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尿液检测蛋白异常怎么办

尿液检测蛋白异常怎么办

最佳回答2022-10-29

检查尿蛋白不正常,应该怎么调理?

当肾病患者检查发现尿蛋白3+时,会有如下四种情况,可分别采取相应治疗措施。1.尿蛋白太高当尿常规出现尿蛋白3+时,通常都提示尿中蛋白漏出较多,即肾病患者的尿蛋白太高。

应进一步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其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结果可能≥3.5克,即肾病综合征水平的蛋白尿(也叫大量蛋白尿)。

此时,还应该做其它相关检查,如血浆白蛋白、血脂、肝肾功能及免疫功能等检查。如若是首诊的肾病患者,还应做排除继发性肾脏病的相关检查,必要时需做肾穿刺检查以明确临床与病理诊断。一般来说,肾病患者出现尿蛋白3+,通常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常常伴有高度水肿(和/或尿量减少),病情看上去较为严重。病理诊断可以是微小病变、膜性肾病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也可以是IgA肾病与膜增殖性肾炎等,有效治疗手段仍是以“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为主的方案,同时配合利尿、抗凝、降脂及对症支持治疗。

其中免疫抑制剂的选择,应根据首次、复发、再发、年龄、性别及目前身体状况与既往曾患疾病等情况,选择环磷酰胺、他克莫司、环孢素、来氟米特或吗替麦考酚酯等。其中关于糖皮质激素,首次配合环磷酰胺或吗替麦考酚酯者可足量使用,配合他克莫司或环孢素者也可不使用足量,总之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2.尿蛋白不太高有的时候,虽然尿常规中尿蛋白3+,但是进一步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却发现尿蛋白不太高,或为少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1.0克)、或为中等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介于1.0-3.5克之间)。

对于尿蛋白不太高的少量蛋白尿与中等量蛋白尿的肾病患者,如IgA肾病、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系膜增生性肾炎及糖尿病肾病等肾小球疾病都可以出现。对于尿蛋白不太高的少量蛋白尿的肾病患者,如药物性肾损害、感染相关慢性间质性肾炎、高尿酸血症肾病及高血压性肾损害等小管间质与肾血管疾病也可以出现。之前已经确诊为肾病综合征的患者,若发现尿中又有不太高的蛋白尿,进一步发展下去很可能会完全复发。

无论是上面哪一种情况,应该以24小时尿蛋白定量1.0克为分水岭。超过1.0克的肾病患者,绝大多数都需要加用“作用强”的西药(如糖皮质激素、雷公藤多苷片及免疫抑制剂等)以配合治疗。其基础治疗仍需控制血压、降尿酸及长期使用沙坦类或普利类药物。

未超过1.0克的肾病患者,其治疗不必过分积极或过度治疗,但仍要重视基础治疗。3.同时有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蛋白3+的肾病患者,其原发病可能是IgA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镇痛剂肾病、慢性肾盂肾炎、高血压性肾损害及糖尿病肾病,时间久了且未能得到有效治疗或疗效差,都可能出现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即已处于慢性肾脏病3-5期阶段,此时的治疗重点与仅有尿蛋白升高会有明显不同,即治疗应以保护残余肾功能为主,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速度。治疗重点是控制血压达标、纠正贫血、降低血尿酸水平及防治感染等,而降低尿蛋白并非治疗重点,且往往很难达到降蛋白效果。另外,保持低盐与优质低蛋白饮食及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就显得更加重要与必要。

4.尿蛋白定量完全正常是的,你没有看错,尿蛋白3+的肾病患者,进一步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时,其结果可能显示为<0.15克,即属于正常范围的尿蛋白。这在我们肾内科门诊经常会遇到,当患者留取的是第一次晨尿和/或在超空腹情况下留取的尿液,此时患者的尿液非常浓缩,其检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这种情况,更多的是发生在复诊患者身上。当遇到此类情况时,当然无需进一步作其它检查,也无需加药或药物加量,而应继续原来的治疗计划。

尿蛋白高怎么治疗?

