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痛风怎么治疗最有效的方法?

痛风怎么治疗最有效的方法?

最佳回答2022-10-20

痛风怎么治疗最有效的方法?

痛风本身是一种代谢性疾病,治疗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针对急性期的治疗,急性期时患者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这时要尽量用冷水敷,用消炎止痛的药物,包括扶他林、芬必得及秋水仙碱等,急性期很严重时还可以做冷敷,严重的患者可以用激素治疗;2、缓解期以后要应用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或者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包括要降低血尿酸,使尿酸的水平保持在350μmol/L左右。因为血尿酸的升高会引起痛风的发作,所以饮食也要控制,避免食用高嘌呤的食物。

此外有肾功能受损的患者也要调整肾功能,有些患者表现为尿少,这里面主要是年岁大的患者、有肾病的患者。

对于这样的患者也要进行治疗,这样才能减少嘌呤增加。因此痛风患者的治疗要规范、要坚持,而且要定期复查,发现尿酸增高以后要及时到医院就医。

痛风的治疗最好方法

根治痛风的方法主要有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具体如下:1、饮食控制:需要控制饮食,在饮食方面,要严格的低嘌呤饮食,主要包括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常见的高嘌呤食物主要有豆类及豆制品、海鲜、果糖饮料、酒、动物内脏等,都需要限制食用。2、药物治疗:除了饮食以外,还有急性期的药物治疗,急性期的药物治疗主要是进行消炎、止痛,常用的药物有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以及糖皮质激素。

另外,根治痛风最为关键的方法在于控制尿酸,长期、有效的控制尿酸可以减少痛风发作的频次,促进尿酸盐结晶的溶解,从而根治痛风,常用的降尿酸药物主要有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

痛风怎么治疗最好

痛风的发病主要是由于外界因素所导致。主要是指尿酸的来源方面,而尿酸的来源主要是在于饮食上,因此说,痛风患者的饮食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一个治疗的重点方面,除此之外,建议每天多喝水,戒酒。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

如果我们过度劳累,就会引起痛风。痛风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疾病。采取措施治疗。那么,治痛风有什么最佳治疗方法,哪6个方法有效治疗痛风病呢,痛风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让我们来看看吧。

服用药物治疗痛风疾病对痛风疾病的治疗非常有益。如果痛风患者患有痛风性关节炎,那么患者也可以选择一些药物进行疾病治疗。患者可在急性期选择一些抗炎和镇痛药物,或者在缓解期内选择降尿酸药物。

治疗时,具体情况应根据痛风病患者是否有肾结石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特定用药。六种治疗痛风的方法。1,注意饮食,痛风的人不要营养过剩,要保持一个良好的体态,减轻关节负担。

2,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坚持运动半个小时,早睡早起,不要熬夜。3,药物治疗。一些较为严重的痛风关节炎,可以选择药物来治疗。

4,多吃碱性食物,如蔬菜,土豆,水果等,可以降低血液和尿液的酸度。5,避免饮酒。

痛风怎样治疗最好

痛风是由嘌呤代谢障碍及尿酸排泄减少引起的,如果血尿酸持续升高,血尿酸结晶在骨骼关节等部位沉积,就会引起急性炎症反应。痛风患者发作前往往有高嘌呤饮食、劳累或受凉的情况,痛风好的治疗方法是合理控制饮食、口服降尿酸药物,必要时也可以通过手术治疗。

1、合理控制饮食:痛风患者应少进食或者不进食高嘌呤食物,常见的高嘌呤食物有肉汤、海鲜、啤酒、动物内脏等,可以正常进食低嘌呤或者无嘌呤食物如白菜、马铃薯、大米、卷心菜、冬瓜等。

痛风患者可以多进食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多运动,多喝水,以促进尿酸排泄;2、口服降尿酸药物:口服降尿酸药物可以抑制尿酸生成或促进尿酸排泄,达到降低尿酸的目的,常用的降尿酸药物有非布司他、别嘌醇、苯溴马隆等;3、手术治疗:除了合理控制饮食和口服降尿酸药物,对于痛风石较大,对局部组织形成压迫,造成肢体畸形、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的患者,需要行痛风石清除术。在日常生活中,痛风患者必须合理控制饮食,适当进行运动,保证合理的作息时间,把尿酸控制在合理正常范围内,避免痛风急性发作以及尿酸结晶对局部组织造成破坏。

痛风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痛风分布在世界各地,受种族、饮食、饮酒、职业、环境和受教育程度等多因素影响。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痛风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痛风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原发性痛风缺乏病因治疗,不能根治[4]。

治疗痛风目的: ①迅速控制急性发作; ②预防复发; ③纠正高尿酸血症,预防尿酸盐沉积造成的关节破坏及肾脏损害; ④手术剔除痛风石,对毁损关节进行矫形手术,提高生活质量。

1.一般治疗 进低嘌呤低能量饮食,保持合理体重,戒酒,多饮水,每日饮水2000ml以上。避免暴食、酗酒、受凉受潮、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穿舒适鞋,防止关节损伤,慎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如某些利尿剂和小剂量阿司匹林等。防治伴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 2.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冷敷,疼痛缓解72小时后方可恢复活动。

