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景颇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景颇族的特色节日是什么

景颇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景颇族的特色节日是什么

最佳回答2022-11-16

景颇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景颇族的传统节日有以下三种:

目脑纵歌节:

目脑纵歌节是景颇族祭祀天神木代的传统祭典活动,也是景颇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节日之时,数万人踩着同一个鼓点起舞,规模宏大,震撼力极强,是中国西部地区的民族狂欢节,有天堂之舞、万人狂欢舞的美称。

新米节:

新米节是稻谷成熟之时,喜庆丰收、品尝新米的日子。新米节由古代祭祀庆典演变而来,为一种农业祭祀活动。由于狗取粮种的神话,所以在节日中会用新米敬狗。

景颇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能仙节:

能仙节是景颇族青年男女为主的聚会、唱歌跳舞的节日,时间一般是每年的农历二月十日举行。这个季节正值春回大地, 辛劳一年的青年男女利用这一农闲的好时节,依照传统在依山傍水的平坦地方举行能仙节。

景颇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景颇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目瑙纵歌节、能仙节、尝新节、采花节、新米节等。目瑙纵歌节是祭祀天神“木代”的传统活动,也是景颇族最盛大隆重的传统节日。

尝新节在每年的八月十五日举行,节日当天,家家户户都用新收获的粮、菜、瓜果做饭。

景颇族的特色节日是什么?

景颇民族传统节日主要有目脑纵歌节、能仙节、新米节等,其中最盛大、隆重的节日为目脑纵歌。目脑纵歌是景颇族祭祀天神“木代”的传统祭典活动。

祭祀“木代”的目脑是山官显示威望和权势的象征,举行次数越多、规模越大,山官在百姓中的威望就愈高。过去,目脑主要为祭祀、庆祝丰收、庆祝战争或拉事 的胜利而举行。举行目脑时,山官统辖之下的村寨须筹集猪、牛等祭品进行供奉,牺牲和耗费十分巨大,因此祭祀“木代”的目脑并不普遍,一个山官辖区一般数年或数十年才举行一次。目脑以大型的群众性歌舞活动形式呈现,内含祈求木代及其他诸神保佑辖区居民五谷丰登、人畜平安的意蕴。

因此,山官举行目脑之际,百姓均踊跃参与。扩展资料:景颇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5个支系语言分属景颇语支和缅语支,文字有景颇文和载瓦文两种,均为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景颇族的来源与青藏高原上古代氐羌人有关,有“景颇”、“载瓦”、“勒赤”、“浪峨”、“波拉”5个支系,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山区,少数居住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与缅甸克钦邦接壤地区。

缅甸境内的大部分克钦族支系与中国境内的景颇族、傈僳族也有极深的渊源。

景颇族的传统节日都有什么?

景颇族的传统节日有:
1.目瑙节景颇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一般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以后的九天内择双日举行,节期三至五天不等。目瑙作为一种大型的群众性歌舞活动,其由来已久,历史上,每逢丰年,出征、凯旋、婚姻嫁娶、敬祭鬼神等重要活动都要跳目瑙。


3.新米节新米节景颇族有趣的庆丰收节日。每年农历八九月间,当田里稻谷成熟时,家家户户都要欢渡“新米节”新米节的前一天,主人家就开始准备。他们背着插满鲜花的篮子,然后拣起一捆成熟的糯谷,背回家中,摆在鬼门旁边。然后,便向各家发出热情的邀约,请他们在第二天作客。


4.采花节景颇语称“思鲜鲜”或“吉达”、“宁打”等,一般在春节期间举行。届时,同寨或邻寨的青年男女相约在一起,带着粑粑丝、米饭、鸡蛋等食物,一同上山找一适合玩耍的地方,大家唱歌跳舞,说笑嬉闹,举行打“炀碟”等各种游戏。
5.能仙节是景颇族青年男女为主的聚会、唱歌跳舞的节日。

一般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十日举行。这个季节正值春回大地,万物生长,辛劳一年的青年男女利用这一农闲的好时节,依照传统在依山傍水的平坦地方举行能仙节。扩展资料关于景颇族的礼节景颇族热情好客,客人进家,无论认识与否,主人都会招待食宿。

景颇族喜欢喝烧酒和自制的水酒。景颇人喝酒十分注重礼节,主人递上酒筒,客人要用双手托住酒筒的底部,不能只用一只手抓住酒筒的上部。饮酒时,不能抬着酒筒喝,只能用酒筒盖盛酒喝。

