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敬亭山在哪?李白诗中敬亭山在哪

敬亭山在哪?李白诗中敬亭山在哪

最佳回答2022-11-16

敬亭山在安徽省宣城市区北郊。敬亭山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帝讳,改名为敬亭山。敬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十余里,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系宣城文化魂之所在。

敬亭山山势呈西南—东北走向,坐拥一峰、净峰、翠云峰三大主峰,最高峰翠云峰海拔324.1米。敬亭山周围有大小山峰60余座,60余座山头如百鸟朝凤簇拥在一峰周围。

敬亭山在哪

自南齐谢月兆《游敬亭山》和唐李白《独坐敬亭山》诗篇传颂后,敬亭山声名雀起。谢李之后,白居易、杜牧、韩愈、刘禹锡等慕名登临,吟诗作赋,绘画写记,敬亭山遂被称为“江南诗山”,饮誉海内外。

敬亭山在哪

敬亭山在中国安徽省宣城市区北郊。敬亭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系宣城文化魂之所在,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帝讳,易名敬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十余里。

此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十余里,有大小山峰60座。远看满目清翠,云漫雾绕,犹如猛虎卧伏;近观林壑幽深,泉水淙淙,显得格外灵秀。敬亭山四季分明,光、热、水等气候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15.9℃。森林覆盖率达67.9%,有丰富的人工营造植物,如杉木、湿地松、檫木等。

敬亭山风景名胜区总面积21.3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区面积13平方公里,区内四大文化特色即:诗、茶、佛、酒。四大文化特色对应四大景区即:双塔景区、独坐楼景区、一峰景区和宛陵湖景区。名胜古迹多汇于双塔景区和独坐楼景区,并建有山门牌坊、古昭亭茶社、绿雪茶社、太白独坐楼、怀英亭、皇姑泉等水榭歌台。

佛教净土宗弘愿寺、禅宗广教寺亦坐落在核心景区内。宣城因为敬亭山这座在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江南诗山而被誉为江南诗城,其拥有绵延的山峦、潋滟的水光、烂漫的山花和悠闲的白云。李白一生七次飘然敬亭山,更是发出“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千古绝唱。敬亭山遂因谢眺、李白的诗名成为吟无虚日、名齐五岳的“江南诗山”。 敬亭山自古诗人地,诗名远播,白居易、杜牧、欧阳修、黄庭坚、苏轼、文天祥、汤显祖、赵朴初等300多名历代文人雅士追寻谢、李的足迹,纷至沓来。

留下了数以千计的动人篇章和珍贵墨迹。

李白诗中敬亭山在哪

李白诗中敬亭山在位于皖南宣州境内。敬亭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系宣城文化魂之所在,位于中国安徽省宣城市区北郊,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帝讳,易名敬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十余里。

敬亭山山势呈西南——东北走向,坐拥一峰、净峰、翠云峰三大主峰,最高峰翠云峰海拔。周围60余座山头如鸟朝凤,似众星捧月簇拥在一峰周围。敬亭山虽不高,但在此丘陵地带拔地而起,远看满目清翠,云漫雾绕,犹如猛虎卧伏;近观林壑幽深,泉水淙淙,显得格外灵秀。敬亭山所富含的文化底蕴。

敬亭山既无天柱山之险峻,也无九华山之灵秀,更无黄山之奇绝,她不追“五岳”之雄奇,不纳“四佛”之烟火,但自有清丽时俏之容,千古诗山之誉,风流不绝之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南齐谢朓诗赞:“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绿水丰涟漪,青山多绣绮”;诗仙李白七次登临,有“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千古绝唱。

李白写的敬亭山在哪里

1. 关于李白写的敬亭山的诗句 关于李白写的敬亭山的诗句 1.李白的独坐敬亭山诗词 李白:独坐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唯有敬亭山。

《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宣城县北十里。山有万松亭、虎窥泉。” 《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2.尽:没有了。
3.孤云:陶渊明《咏贫士》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 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

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5.独去闲:独去,独自去。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6.厌:满足。 译文: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

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 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创作背景: 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 李白一生一共七次游览宣城,这首五绝作于753年(天宝十二载)秋游宣州时,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时所写。

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 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 赏析: 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尽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际的感觉。

闲,主要是为了表达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 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为了写作者此刻独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

