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方式有哪几种?电气接地的类型主要有哪5种
接地可分为四类,浮地、单点接地、多点接地、混合接地四种方式。浮地的目的是使电路或设备与公共地线可能引起环流的公共导线隔离起来,浮地还使不同电位的电路之间配合变得容易。缺点是容易出现静电积累引起强烈的静电放电。折衷方案,接入泄放电阻。

单点接地的方式是线路中只有一个物理点被定义为接地参考点,凡需要接地均接于此。缺点是不适宜用于高频场合。多点接地的方式,凡需要接地的点都直接连到距它最近的接地平面上,以便使接地线长度为最短。缺点,维护较麻烦。

混合接地的方式,按需要选用单点及多点接地。PCB中的大面积敷铜接地,其实就是多点接地,所以单面PCB也可以实现多点接地。多层PCB大多为高速电路,地层的增加可以有效提高PCB的电磁兼容性,是提高信号抗干扰的基本手段。
接地的四种基本类别有哪四种?这四种是什么意思呢?
防雷接地,保护接地,工作接地,屏蔽接地。
1.防雷接地分为两个概念:一是防雷,防止雷击造成的损害;二是静电接地,防止静电造成的损害。
2.保护接地是为了防止电气装置的金属外壳、配电装置的结构、线路杆塔等危害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3.工作接地是指电力系统的一点(如中性点)直接接地,或通过消弧线圈、电阻等与接地金属直接连接,如变压器、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等。
4.屏蔽接地是消除电磁场对人体危害的有效措施,也是防止电磁干扰的有效措施。扩展资料:接地的作用:接地的主要作用是防止人身触电、设备和线路损坏,防止火灾和雷击,防止静电损坏,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接地是保证电气设备正常工作和人身安全的电气安全措施。它是通过连接金属线和接地装置来实现的。常用的接地方式有保护接地、工作接地、防雷接地、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等,接地装置将电气设备和其它生产设备的泄漏电流、静电和雷电电流引入地下室。
避免人身触电和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事故。
电气接地的类型主要有哪5种
电气接地的类型主要有:安全接地、防雷接地、工作接地、模拟地、数字地。
1.安全接地安全接地就是将高压设备的外壳与大地连接。
2.防雷接地为防止雷击,一般在高处(例如屋顶、烟囱顶部)设置避雷针与大地相连,以防雷击时危及设备和人员安全。安全接地与防雷接地都是为了给电子电力设备或者人员提供安全的防护措施,用来保护设备及人员的安全。
3.工作接地工作接地是为电路正常工作而提供的一个基准电位,这个基准电位一般设定为零。该基准电位可以设为电路系统中的某一点、某一段或某一块等。
当该基准电位与大地连接时,基准电位视为大地的零电位,而不会随着外界电磁场的变化而变化。
4.模拟地模拟地是模拟电路零电位的公共基准地线。模拟电路中有小信号放大电路,多级放大,整流电路,稳压电路等等,不适当的接地会引起干扰,影响电路的正常工作。
5.数字地数字地是数字电路零电位的公共基准地线。由于数字电路工作在脉冲状态,特别是脉冲的前后沿较陡或频率较高时,会产生大量的电磁波干扰电路。如果接地不合理,会使干扰加剧,所以对数字地的接地点选择和接地线的敷设也要充分考虑。
一般有几种接地?各有什么不同?
