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原文与赏析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原文与赏析

《教我如何不想她》是由刘半农在1920于英国伦敦大学留学期间所作,是中国早期广为流传的重要诗篇。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原文与赏析 ,欢迎阅读。
作者简介: 刘半农(1891年5月29日-1934年7月14日),江苏江阴人,原名寿彭,后名复,初字半侬,后改半农,晚号曲庵,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
原文:《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创作背景: 刘半农早年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并一度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1920年赴英国伦敦大学留学并致力于语言学研究,此时诗人远离祖国,思念亲人,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感情深沉的诗。诗名开始时叫做《情歌》,后来改为《教我如何不想她》。
五四以前,汉字中的“他”本无男女之分,刘半农在《教我如何不想她》中首创了“她”取代女性,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1926年赵元任将此诗谱曲,并广为流传。 赏析: 《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诗在形式上的整饬,一望而知。
全诗四节,每节五句:前两句都是七字,大体都是三个音步,并用韵(除第一节),如第四节的“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里/烧”;中间的第三句都用单独一个“啊”字,这在某种意义上有时代的烙印,新诗初期,抒情手段还比较单一,诗人往往用感叹词直抒胸臆;第四句都是八个字,大体上音步仍然是三个,第三和第四句的短长之变,则在整节诗中造成了节奏的大幅度改变;第五句每节相同,都是“叫我如何不想她”七字,造成一唱三叹之感,同时第五句还和第四句押韵(除第二节外)。因此,这首诗可以看作是广义的格律诗,即在一首之内形成固定格律,但不追求每首诗都相同,因此又保持了新诗的自由。 刘半农在“她”字从文字学角度正式提出之前,已经在《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诗中大胆地使用这个字了。
这首诗是诗人1920年留学期间在伦敦写的。诗中的“她”是首次使用,而关于“她”字的文字学诉求则是1923年才正式提出来的。诗中的“她”有人说是指一位女性,有人说是指祖国(英语中的“祖国”motherland一词是阴性)。不管如何,是诗人的一种深挚的感情,启发他为祖国的文字贡献了一个重要的人称代词,使得那些即使是在“此时此刻”的现实中处于宾位的中国女性,获得了在语言形式上的明确的主体地位。
从诗歌的角度看,《教我如何不想她》毫无疑问是一首优秀之作。而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看,其意义似乎更加重要。一个“她”字,使一首诗永垂不朽。 《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诗用了歌词的形式,融进了民歌风,同时又是不折不扣的`现代白话诗,可谓三种风格、三种审美因素的完美统一。
而刘半农是最早(1918年初)呼吁对中国丰富的民歌资源进行搜集、整理和保存的人。他并且身体力行,进行了长期的调查和整理工作,贡献极大。而民歌对刘本人的诗歌创作的影响可以从这首诗里看出。 天空明净,大地宽阔。
云儿在天空中飘着,微风轻吹,吹乱了诗人的头发,也唤起了诗人心中思念故土和亲人的感情,接着诗人一声感叹:“教我如何不想她?”反问加强了那感情和思念的程度。 在夜里,银色的月光照在宽阔的海面上。在这“蜜也似的银夜”,诗人却不能和恋人相伴,不能和心中的恋人在一起。
这月光和海洋契合无间、依傍难分的情景在诗人的心中激起了怎样的感情呀?“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上落花,水底游鱼,燕子飞舞。这花因为燕子可有着“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担心?这游鱼因为燕子的出现可有着被水抛弃的担心?也许,燕子送来了家乡的信息,让诗人的心里有着更深的触动,更深的思念,“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中摇动,残霞映红了半边天,如野火在烧。这冷的风和天边的残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更加衬出了诗人远离故国的失落和热切的思念之情。
思念之余,诗人看到的还是一片冷冷的暮色——残霞。这是一种强烈的反差,在诗人最冷的心灵感受中,暗藏着对祖国深深的爱。
《教我如何不想她》的原文内容是什么?

