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宝宝母乳性黄疸,应该怎么办?

宝宝母乳性黄疸,应该怎么办?

最佳回答2022-10-25

宝宝母乳性黄疸,应该怎么办?

咱们您这宝宝刚出生以后检查出孩子是得了母乳性的黄疸时,首先宝妈要知道孩子母乳性黄疸,并不是代表着孩子不适合吃母乳。需要等孩子出现了黄疸现象下降了以后,才能再对孩子进行母乳喂养。

有很多宝妈一旦听到了孩子出现了母乳性的黄疸时,就会认为是因为孩子吃了母乳,而导致孩子出现了黄疸。

家长要知道并不是这样的原因,新生儿在面临出生以后,也可能会因为母乳而引起孩子出现了黄疸。但是等到孩子黄疸值退去了以后,家长还是可以考虑给孩子进行母乳喂养的。宝宝出现了母乳性黄疸新生儿在面临出生以后,10个新生儿当中最少有8~9个孩子,都会容易出现黄疸的现象。宝妈在判断孩子出现的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就需要根据孩子的皮肤进行考虑。

如果看到孩子的皮肤是属于深黄色的,在这样的情况时,家长就需要给孩子放在医院里面进行照蓝光。通过医院的专业治疗能够减退孩子体内的黄疸值,但如果判断出孩子是因为吃母乳的原因,而引起的孩子体内的黄疸,在这样的情况宝妈需要间隔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不能给孩子喂母乳。不能考虑给孩子吃母乳面临着孩子出现了母乳性黄疸时,宝妈千万不能给孩子再进行母乳喂养,要慢慢的适应给孩子进行奶粉喂养。

只有给孩子进行奶粉喂养一个星期的时间,才能慢慢地消除孩子体内的黄疸值,因为孩子的黄疸太高,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孩子黄疸好了以后可以继续吃母乳只要等到孩子黄疸好了以后,家长还是可以考虑继续对孩子进行母乳喂养。因为经常让孩子多吃母乳,对孩子的体质会有很好的发展,有很多宝妈面临着给孩子间隔一个星期没有喂母乳,就会容易造成奶水退回去的现象。

在面临着没有给孩子喂母乳的时候,宝妈就应该多用吸奶器把奶水吸出来。

母乳性黄疸怎么办

母乳性黄疸是由于母乳中一种酶的活性过高,使胆红素在肠道重吸收增加而引起。一般是在出生后3天左右出现,开始常常与生理性黄疸重叠在一起,但在2周左右生理性黄疸应该消退时,黄疸却持续不退或又缓慢地加重。

如果宝贝生理性黄疸持续不退,但全身状态仍然很好,一般考虑是母乳性黄疸。

停止母乳喂养3天,如果黄疸减轻就可以确定是母乳性黄疸。

宝宝母乳性黄疸,应该如何处理呢?

黄疸是很多宝宝出生后都会遇到的问题,很多宝妈不太懂母乳性黄疸是怎么回事,怀疑是不是自己的奶水出现了问题?从而责怪自己,还有的宝妈听信谣言,干脆就给孩子停了母乳,而完全改喂配方奶了。事实上,关于母乳性黄疸的病因目前尚未清楚,宝妈不必急着自责,虽然该病预后良好,严重者才需要住院,但是为了顺利推广母乳喂养,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案例:母乳性黄疸意味着宝妈的奶不好吗?莉莉喜得千金,住院三天,女儿的脸由红变黄,不过检测值正常,属于生理性黄疸,无需担心。

可是女儿出生后的20天,发现她的脸开始黄得发黑,出了月子第一次去打预防针,被要求检测黄疸值,发现脸9.0,胸9.9,大体判断是母乳性黄疸。回到家后给娃停了三天奶,再次检测发现两个值都下降了,确定是母乳性黄疸无疑了。母乳性黄疸,听这名字就和宝妈的奶水有关啊,莉莉有些自责,也有些不知所措。是不是自己的奶水差,才导致宝宝患上母乳性黄疸呢?是否要永久性给娃断奶呢?原创插画,转载请授权抱着惴惴不安的心情,莉莉去咨询了儿科医生,结果却大出所料。

