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美国文学作品

美国文学作品

最佳回答2022-11-02

美国文学作品《绿野仙踪》读后感

读了《绿野仙踪》这本书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友谊是最重要的。 《绿野仙踪》 读后感 《绿野仙踪》是一本童话小说,但书中有许多大道理,看了以后,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本书主要讲了:主人公多萝西被大风卷走离开了家。

她在回家的路上认识了一些朋友,他们跟她一起走上了漫长的路。他们历尽千辛吃尽万苦,最后终于实现了他们各自的梦想。 在这个漫长的路上,多萝西的伙伴们多次都被困难吓倒了。但多萝西不一样,她不仅自己克服了困难,还帮助伙伴们克服了困难。

他们只是靠多萝西来克服困难的吗?不,不是的!帮助他们的还有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我也遇过跟他们一样的情况。有一次,我数学没考好,非常伤心,因此我就特别怕数学,遇到关于数学的东西都选择逃避。但爸爸在跟我谈心的时候鼓励我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你不是学不好数学,你是没有克服数学的勇气与决心。

”听了爸爸的话,我立马茅塞顿开,便开始克服数学了。我开始面对数学了。我开始做题,并且认真听课,做作业。

每当我遇到困难而逃避的时候我都会想起爸爸对我说的那句话“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在我的努力下,下一次考试终于考好了。从这以后我再也不怕数学了。

是啊,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你不经历挫折,怎么能得到磨练从而变的更好呢?所以,我们要像多萝西一样,永远都不怕困难,并找到克服困难的办法,勇往直前! 《绿野仙踪》读后感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名叫《绿野仙踪》。 这本书主要写了一个名叫多罗茜小女孩和小狗托托,被龙卷风卷到了奥芝国。为了回到家乡,他们遇到种.种困难,经历千辛万苦。

在旅途中,多罗西陆续结识了需要脑子的稻草人,需要心的铁皮人,需要胆量的狮子。为了各自的心愿,他们团结合作,历经艰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心愿,多罗茜也回到了家乡。 这其中,他们最令我感动的一点是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他们一路上互相帮助,不会丢下同伴;不会跟同伴吵架;不论同伴遇到什么困难,他们都会努力地帮助;不论有多少困难,他们都会齐心协力,想办法克服它们。

虽然,他们的旅途十分坎坷,但是,他们团结的精神是他们披荆斩棘,战胜困难,实现心愿。 可是,现实生活中可没那么团结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事件被新闻到处传播。他们可能就因为点小事就打了起来,也有可能是因为不和而打架……可是,无论怎样,都是因为不团结,如果他们团结合作,就不会因为一点小事而“大闹天宫”了,也不会斤斤计较了。

就说我吧,平时,我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合作,除非老师开展了活动,让我们组队进行,我才不情愿的合作。我连合作都做不到,谈何团结? 读完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深刻的感悟。今后,遇到一些我不能做的事,我一定会跟别人合作,因为,团结就是力量! 《绿野仙踪》读后感 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由莱曼·弗兰克·鲍姆编写的童话书《绿野仙踪》,这本书把我带进了童话王国,使我感受到了纯真的梦幻。

《绿野仙踪》以虚构的奥兹国为背景,讲述了小姑娘多萝茜与亨利叔叔、艾姆婶婶和小狗托托住在美国堪萨斯州的草原上,但有一天,多萝茜与托托不小心与被龙卷风卷到了一个叫满地金的地方,好心的北方女巫指点她到翡翠城去找奥兹大王帮忙送她回家。路上,她先后遇到了稻草人、铁樵夫、胆小狮,他们为了实现各自的心愿,与多萝西结伴而行。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终于来到了翡翠城。

但没想到奥兹大王根本不会魔法,他们很沮丧,但很快又振作起来,用自己的力量实现了各自的愿望,而多萝茜和托托也回到了亨利叔叔和艾姆婶婶的怀抱。 《绿野仙踪》的 故事 表面上看起来荒诞离奇,如梦如幻,可实质上都合情合理、无懈可击。书中所表现出的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幸福、智慧、爱心和勇气的追求,则历来是许多文学作品创造的主题。 读了《绿野仙踪》后,我体会到朋友是很珍贵的。

多萝茜与稻草人、铁皮人和狮子,从不相识到朋友,然后一同共度难关,互相帮助,结果实现了他们的心愿。我们同学就是朋友,我们应该互相帮助。朋友很珍贵、很重要,我们要珍惜他,让友谊的花朵永远盛开。

