斝怎么读?
斝怎么读?

斝读作“jiǎ”。拼音:jiǎ,声母是j,韵腹是i,韵母是a,读作第三声。
释义:古代饮酒器。
圆口,平底,三足。笔画:扩展资料:相关组词:1、玉斝 [yù jiǎ]亦作“玉斚”。玉制的酒器。2、斝彝 [jiǎ yí]古代祭祀用的有禾稼饰纹的酒器。
3、盏斝 [zhǎn jiǎ]泛指酒杯。4、樽斝 [zūn jiǎ]泛指酒器。樽与斝均盛酒之器。
5、觞斝 [shāng jiǎ]酒器。斝,古代温酒器。
斝怎么读 斝读法

1、斝的拼音:jiǎ。 2、斝是中国古代先民用于温酒的小型容酒器,行裸礼时所用,或兼作温酒器。
源于同形陶器。
《诗经·大雅·行苇》曰:“或献或酢,洗爵奠斝”。斝初见于夏代晚期,盛行于商,斝的侈口较同类的爵要宽。口沿有柱,一侧置鋬,长足,有盖和无盖的形制并存。通常有青铜铸造,三足,一鋬(耳),两柱,圆口呈喇叭形,形状似爵而大,然无流无尾,仅在口缘上有两柱。
腹有圆形而平底的,有腹部分裆,袋足似鬲的,也有少数体方而四角圆,四足,带盖的。 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时期。
斝怎么读音是什么

斝的读音为:jiǎ 部首:斗部外笔画:8总笔画:12笔顺编号:251251454412五笔86&98:KKPF仓颉:RRBYJ郑码:JJTE四角号码:66402汉字首尾分解:口斗 汉字部件分解:口斗释义:古代饮酒器,圆口,平底,三足。出现于夏,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
如:斝耳(古酒器名)。
扩展资料汉字演变:相关组词:1.樽斝[zūn jiǎ]泛指酒器。樽与斝均盛酒之器。2.杯斝[bēi jiǎ]古代酒器。3.侑斝[yòu jiǎ]侑觞,劝酒。
4.斝彝[jiǎ yí]古代祭祀用的有禾稼饰纹的酒器。5.盏斝[zhǎn jiǎ]酒器。6.觞斝[shāng jiǎ]古代温酒器。
7.斝耳[jiǎ ěr]古酒器名,玉质,其旁有耳,如今之杯。
斝这个字是怎么读?

斝这个字读作:jiǎ,声母是j,韵腹是i,韵母是a。释义:古代饮酒器。
圆口,平底,三足;古代酒器青铜制,圆口或方口,无流三足,用以温酒,出现于夏,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
笔画:扩展资料:相关组词:一、斝彝[ jiǎ yí ]释义:古代祭祀用的有禾稼饰纹的酒器。二、觞斝[ shāng jiǎ ]释义:酒器。斝,古代温酒器。三、斝耳[ jiǎ ěr ]释义:古酒器名。
其旁有耳,如今之杯。四、杯斝[ bēi jiǎ ]释义:1、古代酒器。2、泛指酒杯。3、指酒或饮酒。五、彝斝[ yí jiǎ ]释义:泛指古代祭祀用的酒器。
簋、鬲、卣、簠、甗、觥、觯、盉、盨、斝、匜,这些字该怎么读?

簋(guǐ)、鬲(gé)、卣(yǒu)、簠(fǔ)、甗(yǎn)、觥(gōng)、觯(zhì)、盉(hé)、盨(xǔ)、斝(jiǎ)、匜(yí)基本字义:1、簋古代盛食物器具,圆口,双耳。2、鬲〔鬲津河〕古水名,即今漳卫新河,是中国河北、山东两省的界河。
3、卣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口小腹大,有盖和提梁。
4、簠古代祭祀时盛稻粱的器具。5、甗古代蒸煮用的炊具,上下两层,中间有箅子,陶制或青铜制。扩展资料笔顺:组词解释:1、胸鬲[xiōng gé]见“胸膈”。2、鬲如[gé rú]上小下大貌。
3、鬲绝[gé jué]隔断。鬲,通"隔"。4、重鬲[zhòng gé]古代丧礼中用以悬在重木(暂代神主用的木)上的瓦瓶。一说鬲用二,故称。5、鬲昆[gé kūn]秦时北方小国名。
在匈奴北,汉初为匈奴所灭。
爵,觯,觥,尊,壶,卣,斝,罍,觚怎么读