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她。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啊!西天还有些儿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
作者: 刘半农(1891-1934),名复,江苏江阴人。原名寿彭,改名复,字半侬,后改半农,晚号曲庵,后以字行,笔名有寒星、范奴冬等。社会地位: 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经历:他4岁从父识字,6岁入塾。
光绪三十年(1904年)入江阴翰墨林小学,三十三年入常州府中学。宣统三年(1911年)初,回翰墨林小学任教。辛亥革命爆发,刘半农北走靖江,以书牍翻译之事佐戎幕。
民国元年(1912年)2月,因不满军队内部的混乱,旋回乡参加演文明戏,筹款支援革命。解放以后,刘北茂出任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到了晚年,刘北茂不幸双腿瘫痪,但他仍以顽强的毅力坚持音乐创作。
相关:他虽然不是最早在《新青年》上进行白话诗创作的,但坚持创作的时间却最长久,在大约十年的时间内,把几乎所有的业余精力都投入到了新诗体裁的实验中,自称在诗的体裁上是“最会翻新花样的”。代表作:《汉江潮》、《前进操》、《漂泊者之歌》、《乘风破浪》、《小花鼓》、《太阳照耀着祖国边疆》、《欢乐舞曲》、《独弦曲》、《欢送》、《千里淮北赛江南》、《缅怀》、《迎朝晖》、《流芳曲》、《哀思》等。
教我如何不想“她”

《教我如何不想她》是一首现代诗,诗的作者是刘半农,创作于1920年9月4日。全诗如下: 优美动人的诗句,读罢令人心动。
作者刘半农,生于1891年5月29日,卒于1934年7月14日,江苏江阴人,原名寿彭,后名为复。
字半侬,后改为半农,晚号曲庵,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 刘半农与当时的胡适、沈尹默三人,是中国现代新诗的发起者。他们以打破古诗的僵化格律和陈旧的文言体作为首要任务,写出新诗的灵动如会话,自然又朴素的风格。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凭添了一曲壮丽的诗篇。
《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诗,是诗人于1920年赴英国伦敦大学留学时而作。看到标题,一般人都会联想到爱情。我要告诉你,其实她不是一首爱情诗,而是一首思乡曲。
是身居海外的游子对祖国、对亲人眷恋之情的写照。 知父莫若子,正像他的女儿刘小蕙所说: 这一分析与评论说到了点子上。正是在对祖国的思念中,诗人完成了这首感情真挚的诗作。
这首诗不仅是当时现代诗的最佳代表作之一,更主要的是其开创了汉字“她”的使用先河。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第三人称“他”在汉语中是没有男女之分的。从这首诗开始,用“她”来特指女性,赋予了“她”的特殊含义。
“她”字一经推出,得到了广大知识分子的热烈拥护与赞美。因为“她”的出现,让作者与读者有了一份默契,写作更有具像性。女性以她特有的身份出现在读者面前,不再隐藏,从幕后站到台前。因此,这首诗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和创作意义。
一个多世纪以来,“她” 字已在汉字中占据了不可或缺的位置,被广泛应用。现在“她”不仅仅只代表女性,在某种时刻“她”还是祖国、母亲的象征。 今天在我们重读这首诗时,更加体会了当时诗人的创作心境。
刘半农诗歌赏析:《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1891年5月29日-1934年7月14日),是近现代史上中国的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名复,字半农,江苏江阴人。
是我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者。
