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宝宝喜欢打劫怎么办呀

宝宝喜欢打劫怎么办呀

最佳回答2022-10-27

宝宝两岁半,喜欢打架抢东西,做为妈妈该怎么办

抢东西、打架这种行为对于一个2岁的宝宝来说很正常,在他们的意识里“玩具”可比“朋友”重要多了,要他为了友谊而放弃玩具的可能性很低。为了捍卫玩具的“所有权”,他命令、威胁别人不要拿他的玩具,甚至以打人、抢夺的方式夺回自己的所爱。

他只知道自己很想玩,如果别人把玩具抢走,他会很难过、很生气,可至于别人的想法和感受,他则无法体会。

至于2岁宝宝总爱突然动手打人,是不需要什么正当理由的。这个年龄的宝宝还不会与人交往,又不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因此,他就会用打人的方式来引起别人的注意。他不会考虑打人会伤害别人,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考虑别人的感觉。有时宝宝打人不是想要得到什么,他只是想试探一下打人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被打的人是惊讶、害怕、反击,还是哭泣?帮助宝宝分清“自己的”和“别人的”2岁宝宝一切奉行“拿来主义”,只要喜欢的就是“我”的,这是宝宝自我意识的体现。

幼儿自我意识的确立、自我意识的分化首先是从物质开始的。这个时候,只要是他看到的、他喜欢的,都被认为是他“自己的”,他当然会毫不犹豫地扑上去,行使他做主人的权力。所以,先别忙着给2岁宝宝贴上“强盗”的标签,而应帮助他分清什么是“我”的,什么不是“我”的。

当宝宝抢别人的东西时,不要大声斥责他,那样反而会使他变得更霸道。这时最需要做的是把宝宝紧紧抱住、阻止他,或是要求他把抢来的东西还给人家,告诉宝宝这不是他的东西,一定要还给别人。当然,宝宝一定会生气、会痛苦,他觉得妈妈在向着外人,而不帮助自己。

无论宝宝如何挣扎、踢咬、号哭,都不要手软。要让宝宝明白,不是自己的东西绝对是不能要的,抢东西是不好的行为。等宝宝火气平息后,拉着宝宝的手,和风细雨地给他讲道理,经过多次的引导,宝宝就会慢慢地发现,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属于他,逐渐改变了抢夺的行为,他的物质分化意识开始进入成熟阶段。

平时,带宝宝出门时,最好随身带着他喜爱的玩具。这样,当宝宝抱着别人的东西不放时,就可告诉他:“这是别人的,你的在妈妈这里呢。”然后拿出来给宝宝看,这也会让宝宝逐渐分清物品的所属。或者,也可以采取物品置换的方法,让宝宝将自己的玩具与别的小朋友互相交换,宝宝也会在分清物品所属权的同时,学会与人交往合作。

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要对宝宝的自我意识进行引导和保护。当使用宝宝的物品时,必须事先征求他的同意,这样可为宝宝树立模范作用,同时也让他懂得尊重他人的所有物品。如果宝宝拒绝,千万不要强行使用,最好和颜悦色地告诉宝宝,不能随便动用他人的东西。对于不属于宝宝的东西,也要明确告诉宝宝:“这是爸爸妈妈的房间,宝宝的房间在对面。

”带宝宝去公共场所,要告诉宝宝,尽管这里有许多玩具,但不是宝宝的,宝宝的玩具在家里。为了争夺物品,宝宝有时也会动手打人,在这种行为出现之初,就应严厉地告诉宝宝“不许这样做”。然后再耐心细致地向宝宝讲明道理,告诉宝宝打人会使别人受到伤害。然后领宝宝一起向被打的人表示歉意和慰问,再让宝宝主动承认错误,保证以后不再打人。

在劝解宝宝的过程中,口气不要严厉,先要婉言相劝,给他讲道理,通过劝说来使他安静下来。如果婉言相劝仍然无效,不妨对宝宝来个不理不睬,让宝宝明白自己的行为是不受欢迎的。经过妈妈的引导,2岁宝宝有时也会表现出礼让温和的行为,如主动与别人交换玩具,或将自己的物品与人分享。

这时要不失时机地给予他奖赏和鼓励,使他觉得有一种自豪感。这样,他就会尽量强化自己的良好行为,以得到更多的奖赏和鼓励。

如何教育孩子防止抢劫

1、在公众场合时,坚决拒绝陌生人在公众场合时,坚决拒绝陌生人抱我们的孩子,拒绝陌生人给我们的孩子东西吃,也教育我们的孩子不要吃陌生人给的食物。2、商场购物要紧牵着孩子或者让孩子坐在购物里在商场超市购物时,我们如果让孩子坐在购物车里,我们把孩子穿着的衣服绑在购物车上,如果有坏人,增加坏人抢孩子的难度。