爵,觯,觥,尊,壶,卣,斝,罍,觚读音是:爵:jué 觯:zhì 觥:gong 尊:zūn壶:hú卣:you 斝:jiǎ 罍:léi 觚:gū一、爵拼音:jué爵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盛放、斟倒和加热酒的容器。爵在商代和的西周青铜器的考古发现中是非常常见的。
爵可以说是最早的酒器,功能上相当于现代的分酒器或温酒壶。
流行于夏、商、周。爵的一般形状,前有流,即倾酒的流槽,后有尖锐状尾,中为杯,一侧有鋬,下有三足,流与杯口之际有柱,此为各时期爵的共同特点。青铜器爵实际上就是相当于现今的酒壶。其形状为"圆腹前有倾酒用的流,后有尾,旁有把手。
当属最早期的酒杯。爵字还用为君主国家贵族封号(但从目前的考古和古文字研究来看,并不能说明爵位的爵和酒器的爵有何隐身关系),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二、觯拼音:zhì古代酒器,青铜制,形似尊而小,或有盖。盛行于中国商代晚期和西周初期。从字形特征不难看出,这类酒具大多源于上古兽角制作的水器。
《礼记·礼器》"尊者举觯。"郑玄注称:凡饮酒时,"三升曰觯"。青铜器中习称的觯有两类,一类是扁体的,一类是圆体的,此两类器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皆有,后者且沿用至东周。
圆腹,侈口,圈足,形状小瓶,大多数有盖。这种形状的觯多为商代器。西周时有作方柱形而四角圆 的。春秋时演化成长身、侈口、圈足觯,形状像觚,自身铭文称为"鍴"(如王义楚鍴)而不叫觯。
不同时代的觯:1、商朝时,觯为小瓶形状,大多有盖子,圆腹,侈口,圈足。2、西周时,出现方柱形的觯。3、春秋时,觯演变成长身,形状像觚。三、觥拼音:gong觥是中国古代盛酒器。
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椭圆形或方形器身,圈足或四足。带盖,盖做成有角的兽头或长鼻上卷的象头状。有的觥全器做成动物状,头、背为盖,身为腹,四腿做足。
且觥的装饰纹样同牺尊、鸟兽形卣相似,因此有人将其误以为兽形尊。然觥与兽形尊不同,觥盖做成兽首连接兽背脊的形状,觥的流部为兽形的颈部,可用作倾酒。基本字义1. 古代酒器,腹椭圆,上有提梁,底有圈足,兽头形盖,亦有整个酒器作兽形的,并附有小勺:觥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宴饮尽欢)。
2. 大,丰盛:觥羊(大羊)。
四、尊拼音:zūn尊,今作樽,是商周时代中国的一种大中型盛酒器。青铜器,尊的形制圈足,圆腹或方腹,长颈,敞口,口径较大。尊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时期,春秋后期已经少见。较著名的有四羊方尊。
商周至战国时期,还有另外一类形制特殊的盛酒器-彝。彝通常呈鸟兽状,有羊、虎、象、豕、牛、马、鸟、雁、凤等形象。《周礼·春官·司尊彝》:"春祠夏禴,裸用鸡彝鸟彝......追享朝享,裸用虎彝蜼彝。
"彝纹饰华丽,在背部或头部有尊盖。五、壶拼音:hú陶瓷或金属制成的一种有把有嘴的器具,通常用来盛茶、酒等液体:茶壶、酒壶、喷壶、油壶。汉晋时瓷质壶开始流行,历代烧制有大量有同形制的壶,如西亚的扁壶、鸡头壶、唾壶,唐代的凤头壶、皮囊壶,辽代的鸡冠壶、马镫壶等。壶式的演变是:早期壶形由口颈、腹、足构成,有的加双耳、无流与柄。
六朝后盛放汁液的壶,在腹部置流和曲柄,如西晋时的鸡首流、羊首流,唐代的短颈管状流、八方流,宋代细长而弯曲的流。柄式有管形曲柄、龙柄、凤柄、曲带式柄等等。六:卣拼音:you卣(读作“有”)是中国先秦时期酒器。
口椭圆形,足为圈形,有盖和提梁,腹深,有圆形、椭圆形、方形、圆筒形等。卣常见于商朝和西周时期,通常商朝的卣多椭圆形,西周则多圆形。古代盛�。
上一篇:快剪辑如何去掉水印?
下一篇:锰怎么读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