在当代中国诗人中,刘半农先生正是这样一位卓越的诗人。或者不如说他是一位开拓者——一位作为“五四”时期新诗园地中早春的一个拓荒者,在新诗的语言、内容、形式和格律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重要变革。他的诗因充沛感情而显得厚重,又借助想象和隐喻的翅膀而变得灵动。如果说,豪放不羁的诗人通过笔下的文字任由诗歌的精灵欢舞不眠,又以仿若传教士般的虔诚地去唤回激情和热忱。
他的诗作往往是其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我很喜欢他在1920年9月4日在伦敦写的《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诗: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诗歌,永远都是我内心的宗教和精神信仰。一般来讲,诗不是事实的叙写,而只是一种情致的表达。
刘半农的这首诗正是其情感的极致表达。这首诗歌采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远在大西洋彼岸,在异国他乡的游子们强烈的思念祖国和家乡的情绪,情真意切,含情脉脉。对于我们这些在异国他乡求学的学子来说,这种感受体会的或许更加深刻。
“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这是多么轻柔的诗句。诗人在诗歌中巧妙地把“我”和祖国的关系,比喻为“月光”和“海洋”、“花”和“水”、“鱼”和“水”的关系,这是亲密的须臾不可分离的关系,是可以融化一切的“恋爱”关系。诗人正是以这样炽烈的“想她”之心去“想国”。
最妙的还是那个“她”!多么伟大的创意!多么神奇的想象力!多么浓郁的情感!正如美籍华裔学者赵元任所指出的那样:“‘她’可以是男的,可以是女的,代表着一切心爱的他、她、它。”“她”,多么伟大而多情的词汇,含蓄而多情,温柔而缠绵,无法想像我们的生活中如果有了这个词汇的缺失,那该是怎样的枯燥和无味。叛逆、抗争、撄犯、颠覆、变革、超越等词汇,加上出人意料的语言、丰富而独特的意象,令他的诗歌具有一种预言家和巫师才独有的撼人气势。 感谢刘半农先生,至少给予我们现在对“她”尚有无限的想象力! 毫无疑问,诗人有着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 在第一小节里,诗人用多情的笔触试图为我们描绘这样的一幅场景:天空明净,大地宽阔。
天空的白云飘飘荡荡任意东西,有“微风”有“微云”,吹乱了诗人的头发,吹乱了诗人的心绪。在那路途的远方,游子静静地眺望山河的那端,那遥远的故乡,这淡淡的思乡之情,也仿若那不定的白云,飘忽而过,只余一抹苦涩。 他对诗歌的能量有着惊人的自信:“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这看似信手拈来的美丽短句,其中蕴涵的神韵与智慧,信念与意识,是其生活体悟的结晶。
支撑起寥寥数语的是一位大诗人浩阔而宏富的精神宇宙。借景传情,化用古典诗句是诗人的“拿手好戏”。君不见第二小节,月挂中天,银色的月光铺满了海面,“月是故乡明”,又好像听到诗仙太白的醉吟“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蜜也似的银夜”,这是怎样的契合与缠绵不舍,人性化的语言,诗样的描述,造就的是更深的触动与殷切的思念。 到了第三、四节作者缓缓展开,作者满目所见尽是水上落花,水底游鱼,甚至还有那传信飞燕,诗人可曾听到燕子带来家乡的消息?原来飘忽不定、孤苦无依的还有我啊。“无可奈何花落去”这又该是怎样的失落感!残冬将尽,冷风、枯树、暮色、野火、残霞,“枯树”、“野火”对得很有特色,使“冷”与“热”即诗人的苦闷与焦灼相辅相成,互为烘托。
把残霞比喻成野火而不是烈火,也更符合诗人游子的身份,并使人联想到春风,从而多少寄寓了诗人的一些希冀。整首诗意境氛围由淡而浓,情感节奏由轻而重,使内容主旨由浅入深。春夏秋冬,无论季节如何变化,都无法阻止对“她”的思念。冷的风和天边的残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在诗人最冷的心灵感受中,暗藏着对祖国深深的爱。
或许我可以尝试下对诗歌有更多的遐想和理解——是诗意的,还是片面的,是深刻的,还是肤浅的?这些都还不得而知。只想说一些想说的话,似乎就觉得很快乐呢! 很早就接触到中国诗歌。并总能让我沉醉痴迷——当然往往诗人们都有饥寒交迫的黎明——这是属于那个时代人们共有的记忆,从温暖织物里面醒来的我无权重复吟诵他们的泪水。
