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以后阳虚了怎么办
艾灸后常见的50种反应和处理措施(推荐收藏)!

序号 艾灸后反应 反应所代表的含义 应对措施 1 、水泡 体内的湿寒比较重 小水泡继续灸,大水泡针消毒后刺破挤出,避免感染,控制好灸量和火力,可以继续灸 2 、红疹 体内的风、湿、寒比较重 改为悬灸会减弱,加灸曲池、大陵,期间可以刺血或者拔罐 3 、口渴 上实下虚 继续施灸,灸前喝杯热水,多灸腿部 4 、病症加重 身体虚弱,正气弱 继续施灸,局部刮痧,点刺放血 5 、返病 正邪相争 加强营养,继续施灸,扶正祛邪 6 、上火 表明体质热或灸量大,配穴不合理 加灸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等下焦穴位,引火归元,控制好灸量和频率 7 、口干舌燥 上焦有虚火 加灸曲池、合谷、太溪、照海,清虚降火 8 、烦躁 体内有虚火 继续施灸,多灸腿部,少灸上焦部位,适当刮痧、拔罐 9 、烫 经络有瘀堵现象,热无法渗透下去,烫的部位大多是有问题的部位:按下去有疼痛或结节的部位,或是平时不舒服、平时疼痛的部位。 艾灸前可先按摩,疏通经络,打开穴位后再灸 10 、痒 体内有风邪 改为悬灸可减弱,用手揉,加灸曲池、百虫窝11 、不热 表明体内寒气较重,体内寒气与热抵消,因此感觉不到热;也可能因最近太疲劳,气血虚弱或经络不通 适当加大艾灸量,控制好火力 12 、灸后皮肤红白相间点 经络不通 继续施灸,红白点会自动消失 13 、头晕、头胀 下焦部位经络堵塞,艾灸补进的气血全拥到脑部,加上原本脑部经络不通,而导致头晕、头痛现象 头部和手臂进行适当刮痧、按摩;要序渐进施灸,可加灸大椎、合谷、太冲 14 、全身无力感或增加酸痛 痛风、月内风、体内有风湿 继续施灸,慢慢该症状就会消失 15 、全身乏力 体虚或其他病症 掌握好灸量和火力,注意饮食,加强运动 16 、身体沉重 气血循环不畅、经络不通 继续施灸 17 、呼吸急促或不顺畅,情绪不稳定、头重 心脏功能弱、心肌供血不足、血偏稠 适量施灸、配合医师治疗 18 、想睡觉 经络疏通后需要更多的气血滋养,气血不足,则脑部缺氧,导致发困 食疗补气血,继续施灸 19 、酸痛、疲劳、嗜睡 气血於堵或气血不足 食疗补气血,继续施灸,不要熬夜,适当运动 20 、鼻流清涕 肺部有寒气,正气弱、免疫力差 加灸肺俞、迎香21 、面色红润有光泽,皮肤饱满滋润 经络开始畅通,皮肤得到气血的滋养 继续施灸 22 、色斑变淡、痘痘消失 体内毒素排出,身体机能恢复 继续施灸 23 、左热右凉 血瘀或血虚 右侧疏通时多加强 24 、右热左凉 虚或气瘀 左侧疏通时多加强 25 、忽冷忽热 阴阳不平衡(晚上不睡觉,白天想睡觉) 继续施灸,加灸然谷 26 、上半身热或只是下半身热 不热的那半边经络不通 不通的半身,加大灸量 27 、局部皮肤凉 相应经络不通,阳气到达不了,相应的脏腑功能就会下降。