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这两句的意象以“众星拱月”式并置,前句中心词“鸟”是中心意象,加上“飞”字形成一个复合意象,强化动态表现意义。

“众鸟”原可以让读者联想到山中闲静宁谧的场景,群鸟儿在空山中婉转鸣啼,有一种格外的逸趣,而眼前,众鸟高飞,离人越来越远,“高”字起到一个拓展空间的作用,抬头仰望,空阔的蓝天上,鸟儿在远走高飞,直至看不见。一个“尽”字,增强了此句的表现力度,表现出李白此时的万般惆怅。 后句“云”为中心词,与“去”复合,默默的云也在渐渐飘走。

而云并非满天白云,原本就只是“孤云”无伴,偏偏还悠闲地慢慢地飘离。 诗人以“闲”写出了孤云的状态,突出了离去的过程,让读者在品味孤云离去的状态时,感知诗人内心的不忍和无奈。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薄云离散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 它们都似乎有灵性,不愿与诗人为伴,远离诗人而去,只留下一个阔大茫茫的空间,诗人坐在这样的空间之中,更显孤独和渺小。

其实,山林的鸟是飞不尽的,云也不会飘游到天外。 在诗中,众鸟孤云都离诗人而去,这是诗人情感外射的结果,是诗人有意创造为表现自己的孤独情感的茫茫空间。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李白坐在那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眼看着众鸟、孤云渐渐飞去,众鸟和孤云都离开了敬亭山,只有他自己依旧坐在那里欣赏着它,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自己。 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

“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同时,“相看”也点出此时此刻唯有“山”和“我”的孤寂情景与“两”字相重,山与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 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对诗人来说不足挂齿。 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

敬亭山在哪里

敬亭山在中国安徽省宣城市区北郊。敬亭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帝讳,易名敬亭山。

1987年经10月,敬亭山被安徽省政府列为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2012年1月,敬亭山被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敬亭山山势呈西南,东北走向,坐拥一峰、净峰、翠云峰三大主峰,最高峰翠云峰海拔。周围60余座山头如鸟朝凤,似众星捧月簇拥在一峰周围。

敬亭山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温差大、雨量适中、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偏东风多,光、热、水等气候条件优越,该区属亚热带北缘气候类型季。林区年均降水量1368.6毫米,相对湿度79%,无霜期230天,降雨集中在每年5月至10月,6月最多。敬亭山森林覆盖率达67.9%,林业用力绿化率高达97.3%。

林业用地14.02平方千米,林地11.48平方千米、灌木林地0.0216平方千米,有丰富人工营造植物:杉木、湿地松、檫木、栎树、枫香、毛竹。

敬亭山在什么地方

敬亭山位于中国安徽省宣城市区北郊。敬亭山,中国历史文化名山,系宣城文化魂之所在。

属黄山支脉,山势呈西南——东北走向,大小山峰60座,坐拥一峰、净峰、翠云峰三大主峰,最高峰翠云峰海拔324.1米。扩展资料敬亭山既无天柱山之险峻,也无九华山之灵秀,更无黄山之奇绝,她不追“五岳”之雄奇,不纳“四佛”之烟火,但自有清丽时俏之容,千古诗山之誉,风流不绝之趣。至此之后的一千多年,敬亭山吟无虚日,白居易、杜牧、韩愈、欧阳修、苏轼、文天祥、汤显祖、文征明、石涛等先后登临,本土名士梅尧臣、贡师泰、施闰章、梅清倾力吟咏,先后有300多名文人墨客、数以千计的诗文记画涉及此山,“遂使声名齐五岳”。山峦绵延、水光潋滟、山花烂漫、白云悠闲,这正是诗意盎然的“江南诗山”敬亭山。

诗情山水之间,亦有历史沧桑。历代修建的楼台亭阁、寺庙宫观、摩崖石刻等风景名胜多达50余处,但风雨兵燹,名木古迹几毁坏殆尽。其中幸存者有宋代双塔、古昭亭坊、虎窥泉等。

同时,这里富有动植物资源,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扬子鳄和属于敬亭特产的敬亭蝾螈等。其中,杜鹃花为敬亭山花,李白有“蜀国曾闻子规啼,宣城又见杜鹃花”之名句。此外,敬亭山还以茶闻名,历史上早就有了采茶的文字记录,其物产有名者为敬亭绿雪茶。

宣城解放前夕,敬亭山的建筑毁坏殆尽,解放后新建和复建了山门坊、古昭亭坊、昭亭、太白独坐楼、先贤祠、翠云庵、绿雪茶社、昭亭湖等大小景点24处。1987年10月,敬亭山被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敬亭山在哪个省?