有五种,接地目的、接地方式、接地作用不同,具体如下:
1.保护接地机壳安全接地是将系统中平时不带电的金属部分(机柜外壳,操作台外壳等)与地之间形成良好的导电连接,以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原因是系统的供电是强电供电(380、220或110V),通常情况下机壳等是不带电的,当故障发生(如主机电源故障或其它故障)造成电源的供电火线与外壳等导电金属部件短路时,这些金属部件或外壳就形成了带电体,如果没有很好的接地,那么这带电体和地之间就有很高的电位差,如果人不小心触到这些带电体,就会通过人身形成通路,产生危险。
2.工作接地工作接地是为了使系统以及与之相连的仪表均能可靠运行并保证测量和控制精度而设的接地。它分为机器逻辑地、信号回路接地、屏蔽接地,在石化和其它防爆系统中还有本安接地。
3.防雷接地防雷接地是受到雷电袭击(直击、感应或线路引入)时,为防止造成损害的接地系统。
常有信号(弱电)防雷地和电源(强电)防雷地之分,区分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要求接地电阻不同,而且在工程实践中信号防雷地常附在信号独立地上,和电源防雷地分开建设。防雷接地作为防雷措施的一部分,其作用是把雷电流引入大地。建筑物和电气设备的防雷主要是用避雷器(包括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和消雷装置等)的一端与被保护设备相接,另一端连接地装置,当发生直击雷时,避雷器将雷电引向自身,雷电流经过其引下线和接地装置进入大地。
4.屏蔽接地是消除电磁场对人体危害的有效措施,也是防止电磁干扰的有效措施。高频技术在电热、医疗、无线电广播、通信、电视台和导航、雷达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人体在电磁场作用下,吸收的辐射能量将发生生物学作用,对人体造成伤害,如手指轻微颤抖、皮肤划痕、视力减退等。对产生磁场的设备外壳设屏蔽装置,并将屏蔽体接地,不仅可以降低屏蔽体以外的电磁场强度,达到减轻或消除电磁场对人体危害的目的,还可以保护屏蔽接地体内的设备免受外界电磁场的干扰影响。
5.防静电接地为防止静电危害影响并将其泄放,是静电防护最重要的一环。扩展资料影响接地电阻测量的因素:
1.地网周边土壤构成不一致,地质不一,紧密、干湿程度不一样,具有分散性,地表面杂散电流、特别是架空地线、地下水管、电缆外皮等等,对测试影响特别大。解决的方法:取不同的点进行测量,取平均值。
2.测试线方向不对,距离不够长。解决的方法:找准测试方向和距离。
3.辅助接地极电阻过大。解决的方法:在地桩处泼水或使用降阻剂降低电流极的接地电阻。
4.测试夹与接地测量点接触电阻过大。解决的方法:将接触点用锉刀或砂纸磨光,用测试线夹子充分夹好磨光触点。
5.干扰影响。解决的方法:调整放线方向,尽量避开干扰大的方向,使仪表读数减少跳动。
6.仪表使用问题。电池电量不足,解决的方法:更换电池。
7.仪表精确度下降。解决的方法:重新校准为零。
接地电阻的测试值的准确性,是判断接地是否良好的重要因素之一。测试值一旦不准确,要不浪费人力物力(测值偏大),要不就会给接地设备带来安全隐患(测值偏小)。
接地有几种方式?
1.概述 电气设备的某个部分与大地之间作良好的电气联接称为接地。与大地土壤直接接触的金属导体或金属导体组称为接地体:联接电气设备应接地部分与接地体的金属导体称为接地线;接地体和接地线统称为接地装置。
2.接地的分类按接地的作用分有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两种 (1)为了保证人身安全,避免发生人体触电事故,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接地装置联接的方式称为保护接地。当人体触及到外壳已带电的电气设备时,由于接地体的接触电阻远小于人体电阻,绝大部分电流经接地体进入大地,只有很小部分流过人体,不致对人的生命造成危害。 (2)为了保证电气设备在正常和事故情况下可靠的工作而进行的接地称为工作接地,如中性点直接接地和间接接地以及零线的重复接地、防雷接地等都是工作接地。3.接地电阻 应接地的电气设备通过接地装置和大地之间的电阻称为接地电阻,它包含五个部分: (1)电气设备和接地线的接触电阻。(2)接地线本身的电阻。 (3)接地体本身的电阻。 (4)接地体和大地的接触电阻。
(5)大地的电阻。 不同的电气设备对接地电阻有不同的要求: (1)大接地短路电流系统R≤0.5W (2)容量在100kVA以上的变压器或发电机R≤4W (3)阀型避雷器R≤5W (4)独立避雷针、小接地电流系统、容量在100kVA及以下的变压器或发电机、高低压设备共用的接地均R≤10W (5)低压线路金属杆、水泥杆及烟囱的接地R≤30W4.装设接地装置的要求 (1)接地线一般用40mm×4mm的镀锌扁钢。 (2)接地体用镀锌钢管或角钢。