继续施灸,加强运动 28 、越来越凉,感觉冷 体内的经气充足,开始将寒气驱除体外 加大灸量 29 、粘汗 湿气重、脾虚 继续施灸,加灸脾虚、阴陵泉 30 、冷汗 寒气重,阳虚 继续施灸,加灸命门31 、腹部或后腰出油 血液粘稠、血脂高、血液毒素过多 继续施灸,期间也可以拔罐等 32 、疼痛 体内的经气被激发,与病灶的邪气相搏斗时的反应 继续施灸,疏通相关经络 33 、腹泻 体内有寒湿,艾灸之后,阳气提升,体内运行时,肠胃功能开始恢复,肠蠕动增强,病邪化开,排出体外 继续施灸,脏腑中浊气排出体外,症状就会消失 34 、肾脏有酸痛感(腰酸腰凉),尿量增 肾功能不佳,肾气不足 继续施灸,多喝水,注意饮食 35 、脐部出黄水 有妇科或者肠胃炎症 继续施灸,多喝水,不要吃辛辣食物,常注意饮食卫生、加强运动 36 、脐下出水泡 有妇科或者肠道湿寒,严重的人会在脐周起一圈硬皮 继续施灸,多喝水,不要吃辛辣食物,常注意饮食卫生、加强运动 37 、肚脐出水泡,且还有红点 有妇科或者肠胃炎症 继续施灸,多喝水,不要吃辛辣食物,日常注意饮食卫生、保证该部位的清洁与干爽,加强运动 38 、排尿变多 身体毒素、寒邪从身体排出 继续施灸,可加灸肾俞、膀胱俞促进排毒 39、 染病 本身的慢性病,正气足了以后的正邪相争 在专业艾灸师指导配穴、施灸 40 、月经异常 调理过程中,也会消耗一部分人体津液,若吸收功能差,补液不足,此时气血虚弱,出现的假象 适当减少灸量,艾灸前后补充温水,适当吃一些山药等补益脾胃的食物,增加气血的转化这种症状就会得到缓解。
艾灸后把脉说肾阳虚,不要艾灸,但是艾灸那里说天天艾灸能治好,我有脑血管痉挛,头颈发张经络不通?

艾灸排病反应连载:艾灸排病反应及解决方案,请灸友收藏!(七)

18、遗精 现象说明 灸后遗精,遗的是“败精”, 这是病理产物,多与鳏寡独居、肝肾不调、痰湿浊邪下注等有关。 而 艾灸增强了体内的正气,正气会将阻滞体内的败精排出体外,而后生成新的精液。
解决方案 1、肝肾不调的人,建议服用一些中药调补肝肾,同时疏通肾经、肝经,并艾灸肾俞穴、肝俞穴、太溪穴等要穴,还要清淡饮食、不要熬夜、适度运动等。
2、肾虚的人分清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 应该辩证施灸: 肾阳虚之人应当补阳,可以艾灸督脉以及关元、命门等培补元阳的大穴;肾阴虚之人应当滋阴,可以艾灸三阴交穴、太溪穴、照海穴, 并多食鸭肉、丝瓜、银耳等滋阴食物。 3、痰湿体质的人基本都伴有脾胃虚弱的毛病,尤其以脾阳虚、脾虚湿滞最为常见,前者建议艾灸中脘穴、关元穴、足三里穴,后者建议艾灸阴陵泉穴、承山穴、丰隆穴、解溪穴。 19、头痛 现象说明 1、《证治准绳》认为,头就像天一样,清阳之气及脏腑精华都汇聚于此。因此头痛比较复杂,一般根据头痛的部位,结合经络的循行走向,进行处理。
2、一般而言,头痛是因为体内的寒、燥、火、风等外邪太重。 艾灸补阳气,阳气得到增强就有能力与邪气对抗,而气具有走动、向上的特性,在对抗过程中,邪气就会从头部被驱赶出来,就会表现为头痛症状。 3、脑后疼痛说明肾阳不足,导致邪气存于膀胱经。
因为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经又从肾脏发出,外邪就会顺着膀胱经上达头部。 4、头部两侧疼痛及偏头痛,说明胆经不通。 因为此处是胆经所过之地,胆经半表半里,灸后寒、湿、风等外邪会从阴经转入阳经,疾病逐渐痊愈,但接下来就可能由脏入腑,就会表现出偏头痛。