位于安徽省。敬亭山位于宣城市区北郊,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帝讳,改名敬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十余里。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自南齐谢脁《游敬亭山》和唐李白《独坐敬亭山》诗篇传颂后,敬亭山声名鹊起。谢李之后,白居易、杜牧、韩愈、刘禹锡、梅尧臣、汤显祖、施闰章、梅清、梅庚等慕名登临,吟诗作赋,绘画写记,历代吟颂敬亭山的诗、文、画达千数,敬亭山遂被称为“江南诗山”,饮誉海内外。抗日战争时期,陈毅将军率部东进,途经宣城即兴吟《由宣城泛湖东下》七绝一首:“敬亭山下橹声柔,雨洒江天似梦游。

李谢诗魂今在否?湖光照破万年愁。

敬亭山在那个省市

敬亭山位于安徽宣州城北5公里的水阳江畔。敬亭山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晋文帝司马昭名讳,改称敬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百余里,大小山峰60座,主峰名一峰,海拔317米。

”的描绘;唐代李白先后7次登临,留有“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盛赞。

诗句中的想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中的敬亭山在哪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中的敬亭山就在今安徽省宣城市北。《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宣城县北十里。

”此诗句出自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如下: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敬亭山在哪个地区

敬亭山位于宣城市区北郊,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帝讳,改名敬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十余里。有大小山峰60座,主峰名"一峰",海拔317米。

"自南齐谢脁《游敬亭山》和唐李白《独坐敬亭山》诗篇传颂后,敬亭山声名鹊起。谢李之后,白居易、杜牧、韩愈、刘禹锡、梅尧臣、汤显祖、施闰章、梅清、梅庚等慕名登临,吟诗作赋,绘画写记,历代吟颂敬亭山的诗、文、画达千数,敬亭山遂被称为"江南诗山",饮誉海内外。抗日战争时期,陈毅将军率部东进,途经宣城即兴吟《由宣城泛湖东下》七绝一首:"敬亭山下橹声柔,雨洒江天似梦游。李谢诗魂今在否?湖光照破万年愁。

敬亭山在哪?

敬亭山位于宣州城北5公里的水阳江畔。敬亭山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晋文帝司马昭名讳,改称敬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百余里,大小山峰60座,主峰名一峰,海拔317米。

”的描绘;唐代李白先后7次登临,留有“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盛赞。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中的敬亭山在什么地方

敬亭山位于安徽省的宣城市。距宣城市中心约三公里,有3条公交线可以从市中心直接到达敬亭山的大门,很方便的。

敬亭山在何处

敬亭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宣州城北5公里的水阳江畔。敬亭山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晋文帝司马昭名讳,改称敬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百余里,大小山峰60座,主峰名一峰,海拔317米。

”的描绘;唐代李白先后7次登临,留有“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的盛赞。

古诗三首里的独坐敬亭山的敬亭山在那里?

敬亭山位于宣城市区北郊,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帝讳,改名敬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十余里。有大小山峰60座,主峰名“一峰”,海拔317米。

”自南齐谢脁《游敬亭山》和唐李白《独坐敬亭山》诗篇传颂后,敬亭山声名鹊起。谢李之后,白居易、杜牧、韩愈、刘禹锡、梅尧臣、汤显祖、施闰章、梅清、梅庚等慕名登临,吟诗作赋,绘画写记,历代吟颂敬亭山的诗、文、画达千数,敬亭山遂被称为“江南诗山”,饮誉海内外。抗日战争时期,陈毅将军率部东进,途经宣城即兴吟《由宣城泛湖东下》七绝一首:“敬亭山下橹声柔,雨洒江天似梦游。李谢诗魂今在否?湖光照破万年愁。

求采纳。

敬亭山指的那座山

敬亭山位于城北5公里的水阳江畔。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晋文帝司马昭名讳,改称敬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百余里,大小山峰60座,主峰名一峰,海拔317米。

”的描绘;唐代李白先后7次登临,留有“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盛赞。

继续浏览:

上一篇:别克是哪个国家的品牌?别克是哪个国家产的车

下一篇:皇帝的避暑山庄在哪里?清朝最著名的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