刎怎么读?
刎怎么读?

刎读作:wěn,声母w,韵母en,声调三声。简体部首刂部,部外笔画4画,总笔画6画1、〔刎颈之交〕旧称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2、抹脖子:自刎。
扩展资料汉字笔画:相关组词:只有四个1、自刎[zì wěn]割颈部自杀;抹脖子。2、刎颈[wěn jǐng]割脖子,自杀。3、屠刎[tú wěn]刎颈。4、刎脰[wěn dòu]刎颈。
刎怎么读?

刎wěn读三声(1)(形声。从刀,勿声。
本义:割脖子)(2)同本义 [cut one's throat]刎,刭也。
――《说文新附》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种霸越而灭吴兮,终刎颈于属镂。――刘基《述志赋》(3)又如:自刎(割颈部自杀);刎脰(刎颈。割脖子,自杀)(4)割断 [cut off]刎,断也。
――《博雅》刎,亡粉切,割也。――《玉篇》马前不得进,后不得退,遂避而逸,因下抽刀而刎其脚。――《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刎颈之交,刎颈交wěnjǐngzhījiāo,wěnjǐngjiāo[friends sworn to death;be David and Jonathan;Demon and Pythias friendship] 交友以性命相许。
指生死之交的朋友他俩成了刎颈之交刎wěn ㄨㄣˇ抹脖子:自~。〔~颈之交〕旧称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如“卒相与欢,为~~~~”。
刎怎么读 刎的读音

1、刎,拼音wěn,声母w,韵母en,声调三声。动词,意思是抹脖子、割断。
2、刎颈之交,汉语成语,拼音是wěn jǐng zhī jiāo,意思是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但词源是《东周列国志》中杜伯和左儒的故事。
刎怎么读什么意思(刎怎么读拼音)

1、刎怎么读。 2、刎怎么读什么意思。
3、刎怎么读 拼音。
4、刎怎么读组词。1.wěn。 2.刎,动词,意思是抹脖子、割断,也作刎颈之交,意思是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但词源是《东周列国志》中杜伯和左儒的故事。 3.刎的词语:自刎、屠刎、刎脰、刎颈至交、据图刎首、刎颈、口刎、雍门刎首。
4.汉字,又称中文、中国字,别称方块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 5.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 6.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
7.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 8.除极个别汉字外,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 9.需要注意的是,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国在历史上都深受汉文化的影响,甚至其语文都存在借用汉语言文字的现象。
10.现代汉字是指楷化后的汉字正楷字形,包括繁体字和简体字。 11.现代汉字即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至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演变而来。 12.汉字为汉民族先民发明创制并作改进,是维系汉族各方言区不可或缺的纽带。
13.现存最早的汉字是约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后的金文,西周时演变成籀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和隶书,至汉魏隶书盛行,到了汉末隶书楷化为正楷。 14.楷书盛行于魏晋南北朝,至今通行。
请问这个字怎么读:"刎"?谢谢

刎 刎 cut one's throat; 刎 wěn (1) (形声。从刀,勿声。
本义:割脖子) (2) 同本义 [cut one's throat] 刎,刭也。
――《说文新附》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种霸越而灭吴兮,终刎颈于属镂。――刘基《述志赋》 (3) 又如:自刎(割颈部自杀);刎脰(刎颈。割脖子,自杀) (4) 割断 [cut off] 刎,断也。
――《博雅》 刎,亡粉切,割也。――《玉篇》 马前不得进,后不得退,遂避而逸,因下抽刀而刎其脚。――《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刎颈之交,刎颈交 wěnjǐngzhījiāo,wěnjǐngjiāo [friends sworn to death;be David and Jonathan;Demon and Pythias friendship] 交友以性命相许。
指生死之交的朋友 他俩成了刎颈交 刎 wěn ㄨㄣˇ 抹脖子:自~。 〔~颈之交〕旧称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如“卒相与欢,为~~~~”。
刎颈怎么读

“刎颈”的读音为:wěn jǐng,声母为w、j,韵母为ěn、ǐng,声调为第三声、第三声。1、表达意思:是指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2、出处:出自《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六回:“廉颇曰:‘从今愿结为生死之交,虽刎颈不变!’”3、例句:今天我们誓为刎颈之交,从此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扩展资料:刎颈之交的故事介绍:战国时,赵国宦者令缨贤的门客蔺相如,受赵王派遣,带着稀世珍宝和氏璧从邯郸出发出使秦国。他凭着智慧与勇气,完璧归赵,得到赵王的赏识,封为上大夫。后来,秦王又提出与赵王在渑池相会,想逼迫赵王屈服。蔺相如和廉颇将军力劝赵王出席,并设巧计,廉颇以勇猛善战给秦王以兵力上的压力,蔺相如凭三寸不烂之舌和对赵王的一片忠心使赵王免受屈辱,并安全回到邯郸。
赵王为了表彰蔺相如,就封他为上卿,比廉颇将军的官位还高。这下廉颇可不乐意了,他认为自己英勇善战,为赵国拼杀于前线,是第一大功臣,而蔺相如只凭一张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廉颇很不服气,就决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
蔺相如听到这个消息,便处处回避与廉颇见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称病不出。有一次,蔺相如有事出门在回车巷遇到廉颇。
廉颇就命令手下用各种办法堵住蔺相如的路,最后蔺相如只好命令回蔺相如府。廉颇就更得意了,到处宣扬这件事。蔺相如的门客们听说了,纷纷提出要回家,蔺相如问为什么,他们说:“我们为您做事,是因为敬仰您是个真正崇高的君子,可现在您居然对狂妄的廉颇忍气吞声,我们可受不了” 蔺相如听了,哈哈一笑,问道:“你们说是秦王厉害还是廉颇将军厉害?我连秦王都不怕,又怎么怕廉颇呢?秦国现在不敢来侵犯,只是慑于我和廉将军一文一武保护着赵国,作为赵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顾国家的江山社稷呢?”廉颇听说后,非常惭愧,便袒胸露背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向蔺相如请罪。
从此,他们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难的好朋友,齐心为国效力。司马迁在描写廉颇请罪于蔺相如时的情况,曾经用到“卒相与驩,为刎颈之交“这两句话,后人就引用“刎颈之交“,来说明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