5、头顶疼痛多属肝精不足、虚火上亢, 肝经上行至额部,与督脉在头顶相会,肝阳上亢就会头痛。 6、前额疼痛多因脾阳不足、脾湿过重, 灸后阳气提升,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加强,就会将体内湿邪排出,湿邪被驱赶外泛的过程就会表现出前额痛。 解决方案 1、脑后疼痛, 可以用刮痧板在头部膀胱经、背部膀胱经第一侧线刮痧,同时温通督脉、活血化瘀,使邪气尽快排出体外。
配合艾灸肾俞、命门、风池穴,晚上用桂枝、生姜泡脚,提高身体整体机能,有利于寒气排出体外。 2、头部两侧疼痛及偏头痛, 可以用刮痧板在头部两侧胆经刮痧,将邪气彻底发散出来, 同时配合肝俞、胆俞进行刮痧,如果有结节,就进行按揉,然后艾灸5-10分钟,进一步培补阳气,防止邪气再一次由阳入阴。 3、头顶疼痛一般从肝经论治,可以在四神聪、合谷穴、太冲穴进行按摩, 每个穴位3-5分钟,然后每个穴位配合10-15分钟艾灸。 4、前额疼痛应该补脾阳、祛脾湿,前者艾灸中脘穴、关元穴、足三里穴,后者艾灸阴陵泉穴、承山穴、丰隆穴、解溪穴。
5、如果分不清经络,就直接按揉、艾灸阿是穴,哪里不舒服就艾灸哪里,基本都可以起到疏通经络、缓解疼痛的作用。 6、坚持艾灸,待外邪被驱除出去之后,头痛自然就会缓解。 20、流鼻涕、打喷嚏、鼻塞 现象说明 1、艾灸后阳气增强,气机鼓动,体内阴邪被正气驱逐出体表。 肺主气,开窍于鼻,与鼻部、呼吸系统密切相关。
阴邪聚集于上焦,为了赶跑它们,上焦真阳就会被大量消耗,而肺位于上焦,就会导致肺气不足,肺功能就会暂时受影响,就会出现流鼻涕、打喷嚏、鼻塞的症状。 2、流鼻涕、打喷嚏、鼻塞是排寒湿的表现, 说明体内寒湿重,与肾阳虚衰有关。 解决方案 隔姜灸大椎穴,同时用刮痧板疏通膀胱经、肺经,充分调动肾阳、宣通肺气,症状会自行消失。 注意事项 不能误认为是感冒,忌吃寒凉药物,否则会把阴邪再一次阻滞在体内,前功尽弃。
女性艾灸后出现这些情况千万沉住气,你离疾病治愈就差一步了

女性体质偏寒,而阳不足;这样身体就容易出现虚寒之证,比如:手脚冰凉、宫寒、胃寒....经络不通,身体处处淤堵.... 古话说得好:女人要热养。 也就是,女人热一点不要紧。
饮食以温热为好,不要食寒凉之物;衣服要保暖,本来女人阳气弱,不足以固表,因此不要露颈肩、腰腹、小腿这些容易受风寒侵袭的部位。
艾灸与女人天生一对。 用艾灸的纯阳之热,温润女性的阴柔之体刚刚好! 因此,艾灸在短时间被大江南北的女性所接受和推崇。 很多女性在艾灸后反馈:月经不准了、外阴瘙痒、腹部肚脐周围出红疹......还要继续艾灸吗?! 这些其实都是好转反应,遇到这些排病反应,千万要沉住气: 1、 月经提前或推后:艾的作用最先走向的就是女性和男性的生殖系统,所以女性做艾灸的话,3个月之内为调整期,月经可能出现提前或推后。 2、 出水泡、出红疹是体内的湿毒,血毒过多,越是这种现象越要灸。
3、 脐下出水泡,是有妇科问题,水泡下还有红点是有炎症。脐周出水泡是肠道湿寒,严重的人会在脐周起一圈硬皮。 4、 做完艾灸后下部瘙痒、分泌物增加或有血块:妇科不好、月经不调,调整经期中,会出现短暂乱经。
5, 艾灸后子宫肌瘤或者卵巢囊肿变大了,这种情况会出现在艾灸初期,艾灸后身体血液循环加快了,而你这里又是瘀阻的,所以短时间会造成肌瘤“水肿”,继续艾灸就会消失。 6、 感觉热能到会阴,这是好的现象,说明对卵巢功能效果显著。 7、 艾灸后身体出现麻酥酥的感觉,是经络窜感又叫得气,这是好的现象。