3、妈妈单独带孩子出门时,时刻注意观察四周情况看看是否有可疑的人、车跟随,不要带孩子去人少的地方,带孩子在路上走时,注意防范后面突然加速来的摩托车、面包车;给孩子身上带上有家庭信息的物品,如果孩子不足一周岁,外出时最好使用婴儿专用背带,把孩子挂在胸前。

4、从小对孩子进行安全意识的灌输不跟不认识的人走、不吃不认识人的东西、不离父母太远,如果碰到坏人要抢自己,一定要向人多的地方跑,同时大声呼救,拼命的喊: “我不认识他”、“我不跟他走”。这样可以吓跑坏人。提醒:家长要让孩子认识辨别警察、军人、保安等穿制服的人员,教育孩公共场所与父母走散,第一要待在原地等待,第二是找穿警察、军人、保安等穿制服的人帮忙。

四岁孩子喜欢抢别人的东西,父母应该怎样引导?

在生活中,很多三岁至五岁的孩子,都有一些攻击别人的行为。不过父母不用太担心,因为孩子的这种行为,多数都是想通过攻击别人,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已。

他根本还想不到这种行为会给别人带来伤害,所以说孩子的这种行为,并没有特别的“目的”。

但是,如果孩子身上出现了这种“攻击性”行为,父母也要重视,并及时帮他纠正。千万不要觉得孩子“打架”是很正常的事情,只要自己的孩子没有受到欺负就行了。因为孩子如果有攻击别人的坏习惯,那么,其它孩子很能可能会联合起来,用语言来嘲笑他,孤立他,这会令孩子感到很受伤的。四种方法,对孩子正确引导如果孩子经常出现攻击别人的行为,父母一定要重视,尽快找出孩子出现这种行为的原因。

卡卡妈认为,父母首先要反省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看看自己对孩子的要求是不是过高了;或者想一想,自己的言行,会不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父母要注意,对于有打人、咬人等坏习惯的孩子,在教育他们的时候,更要避免使用暴力。那么,对于这些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父母应该怎样引导呢?大家不妨参考一下卡卡妈的建议:一、平和地引导孩子当孩子出现抢东西、打人、咬人等攻击性行为时,父母不要马上训斥孩子,更不要直接就出手打孩子。

因为父母的打骂行为,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攻击性行为。父母的正确做法,是马上阻止孩子的行为,然后平静地告诉子,这种行为是不正确的,他需要怎样做。例如,上文提到的小伟妈妈,可以告诉小伟,想玩表弟的玩具,不能直接去抢,而是应该先与表弟商量,等表弟同意后才能玩。

二、减少接触攻击性行为想要纠正孩子的考试击行为,那么,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尽量避免孩子接触一些有攻击倾向的玩具,例如刀、剑等等。同时,对于孩子所看的电视剧、绘本等,父母也要进行甄选,避免让孩子接触一些有打斗、攻击情节的故事,以免孩子去模仿。三、对孩子进行“冷处理”如果孩子屡教不改,那么,父母可以对孩子进行“冷处理”。

例如,孩子打了别人,父母可以罚他自己呆在房间里,让他“面壁思过”。当然,父母也可以对他进行一些其它小惩罚,例如暂时不让他其它小朋友一起玩等等。父母要注意,对孩子进行“冷处理”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他为什么会需要接受惩罚。同时惩罚孩子的时候,要保证孩子的安全,而且惩罚的时间不能太长。

四、对孩子的奖惩要得当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孩子要做到有奖有惩。孩子做错了事情,父母要进行惩罚,孩子做对了,自然也要奖励。不过,父母对孩子的奖惩要得当,例如,不要一说到惩罚,就对孩子非打即骂。实际上,打和骂并不能让孩子改正错误,甚至可能会使孩子变得更“调皮”,甚至连打骂都不怕。

结语三至五岁的孩子,因为年纪还小,他没有强烈的是非观念,所以,他们的语言和行为,更多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并没有什么“目的”。但是,孩子的这种行为,对父母来说,其实正是一面“镜子”,父母可以从这面“镜子”当中,看到自己的言行,会不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可以从这面镜子当中,看到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否恰当。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继续浏览:

上一篇:酒店住到蟑螂怎么办赔偿

下一篇:背书嘴巴累了疼怎么办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