医生说母乳性黄疸并非宝妈的问题,不要因此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停奶三天即可,完全没必要一直停下去,那样等于剥夺了孩子吃母乳的权利。从医院回来,莉莉开始按照医生的指示帮孩子退黄。每天给孩子晒太阳,坚持母乳喂养,还到医院接受了几次蓝光治疗,终于在宝宝出生70天后成功退黄,女儿再也不是“小黄人”了,而是变得白白净净的,也可以打预防针了,颜值控的莉莉好开心。

母乳性黄疸有何特征?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血清胆红素可超过256.6~342.0μmol/L),一般状况良好,无溶血或贫血表现。黄疸一般持续3~4周,第2个月逐渐消退,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母乳性黄疸最显著的特征是: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4天,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下降≥50%,若再以母乳喂养,黄疸不一定再出现,即使出现亦不会达到原有程度。

分早发与晚发两种,早发是生后3天出现,晚发是生后1周左右出现,最迟会在12周消失,也就是3个月。对于母乳性黄疸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现认为这是一种多种因素作用下导致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所致,主要与这三方面有关:喂养方式、母乳原因、肠道微生态原因。母乳性黄疸并不一定就是母乳的问题。

原创插画,转载请授权母乳性黄疸与生理性、病理性黄疸有何区别?从时间上看:生理性黄疸在宝宝出生后的2至3天出现,病理性黄疸在宝宝刚出生24小时内就能显现,母乳性黄疸在宝宝出生后4到7天内发生。有的孩子可能同时患有生理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退黄较慢。但是因为新生儿出生后都比较忙乱,而且这三种黄疸出现的时间间隔并不大,如果仅凭时间作为区分容易混淆,这就需要进一步看三种黄疸的具体症状了。从症状上区分:生理性黄疸的宝宝一般吃嘛嘛香,睡眠也好,除了脸色黄一些外没有其他不适症状,通常在半个月内就能自行消退;病理性黄疸则不同,宝宝不仅脸色、肤色发黄,而且还可能伴有发烧、抽搐、恶心、呕吐大便发白等情况,持续时间较长。

母乳性黄疸较之于生理性黄疸的持续时间较长,和病理性黄疸相比则没有严重症状,最明显的就是在给宝宝停奶后其黄疸值降低,基本可判定为母乳性黄疸了。母乳性黄疸要如何治疗?母乳性黄疸的治疗首先要摒弃两个误区:一是给孩子戒奶,完全改用配方奶;二是过度治疗。母乳性黄疸快速退黄的办法就是暂时给孩子停奶,注意是“暂时”而不是“永久”。那些主张一劳永逸地断奶以解决黄疸问题是不负责任的。

而有的家长因为怕耽误孩子打预防针,不顾宝宝的实际检测值而一味主张给孩子过度治疗,过度紧张不说,频繁去医院也增加了宝宝交叉感染的可能性,还是要按自己情况来的。那么,母乳性黄疸究竟要如何治疗呢?来看看这几种方法!1、暂停母乳喂养如果宝宝的胆红素水平较高的话,是可以暂停母乳喂养三天的,当胆红素水平下降≥50%的时候,再用母乳喂养,这时候黄疸即使再出现,也不会有原来的程度高。不过这要根据宝宝的体质和实际情况来。停奶期间宝宝以配方奶进食,而宝妈的奶水也要及时排空,有利于孩子恢复母乳喂养后能够获得充足的奶量。

原创插画,转载请授权2、少食多餐当宝宝黄疸较轻时采用母乳喂养,黄疸较重时可改为配方奶喂养,也可以采取少食多餐的原则,通过加大喂奶频次的方法来刺激宝宝的肠蠕动,增加大便次数,减少肠道对胆红素的吸收,降低黄疸发生率。不要给宝宝添加过量的水,特别是糖水,这样一方面容易让宝宝的口味变得挑剔,从而拒绝母乳,另一方面孩子的消化系统还在发育中,摄入水分过多也会增加肠肝循环,增加胆红素重吸收。3、照蓝光一般宝宝的血清胆红素大于15.0mg/dl时,才需要进一步治疗,也就是照蓝光,可先通过光疗把峰值降下来。