出门时筒帕里常常背着一个竹制的小酒筒,熟人相遇互相敬酒,不是接过来就喝,而是先倒回对方的酒筒里一点再喝。大家共饮一杯酒时,每个人喝一口后都用手揩一下自己喝过的地方,再转给别人,如有老人在场,当让老人先喝。景颇族老人喜好嚼烟,他们把草烟和适量的熟石灰膏、干芦子放入口中咀嚼,有提神、醒脑、防龋固齿的功效,见面时会互递烟盒,表示友好、尊重和礼貌。

景颇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景颇族的传统节日:1.目瑙节“目瑙纵歌”,景颇语意为“大伙跳舞”。景颇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一般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以后的九天内择双日举行,节期三至五天不等。

目瑙作为一种大型的群众性歌舞活动,其由来已久,历史上,每逢丰年,出征、凯旋、婚姻嫁娶、敬祭鬼神等重要活动,均要跳“目瑙”。每逢目脑节日,村村寨寨的景颇人身着节日盛装,纷纷从四面八方涌入目脑广场。广场上人山人海,气氛热烈欢快而不失庄严古朴的特色。2.撒种节和尝新节撒种节和 尝新节,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梁河、陇等县 阿昌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日和 八月十五日举行。

相传在远古时代,阿昌族人民中有个年逾古稀的老婆婆,每逢八月中旬收获季节,她总是不厌某烦小心翼翼地将各种谷物良种选留下来,转送给各村寨的人民。由于帮助大家提高了耕种技术,她受到人们深沉的爱戴和尊重。一年的八月,老婆婆突然在收获前逝去,为了弥补老人未能穿新、尝新而逝的最大遗憾,人们在她灵前敬献香喷喷的饭菜和新衣。

以后,每年八月十五日,阿昌族家家户户都用新收获的粮、菜、瓜果做饭,这样就形成了尝新节。来年春天人们又将她留下的种子撒到地里,形成了每年三月十五日的撒种节。3.新米节新米节景颇族有趣的庆丰收节日。

每年农历八九月间,当田里稻谷成熟时,家家户户都要欢渡“新米节”。在新米节的仪式上,由年 高德重的长者讲述谷子的来源。据说在很久以前,景颇族种植谷子,但谷魂却上了天,地上的谷子长得不好,家狗见状日夜吠叫,终于把谷魂叫到了地上,从此,景颇族种植的谷子茁壮丰茂。

因此,景颇族对狗另眼相看。新米节这天,要先给狗吃饭,其次才是牛,然后才给老人吃。新米节这天,人们一边饮酒谈笑,一面和主要总结 农事,讨论下种的适当时机。泡田水的使用。

栽秧的技艺,旱地播种的方法和时限,开荒的设计。轮种的学问等。4.采花节景颇语称“思鲜鲜”或“ 吉达”、“宁打”等,一般在春节期间举行。届时,同寨或邻寨的青年男女相约在一起,带着粑粑丝、米饭、 鸡蛋等食物,一同上山找一适合玩耍的地方,大家唱歌跳舞,说笑嬉闹,举行打“炀碟”等各种游戏。

情侣们则谈情说爱、互赠礼物,其余男女老少,则每人出些酒肉等食物,共同煮食。老者唱歌给年轻人听,歌词多为吉利之语。饭后,大家唱歌跳舞,一同玩乐。晚上青年男女彼此相约,在公房和其它地方唱歌吟调,尽情娱乐,直到深夜。

5.能仙节是景颇族青年男女为主的聚会、唱歌跳舞的节日。一般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十日举行。这个季节正值春回大地, 万物生长,辛劳一年的青年男女利用这一农闲的好时节,依照传统在依山傍水的平坦地方举行能仙节。

节日里,男女青年穿上节日的盛装,佩带各种的装饰品,聚集在一起,进行民歌、射击、打弹弓、刀舞等比赛。扩展资料:景颇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山区,少部分散居于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与缅甸 克钦邦交界山脉,总人口130212人(2000年),包括“景颇”、“载瓦”、“勒期”、“浪俄”4个支系,其中“载瓦”支系占了景颇族总人口的80%左右。

景颇族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 旱谷等作物。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景颇族素以刻苦耐劳、热情好客、骁勇威猛的民族性格著称。他们有句家喻户晓的成语:“要像狮子一样勇猛。

”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征服大自然,用大长刀与恶势力作斗争。景颇族的 口头文学发达,尤其是集诗、歌、舞于一体的创世史诗《勒包斋娃》,包含了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认识,深受本民族群众的喜爱。除了长篇叙事诗外,景颇族的其他民歌也十分丰富。

山歌分为大声唱的“直么”和小声唱的“直作”。舂米歌即劳动歌,景颇支称为“月鲁”,载瓦支称为“谷阿岗”或“谷统直”,多由一人主唱,一人伴唱,形成合唱。 风俗歌中以“腊磨罗统”最富特色。

景颇族的传统节日风俗有哪些?