《绿野仙踪》读后感 在这个寒假里,我看了一本书——《绿野仙踪》。它可是外国 儿童 读物十大名著之一哦!我想有些小朋友对这本书不陌生吧。 这本书里面讲的是一阵威力无比的龙卷风,把小姑娘多罗茜和她的小狗托托吹到了一个神秘的国家。在那边他们遇到了许多朋友,有想得到脑子的稻草人,还有一定要得到一颗心的铁皮人,还有要获得胆量的狮子。

他们想一起到翡翠城里找奥芝帮忙实现愿望……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第六章惊险的旅程和第七章要命的罂粟花丛。讲的就是第二天他们上路时遇到了许多麻烦,但聪明的稻草人都帮朋友解决了。为什么那篇令我印象深刻呢?因为他写得很生动,让我觉得我像他们其中的一员一样。

比如说一句“狮子跳起来的那一刻,它感觉自己好像飞一样。”我就感觉自己和他一样在飞;比如说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

二战后美国文学有哪些代表作品?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最杰出的作家主要是海明威(1899—1961),他的《太阳照样升起》(1926)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菲茨杰拉尔德(1896—1940)的《人间天堂》(1920)和《了不起的盖茨比》(1925)也唱出了因“美国梦”幻灭而迷惘的哀歌。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文学出现极复杂的状况,各种现代派文学应运而生。

梅勒(1923—)写了战争小说《裸者和死者》(1848),在《白色黑人》(1959)中发布了美国存在主义的宣言。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美国出现反传统的“垮掉的一代”。代表作有金斯堡(1926—)的长诗《嚎叫》(1956)和凯如亚克(1922—)的小说《在路上》(1957)。20世纪60年代美国还流行黑色幽默小说,用滑稽口吻来写悲惨景色以揭露世界的不合理。

海勒(1923—)的《第二十二条军规》(1961)、冯尼古特(1922—)的《第五号屠场》(1969)都揭露了战争的不人道。荒诞派戏剧在美国的代表是阿尔比(1928—),他的《动物园的故事》(1959)、《美国梦》(1961)、《海景》(1975)表示了对西方社会价值观念的否定。

现代美国文学作品有哪些?

外国的现代文学主义流派及代表:(一)存在主义文学:萨特于1938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恶心》,开创了无神论存在主义的文学先河。他于1943年发表的《存在与虚无》,是存在主义的哲学纲领。

阿尔贝·加缪,是存在主义文学的另一员大将,他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存在主义气息。

小说《局外人》(1945)和《鼠疫》,剧本《误会》《卡利古拉》等,为他赢得了远远超过前辈的荣誉,他在1957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西蒙娜·德·波伏娃,是存在主义的女将,是20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女性之一,是萨特的学生和伴侣。波伏娃最重要的作品是她的《第二性》,被认为是女权运动的“圣经”。 (二)荒诞派戏剧:荒诞派戏剧家提倡纯粹戏剧性、通过直喻把握世界,他们打破了传统戏剧的写作手法,放弃了形象塑造与戏剧冲突,运用支离破碎的舞台直观场景、奇特怪异的道具、颠三倒四的戏剧对白、怪诞、模糊、病态、丑陋的人物,若有若无的剧情,混乱不堪的思维,来表现现实的丑恶与恐怖、人生的痛苦与绝望,达到一种抽象的荒诞效果,而这种怪诞的手法,贴切地表现了荒诞的主题。

1961年英国著名戏剧理论家马丁·埃斯林发表《荒诞戏剧》一书,将这类作品作了理论上的概括,并予正式命名。此后,荒诞派戏剧达到了成熟和全盛的阶段,并以其“反戏剧”、“反文学”、“先锋派”的面貌,出现在世界文学之林。尤奈斯库:荒诞派戏剧创始人,1950年剧作《秃头歌女》问世,1952年剧作《椅子》。

萨缪尔·贝克特:1953年剧作《等待戈多》,轰动法国舞台,并确立了他在法国剧坛上的地位,也使他的名声享誉世界。贝克特于196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阿达莫夫:1953年《一切人反对一切人》,《塔拉纳教授》。

热内:1947《女仆》,1956《阳台》,1958《黑人》等。哈罗德·品特:是一位英国剧作家,早期作品经常被归入荒诞派戏剧。剧作《看房者》(1960),为他赢得了国际性剧作家的声誉,也是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

