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可汗怎么读 可汗的意思

可汗怎么读 可汗的意思

最佳回答2022-10-24

可汗怎么读 可汗的意思

1、可汗拼音:[kè hán] ; 2、可汗是四世纪以后蒙古高原游牧民族高级政治体首领的称谓。最早出现于3世纪鲜卑部落,最初这个称呼最早被用于称呼鲜卑部落的酋长,也作“可寒” 。

可汗作为一国之主的称号最早始于402年柔然首领社崘统一漠北自称。

类似于汉语的国王;古代阿尔泰语系民族柔然、突厥、回鹘、吐谷浑、黠戛斯、蒙古、满洲等族群对首领皆称可汗;蒙古帝国灭亡后受其影响,中亚的帖木儿帝国、哈萨克汗国、布哈拉汗国等国和东欧的克里米亚汗国、喀山汗国等突厥化穆斯林国家君主也开始称可汗。

可汗读音 可汗读音是什么

1、可汗拼音:[ kè hán ] 2、可汗 [kè hán]亦作“可罕 ”。古代 鲜卑 、柔然 、突厥 、回纥 、蒙古 等民族中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梁鼓角横吹曲》:“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新唐书·突厥传上》:“至 吐门 ,遂强大,更号可汗,犹单于也。” 明 无名氏 《开诏救忠》第一折:“被那 杨大郎 假装,瞒过俺北番,将南朝可罕救的去了。

可汗的读音是什么'

可汗_词语解释【拼音】:kè hán【解释】:1.亦作“可罕”。古代鲜卑、柔然、突厥、回纥、蒙古等民族中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例句】:戊午,甘州回鹘可汗、于阗国王等遣使来朝,进马千匹、橐驼五百头、玉五百围、琥珀五百斤。

木兰诗中可汗大点兵中的可汗的拼音

一、《木兰诗》中“可汗大点兵中”的“可汗”的拼音:kè hán二、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柔然、突厥、吐谷浑、铁勒、高昌回鹘、铁勒、契丹、蒙古等建立的汗国,其最高统治者皆称可汗。后流传到中亚、西亚的突厥系国家。

最初,这个称呼是部落里一般部众对首领的尊称,史书称“可寒”,原意是“国王”。

有别于匈奴的领袖“单于”称号(含义为“天之子”),在鲜卑等部落中“可汗”之称呼似乎是一般亲王贵胄大臣,亦可称谓。《吐谷浑传》中,“长史”乙那楼随口称自己君主的庶长兄曰:“可汗”,亦似以非正式君主名号待之,只作一般亲王宗室的尊称词而已。吐谷浑的时代,鲜卑国俗语言,“可汗”只作诸侯王或小部族酋,封国邦君,非专制一域大皇帝可比。且慕容魔继立慕容部,自号者为“鲜卑大单于”,而非慕容部“可汗”,即示“可汗”为辽东诸部的小邦国主,非有“单于”、“皇帝”煊赫当时。

中原记载的可汗的称号最早始于261年拓跋氏,《资治通鉴》载:“高贵乡公下景元二年(辛巳,公元二六一年)是岁,鲜卑索头部大人拓跋力微,始遣其子沙漠汗入贡,因留为质。力微之先世居北荒,不交南夏。至可汗毛,始强大,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

后五世至可汗推寅,南迁大泽。又七世至可汗邻,使其兄弟七人及族人乙旃氏、车惃氏分统部众为十族。”而可汗作为一国之主的称号最早始于402年柔然首领社崘统一漠北的自称。

南朝的《宋书》记载可汗鲜卑语称“可寒”,原意是一国之主之意。《木兰辞》中有“可汗大点兵”,可汗指代北朝皇帝。唐朝杜佑谓:其“犹言皇帝”。

《吐谷浑传》:楼喜拜曰:处可寒,虏言:处可寒,,宋言尔官家也。唯“可寒”作“可汗”《通鉴》卷一一二胡三省注:“汗”音“寒”,“可”音“刊”。三、《木兰诗》原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四、《木兰诗》简介《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

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以人物问答及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神气跃然,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木兰诗》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据其最早著录于陈释智匠所撰的《古今乐录》,可证其产生之时代不晚于陈。

诗中称天子为“可汗”,征战地点皆在北方,则其产生之地域在北朝。诗中有“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语。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去黄河不远。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

据此,《木兰诗》中之战事,当发生于北魏与柔然之间。柔然是北方游牧族大国,立国一百五十八年(394至552年)间,与北魏及东魏、北齐曾发生过多次战争。而最主要之战场,正是黑山、燕然山一带。

429年,北魏太武帝北伐柔然,便是“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南北三千里。”(《北史·蠕蠕传》,蠕蠕即柔然。)此诗收入《乐府诗集》的《横吹曲辞·梁鼓角横�。

成吉思汗,可汗中的“汗”怎么读

成吉思汗,可汗中的“汗”读hán。1、成吉思汗[ chéng jí sī hán ]基本释义:成吉思在蒙语中是坚强和大海的意思。

汗(hán):可汗的简称。

成吉思汗(1162—1227)即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蒙古大汗。例句:近代 毛泽东《沁园春·雪》:“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白话译文: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2、可汗[ kè hán ]基本释义:简称汗。

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柔然、突厥、吐谷浑、铁勒、高昌回鹘、铁勒、契丹、蒙古等建立的汗国,其最高统治者皆称可汗,后流传到中亚、西亚的突厥系国家。最初,这个称呼是部落里一般部众对首领的尊称,史书称“可寒”,原意是“国王”。扩展资料: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生于漠北斡难河上游地区,取名铁木真。淳熙十一年(1184年)前后,成为蒙古乞颜部可汗,一步步统一蒙古诸部。开禧二年,建立大蒙古国。

宋开禧二年春天,蒙古贵族们在斡难河源头召开大会,诸王和群臣为铁木真上尊号“成吉思汗”。宝庆三年(1227年),兴兵征伐西夏,途中去世,秘密安葬。

至大二年(1309年)十二月,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谥法天启运,庙号太祖。从此之后,成吉思汗的谥号为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继续浏览:

上一篇:“恫”的读音是什么?

下一篇:farmer英语怎么读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