠地下径流补给。资江流域植被较好,河水多数时间清澈,只有洪。
湖南有四大江分别叫什么?为什么这四大江不叫别的名字
问题1:湖南四大江分别指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四条河流。
1.湘江湖南省最大河流。
2.资江长江支流,又称资水。左源赧水发源于城步苗族自治县北青山,右源夫夷水发源于广西资源县越城岭,两水于邵阳县双江口汇合称资江,流经邵阳、新化、安化、桃江、益阳等市县。从益阳市甘溪港注入洞庭湖,全长653公里。
干流西侧山脉迫近,流域成狭带状;上、中游河道弯曲多险滩,穿越雪峰山一段,陡险异常,有“滩河”、“山河”之称,为湖南四水之一。
3.沅江又称沅水,长江流域洞庭湖支流。流经中国贵州省、湖南省。
沅江是湖南省的第二大河流,干流全长1033公里(一说1133公里、1022公里 、1003公里 ),流域面积8.9163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393.3亿立方米,落差1462米,河口多年平均流量2170立方米每秒。流域则跨贵州、四川、湖南、湖北四省。
属洞庭湖湘、资、沅、澧四水中的第二大水系。
4.澧水因澧水上游“绿水六十里,水成靛澧色”而得名,又因屈原“沅芷澧兰”诗名曰兰江。 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流域跨越湘鄂两省边境,地理位置在北纬29°30′~30°12′,东经109°30′~112°之间。
澧水是湖南省四大河流之一,径流模数居全省之冠,流域面积18496平方公里,其中湖南境内15736平方公里。问题2:四大江得名原因各式各样,具体是:
1.湘江得名原因以湖南省的简称“湘”命名这条河流,湖南人民的母亲河,也是湖南省境内最大河流。为长江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游又称海洋河。
2.资江得名原因又名资水,范祖禹曾有古诗《资水》云:资水通巫峡,谁家万里船。
指的是资江直通山峡,不知船通向何方。因而,这首古诗闻名于外,资水因此得名,因古代河流和江的古音相似,故又叫资江。
3.沅江得名原因沅江得名原因是因为沅水在这条河流中流域南北较长,东西较窄,约成西南斜向东北的矩形。左岸支流较多,主要有舞水、辰水、武水、酉水;右岸主要有渠水、巫水、溆水,汇集形成为羽毛状河系。
4.澧水得名原因因澧水上游“绿水六十里,水成靛澧色”而得名,又因屈原“沅芷澧兰”诗名曰兰江。澧水是湖南省四大河流中最小的一条,河长不及湘江长度的一半,流域面积仅及湘江的1/
5.�扩展资料:三湘四水人们的日常交流中都爱用“三湘四水”来代指湖南 。湘水、资水、沅水、澧水(“四水”)是湖南省境内的主要河流 。
据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和水利部认定的湖南省第一次水利普查成果 ,湘、资、沅、澧四水源头及基本情况如下:湘江源头:湖南省蓝山县紫良瑶族乡。具体发源地在该乡国家森林公园的野狗岭,也就是潇水发源地。河流全长948公里,流域面积94721平方公里。
资水源头: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燕子山林场。河流全长661公里,流域面积28211平方公里。沅江源头:贵州省贵定县昌明镇高坡村。
河流全长1053公里,流域面积89833平方公里。澧水源头:湖南省龙山县大安乡翻身村。河流全长407公里,流域面积16959平方公里。
湖南省内有几大水系
第一水系 : 沅江
第二水系 : 湘江
第三水系 : 资江
第四水系 : 澧水
因湖南地势东、南、西三面高,北面低。水流沿着山谷汇入四水,从南向北流注洞庭湖进入长江。
湖南的河流属雨源河流,一遇暴雨,水位陡涨陡落。四水一般自4月开始涨水,7.8月以后,水位低落。但有些年份也出现冬汛。一般以4至9月为汛期,10月至翌年3月为非汛期。