(三)新小说派:是20世纪50至60年代盛行于法国文学界的一种小说创作思潮,也被称之为“反传统小说”。新小说派的基本观点认为,传统小说中无所不知的叙述者,总是试图赋予生活以秩序和意义,但实际生活中并不存在。20世纪以来小说艺术已处于严重的停滞状态,其根源在于传统小说观念的束缚,墨守过时的创作方法,因此他们主张摒弃以巴尔扎克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写作方法,从情节、人物、主题、时间顺序等方面进行改革。同时,新小说派认为传统现实小说中的惯用语言,也必须彻底改革,因为这些语言由于长期重复使用,已变为“陈套”或“僵化”,失去了表达现代人复杂多变生活的能力。

阿兰·罗布-格里耶:《橡皮》(1953),《在迷宫中》(1959)。娜塔丽·萨洛特(女):《马尔特罗》(1953),《天象仪》(1959),《黄金果》(1963)。米歇尔·布陶:《路过米兰》(1954),《变化》(1957)。克洛德·西蒙:《弗兰德公路》(1960)。

为他赢得了“新小说”柱石的称誉,奠定了在文坛上的地位。玛格丽特·杜拉斯(女):《夏天晚上十点半》,电影剧本《广岛之恋》(1959)(四)垮掉的一代:是二战后风行于美国的文学流派,是出现在美国的、一群松散的、结合在一起的年轻诗人、及作家的集合体。该流派的作家都是些性格粗犷豪放、落拓不羁的男女青年,他们生活简单,不修边幅,喜穿奇装异服,厌弃工作和学业,拒绝承担任何社会义务,也蔑视社会的法纪秩序,反对一切世俗陈规和垄断资本统治,抵制对外侵略和种族隔离,讨厌机器文明,并以浪迹天涯为乐。他们永远寻求新的刺激,寻求绝对自由,纵欲、吸毒、沉沦,以此向体面的传统价值标准进行挑战,因此被称作垮掉的一代。

杰克·克鲁亚克:小说《在路上》(1957)艾伦·金斯堡:诗歌《嚎叫》(1956)威廉·博罗斯:小说《裸体午餐》(1959)(五)黑色幽默:“黑色幽默”的小说家们,突出描写人物周围世界的荒谬、和社会对个人的压迫,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表现环境和个人之间的互不协调,并把这种互不协调的现象,加以放大,扭曲,变成畸形,使它们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闷。因此,有一些评论家把“黑色幽默”,称为“绞架下的幽默”,或“大难临头时的幽默”。纳博科夫:黑色幽默最早的作家,他在1955年出版了长篇小说《洛丽塔》,此后又出版《普宁》(1957)、《微暗的光》(1962)等小说,成为事实上黑色幽默派的元老。

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使他成为公认的黑色幽默派的代表作家。库特·冯尼格特:以充满幽默和奇特风格的长篇小说而著称,他的《第五号屠场》(1969),使黑色幽默小说的创作影响,达到顶峰。另外他的《猫的摇篮》(1963),和《时震》,也是优秀的黑色幽默作品。

托马斯·品钦:受业于纳博科夫,以长篇小说《万有引力之虹》(1973),成为黑色幽默派的后起之秀。威廉·盖迪斯:他的小说《小大亨》(1975),以夸张的讽刺,描写一个大发投机财的孩子形象,获得1976年美国全国图书奖。托马斯·伯杰:他的小说《小巨人》(1964),是对看似强大实则渺小的西方社会的讽刺。约翰·霍克斯:他被认为是“当代最有独创性的小说家”。

代表作《血桔》,描写了一对夫妇在假想的海岛上,过着原始的性爱生活,成为“反小说”的典范。约翰·巴斯:他在代表作《牧羊童贾尔斯》(1966)中,以“反英雄”的描写手法,通过对大学生贾尔斯,受到来自两个方面魔力的迫害,以至神经错乱的描述,影射冷战时世界两大政治集团对人类造成的伤害(六)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20世纪50年代崛起于拉丁美洲文坛、赋有撼动世界轰动效应的重要文学流派,至今仍在世界文坛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它以小说为主要体裁,作品大多以神奇、魔幻的手法,反映拉丁美洲各国的现实生活,就是“将神奇和怪诞的人物及情节,以及各种超自然的现象,插入到反映现实的叙事和描写中去,做到既有离奇幻想的意境,又有现实主义的情节和场面,人鬼难分,幻觉和现实相混,将拉丁美洲现实的政治社会,变成了一种现代神话。