钢管直径为50mm,管壁厚不小于3.5mm,长度2~3m。角钢以50mm×50mm×5mm为宜。 (3)接地体的顶端距地面0.5~0.8m,以避开冻土层,钢管或角钢的根数视接地体周围的土壤电阻率而定,一般不少于两根,每根的间距为3~5m (4)接地体距建筑物的距离在1.5m以上,与独立的避雷针接地体的距离大于3m。
(5)接地线与接地体的联接应使用搭接焊5.降低土壤电阻率的方法在接地装置安装前应了解接地体周围土壤的电阻率,如过高则采取必要措施,确保接地电阻值合格。 (1)改变接地体周围的土壤结构。在接地体周围的土壤2~3m范围内,掺入不容于水的、有良好吸水性的物质,如木炭、焦碳煤渣或矿渣等,该法可使土壤电阻率降低到原来的1/5~1/
10.� (2)用食盐、木炭降低土壤电阻率。
用食盐、木炭分层夯实。木炭和细掺匀为一层,约10~15cm厚,再铺2~3cm的食盐,共5~8层。铺好后打入接地体。此法可使电阻率降至原来的1/3~1/
5.�
但食盐日久会随流水流失,一般超过两年就要补充一次。 (3)用长效化学降阻剂。法可使土壤电阻率降至原来的40%。6.用长效化学降阻剂电气设备的接地电阻应在每年的春、秋两季雨水较少时各测试一次,确保接地合格。
一般采用专门仪表(如ZC-8接地电阻测试仪)测试,也可采用电流表-电压表法测试。另外检查的内容有: (1)联接螺栓是否松动、锈蚀。 (2)地面以下的接地线、接地体的腐蚀情况,是否脱焊。
什么叫接地,接地方式有哪些
接地。在供电体系中,将发电机或变压器的公共端,及有产生触电因素的设备通过导线接地体与大地连接,使这些点与大地保持等电位。
接地方式并没有很多种。一般是用导体材料深埋并引出导线。
常见的有哪几种保护接地方式。有何特点
低压系统接地型式以拉丁字母作代号,其意义如下:
第一个字母表示电源端与地的关系:
T-电源端有一点直接接地;
I-电源端所有带电部分不接地或有一点通过高阻抗接地。
第二个字母表示电气装置的外露可电导部分与地的关系:
T-电气装置的外露可电导部分直接接地,此接地点在电气上独立于电源端的接地点;
N-电气装置的外露可电导部分与电源端接地点有直接电气连接。
TN系统
电源端有一点直接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可电导部分通过中性导体或保护导体连接到此接地点。
根据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的组合情况,TN系统的有以下三种型式:
a) TN-S系统:整个系统的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是分开的
b) TN-C系统:整个系统的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是合一的
c) TN-C-S系统:系统中一部分线路的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是合一的
TT系统
电源端有一点直接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可电导部分直接接地,此接地点在电气上独立于电源端的接地点
IT系统
电源端的带电部分不接地或有一点通过高阻抗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可电导部分直接接地
适用范围
TN-C系统特点:
-PEN线兼有N线和PE线的作用,节省一根导线;
-重复接地,减小系统总的接地电阻;
-PEN线产生电压降,外露导电部分对地有电压;
-PEN线在系统内传导故障电压;
-过电流保护兼作接地故障保护。
使用场所:三相负载均衡,并有熟练的维修技术人员。
TN-S系统特点
-PE线与N线分开,PE线非故障时不流过电流,外露可电导部分不带电压,比较安全,但多一根导线;
-PE线在系统内传导故障电压。
使用场所:防电击要求高,爆炸和有火灾危险场所,建筑物内装有大量信息技术设备。
TT系统特点
-外露可电导部分有独立的接地保护,不传导故障电压;
-由于电源系统有两个独立接地体,发生接地故障时接地故障电流较小,不能采用过电流保护兼作接地故障保护,而采用剩余电流保护器;
-因采用剩余电流保护器保护线路,双电源(双变压器、变压器与柴油发电机组)转换时采用四极开关:
-易产生工频过电压。
使用场所:等电位联结有效范围外的户外用电场所,城市公共用电,高压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的变电所。
IT系统特点(不引出中性线)
-发生第一次接地故障时,接地故障电流仅为非故障相对地的电容电流,其值很小,外露导电部分对地电压不超过50V,不需要立即切断故障回路,保证供电的连续性;
-发生接地故障时,对地电压升高1.73倍;
-220V负载需配降压变压器,或由系统外电源专供;
-安装绝缘监察器。
使用场所:供电连续性要求较高,如应急电源、医院手术室等。
低压配电的接地方式有哪几种?
根据iec规定的各种保护接地方式的术语概念,低压配电系统按接地方式的不同分为tt系统、tn系统、it系统.其中tn系统又分为tn-c、tn-s、tn-c-s系统.