湖南地表水资源极为丰富,全省平均径流深一般在500~1500毫米之间。但湖南各地水资源分布不均,且水土资源的组合不相适应,35%的水资源属于洪水径流,难以很好利用,容易导致水灾。湖南河流所夹带的泥沙甚少,年平均含沙量在0.1~0.5公斤/立方米。
冬季河水清澈见底,不结冰。
一.湘江
湘江发源于广西省临桂县海洋圩的海洋坪,称海洋河,北流入湖南省,经零陵纳潇水,茭河口纳舂陵水,衡阳汇蒸水和耒水,衡山纳洣水,渌口汇入渌水,湘潭汇入涟水,长沙汇入浏阳河,新康纳沩水,至濠河口分左右两支汇入洞庭湖,全长856公里,是湖南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湘江水系地处长江之南,南岭之北,东以罗霄山与赣江水系分界,西隔衡山山脉与资水毗邻。
湘江主要支流潇水、舂陵水、耒水、氵米水、渌水和浏阳河由右岸汇入干流,支流祁水、蒸水、涓水、涟水、沩水从左岸汇入。湘江流域大都为起伏不平的丘陵与河谷平原和盆地,长沙以下的冲积平原范围较大,与资、沅、澧的河口平原连成一片,成为全省最大的滨湖平原。湘江流域的海拔高度上下游相差不大,但起伏不平,加速了雨水的集流。
各支流的上游多曲行于山地之中,表现着山溪河流的特征。湘江在零陵以上称为上游,水流湍急,河水有时穿切岩层而过,形成峡谷,流域内石灰岩分布很广,岩洞较多,地下水对河水的补给量较大。湘江在零陵至衡阳之间为中游,沿岸丘陵起伏,盆地错落其间,亦有峡谷。湘江在衡阳以下进入下游,衡山以下,地势平坦,河水平稳,沿河沙洲断续可见。
湘江河口散布着大小不等的湖泊,大都是昔日洞庭湖的遗迹。湘江水系有通航河流31条。湘江主干流通航660公里。湘江流域降水量比较丰沛。
降水集中于春夏两季,4至6月为多雨季节。雨季湘江水位上涨,最高水位出现于4至7月。湘江及其支流多漫滩,枯水时期,河滩高出水面,洪水期均被淹没。洪水一来,河水暴涨成灾。
湘江沿岸钢铁、冶金、化工、农药等工厂的废水排入湘江,水质受到污染。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1978年《我国地表水污染概况评价》一书称“在全国12条主要河流中,湘水污染程度为第一”。
二.资江
资江自邵阳县双江口以上分为两支,左支为郝水,右支为夫夷水,夫夷水发源于广西资源县,流入湖南新宁县,往北流至邵阳县双江口。
郝水发源于城步县北茅坪坳石井,流经武冈、洞口,先后纳蓼水与平溪,至隆回纳辰水,至邵阳县双江口汇纳南来的夫夷水,经邵阳市纳邵水,新化以下纳石马江、大洋江、渠江,安化以下纳敷溪、氵伊溪、沂溪等支流,于益阳以下甘溪港注入洞庭湖。资江全长653公里。资江流域西以雪峰山与沅水分界,东隔衡山与湘江毗邻。
流域内多山地和丘陵,西南部为高山峻岭,整个流域地势西南高而东北低。资江自西南蜿蜒流向东北。马迹塘以下河谷开阔,益阳以下为冲积平原。资江流域海拔上下游相差较大,上源茅坪坳海拔500米以上,至益阳23米,从河源到益阳、相差492米,资江流域大部分流经丘陵与山谷,河谷两岸山脉逼近,雨水集流快,河流水位陡涨陡落,具有山溪性河流的特征。
资江武冈以上为河源段,坡降陡急,水流浅窄。武冈至小庙头为上游,水道长226公里。在小庙头汇合夫夷水和邵水,流量大增。
小庙头至马迹塘为中游,长271公里,其中小庙头至柘溪间多为峡谷,过柘溪后地形开阔,至马迹塘又为峡谷,马迹塘以下进入下游,河谷开阔,河中多洲滩,桃江以下属洞庭湖回水影响范围,两岸平缓。益阳以下为冲积平原。资江流域降水比较丰沛、多暴雨,河水暴涨暴落,一般从4月开始涨水,最高水位发生在4至6月,8月以后水位下降。最低水位一般出现9至12月或1至4月。
资江河水的补给,主要靠雨水、地下不补给。由于资江流域多半是一些小支流,集中面积不大,而区间径流很大。在夏季,雨量集中,径流量也集中。
一般秋冬季降水较少,河水主要靠地下径流补给。资江流域植被较好,河水多数时间清澈,只有洪。
请问三湘四水具体是指哪些