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进步,反而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患上各种各样的慢性病。而肾病就是当中较为典型的一种。

尿蛋白偏高就说明肾的过滤功能变差,是检测是否患有肾病的指标之一。

在检测中发现尿蛋白偏高,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治疗方法——控制饮食、监测血压血糖、服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一、服用药物尿蛋白偏高通常意味着患上了肾病。而肾病不是自己调养就能痊愈的,需要专业的医生找出病因,对症下药。因此,服用医生开出的药物是治疗尿蛋白偏高的首选。

临床研究证明,激素是治疗尿蛋白偏高的不二之选,所以医生通常会开出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供患者服用,我们只需遵循医嘱便可缓解治疗该病。二、控制饮食除了依据医嘱服用药物外,尿蛋白偏高的患者还需多加注意日常饮食的控制。这里建议患者日常保持低盐饮食,尽量将食盐摄入量控制在两克以内,从而降低钠的摄入量,进而达到降低尿液中蛋白质含量的效果。

三、监测血糖血压部分尿蛋白偏高的患者会同时伴有高血压和高血糖。建议这类患者购买相关监测仪器,放置家中,每天定时监测自己的血糖血压变化。如若发现血糖过高或者血压过高,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寻找专业人士的帮助,不要在家胡乱吃降血压药或降血糖药降压降糖,以免治疗不及时,引发更加严重的后果。

总而言之,尿蛋白偏高往往会伴随着身体许多器官的疾病。所以,患有此种疾病的朋友一定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身体,不仅需要在家定期监测自己的血糖和血压,还需要定期到医院用专门的检测仪器复检复查,确保并未引发其他严重疾病。

求问尿蛋白出现异常怎么办

?我们每年都会去医院做一次体检,其中会有很多检查的项目,例如:尿常规检查,它不仅可以检测出尿中蛋白的含量,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警示我们尿蛋白是否出现了异常,如果出现了异常值时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带您一起来看一下,?尿蛋白异常0通常表现为:尿蛋白2、尿蛋白3个加号首先,确定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当较好次检查出现尿蛋白时,必须再做检查。如果再检查仍出现异常时,就要接受尿沉淀、红细胞数、白细胞数等的检查,也要实施肾脏与泌尿道的精密检查,然后综合全身症状来诊断是否有肾脏疾病或是其他疾病。

有肾脏疾病时,还要做其他肾功能检查,再做综合的诊断。

其次,尿蛋白出现异常值时治疗的基本在于饮食疗法一般,诊断为膀胱炎、肾盂肾炎等泌尿道感染症、肾炎、肾病变时,必须保持平静,服用医生所指示的药物。诊断为肾炎、肾病变时,必须接受肾机能检查。其检查结果不良时,就要限制运动,并实施饮食疗法。肾障碍的治疗基本在于饮食疗法。

由此可见,饮食疗法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必须遵循医嘱,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控制一日内食盐与蛋白质的摄取量。第三、尿蛋白根本治疗方法 尿蛋白异常:尿蛋白2、尿蛋白3个加号中西医结合方法是在肾脏细胞的坏死导致尿毒症的理论下,其目的是从各个相关环节阻断肾脏固有细胞坏死的进程,切断肾病及尿毒症的进展,恢复可逆的肾功能单位,使新的肾脏细胞再生达到治疗肾病、治疗尿毒症的目的。主要发挥“扩血管、抗炎、抗凝、降解、再生”等作用。

在肾病早期依靠西药来加强“抗炎、抗凝”作用;在后期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即肾脏固有细胞发生表型转化以后的进程中,主要发挥强大降解作用,来恢复肾功能。怎么样,现在您清楚了吧,您只要按照我们说的去做,相信经过合理的调养,您的身体会很快恢复的。

尿蛋白偏高怎么回事?如何治疗?