景颇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目瑙纵歌节、能仙节、尝新节、采花节、新米节等。目瑙纵歌节是祭祀天神“木代”的传统活动,也是景颇族最盛大隆重的传统节日。

尝新节在每年的八月十五日举行,节日当天,家家户户都用新收获的粮、菜、瓜果做饭。

景颇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5个支系语言分属景颇语支和缅语支,文字有景颇文和载瓦文两种,均为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景颇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目瑙纵歌节、能仙节、尝新节、采花节、新米节等。尝新节在每年的八月十五日举行,节日当天,家家户户都用新收获的粮、菜、瓜果做饭。


1.目瑙节

景颇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一般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以后的九天内择双日举行,节期三至五天不等。目瑙作为一种大型的群众性歌舞活动,其由来已久,历史上,每逢丰年,出征、凯旋、婚姻嫁娶、敬祭鬼神等重要活动都要跳目瑙。


2.撒种节

撒种节,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梁河、陇等县阿昌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日举行。


3.新米节

新米节景颇族有趣的庆丰收节日。每年农历八九月间,当田里稻谷成熟时,家家户户都要欢渡“新米节”新米节的前一天,主人家就开始准备。他们背着插满鲜花的篮子,然后拣起一捆成熟的糯谷,背回家中,摆在鬼门旁边。

然后,便向各家发出热情的邀约,请他们在第二天作客。


4.采花节

景颇语称“思鲜鲜”或“吉达”、“宁打”等,一般在春节期间举行。届时,同寨或邻寨的青年男女相约在一起,带着粑粑丝、米饭、鸡蛋等食物,一同上山找一适合玩耍的地方,大家唱歌跳舞,说笑嬉闹,举行打“炀碟”等各种游戏。


5.能仙节

是景颇族青年男女为主的聚会、唱歌跳舞的节日。一般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十日举行。这个季节正值春回大地,万物生长,辛劳一年的青年男女利用这一农闲的好时节,依照传统在依山傍水的平坦地方举行能仙节。

景颇族的节日

景颇族的节日有全民性的传统目瑙纵歌节、生产方面的新米节、南瓜节、包谷节、青年人的能仙节等。

目瑙纵歌节:是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举办,一般为期2—6天,时间取双不取单。举行庆典活动时,首先要选择一块风水良好的吉祥之地作为场地,在场地中央竖立4棵目瑙柱,每棵柱上都画有精美而富有象征意义的图案,正中间交叉着两把长刀和宝剑。紧靠目瑙柱是两座奏乐高台,围绕高台的木桩上挂有各种乐器,如鋩锣、大皮鼓等。以目瑙柱为中心,用竹片等围成一个圆圈,来自四面八方的族胞和来宾在“瑙双”(领舞)的率领下踏着铿锵的鼓点,伴着豪壮的乐声翩翩起舞。

相传在久远的年代惟有太阳的子女才会跳目瑙舞。一次太阳王举行盛大的“目瑙”庆典,邀请地球上的鸟类前去参加。雀鸟们学会“目瑙”舞后回到地上跳时被景颇族的先人看到,大家一同去观看并学会了跳“目瑙”舞,流传至今,成为一个民族盛大的庆典。

旧时“目瑙纵歌”主要有山官和有财力的人主持,用于祭祀、庆祝农业丰收和战争而举办,还请董萨前来主持和组织,吟唱景颇族的创世史诗,杀牛宰鸡祭鬼魂。1980年以后,中断了20余年的节日重新恢复,其内容和形式有了很多新的变化,屏弃了原来念鬼祭鬼的内容和程序,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

新米节:是庆祝丰收的节日,每年在谷子成熟未正式收割前举行。

新米节前,主人将自己地里长的最好的谷子收回来,晒干,舂好,并备好酒菜。在节日的那天,邀请邻里来做客,用新米煮饭,让大家来品尝。在宴庆开始之前,主人要举行祈祷仪式,感谢谷魂和众鬼给了一个好收成,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人蓄平安,获得更大的丰收。

新米节实际上也是个交流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的农耕交流会,人们一边饮酒谈笑,一边谈论农事,谈论来年的计划。

能仙节:是景颇族青年男女为主的聚会、唱歌跳舞的节日。一般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十日举行。这个季节正值春回大地,万物生长,辛劳一年的青年男女利用这一农闲的好时节,依照传统在依山傍水的平坦地方举行能仙节。

节日里,男女青年穿上节日的盛装,佩带各种的装饰品,聚集在一起,进行民歌、射击、打弹弓、刀舞等比赛。

“目脑纵歌”即目脑节。“目脑纵歌”,景颇语音,意为“大伙跳舞”,是景颇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一般于每

A

试题分析:“目脑纵歌”,景颇语音,意为“大伙跳舞”,是景颇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不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节日,选项A正确,其他选项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考生要识记: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景颇族有什么特色?