尽早治疗,防止迁延不愈。应及早、足量使用以下药物,见效后逐渐减停。急性发作期不开始降尿酸治疗,已服用降尿酸药物者发作时不需停用,以免引起血尿酸波动,延长发作时间或引起转移性发作。

(1)非甾类抗炎药(NSAIDs):非甾类抗炎药均可有效缓解急性痛风症状,为一线用药。非选择性非甾类抗炎药如吲哚美辛等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症状,必要时可加用胃保护剂,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禁用,伴肾功能不全者慎用。选择性环氧化酶(COX)-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胃肠道反应较少,但应注意其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

(2)秋水仙碱:是治疗急性发作的传统药物,一般首次剂量1 mg,1小时后予0.5 mg,12小时后根据需要可给予0.5mg,每日三次。秋水仙碱不良反应较多,主要是胃肠道反应,也可引起骨髓抑制、肝损害、过敏和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与剂量相关,肾功能不全者应减量使用。

低剂量(如0.5 mg,每日2次)对部分患者有效,不良反应明显减少,但起效较慢,因此在开始用药第1天,可合用非甾类抗炎药。 (3)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痛风有明显疗效,通常用于不能耐受非甾类抗炎药和秋水仙碱或肾功能不全者。单关节或少关节的急性发作,可行关节腔抽液和注射长效糖皮质激素,以减少药物全身反应,但应除外合并感染。对于多关节或严重急性发作可口服、肌肉注射、静脉使用中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如口服泼尼松20~30 mg/d。

为避免停药后症状“反跳”,停药时可加用小剂量秋水仙碱或非甾类抗炎药。 3.间歇期和慢性期 目的是长期有效控制血尿酸水平,防止痛风发作或溶解痛风石。使用降尿酸药指征包括急性痛风复发、多关节受累、痛风石、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或受累关节出现影像学改变、并发尿酸性肾石病等。治疗目标是使血尿酸<6mg/dl,以减少或清除体内沉积的单钠尿酸盐晶体。

目前临床应用的降尿酸药主要有抑制尿酸生成药和促进尿酸排泄药,均应在急性发作终止至少2周后,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根据降尿酸的目标水平在数月内调整至最小有效剂量并长期甚至终身维持。仅在单一药物疗效不好、血尿酸明显升高、痛风石大量形成时可合用2类降尿酸。在开始使用降尿酸药物同时,服用低剂量秋水仙碱或非甾类抗炎药至少1个月,以预防急性关节炎复发。

肾功能正常、24小时尿尿酸排泄量<3.75mmol者,可选用促尿酸排泄药,而肾功能减退或24小时尿尿酸排泄量>3.75mmol,应选择抑制尿酸合成药[5]。 (1)抑制尿酸生成药:为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广泛用于原发性及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尤其是尿酸产生过多型或不宜使用促尿酸排泄药者。

目前我国这类药仅有别嘌醇(allopurinol)一种。初始剂量100 mg/d,以后每2~4周增加100 mg,直至100~200 mg,每日3次(每日剂量在300 mg以内,也可每日1次服用)。每2周检测血尿酸和24小时尿尿酸水平,如仍高可加量,但最大剂量不超过600mg/d。

本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症状、皮疹、药物热、肝酶升高和骨髓抑制等,应予监测。大约5%患者不能耐受。偶有严重的超敏反应综合征,表现为高热、嗜酸细胞增高,毒性上皮坏死及剥脱性皮炎、进行性肝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肾功能不全可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应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减量使用。部分患者在长期用药后产生耐药性,使疗效降低。 (2)促尿酸排泄药:主要通过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降低血尿酸。

主要用于肾功能正常,尿酸排泄减少型。对于24小时尿尿酸排泄>3.57mmol或已有尿酸性结石者、或慢性尿酸盐肾病的患者、急性尿酸性肾病患者,不宜使用。在用药期间,特别是开始用药数周内应碱化尿液并保持尿量。①丙磺舒(probenecid):初始剂量0.25 g,每日2次,渐增至0.5 g,每日3次,每日最大剂量2 g;②苯磺唑酮(sulfinpyrazone):初始剂量50 mg,每日2次,渐增至100 mg,每日3次.每日最大剂量600 mg/d;③苯溴马隆(benzbromarone):初始剂量25 mg/d,渐增至50~100 mg,每日1次,根据尿酸水平调节至维持剂量,并长期用药。

本品可用于轻、中度肾功能不全,但血肌酐<20 ml/min时无效。不良反应较少,包括胃肠道症状、皮疹、肾绞痛、粒细胞减少等,罕见严重的肝毒性作用。 (3)新型降尿酸药:国外一些新型降尿酸药物已用于临床或正在进行后期的临床观察。

1)奥昔嘌醇(oxypurin01):本品是别嘌醇氧化的活性代谢产物,其药物作用和疗效与别嘌醇相似,但不良反应相对较少。适用于部分对别嘌醇过敏的患者,然而二者之间仍存在30%左右的交叉过敏反应。2)非布索坦(febuxostat):一种选择性。

上一篇:如何在电视上安装微信?

下一篇:粿怎么读?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