尿蛋白一般以加号表示,加号越多,患者病情越严重。尿蛋白3+,如果出现尿频,可能是肾脏问题。

肾脏的作用是排除体内的一些废物和毒物,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

一旦肾脏出现问题,使肾小球内蛋白质的滤过增加,就会引起各种疾病。为什么尿蛋白高?肾脏就像一个筛子,用尿液筛除血液中有害的代谢废物,同时将蛋白质等有用的好东西留在体内。但当筛子生病,网孔变大时,蛋白质会随尿液漏出,尿液中的蛋白质即尿蛋白超标。肾脏筛孔扩大有几个原因:1.遗传缺陷由于遗传或基因突变,异常基因会表达异常蛋白,通过一系列反应造成肾脏缺损。

重大遗传缺陷可直接引起肾脏疾病,如遗传性肾炎;不太明显的遗传缺陷会使肾脏“虚弱”,为获得性肾损伤行为引起的肾脏疾病埋下隐患。2.感染感染不直接引起慢性肾脏疾病,而是通过反复频繁的感染扰乱免疫系统,形成免疫复合物、血管通透性因子等致病物质攻击肾脏,可引起轻度病理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IgA肾病等。3.营养过度饮食中摄入了大量的糖和脂肪等营养物质。

营养过剩可导致肥胖相关肾病,也是膜性肾病的诱因之一。4.环境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都能引起肾病。例如,pm2.5和重金属会导致膜性肾病的发病率增加。

5.暴露于肾毒性物质肾毒性物质,如高肾毒性药物(非甾体抗炎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马兜铃酸类草药、造影剂等。),苯、甲醛,以及汞、铅、镉等重金属,都可能引起间质性肾炎。间质性肾炎一般能找到明确的病因;慢性肾小球肾炎往往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基因缺陷奠定基础,然后后天感染、污染、不良习惯等因素构筑上层建筑,最终导致肾脏筛孔的破坏,导致疾病的发作和尿蛋白的升高。

通常对于其他肾病患者来说,尿蛋白越高越难治疗。但对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如微小病变、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尿蛋白排泄量越高,越容易治疗,越容易完全治愈。关键是掌握以下四点。1.及时规范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如微小病变、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往往在发病时即呈急性,可突然出现明显水肿,尤其是面部和下肢水肿,甚至出现胸腔积液和大量腹水,尿量会明显减少。

如果不给予及时规范的治疗,患者的病情会迅速发展,并发症的发生率会增加。严重的并发症,如急性肾损伤、静脉血栓形成或动脉栓塞,可危及生命,因此有必要定期有效地治疗。2.尽早选择激素激素仍然是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的首选。虽然激素可能有很多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但仍然没有更好的药物可以完全替代激素。

之所以不选择激素,是因为有激素使用的禁忌症,如股骨头坏死、严重精神疾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等。激素确定使用后,也要“足量”长期使用。3.强调联合用药除了少数肾病综合征,如第一个小病灶,只需要单独使用激素外,大多数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药物选择应遵循“单独使用激素”的原则,即“激素加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选择免疫抑制剂要考虑很多因素,如年龄、性别、婚育、肾病类型、用药史等。选择性免疫抑制剂包括环磷酰胺、他克莫司、环孢霉素、来氟米特、羟氯喹和霉酚酸酯。4.同时注意并发症和并发症就像感冒一样,没有并发症和并发症的感冒是不需要担心的。

肾病综合征也是一样,一定要注意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并发症。因此,在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如高尿蛋白微小病变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和高尿蛋白膜性肾病时,需要同时治疗其并发症和并发症,如高血压、急性肾损伤、高脂血症、高凝状态、静脉血栓形成或动脉栓塞及感染性疾病。虽然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尿蛋白越高,如微小病变、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越能得到更好的治疗和完全治愈,但仍有部分患者易复发,少数不能完全治愈,甚至最终进展为尿毒症。

怎么会这样?这要看病理类型的严重程度,是否有高血压和血尿,同时是否有其他疾病,患者的免疫功能,药物是否被滥用或过度使用。

继续浏览:

上一篇:水钻鞋底掉色了怎么办

下一篇:天太热引起鼻炎怎么办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