景颇族男子喜欢穿白色或黑色 对襟圆领上衣,包头布上缀有花边图案和彩色小绒珠,外出时常佩带腰刀和筒帕。妇女穿黑色对襟,下着黑、红色织成的 统裙,腿上带裹腿。

有的妇女还爱好用藤篾编成藤圈,涂有红漆、黑漆,围在腰部,并认为藤圈越多越美。景颇族男女老少均喜欢嚼烟草、芦子、 槟榔和饮酒,熟人相见则从筒 帕里拿出竹筒倒一杯酒相敬。竹筒裙是景颇族的传统服饰。

扩展资料

景颇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

景颇族由 青藏高原的氐羌族群发展而来,有“景颇”、“载瓦”、“勒赤”、“浪峨”、“波拉”5个支系,总人口130212人(2000年数据),主要聚居在云南省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山区,少数居住在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与缅甸克钦邦接壤地区。缅甸境内的大部分克钦族支系与中国境内的景颇族、傈僳族也有极深的渊源。

谁知道景颇族的资料

  景颇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少数居住在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的芒马、岗房以及耿马、澜沧等县。  景颇族有景颇和载瓦两种方言,彼此通话困难。

使用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景颇语文。景颇族有丰富、优美的口头文学流传,包括反映民族起源、迁徙历史的叙事长诗及神话、故事、寓言、谚语、谜语等。  景颇族主要从事农业。景颇地区盛产珍贵的木材和各种药材。

经济作物有橡胶、油桐、茶叶、咖啡等。景颇族普通崇信原始多神,部分人信仰基督教。  习俗  景颇族家庭中尚保留幼子继承制,幼子地位高于长子,长子婚后另立门户,幼子却留在家中赡养父母,财产也主要由幼子继承。

  景颇族坦诚好客,一直保留着“吃白饭”的待客习惯。即在日常交往中,无论走到那一寨、那一家,都可坐下来吃饭,并可以不付任何报酬。对于任何一个不相识的人,主人都必须招待饭菜。

民间普遍认为:让客人饿着肚子走,是最不体面的事。  无论婚嫁、过节集会,走亲串戚,景颇族人都要提一只篮子,内装水酒、熟鸡蛋、糯米饭团,民间称“送礼篮”,主人接过礼篮后,要向随从的客人一一敬酒,最后才能自己喝,并清点礼物,然后再把篮子还给客人,以表示礼物如数收到。  很多地区平时进餐仍然沿袭无论男女长幼均把饭菜分份进餐,无需桌椅、餐具,饭菜都用芭蕉叶包好,进食时人手一份。

忌把叶包反。无论喝酒喝汤,都是就地砍一截竹筒,筒口斜削一刀,随用随去。  食俗  景颇族闲时一日三餐,忙时一日两餐。主食大米,喜食干饭和竹筒饭。

所种植的蔬菜大都是不需精耕细作的瓜、豆、青采、洋芋(土豆)等,辅以竹笋、水芹、野蒜等。  肉食以猪肉和鸡肉居多,农闲时进行渔猎,如捕猎野猪、麂子、山羊、野牛、野鸡、鸟雀,捕捞鱼蟹、田螺。 景颇族饮酒多是自制的低度酒,称水酒,成年男女更喜烧酒。  景颇族喝酒十分注重礼节,熟人相遇互相敬酒,不是接过来就喝,而是先倒回对方的酒筒里一点再喝。

大家共饮一杯酒时,每个人喝一口后都用手揩一下自己喝过的地方,再转给别人,如有老人在场,先让老人喝。  典型食品主要有:竹筒烤鱼、撒皮、舂鳝鱼、砂锅炖竹鼠。  节庆  “目瑙纵歌”,是云南省德宏景颇族群众性的歌舞活动,也是景颇族人民祝颂吉祥幸福、欢度丰收的传统节日。“目脑”是景颇语的音译,意即“大伙跳舞”,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之后举行,为期2-3天,每逢“目脑纵歌”节,仪式往往从清晨到夜晚,甚至通宵狂欢。

每次目脑都要杀牛祭祀,然后牛肉大家分食,并伴以歌舞活动,参加者多时成千上万。  此外,还要祭“能尚”宸庙,祭“能尚”每年两次。一次在春播,祭品比较隆重,届时要杀牛、猪、鸡等,以庆贺丰收。