8、 做完艾灸后,人的心情变得舒畅很多,心情很放松。非常好的感觉。 9、 夏天要出大汗为佳。
但冬天灸以全身微微出汗为佳,特别是额头、手心、足心要出热汗,出大汗者一定是身体比较虚的人。要加灸:合谷穴、复溜穴。 10、 寒感,灸后会觉得冒凉风,寒性体质的人多会出现这种现象,要多灸。有的人艾灸时手心脚心出冷汗,也是寒感的一种,需要继续艾灸。
11、 热感,腹腔发热到后腰往上走到百会,往下走到涌泉。经络通,效果好。 12、 沉感,身体像压了一块大石头,这是正常现象,因为气血循环不畅经络不通。 13、 同样的火力,艾灸某个部位时很烫,可能因为这个部位皮薄,或者经络瘀阻,热无法向下渗透,多灸几次就好了。
14、 肚子咕咕叫,或者排气,这是促进肠蠕动,帮助排除身体的浊气,是一种好现象。 15、 如果腹部或后腰出油,是血液粘稠,血脂高,血液毒素垃圾过多,是一种好现象。 16、 做艾灸的前几次没有什么感觉,只有点热,说明经络不通,身体比较寒。 17、 做艾灸时上半身热或只是下半身热,表明不怎么热的那半身的经络不是很通。
18、 做完几次艾灸会感觉口渴?非常典型的上实下虚的症状,在做过几次后出现好转反应,感觉病情加重了,建议多喝水,泡泡脚后艾灸涌泉穴、太冲穴、太溪穴就好。 19、 开始灸很热,过了一段时间后感觉不热了,那是正常的平台期,还有就是经络适应了。 20、 酸痛、疲劳、嗜睡(白天爱困):体质酸性,血液循环差,气血不足,在灸后血液循环加快,所以体质弱的人前二、三次会出现乏力、困倦现象。
21、 呼吸急促或不顺畅,情绪不稳定、头重:心脏功能弱,心肌供血不足、血偏稠。 22、 肾脏部位有酸痛感,(腰酸腰凉)尿量增加,尿色有变化:肾功能不佳,肾气不足,阳虚。 23、 做完艾灸后全身无力感或增加酸痛:痛风、月内风,体内有风湿,几次后即消失。
不同反应代表不同疾病 艾灸后反应该反应所代表疾病处理方案 1不热表明体内寒气极重,体内寒气与热抵消,因此感觉不到热;也可能因最近太疲劳,气血虚弱加大灸量(即增加单穴艾灸时间和频率) 2烫经络有瘀堵现象,热无法渗透下去,烫的部位大多是有问题的部位:按下去有疼痛或结节的部位,或是平时不舒服、平时疼痛的部位。用手揉,提高高度,疏通经络 3局部皮肤凉相应经络不通,阳气到达不了,相应的脏腑功能就会下降。通络、艾灸 4粘汗湿气重(多有脾脏方面问题)继续灸 5冷汗寒气重(表明肾有问题)继续灸 6手心, 鱼际穴百会,涌泉冒凉风体内瘀,有寒气继续灸 7关节冒凉风关节内有寒气,容易患关节炎继续灸 8三阴交冒凉风有妇科炎症继续灸 9上火表明体质热,或灸的时间长,灸量大,配穴不合理艾灸涌泉、太溪、足三里等下焦穴位,引火归元 10百会冒热风虚火旺上焦少灸或不灸,先疏通后再灸;灸滋阴的穴位及下焦为主 11鱼际冒热风肺部有热疏通手太阴肺经,经下焦为主灸或涌泉 12手心冒热风心肺火旺上焦部位少灸或不灸,好转反应后正常灸 13膝盖冒热风胃火旺灸中脘泻胃火,少吃辛辣食物 14涌泉冒热风肾阴虚继续灸 15左热右凉血瘀或血虚右侧疏通时多加强 16右热左凉气虚或气瘀右侧疏通时多加强 17忽冷忽热阴阳不协调(晚上不睡觉,白天想睡觉)继续灸 18症状加重艾灸时间或灸量不够,身体太过虚弱局部刮痧,点刺放血 19返病过去得过的病,没有去根加强营养,继续艾灸 