我只是想要去体味下诗人的心境,感受那过往的时间里的记忆。 这该是一首与众不同的诗歌。“她”真的是一个美好的充满无限诗意与意境的词呢!“她”是谁呢?让我居然如此眷恋!是“微云”吧?浮荡天际任意东西,这该是怎样的自由自在!是“微风”吗?总是恰到好处的吹动我的头发,吹皱一池春水,心绪似乎都不一样了呢!也许是“海洋”是“月光”这般蜜也似的的夜里,月光和海洋会痴痴的恋着想着,连水汽都带有蜜糖也似的味道!或许都是。从来没能想到,仅仅是一个字就能包含无限的意味与遐想,这该是多么多情而温柔的词汇,连想想都会觉得多情温暖的。
有时也不知道内心是什么样的容器,一直觉得坚硬的内心,碰到这样的词汇也会变得柔软。刘半农先生当真是一位魔术师吧,觉得这世间太过冷漠干涸枯燥无味,所以要为这世间添一抹明媚缠绵的暖色。像是那滋长的记忆。
家乡的法式梧桐下的斑驳的树影,还有那略嫌潮湿的小城气候,街头花园摇摆的秋千,那样骄傲热血肆意挥洒青春的少年们在追逐嬉戏……生命真的很美好,那样多情的夏天,梧桐树的树影,破碎的阳光斑点,似乎想到了那少年在时光里的倒影。 我会想起更多。像是那夜光里弥漫的未知,失去了最为鲜明的轮廓,枯树,暮色,孤独又寂寥。像是伊斯坦布尔那种忧伤起来的悲凉人间,如同昏暗房间墙壁上挂着的陈旧的有过战争的绘画作品。但是诗人并不沉郁在这样的氛围中。因为这样�。
教我如何不想她歌词 教我如何不想她歌词简单介绍

1、《教我如何不想她》歌词如下: 黄:天上飘着些微云 张:地上吹着些微风 黄:啊 合: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 张: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 黄:这般蜜也似的明月教我如何不想她 黄:水面落花慢慢流 张:长亭外 古道边 黄:水底的鱼儿慢慢游 张:芳草碧连天 黄:啊 张:晚风拂柳 黄: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张:笛声残 黄:教我如何不想她 张:夕阳山外山 黄: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啊 张:长亭外 黄:西边还有些儿残霞 张:古道边 黄:教我如何不想她 张:啊 黄:西边还有些儿残霞 张:芳草碧连天 黄:教我如何不想她 合: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天上飘着些微云 2、《教我如何不想她》是黄琦雯演唱歌曲,收录于2019年黑胶唱片《声音电影秀---致敬中国电影110周年》中,由黄琦雯与张帆对唱。黄琦雯将中国老电影中两部同年代电影主题曲改编合体为一首歌曲,分别是1963年《教我如何不想她》中的《教我如何不想她》,与1963年《早春二月》的《送别》,以女女对唱的形式,突出词作者刘半农当年在文学贡献角度的创造及其影响力。
刘半农《叫我如何不想他》的诗词是什么

1、原文叫我如何不想他刘半农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他?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他?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他?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啊,西天还有些儿残霞,教我如何不想他?2、简析这首诗通过对春夏秋冬四季景色诗情画意的描绘,表达诗人身居英国伦敦,对祖国母亲的深情眷念。
每段开头都渲染了不同的景色.以引起感情的抒发,营造优美的诗歌意境,美丽的景色引起人们无穷的想象。
3、作者简介刘半农原名刘寿彭,改名刘复;字伴侬、瓣秾、半农,号曲庵。江苏江阴人,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同时,他又是我国语言及摄影理论奠基人。
他的《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康士坦丁语言学专奖”。是我国第一个获此国际大奖的语言学家。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