将宝宝置于光箱前应用黑眼罩(纱布裹黑纸)遮盖好双目,每小时改变一次体位以增加光照面积,应注意给小儿补充水分以防脱水。一般应连续照24小时,或间隔照10小时,歇半天后再继续照,疗程为2-3天。原创插画,转载请授权4、晒太阳这个方法简单易行,在家中就可以进行。

对于症状不太严重的宝宝来说,晒太阳就可以退黄,因为阳光中也是有蓝光存在的。但要注意不要隔着玻璃,那样效果将大打折扣,如果温度很高了,那不妨就让宝宝裸体享受日光浴。照射中应注意遮盖住宝宝的双眼,以防刺激。怎样预防母乳性黄疸?1、新生儿早期鼓励多加喂奶,保证足够的乳汁摄入量,这能让新生儿体内热量增多,降低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

2、做好宝宝的保暖工作,减少感染风险,增加热量,防止黄疸加重。3、坚持多次少量喂奶的原则,这既是解决办法也是预防手段,主要是增加大便次数,减少肠道对胆红素的吸收,以此减低黄疸发生几率。4、黄疸是很多新生儿必经的一道坎,家长对此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认识。

在孩子出生后密切观察其黄疸状况,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最后,其实很多病最先表现出来都是黄疸,比如母子血型不合的溶血病、遗传代谢病、新生儿的败血症等,发现黄疸宝宝有精神萎靡、频繁吐奶或者其他严重症状时需立刻就医,不要被黄疸的表面症状给掩盖过去了。

母乳性黄疸不退怎么办

母乳性黄疸是与母乳喂养有关的特发性黄疸,一般可分为早发型及迟发型两种类型。那么母乳性黄疸不退怎么办呢,一起来看看! 首先,可照蓝光晒太阳,无需停母乳喂养。

对于已经确诊的母乳性黄疸足月儿,如果血清胆红素实在太高,超过220μmol/l的绝对峰值,可先通过光疗把峰值降下来。

研究发现,波长425~475nm的'蓝光下能使血清胆红素下降。经这种光线照射后,胆红素会被转化并通过尿和胆汁排出体外。需要提醒的是,患儿置于光箱前应用黑眼罩(纱布裹黑纸)遮盖双目,每小时改变一次体位以增加光照面积,并要注意给小儿补充水分以防脱水。一般应连续照24小时,或间隔照10小时,歇半天后再继续照,疗程为2-3天。

而症状不太严重的小儿,每天多晒晒太阳也可以退黄,因为阳光中也有蓝光存在。但晒太阳时不能隔着玻璃,要暴露在日光下,如果温度超过30℃,可考虑让小儿裸体晒,让皮肤尽情接触日光中的蓝光,但要注意遮住眼睛。 其次,药物治疗。

可服用绵茵陈汤助退黄,临床上常用茵栀黄注射液来退小儿的黄疸症状,但日前因山西某公司生产的茵栀黄注射液致一名新生儿死亡,所以有医院为慎重起见,建议让小儿改服茵栀黄口服液、茵栀黄颗粒或煲绵茵陈汤。不过专家认为,茵栀黄注射液是已用了30多年的老药,疗效得到公认,这次事故是药品质量出了问题,配方应没问题。 最后,增加母乳喂养次数。

很多患儿家长关心的是否应该减少甚至停止母乳喂养的问题,专家指出,虽然停喂母乳后黄疸会明显消退,但母乳为小婴儿最理想的食品,还是不要随便断掉奶,也无需过早采取母乳和配方奶粉混合的喂养方法。除非血清胆红素的值实在太高,才建议暂停母乳喂养三五天。在此期间,妈妈应用吸奶器将乳汁吸出,以保持乳汁的充分分泌,待小儿黄疸减轻后仍应继续哺乳。

此后,即使症状出现反复,也不主张多次断奶,但可适当考虑改变喂养方式,如改用多次少量的母乳喂养法,并适当给孩子多喝点水。一般来说,随着小儿的月龄增高,母乳性黄疸可逐渐消退,且不会对婴儿的健康发育造成大的影响。

继续浏览:

上一篇:下雪怎么画

下一篇:域名如何注册?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