  景颇也过“吃新谷”节,“吃新谷”都选在农历八月的一个龙日,届时把新谷炒干、舂成米,与老米合在一起做饭,以喻老米、新米接续不断。吃新饭时,要把饭菜和酒洒到地里一部分,献给地鬼,然后全家共餐。

为什么景颇族人每年要举行木脑盛会

木脑,就是大家一起跳舞的意思。木脑盛会是什么呢?它是景颇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为什么景颇族人民要这么高兴地举行木脑盛会呢?传说在很早以前,地球上的人都不会跳木脑,也就是都不会跳舞,只有太阳的孩子才会跳。一次,太阳公公请地球上的所有人参加他们的木脑盛会,地球上就派鸟雀们去了,它们回来以后就自己举办了地球上的第一次木脑盛会。这次盛会正好被景颇族的祖先和他的妻子看见了,他们都学会了。就这样,木脑盛会便传到了人间。

由于举行木脑盛会,景颇人变得更聪明、更勇敢、更团结了。于是,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景颇族人都要举行木脑盛会,以纪念这个传统的节日。

傣族的传统新年是什么?

傣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特色文化的民族,在我国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地区。

  傣族的节日很多,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关门节、开门节和泼水节。

  关门节从七月中旬开始,大约要持续三个月,而开门节时间约在十月中旬。

  关门节期间,不嫁娶、不盖房,村寨内不举行大的娱乐活动。三个月后,关门节期满,傣族人就会举行开门节庆祝活动了。

  开门又被称为“出洼”,节日这天,将关门节时摆在佛座后面的东西拿出烧掉,表示佛已“出洼”;节日第二天,全家男女老幼到寺庙拜佛;第三天,便要举行盛大的“赶朵”活动,就是集祭祀、集会、百艺、商贸于一体的庙会。

  开门节期间,男女青年身着盛装去佛寺拜佛,以食物、鲜花、腊条、钱币敬献。祭拜完毕,举行盛大的文娱集会,庆祝从关门节以来的安居斋戒结束。主要内容有燃放火花和高升、点孔明灯等。

  这时,正逢稻谷收割完毕,所以开门节也是庆祝丰收的节日。青年们可以在这时谈情说爱或结婚,成年人则可出外办事或串亲访友。

  ¤泼水节

  除了关门节和开门节,泼水节是傣族最有特色的节日,节期在公历的四月中旬。

  泼水节这天,人们要拜佛,姑娘们用漂着鲜花的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互相祝福。起初用手和碗泼水,后来便用盆和桶,越泼越激烈,鼓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期间还会举行赛龙船、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

  如果您节日期间来到西双版纳,除了感受欢快的节日气氛,还可以看看傣族人居住的特色竹楼:近似方形的竹楼以数十根粗竹子支撑,悬空铺楼板,茅草排覆盖屋顶。在这里还可以吃到喷香可口的竹筒饭,欣赏到傣家姑娘美妙绝伦的孔雀舞。

  不过,去之前了解一下傣族人的禁忌也是很有必要的:他们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等。

  如果你近期有时间,不妨去一趟傣族聚居的云南,此时还能赶上关门节呢。

云南的少数民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云南有二十五个少数民族除了汉族外,其他的少数民族是:阿昌族 白族 布朗族 布依族 傣族 德昂族 独龙族 哈尼族 回族 景颇族 基诺族 拉祜族 满族 苗族 蒙古族 纳西族 怒族 水族 藏族 佤族 瑶族 彝族 壮族 普米族 僳僳族;共25个少数民族 。现在讲傣族与彝族的主要传统节日。

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是祭祀拜祖先、堆沙、泼水、丢沙包、赛龙船、放火花及歌舞狂欢等节日。

(2)“关门节”傣语叫“进洼”,意为佛祖入寺。云南傣族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傣历9月15日(农历7月中旬)开始举行,历时3个月。

(3)“开门节”,亦称“出洼”,傣语为“豪瓦萨”,我国信奉小乘佛教的傣族、布朗族、德昂族和部分佤族的传统节日。

流行于云南地区,源于古代佛教雨季安居的习惯,类似于中原佛教的解复。时间在傣历十二月十五日。

彝族的节日主要有“火把节”、“彝族年”、“拜本主会”、“密枝节”、“跳歌节”等。

“火把节”是彝族地区最普遍而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多在夏历六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

继续浏览:

上一篇:拉萨海拔多少米?拉萨海拔多少米

下一篇:杭州梅雨季节是什么时候?杭州梅雨季节是几月份到几月份结束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