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动物的特点
海底动物有什么特点

海底动物特点有以下:1、深海动物抗压能力都很高。2、有的动物通过到水面换气来获取氧气,有的通过腮过滤水中的氧气来生存。
3、有些会发出超声波,比如鲸类。
有些会发出次声波,通常用于呼唤同伴或求偶。4、掠食动物通常是通过出其不意或者是用速度去追赶猎物,而以浮游动物为食的掠食动物的动物移动速度却很慢。5、深水鱼,它们自身就有发光器官,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深海动物的体色一般呈灰色乃至黑色,偶尔有呈鲜红色的。
它们很多是体侧肌肉发育很差,骨化不充分的。体型巨大化,附肢长大化,突起发达等等。
海底动物有哪些?它有什么特点?

海底动物有:鲨鱼、鲸鱼、海豚、水母、海牛等,其特点如下:1、鲨鱼鲨鱼身体坚硬,肌肉发达,不同程度的呈纺锤形。口鼻部分因种类而异,有尖的,也有大而圆的。
垂直向上的尾(尾鳍)大致呈新月形,大部分种类的尾鳍上部远远大于下部。
2、鲸鱼鲸鱼体型大,有的鲸身体很大,最大的体长可达30米。鲸的体形像鱼,呈梭形。头部大,眼小,耳壳完全退化。颈部不明显。
前肢呈鳍状,后肢完全退化;多数种类背上有鳍;尾呈水平鳍状,是主要的运动器官。3、海豚海豚体长1.2~4.2米,体重23~225千克。海豚一般嘴尖,上下颌各有约100颗尖细的牙齿,主要以小鱼、乌贼、虾、蟹为食。
4、水母水母没有脊椎,但身体却非常庞大,主要靠水的浮力支撑其巨大的身体。身体外形像一把透明伞,伞状体直径有大有小,大水母的伞状体直径可达2米。5、海牛海牛因适应水中生活,前肢特化为锥,但端部仍有退化的蹄,与有蹄类动物更接近。
后肢逐渐退化消失,尾巴为圆形的阔鲸。
海底动物它们的特点有什么?>:-<

海底动物它们的特点是对环境依赖性强,数量大,深海动物抗压力能力高。海洋动物是海洋中异养型生物的总称。
海洋是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海洋动物是生物界重要的组成部分。
门类繁多,各门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可以有很大差异。微小的有单细胞原生动物,大的有长可超过30米、重可超过190 吨的鲸类。从海面上至海底,从岸边或潮间带至最深的海沟底,都有海洋动物。海洋中各门类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十分不同的异养型生物的总称。
它们不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只能以摄食植物、微生物和其他动物及其有机碎屑物质为生。海洋动物现知有大约20多万种,它们形态多样,包括微观的单细胞原生动物,一直到高等哺乳动物——鲸类等;分布广泛,从赤道到两极海域,从海面到海底深处,从海岸到超深渊的海沟底,都有其代表。海洋动物可分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海洋原索动物和海洋脊椎动物等3个大的类群。
扩展资料:海洋动物共有几十个门类,可分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海洋原索动物和海洋脊椎动物等三大类。海洋无脊椎动物,占海洋动物的绝大多数,门类最为繁多,主要的有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纽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腕足动物、毛颚动物、须腕动物、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等。海洋原索动物,海洋中介乎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之间的动物,包括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等。
海洋脊椎动物,包括依赖海洋而生的鱼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
海底动物活动特点

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贝类的生活方式有浮游、游泳、爬行、固着、穿孔和寄生等类型;子鱼每小时能游几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速度非常快;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有些深水鱼,它们自身就有发光器官,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海龟在海里游行时,主要是靠前面两只脚同时划动,借助水的力量一起一伏往前行;虾的腹部有五对游泳肢及一对粗短的尾肢,尾肢与腹部最后一节合为尾扇,能控制虾的游泳方向;海胆喜欢栖息在海藻丰富的潮间带以下的海区礁林间或石缝中,以及坚硬沙泥质浅海地带,具有避光和昼伏夜出的特性;水母能依靠圆形伞体收缩喷出水流活动,也能通过触手摆动进行,还能通过水流使自身运动。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