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是怎么做成的
豆腐是怎么做成的

黄豆浸开,磨成豆浆。豆浆烧开,去掉泡沫。
冲入石膏粉,搅拌。
盖上盖子,10几分钟后就成豆腐花,蓝子垫布。把豆腐花放蓝子里。把豆腐花包起来。
把你有的重家当压上去。自己觉得差不多了,就把蓝子倒过来。
做得完美的豆腐是布上不留下痕迹。石膏粉就是打豆腐必不可少的东西,10斤黄豆下4两粉够已,做豆腐花的可自己估计着放,放多了会涩,放少了豆腐稀软。豆腐营养丰富,容易消化,食用方便,是我国人民喜爱的副食品之一。
原料配方制作豆腐的主要原料为大豆(黄豆),以颗粒整齐、无杂质、无虫眼、无发霉变质的新豆为好。其次还需要一些凝固剂和消泡剂。制作豆腐用凝固剂,一般使用盐卤(氯化镁),用量占原料3%左右(固体),用时兑水稀释1∶2,波美度16~18°,过滤后使用。
用盐卤制的豆腐质地略粗糙发硬。又名为北豆腐或大豆腐。使用石膏(硫酸钙)作凝固剂制豆腐,成品小分大,色泽洁白,质地软嫩,又名水豆腐或南豆腐。石膏在使用前按1∶1.5比例加水磨细,再加水调成5倍悬浮液体,割底使用。
制作豆腐用的消泡剂,可用油脚或植物油加氢氧化钙按10∶1搅均,发酵成稀膏后使用,用量1%。也可以使用乳剂的硅有机树脂和液状的泡敌。
豆腐是怎么做成的 做豆腐方法介绍

1、把头天晚上泡好的黄豆用石磨打磨成浆,把桶里的浆倒锅里加火烧开。 2、烧开后再把浆倒到下面垫有纱布的容器里。
3、然后把纱布的四个角掀起抓起朝一个方向用力挤,把浆过滤出来。
4、然后再朝另一个方向用力挤,这样反复多遍尽可能的拧出最多的浆。 5、把过滤后的浆汁再大火反复熬煮,便成了可以喝的豆浆。 6、然后用擂茶砵把石膏捣成粉沫状。 7、把石膏粉均匀的、慢慢的冲进烧好的豆浆里。
8、然后盖上盖子等大约30-60分钟后可以看到豆花状时用瓢盛到下面的容器中(做豆腐专用容器)。 9、然后放上一块洗干净的大石头压紧,大概一个小时左右打开。 10、就成了白花花的豆腐。
豆腐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一起来看看老豆腐的制作的方法吧。1、配料大豆5公斤,石膏0.22公斤,水40~45公斤。
2、出品率每50公斤豆制得老豆腐22板。
老豆腐的做法(1)点浆(凝固、点脑):把煮沸的豆浆,取三分之二盛在豆腐花缸里,余下的三分之一盛在热浆捅里,准备冲浆用。经过研磨的石膏乳液盛在豆膏桶里。待豆浆温度在75℃时,把三分之一的熟豆浆和提桶里的石膏乳液同时倒入盛三分之二豆浆的豆腐花缸里,使花缸内的豆浆上下均匀搅和。然后静置3分钟,豆浆即初步凝固为豆腐花。
(2)胀浆(蹲脑、养花):点浆后初步凝固的豆腐花,应在缸内继续静置15~20分钟,使大豆蛋白质进一步凝固好。冬季,由于气温低,胀浆时还应加益保温。通过胀浆后的豆腐花,在浇制时有韧性,成品持水性也较好。
(3)摊布:取老豆腐箱套1只,放置平整后,再加嫩豆腐箱套1只。箱套内摊好豆腐布,使之紧贴箱套内壁,底部要构成4个底角,4只布角应露出在套圈四边外,布的四边贴在箱套四角沿口处。(4)浇制:为使者豆腐达到一定的老度,必须在浇制前将豆腐花所含的一部分水分先行排除,排除水分的方法是用竹剑将缸内的豆腐花划成6—8厘米见方的方块,使一部分水·分泄出。
然后用大铜勺把豆腐花舀入箱套至两只箱套高的沿口处,再将豆腐包布四角翻起来覆盖在豆腐花上,让其自然沥水约1小时。(5 整理(收袋):经自然沥水后的豆腐花,渐向底部下沉,但由于泄水不一致,会出现高低不平。这时应揭开盖在豆腐上面的包布,用小铜勺把豆腐表面舀至基本平整。
然后再从箱套的四边起,按边依次把豆腐包布平整地收紧覆盖好。包布收紧后,整块豆腐就完整地被包在豆腐包布里。此时豆腐已基本定型,可以取去套在老豆腐箱套上的套圈。(6)压榨:为使豆腐进一步排水,以达到规定的质量,还需在整理完毕后,用豆腐压豆腐的方法进行压榨,压榨约30分钟。
豆腐经压榨后,会在四周结成表皮,使产品坚挺而有弹性。老豆腐老豆腐中含有许多功能性成分。这些功能性成分主要是亚油酸、卵磷脂、异黄酮、胆碱、皂苷、硒、胰蛋白酶等。我们吃是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的人体促进消化的,尤其是对于一些有三高的朋友,经常食用是可以很好的控制血糖和血脂的。
通过上文的介绍,我们也是知道了老豆腐的制作的方法,老豆腐现在在全国来说也是一种非常不错的食物,而且很流行,我们在早上吃一些是可以很好的给我们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的,我们经常食用对一些疾病也是有不错的治疗和改善的作用的。
上一篇:杪怎么读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