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稹怎么读?

稹怎么读?

最佳回答2022-10-19

稹怎么读?

稹读作:zhěn部首:禾部,部外笔画:10画,总笔画:15画结构:左右,电码:4466,区位:8001统一码:7A39释义:古通“缜”,细密。扩展资料汉字笔画:同音字:枕、疹一、枕拼音:zhěn释义:躺着时垫在头下的东西:枕头。

二、疹拼音:zhěn释义:皮肤上起的小颗粒,通常是红色,多由皮肤表层发炎浸润而起:湿疹。

元稹的“稹”怎么读?

元稹的“稹”的读音是:zhěn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河南府河南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人,拓跋什翼犍第八子彭城王拓跋力真的后代,隋朝兵部尚书、益州总管长史、平昌郡公元岩六世孙。父元宽,母郑氏。

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

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元稹生于唐大历十四年(779年),八岁丧父,随生母郑氏远赴凤翔,依倚舅族。贞元九年(793年)擢较进士科简易的明经科第,授校书郎,次年开始作诗。代表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

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长庆集》。扩展资料人物成就:元稹在散文和传奇方面有一定成就。他首创以古文制诰,格高词美,为人效仿。

其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叙述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悲剧故事,文笔优美,刻画细致,为唐人传奇中之名篇。后世戏曲作者以其故事人物创作出许多戏曲,如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和元代王实甫《西厢记》等。元稹曾自编其诗集、文集、与友人合集多种。

今人陈寅恪有《元白诗笺证稿》,卞孝萱有《元稹年谱》,周相录校有《元稹集校注》,冀勤有《元稹集》。人物轶事:元稹24岁时娶20岁的世家名门闺秀韦丛,31岁时,韦丛因病去世,元稹悲伤不已,并为亡妻写了一系列悼亡诗,其中“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更被视为用情专一,情有独钟的千古佳句。然而,同年,元稹即在成都邂逅薛涛,才子佳人风花雪月。

两年后,元稹还在江陵府纳妾安仙嫔,三年后娶继室裴淑。元稹在成都时与乐妓薛涛有过一段情感经历,二人邂逅于梓州(今四川三台县)。元稹回到长安后曾寄诗给薛涛。

稹怎么读

稹是一个中国汉字,读音为zhěn,有(草木)丛生、集于苞栩、古通“缜”,细密的意思。 稹汉语解释 (1)形声。

从禾,真声。

本义:草禾丛生。 (2)同本义 集于苞栩。——《诗·唐风·鸨羽》。毛传:“苞,稹。

”郭璞注:“今人呼物丛致者为稹。” (3)通“缜”。细密 凡斩毂之道,必矩其阴阳。

阳也者,稹理而坚;阴也者,疏理而柔。——《周礼·考工记》。郑玄注:“稹,致也。

”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唐朝大臣、诗人、文学家。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人。北魏宗室鲜卑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九世孙,比部郎中元宽之子,母为荥阳郑氏。

聪明过人,少有才名。贞元九年(793年),明经及第,授左拾遗,进入河中幕府,擢校书郎,迁监察御史。一度拜相,在李逢吉的策划下,出任同州刺史,入为尚书右丞。太和四年,出任武昌军节度使。

太和五年(831年),去世,时年五十三,追赠尚书右仆射。

稹怎么读 稹字的读法

稹,汉语汉字,读音为zhěn。形声字,从禾,真声。

意思是草禾丛生。

也通“缜”,意思是细密、细致。出自《周礼·考工记》:“凡斩毂之道,必矩其阴阳。阳也者,稹理而坚;阴也者,疏理而柔。”稹字多用于人名,如元稹,唐朝大臣、诗人、文学家,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人。

贞元九年明经及第,授左拾遗,进入河中幕府,擢校书郎,迁监察御史。一度拜相,在李逢吉的策划下,出任同州刺史,入为尚书右丞。太和四年,出任武昌军节度使。

稹 怎么读元稹的文学常识

稹的读音是[zhěn]。关于元稹的文学常识如下: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

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

其诗辞言浅意哀,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代表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长庆集》。

拓展资料:白居易与元稹是当时唐代齐名的大诗人,他们的诗歌理论观点相近,共同提倡新乐府,结成了莫逆之交,世人将他们并称为“元白”。两人之间经常有诗歌唱和,即使两人分处异地,也经常有书信往来,并发明了“邮筒传诗”。白居易这样评价元稹“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难”,并说他们之间的友谊是“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

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

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而元稹对白居易关心,更凝结成了千古名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继续浏览:

上一篇:研究方法有哪些

下一篇:法考如何报名?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