下面对各种供电系统做扼要的介绍。
1.tt方式接地供电系统
tt接地方式是指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直接接地的保护系统,称为保护接地系统,也称tt系统。
在tt系统中负载的所有接地均称为保护接地,如图1-1所示。这种供电系统的特点如下。(1)由于三相负载不平衡,工作零线上有不平衡电流,对地有电压,所以与保护线所联接的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有一定的电压。
(2)如果工作零线断线,则保护接零的漏电设备外壳带电。
(3)如果电源的相线碰地,则设备的外壳电位升高,使中性线上的危险电位蔓延。
(4)tn-c系统干线上使用漏电保护器时,工作零线后面的所有重复接地必须拆除,否则漏电开关合不上;而且,工作零线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断线。所以,实用中工作零线只能让漏电保护器的上侧有重复接地。
(5)tn-c方式供电系统只适用于三相负载基本平衡情况。
4.tn-s方式供电系统
它是把工作零线n和专用保护线pe严格分开的供电系统,称作tn-s供电系统,如图1-4所示,tn-s供电系统的特点如下。
(1)系统正常运行时,专用保护线上不有电流,只是工作零线上有不平衡电流。
pe线对地没有电压,所以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接零保护是接在专用的保护线pe上,安全可靠。
(2)工作零线只用作单相照明负载回路。
(3)专用保护线pe不许断线,也不许进入漏电开关。
(4)干线上使用漏电保护器,工作零线不得有重复接地,而pe线有重复接地,但是不经过漏电保护器,所以tn-s系统供电干线上也可以安装漏电保护器。
(5)tn-s方式供电系统安全可靠,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等低压供电系统。在建筑工程工工前的“三通一平”(电通、水通、路通和地平——必须采用tn-s方式供电系统。
5.tn-c-s方式供电系统
在建筑施工临时供电中,如果前部分是tn-c方式供电,而施工规范规定施工现场必须采用tn-s方式供电系统,则可以在虚线后段采用施工用电配电箱分出pe线,如图1-5所示。
这种系统称为tn-c-s供电系统。tn-c-s系统的特点如下。
(1)当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带电(相线碰壳或设备绝缘损坏而漏电)时,由于有接地保护,可以大大减少触电的危险性。
什么是接地?为什么接地?常用的接地有哪几种?
接地:将需要接地部分与大地形成电气联接叫接地。接地有: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重复接地,防雷接地。
保护接地:将设备的金属外壳与接地体联接,防止触电伤人。
重复接地:将中性点中的一点或多点再次接地,因为供电线路太长 为了PE线阻抗不至于过大二设置的。
防雷接地:顾名思义防雷击(雷电感等)。这个电阻一般不大于10欧姆。
低压配电系统接地方式有哪几类
在低压配电系统中采用三种形式;TN-C TN-S TN-C-S,(1)TN-C系统为三相四线制,中性点直接接地,整个系统为中性线与保护线合一(PEN线),农村使用较多。(2)TN-S系统为三相五线制,中性点直接接地,中性线(N)和保护线(PE)是分开的,城市使用较多。
中性点接地方式有哪几种类型?相电压,线电压,电流各有什么特点
(1)对于6-10kV系统,由于设备绝缘水平按线电压考虑对于设备造价影响不大,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一般均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方式。
(2)对于110kV及以上的系统,主要考虑降低设备绝缘水平,简化继电保护装置,一般均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方式。
(3)20-60kV的系统,是一种中间情况,一般一相接地时的电容电流不很大,网络不很复杂,设备绝缘水平的提高或降低对于造价影响不很显著,所以一般均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4)1KV以下的电网的中性点采用不接地方式运行。但电压为380/220V的系统,采用三相五线制,零线是为了取得机电压,地线是为了安全。
电网的接地系统有哪几种
高压电网接地分为中性点直接接地、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过消弧线圈接地、还有通过小电阻接地。
低压系统的接地方式分为:TT系统、TN系统、IT系统。
具体到各种接地方式的不同和作用可以参考百度百科。
接地装置有哪几种?
接地装置分类:
1.工作接地:是为了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所需要的接地。例如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的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其作用是稳定电网对地电位,从而可使对地绝缘降低。
3.保护接地:也称安全接地,是为了人身安全而设置的接地,即电气设备外壳必须接地,以防外壳带电危及人身安全。
4.仪控接地:发电厂的热力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计算机监控系统、晶体管或微机型继电保护系统和远动通信系统等,为了稳定电位、防止干扰而设置的接地。也称为电子系统接地。
扩展资料:
接地设置的质量要求:
1.接地体顶面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无规定时,不宜小于0.6m。角钢及钢管接地体应垂直配置。
2.垂直接地体的间距不宜小于其长度的2倍。当无设计规定时不宜小于5m。
3.接地线应防止发生机械损伤和化学腐蚀;接地线在穿过墙壁、楼板和地坪处应加装钢管或其它坚固的保护管,有化学腐蚀的部位还应采取防腐措施。
4.接地干线应在不同的两点及以上与接地网相连接。
5.每个电气装置的接地应以单独的接地线与接地干线相连接,不得在一个接地线中串接几个需要接地的电气装置。
6.接地体敷设完后的土沟其回填土内不应夹有石块和建筑垃圾等;外取的土壤不得有较强的腐蚀性;在回填土时应分层行实。
7.接地体的连接应采用焊接,焊接必须牢固无虚焊。接至电气设备的接地线,应用镀锌螺栓连接。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