20染病本身的慢性病,正气足了以后的正邪相争专业艾灸师,指导配穴 21灸后皮肤红白相间点有风邪(与肝有关),且湿气重红白点会自动消失 22烦躁体内有虚火继续灸,但灸时不灸上焦部位,适当刮痧、拔罐 23痒体内有风邪(与肝有关)、与湿有关用手揉 24酸麻胀痛体内的经气被激发,与病灶的邪气相搏斗时的反应加大灸量;疏通相关经络 25越来越凉或冷体内的经气充足,开始将病气驱除体外了加大灸量 26头晕、头胀下焦部位经络堵塞,艾灸补进的气血全拥到脑部,加上原本脑部经络不通,而导致头晕、头痛现象头部和手臂进行适当刮痧、按摩;秩序渐进灸,5次后可灸大椎 27想睡觉气血补充足后,改善了脑部缺氧状态,使脑部放松进入自然睡眠状态继续灸 28鼻流清涕肺部有寒气,身体免疫力差,近期感冒未愈加大灸 29排尿多身体毒素和寒邪从身体排出在原有穴位上加肾腧穴 30腹泻体内有寒湿,艾灸之后,阳气提升,体内运行时,肠胃功能开始恢复,肠蠕动增强,寒邪化开,排出体外。继续艾灸,脏腑中浊气排出体外,症状就会消失 31月经异常调理过程中,也会消耗一部分人体津液,若吸收功能差,补液不足,此时气血虚弱,出现的假象适当减少艾灸时间和力度,艾灸前后补充温水,适当吃一些山药等补益脾胃的食物,增加气血的转化这种症状就会得到缓解。
32白带异常寒邪循经络走,经脉绕于阴气。阳气增强之后,阴邪驱逐,正邪相争中,细菌暂时滋生,出现炎症。 保持外阴干爽,多喝水,吃清淡食物。
要确保艾灸有效,唯一的就是坚持。 女人身体温暖,气血好,血液循环好,身体就好,气色也会好。
艾灸时和艾灸后会特别怕冷,这是为什么?

艾灸一会儿后,身体表面感觉很冷。 不管穿多厚的衣服都会觉得冷。
这种现象是脏腑寒邪向体表移动,是体内寒邪外排的一种表现。
随着针灸的进行,我感觉渐渐热了起来。 当然,这样的表现和别人不同,有排了几天队之后渐渐觉得热的,也有冷得厉害,久而久之就觉得热的。 遇到这种情况,不要失望,继续艾灸下去,会有好的结果。 在此期间,可以用“生姜”烧水泡脚,加强血液循环,强化艾灸冰冷的关节部分。
灸后不久,身体毛孔张开,身体处于相同温度的状态,突然接触另一个温度,身体就会反映出这是正常的。 就像刚洗完热水澡一样,在同样的温度状态下,身体习惯了这种程度的温度,并被接受了。 沐浴在从身体发出的蒸汽中,外面的温度如果温差较大,就容易变冷、颤抖。
因此,灸后的保温非常重要,2小时内不能接触冷冰冰的东西。 另外,灸后,请排出很多湿气,然后马上补充水分。 温度在40度左右,正好加热嘴巴最合适。
做艾灸感到疲惫困倦,其实是身体开始自我修复的征兆! 艾灸的目的是将全身的气血送到医院治病,艾灸一旦开始见效,就会对病灶造成冲击,因此气血消耗量大,暂时不能供给人体,容易导致虚弱。 气血虚弱的人,怕冷、容易疲劳、睡眠障碍等,一般都伴有阳虚的症状。 这些人艾灸后,浑身酸痛,无力,很困,总是想睡觉。
而且,虽然睡了一次很重,但是睡得很香。如果身体某部分的经络停滞,该部分的身体就会维持低水平的功能。 然后,手臂会发酸,脚会痛,脖子会变硬。 这都是经络堵塞的结果。
疏通经络后,人体需要大量的血气来滋养开通的经络,此时人体一时无法产生大量的新气血,从而疲惫疲惫。
上一篇:脾虚便秘有湿气怎么办
下一篇:腮红口罩渐变颜色怎么办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