“三湘四水”一词对中国人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无论是媒体还是人们 在日常交流中都爱用“三湘四水”来代指湖南。不过对“三湘四水”一词 也有很多种提法与解释,“三湘四水”中的“四水”是指湘江、资江、沅 江、澧水四条河流,这基本取得了共识。
据考证,“潇湘”一词始于汉代。《山海经·中山径》言湘水“帝之 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到唐代中期,“潇 湘”不单意指湘水,而是被诗人们衍化为地域名称。而自宋代以来,人们 就多以“三湘”代指湖南。究竟何为“三湘”,一般有下面几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指:湘水发源与漓水合流后称漓湘,中游与潇水合流后称 潇湘,下游与蒸水合流后称蒸湘,故名“三湘”。 一种说法是指:湘乡为下湘,湘潭为中湘,湘阴为上湘,合称“三湘”。
一种说法是指:用作湘东、湘西、湘南三地区的总称,泛指湖南全省。 但是以上三种说法都各有缺陷,似乎都无法基本概括湖南全省。据《 水经注》称:“湘水出零陵始安县阳海山”。
广西北部地区,在汉代属零 陵郡管辖,始安县即现在广西的兴安县。阳海山现称阳朔山,阳朔山立有 一块“湘漓分派”大石碑,湘水向东北流去,漓水向西北流去,这是湘漓 二水的分水岭,人们通称“漓湘”。湘水蜿蜒流入湖南零陵,与发源于九 疑山的潇水汇合后向北奔流,这一段为湘水中游,称“潇湘”。
潇湘二水 滚滚流到衡阳,与蒸水合流,为湘水的下游,称蒸湘。从而将“漓湘”、 “潇湘”、“蒸湘”统称“三湘”。这里暂且不论漓水并未流入湖南境内 ,但这种说法的明显缺陷是没有涵盖湘西北大片土地。第二种说法将湘潭 、湘乡、湘阴,合称三湘。
但湘潭、湘乡、湘阴分布在湘北、湘中,也无 法概括湖南全省。第三种说法将“三湘”用作湘北、湘西、湘南三地区的 总称。虽然这种说法比前两种说法涵盖的地域范围要广,但又把湘中、湘 东遗漏了,因此也不能概括湖南全省。 不过还有一种本人比较赞同而又少见的说法,那就是用“三湘”作为 “潇湘”、“蒸湘”、“沅湘”的简称。
众所周知“沅水”是湖南最长的 河流,流经湘西,注入湘东,而湘水流经长沙、湘阴后与沅水汇合,可以 说是湘水的下游,称“沅湘”也是无可非议的。屈原在投江前作的《怀沙 》里说:“浩浩沅湘,分流汨兮。修路幽蔽,道远忽兮。”在《离骚》里 也说:“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
”唐代戴叔伦也有“沅湘流不 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的诗句流传在世。由此可 见在古时就已有“沅湘”之称。
而漓水并未流入湖南境内,并且漓水与湘 水既不同源也不同水系,漓江发源于兴安的猫儿山,向南流入珠 江,属于 珠江水系。湘江发源于桂林东面的海洋山,向北流入湖南,属于长江水系 。因漓江水量小,但水位高,湘江水量大,但水位低,两条江落差有32米 。
为了将湘江水引入漓江,修建了一条人工运河——灵渠来合流,然后将 水通过北渠注入湘江,通过南渠注入漓江。才有了漓湘合流之说。 故用“ 潇湘、蒸湘、漓湘”用来代指湖南似乎很不妥当。而用“潇湘”“蒸湘” “沅湘”合称“三湘”,就基本涵盖了整个湖南,也比较全面地体现了湖 南的地理特征。
总之“三湘四水”均为泛指,只是人们说话时常有的数字化倾向。我 们没必要太过较真,有个大概的了解就行了。
读湖南水系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信息表明,湖南四大水系中,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是______
上一篇:沂蒙山在哪?沂蒙山在哪
下一篇:富士山在哪里?富士山在哪里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