”因此,人们将这种写作手法,称之为“魔幻现实主义”。委内瑞拉—乌斯拉尔·彼特里:短篇小说《雨》(1948)。他率先将此术语,运用于拉美文学。古巴—阿莱霍·卡彭铁尔:长篇小说《这个世界的王国》(1949)危地马拉—阿斯图里亚斯:长篇小说《总统先生》(1949),《玉米人》(1950)。

他于196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墨西哥—胡安·鲁尔福:中篇小说《佩得罗·帕拉莫》(1955)。秘鲁—阿格达斯:《深沉的河流》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长篇小说《百年孤独》(1970),《家长的没落》(1981)。

他于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智利—伊萨贝尔·阿连德(�。

美国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

有:威廉·福克纳,代表作《喧哗与骚动》、司各特·菲茨杰拉德,代表作《人间天堂》、杰克·伦敦,代表作《野性的呼唤》、海明威,代表作《老人与海》、马克·吐温,代表作《汤姆·索亚历险记》等。1、《喧哗与骚动》《喧哗与骚动》(The Sound and the Fury)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创作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929年。

该小说讲述的是南方没落地主康普生一家的家族悲剧。

老康普生游手好闲、嗜酒贪杯。其妻自私冷酷、怨天尤人。长子昆丁绝望地抱住南方所谓的旧传统不放,因妹妹凯蒂风流成性、有辱南方淑女身份而爱恨交加,竟至溺水自杀。次子杰生冷酷贪婪,三子班吉则是个白痴,三十三岁时只有三岁小儿的智能。

全通过这三个儿子的内心独白,围绕凯蒂的堕落展开,最后则由黑人女佣迪尔西对前三部分的“有限视角”做一补充。该作品采用了多角度的叙述方法。2、《人间天堂》《人间天堂》是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处女作。

它的问世奠定了菲茨杰拉德作为“爵士时代”的魁首和桂冠诗人的地位。在《人间天堂》中,菲茨杰拉德通过对艾莫里“幻想——追求——破灭”这一历程细致入微的描绘,“将青年人狂热追求‘美国梦’的幻想和注定要破灭的这一主题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3、《野性的呼唤》《野性的呼唤》,又名《荒野的呼唤》(The Call of the Wild),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创作的中篇小说。

作品讲述巴克原是米勒法官家的一只爱犬,经过了文明的教化,一直生活在美国南部加州一个温暖的山谷里。后被卖到美国北部寒冷偏远、盛产黄金的阿拉斯加,成了一只拉雪橇的狗。该作以一只狗的经历表现文明世界的狗在主人的逼迫下回到野蛮,写的是狗,也反映人的世界。

该作延续了杰克·伦敦小说的“生存”主题:生命总是在不断挣扎求存的过程中获得意义与力量。4、《老人与海》《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该作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尽管海明威笔下的老人是悲剧性的,但他身上却有着尼采“超人”的品质。

泰然自若地接受失败,沉着勇敢地面对死亡,这些“硬汉子”体现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即人类不向命运低头,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它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这篇小说相继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5、《汤姆·索亚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是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187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

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小说的时代在南北战争前,写的虽是圣彼得堡小镇,但该镇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当时美国社会的缩影。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

20世纪20年代现美国文学各大流派的代表作家作品有哪些?

20世纪20年代,现代派继世纪初的兴起而步入繁荣,意象派、象征主义、抽象哲理派等诗歌大量涌现。庞德(1885—1973)、瓦歇尔·林赛(1879—1931)、桑德堡(1878—1967)是很有成就的诗人。

艾略特(1888—1965)的《荒原》(1922)是现代派诗歌的里程碑。

奥尼尔(1888—1953)的剧作有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成分,《琼斯皇》(1920)、《毛猿》(1922)以表现主义方法与象征手段表现了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异化。南方文学的代表福克纳(1897—1962)在《喧哗与骚动》(1929)中用意识流手法描写资产阶级家庭的堕落。美国的左翼文学是在俄国革命影响下产生的。约翰·里德(1887—1920)的《震撼世界的十日》开创了美国无产阶级文学,乔万尼蒂歌颂列宁的诗、伊斯特曼的小说《冒险》(1927)、史沫特莱的《大地的女儿》(1929)是这种文学的实绩。

继续浏览:

上一篇:dnf心脏项链

下一篇:ems速度快吗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